一种可调节鞋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44227发布日期:2020-06-26 20:52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鞋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子收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鞋架。



背景技术:

为了保护脚部在日常生活中不会受到地面的异物伤害等因素,系会于不同环境场合穿戴不同的鞋子,所以通常来说每人会有最少一双以上的鞋子,而为了减少将室外的灰尘或脏污等带到室内地板,以维持室内清洁及减少打扫的麻烦,大多会于门口处进行室外鞋与室内拖鞋的替换,且为了加以整齐置放鞋子,以及节省置放空间等因素,大多会于门口处设置鞋柜。

而鞋柜包含有一柜体、复数分隔设置于柜体内之分隔板、及复数由柜体和各分隔板所分隔界定出之收容空间;使用时则将每双鞋子放入收容空间内以及并排设置于分隔板上;不过实际测试后发现,虽然鞋柜可清楚排列摆放复数鞋子,但是因柜体和各分隔板通常会保有一定距离,且前述距离会明显大于鞋子之高度,故空间利用效率较低,即能置放鞋子之空间有限。

虽然业界为了处理上述问题而研发出了习用可调鞋架,例如公告号m466601的中国台湾专利,其大致上包括一底板、一与底板枢接之上板、复数形成于底板一端之调节槽、及一形成于上板一端之卡合部,透过卡合部插入调节槽来固定底板和上板;但因底板一端的空间有限所以会限制到调节槽的数量,即限制能够开启的最大角度、及微调角度,且因卡合部插入调节槽导致需开闭时较为麻烦费力,故使用较为不便。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特征的不足之处,现有技术还可以参考如公告号为cn103458743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告文本,以及公告号为twm557572u和twm531783u的中国台湾专利公告文本。

公告号为cn103458743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告文本中记载:一种置鞋架可调整结构,包括:一上座体、一下座体及一调整固定结构,其上座体与下座体是可相互套合并相对活动的,使用者可依据鞋子的高度通过调整固定结构调整其高度。该鞋架可缩减置物空间,令展示品得到最佳的展示。结合在先申请文本的说明书附图2-7,其文本中记载的方案大致是,在上座体和下座体的枢接轴周边分别设置孔和凸起,利用凹凸卡合的原理构成上座体及下座体的组合可调整结构,并配合卡栓所构成的固定结构而使上、下座体保持于所调整的高度状态,如此除了能使整双鞋都能被置放于同一立体空间之中外,还能根据每双鞋的高度、所欲展现的样态加以调整,以提升销售效率、缩减置物空间及便利现代生活者。该技术方案在调整上座体和下座体之间的角度时,需先将上座体的侧板顶开才行,如用外力强制掰动上座体,使其与下座体转动也可实现,对极容易造成损坏。

公告号为twm557572u的中国台湾专利公告文本中记载:其包括有第一鞋架、界定于第一鞋架一端之第一接合部、界定于第一接合部上之第一限位齿部、第二鞋架、界定于第二鞋架端处供第一接合部活动枢接之第二接合部、界定于第二接合部上之弹性部、界定于弹性部上且与第一限位齿部形状对应之第二限位齿部、及界定于第二接合部上供弹性部摆动之活动空间;透过弹性部、第二限位齿部、及第一限位齿部配合选择性固定第一鞋架和第二鞋架之启闭夹角,使用时则把鞋子分别前后交错置放于第一鞋架和第二鞋架上,即可透过本新型前后交错的层叠固定置放鞋子,借此令本新型达到使用方便,且节省空间便于收纳之实用进步性。该技术方案通过第一限位齿部和第二限位齿部的配合限定第一鞋架和第二鞋架的转动,但该齿形结构也容易损坏。

公告号为twm531783u的中国台湾专利公告文本记载:一种鞋架结构改良,包括:一下鞋板,其左右两侧的第一连接板的外侧面分别成型一螺纹柱和定位齿;一上鞋板,其左右两侧的第二连接板分别成型一孔洞及数个连续的齿凹;该二第二连接板分别位于该二第一连接板的外侧面,该螺纹柱穿过该孔洞;该定位齿位于其中一齿凹中;二迫紧帽,结合于穿出该孔洞的螺纹柱上;沿著该螺纹柱拧紧该迫紧帽,该迫紧帽使该第一连接板和该第二连接板彼此紧靠,以及该定位齿与该齿凹的结合而使上鞋板和下鞋板达到双重定位。该技术方案通过迫紧帽和螺纹柱配合将下鞋板和上鞋板的角度限定,相对来说结构更为简单。

上述公告号为cn103458743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告文本,以及公告号为twm557572u和twm531783u的中国台湾专利公告文本中对于上鞋板与下鞋板之间的调节虽然结构不同,但调节结构基本是集中于上鞋板与下鞋板枢接轴周边,本申请拟提供一种新的结构用以调整上鞋板和下鞋板之间的角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鞋架,该可调节鞋架在上鞋板和下鞋板中,一鞋板上设有卡扣件,另一鞋板上设有卡扣部;采用卡扣件与卡扣部卡接的方式,使上鞋板和下鞋板的角度相对固定下来,相对于背景技术方案,该方案结构更为简单,使用也相对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可调节鞋架,包括上鞋板和下鞋板,上鞋板和下鞋板相枢接,上鞋板能够沿枢接点相对下鞋板转动;所述上鞋板的上端面构成用于放置单只鞋子的上承鞋区,上鞋板与下鞋板之间构成用于放置单只鞋子的下承鞋区;所述上鞋板和下鞋板中,一鞋板上设有卡扣件,另一鞋板上设有若干个卡扣部,卡扣件的自由端上设有一卡扣端,卡扣件的卡扣端能够与卡扣部卡接,以使所述上鞋板与下鞋板相对固定。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涉及一种可调节鞋架,如背景技术中记载的方案一致的是,该可调节鞋架包括相枢接的上鞋板和下鞋板,上鞋板的上端面构成用于放置单只鞋子的上承鞋区,上鞋板与下鞋板之间构成用于放置单只鞋子的下承鞋区,上承鞋区和下承鞋区用于存放一双鞋子,上鞋板和下鞋板能够沿枢接轴转动,用于调整下承鞋区的区域范围和上承鞋区的倾斜角度,用于放置不同款型的鞋子。在此基础之上,区别于背景技术的是,本方案中是在上鞋板和下鞋板中,一鞋板上设有卡扣件,另一鞋板上设有若干个卡扣部;采用卡扣件与卡扣部卡接的方式,使上鞋板和下鞋板的角度相对固定下来,相对于背景技术方案,该方案结构更为简单,使用也相对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卡扣件可拆卸连接在所述上鞋板或下鞋板上。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卡扣件作为一个单独零部件生产,制作更为简单;同时,卡扣件作为零部件可单独更换,即便该卡扣件损坏无法使用,也可单独更换该卡扣件,而无需将整个鞋架报废。

作为优选,所述卡扣件的连接端卡扣连接在上鞋板或下鞋板上。采用卡扣连接的方式,连接结构简单且稳定性最佳。

作为优选,所述上鞋板或下鞋板上设有安装口,卡扣件的连接端上设有用于卡入所述安装口的安装块;所述安装块包括与卡扣件本体相连接的固定侧壁,以及与所述固定侧壁呈锐角角度设置的弹性侧壁;固定侧壁与弹性侧壁的锐角连接端朝向所述安装口。该技术方案中,卡扣件的连接端采用安装块与安装口卡接的方式连接在上鞋板或下鞋板上,而进一步的方案中,安装块所采用的方案使其在装入安装口时,弹性侧壁受压变形而能够伸入安装口,当安装块完全伸入安装口后,弹性侧壁复位,而由于安装块的开口端大于安装口而无法脱离;如果要拆卸,需外力作用于弹性侧壁,使其变形后退出安装口。因此,该具体方案装配方便,稳定性也好。

作为优选,所述卡扣件固定连接在所述上鞋板或下鞋板上;采用固定连接的方案,卡扣件与上鞋板或下鞋板一体注塑形成,成本更低。

作为优选,多个卡扣部以上鞋板与下鞋板的枢接轴心线为中心周向设置,当上鞋板和下鞋板沿枢接轴转动时,多个卡扣部在同一圆周线上经过卡扣件的卡扣端。

作为优选,所述多个卡扣部是以上鞋板与下鞋板的枢接轴心线为中心周向设置的多个卡口,卡扣件的自由端上的卡扣端是能够卡入卡口的卡块。该方案采用卡块卡入卡口的方式,使上鞋板和下鞋板的角度相对固定下来。

作为优选,所述卡扣件为弹性件,或者是多个卡扣部周边区域的上鞋板或下鞋板为弹性区;以使卡扣件的卡扣端能够在多个卡扣部之间调节。该方案中,如卡扣件为弹性件,或者是卡扣部周边区域的上鞋板或下鞋板为弹性区,则可使上鞋板和下鞋板沿枢接轴转动时,上鞋板或下鞋板卡扣关系得以顺利调节,即满足了卡扣时要求的卡扣位置相抵的要求,也满足了转动过程中的挤压变形需求。

作为优选,所述卡扣件为弹性件,卡扣件在其自由端上设有一把手部,以使外力作用于把手部时能够卡扣件以连接端为中心产生形变,从而使上鞋板和下鞋板沿枢接轴转动时,上鞋板或下鞋板卡扣关系得以顺利调节。

作为优选,所述上鞋板的上端面设有上设有凸出其端面的挡板,挡板处于上承鞋区靠近枢接端一侧。该挡板是为了给置于上承鞋区内的鞋子作支撑使用,防止其滑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创造涉及的可调节鞋架在闭合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创造涉及的可调节鞋架在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创造涉及的可调节鞋架的第一种方案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创造涉及的可调节鞋架的第二种方案示意图。

图5为可调节鞋架第二种方案中的卡扣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5所示的一种可调节鞋架,包括上鞋板1和下鞋板2,上鞋板1和下鞋板2相枢接,上鞋板1能够沿枢接点相对下鞋板2转动。上述所指的枢接方式很多,可以是通过转轴贯穿上鞋板1侧壁和下鞋板2侧壁实现枢接,也可以是在上鞋板1和下鞋板2的其中一鞋板侧壁上设置通孔,另一鞋板侧壁上设置用于穿设该通孔的转轴部,具体如图所示是在上鞋板1的鞋板侧壁外端面上设置转轴部11,下鞋板2的鞋板侧壁上设有通孔21,以此实现枢接。

所述上鞋板1和下鞋板2采用颚部开口的方式调节其角度,且枢接端需要设置转动结构,而自由端则无特定要求,故该鞋架在闭合状态(上鞋板1盖合在下鞋板2上)时,呈枢接端高于自由端的三角斜坡形状。并如图中所示,上鞋板1和下鞋板2均包括中间板,以及中间板两侧的侧板;当然该结构并不需要完全如附图所示,如参考背景技术中有引用文献,仅在上鞋板1和下鞋板2的枢接端位置设置侧板供设置连接结构使用也是可以的。图中所示,所述上鞋板1的上端面构成用于放置单只鞋子的上承鞋区a,且上鞋板1的上端面设有上设有凸出其端面的挡板12,挡板12处于上承鞋区a靠近枢接端一侧。该挡板12是为了给置于上承鞋区a内的鞋子作支撑使用,防止其滑落。所述上鞋板1与下鞋板2之间构成用于放置单只鞋子的下承鞋区b,该下承鞋区b仅在上鞋板1相对下鞋板2打开足够角度时才能使用。上承鞋区a和下承鞋区b用于存放一双鞋子,上鞋板1和下鞋板2能够沿枢接轴转动,用于调整下承鞋区b的区域范围和上承鞋区a的倾斜角度,而采用这种可开合的上鞋板1、下鞋板2连接方式,不仅用于放置不同款型的鞋子,而且可在鞋架不使用时将其闭合,减小收纳、包装和运输空间。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图中所示为下鞋板2上连接有卡扣件3,上鞋板1上设有若干个卡扣部,卡扣件3的自由端上设有一卡扣端,卡扣件3的卡扣端能够与卡扣部卡接,以使所述上鞋板1与下鞋板2相对固定。区别于背景技术的是,本方案中采用卡扣件3与卡扣部卡接的方式,使上鞋板1和下鞋板2的角度相对固定下来,相对于背景技术方案,该方案结构更为简单,使用也相对方便。

本实施例提供一下两种卡扣件3的连接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如图3所示,所述卡扣件3固定连接在所述下鞋板2上,采用固定连接的方案,卡扣件3与下鞋板2一体注塑形成,成本更低。第二种方式是如图4和5所示,所述卡扣件3可拆卸连接在所述上鞋板1或下鞋板2上。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卡扣件3作为一个单独零部件生产,制作更为简单。同时,卡扣件3作为零部件可单独更换,即便该卡扣件3损坏无法使用,也可单独更换该卡扣件3,而无需将整个鞋架报废。

对于第二种实施方式如图4和5所示,具体方案是所述卡扣件3的连接端卡扣连接在上鞋板1或下鞋板2上;采用卡扣连接的方式,连接结构简单且稳定性最佳。进一步细化的方式是,所述下鞋板2上设有安装口22,卡扣件3的连接端上设有用于卡入所述安装口22的安装块31。所述安装块31包括与卡扣件本体32相连接的固定侧壁311,以及与所述固定侧壁311呈锐角角度设置的弹性侧壁312。固定侧壁311与弹性侧壁312的锐角连接端朝向所述安装口22。该技术方案中,卡扣件3的连接端采用安装块31与安装口22卡接的方式连接在上鞋板1或下鞋板2上,而进一步的方案中,安装块31所采用的方案使其在装入安装口22时,弹性侧壁312受压变形而能够伸入安装口22,当安装块31完全伸入安装口22后,弹性侧壁312复位,而由于安装块31的开口端大于安装口22而无法脱离。如果要拆卸,需外力作用于弹性侧壁312,使其变形后退出安装口22。因此,该具体方案装配方便,稳定性也好。

上述方案仅是结合附图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基于上述结构将卡扣件3连接在上鞋板1上,而将多个卡扣部设置在下鞋板2上,也同样是可以实施的。

进一步的细化方案中,卡扣部有多个,多个卡扣部以上鞋板1与下鞋板2的枢接轴心线为中心周向设置,当上鞋板1和下鞋板2沿枢接轴转动时,多个卡扣部在同一圆周线上经过卡扣件3的卡扣端;采用多个卡扣部可调整上鞋板1与下鞋板2的枢接角度。在具体如图所示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多个卡扣部是以上鞋板1与下鞋板2的枢接轴心线为中心周向设置的多个卡口13,卡扣件3的自由端上的卡扣端是能够卡入卡口13的卡块33。该方案采用卡块33卡入卡口13的方式,使上鞋板1和下鞋板2的角度相对固定下来。如图所示,卡口13采用的是左右两排并列的方式,而卡块33也同样设置为左右两个,如此可增加卡扣连接的稳定性。

另外,所述卡扣件3为弹性件,或者是多个卡扣部周边区域的上鞋板1或下鞋板2为弹性区。以使卡扣件3的卡扣端能够在多个卡扣部之间调节。该方案中,如卡扣件3为弹性件,或者是卡扣部周边区域的上鞋板1或下鞋板2为弹性区,则可使上鞋板1和下鞋板2沿枢接轴转动时,上鞋板1或下鞋板2卡扣关系得以顺利调节,即满足了卡扣时要求的卡扣位置相抵的要求,也满足了转动过程中的挤压变形需求。在本实施方案中,所述卡扣件3为弹性件,卡扣件3在其自由端上设有一把手部34,以使外力作用于把手部34时能够卡扣件3以连接端为中心产生形变(包括材料弹性所能产生的微变形,能够将卡块33由卡口13拉出即可),从而使上鞋板1和下鞋板2沿枢接轴转动时,上鞋板1或下鞋板2卡扣关系得以顺利调节。

本实施方案涉及的可调节鞋架,在未使用时,上鞋板1盖合在下鞋板2上,减小收纳、包装和运输空间。在使用时,可根据不同款型的鞋子的尺寸调整上鞋板1与下鞋板2的档位角度,调整过程中,用户手部施力于把手部34,使卡块33由卡口13拉出并转动至合适角度范围,用该角度范围适配的卡口13与卡块33进行定位。最后,将一双鞋子分别放置于上承鞋区a和下承鞋区b,实现收纳或陈列。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