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限转性好的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00948发布日期:2020-08-18 18:52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限转性好的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卧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床。



背景技术:

酒店用床品具有清理更换频率高的特点,保洁人员需要对床单、枕头以及被子进行更换整理。为此,市面上出现了专供酒店用的床,所述床包括座体以及设置在座体上方的床垫,所述座体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承托板、活动板以及底座,所述承托板可水平旋转地设置在活动板上,在需要更换床品时,保洁人员将承托板向后拉出并旋转,以使保洁人员在无需走动的情况下对进行床品更换和整理,但这种结构存在以下缺陷:由于承托板与活动板间缺乏限转用结构,在使用过程中,承托板容易因使用者躺卧而发生周向偏转,使得承托板与底座竖向错位偏转,既影响使用体验,还影响美观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限转性好的床,通过设置限转组件来限制承托板转动,进而确保承托板处于使用状态时不会发生偏转的情况,提升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种限转性好的床,包括座体以及设置在座体上方的床垫,所述座体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承托板、活动板以及底座,所述承托板可水平旋转地设置在活动板上,所述活动板顶面与承托板底面间设有限转组件,所述限转组件包括分置的阻尼器和限位柱,限位柱卡入阻尼器并定位,以使承托板由可自由旋转的清理状态切换至被卡置定位的使用状态。在承托板和活动板间增设限位组件,承托板既可利用限位组件定位在使用状态,防止床垫因使用者躺卧而发生偏转的情况,提升体用体验,提升美观性,还能在限位柱与阻尼器脱离后切换至可自由转动的清理状态,方便保洁人员通过旋转床垫来提升进行床品更换和整理,提升保洁效率。阻尼器可通过卡置限位柱来提升承托板的旋转阻力,进而使得承托板定位在竖向投影与底座重合的使用工位。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柱设置在承托板底面,所述阻尼器设置在活动板顶面,所述阻尼器中部设有卡置限位柱用的限位腔,所述限位腔侧部开设供限位柱进出的限位卡口。限位柱与承托板周向联动,以使阻尼器能通过限位柱对承托板进行周向限位。限位柱卡入限位腔,限位腔内侧壁与限位柱外侧壁抵触,对限位柱起到周向限位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卡口为两个,且分置在所述限位腔两侧,所述限位卡口的开口方向沿所述限位柱的旋转路径互为反向设置,当处于限位腔内的限位柱穿越限位卡口并与阻尼器脱离时,所述承托板可相对活动板旋转。限位卡口为两个,为限位柱旋转预留通道,方便承托板根据使用需要进行正反向旋转。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卡口的内端口与限位腔通连,外端口两侧向外扩口延伸并形成供限位柱抵触的引导面。限位柱自外向内穿越限位卡口并卡置在限位腔内,还能自内向外穿越限位卡口并与限位腔脱离。

作为优选,所述阻尼器包括底板以及设置在底板上的竖板,所述竖板为两块且对称设置,所述竖板的中段围合形成所述限位腔,所述竖板的对应端部围合形成所述限位卡口以及引导面。底板通过紧固件固接在活动板上,竖板围合形成限位腔和限位卡口,底板顶面向上延伸形成竖板,引导面能对运动的限位柱起到引导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竖板为弹性板,所述限位柱的径向截面轮廓呈圆形,所述限位腔内侧壁直径与所述限位柱外侧壁直径匹配,所述限位卡口的宽度小于所述限位柱外侧壁直径,以使限位柱被卡置在所述限位腔内。限位卡口具有可形变性,既方便限位柱通过推挤限位卡口形变实现进出操作,还能利用限位卡口的弹性回复力对限位柱起到定位卡置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竖板呈弯折的长条状,所述竖板的两端向下延伸并与所述底板固接,以使竖板中段悬置在底板上方,通过简化竖板结构来方便规模化加工。竖板中部与底板互不接触,有效提升限位卡口和限位腔的可形变性,提升阻尼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柱包括通过紧固件贴合固接在承托板底面的连接板以及设置在连接板底面中部的柱体。柱体通过连接板固接在承托板底部,以使限位柱和承托板联动。柱体竖向设置,且柱体的轮廓与限位腔轮廓匹配,方便两者插置定位,通过减小两者间缝隙来减小承托板周向晃动幅度,进而提升使用体验。

作为优选,限转组件为一组,所述限转组件设置在活动板的顶面侧部;或者,所述限转组件至少为两组,且沿所述活动板顶面周缘等距设置;或者,所述限转组件至少为两组,且分置在所述活动板的顶面上,各限转组件与活动板中心间具有差异化间距。通过合理设置限转组件的位置以及数量来提升限位稳定性和操作灵活性,提升使用体验。

作为优选,所述活动板可沿底座顶面进行前后向往复移动,以使承托板在与底座竖向投影局部错位的可旋转工位以及与底座竖向投影重合的初始工位间切换。在承托板和底座间增设活动板,活动板通过向后移动来增加承托板与底座前缘间距离,为承托板提供旋转所需的空间,使得保洁人员可以根据清理需要对承托板进行旋转,保洁人员可以站在清理工位对床品进行清理,通过减少保洁人员走动距离来降低劳动强度,提升清理效率,提升使用体验。

或者,所述活动板顶面设有转盘组件,所述转盘组件包括设置在活动板顶面中部的旋转座以及设置在承托板重心处的转盘,转盘可转动地安装在旋转座上,以使承托板能以自身重心为中心进行旋转。转盘组件既起到支撑承托板的作用,还起到引导承托板旋转的作用,保洁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旋转承托板来对分置的床品进行清理。转盘中心与承托板重心竖向对齐设置,有效防止承托板因重力偏移而发生倾覆的情况,确保旋转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承托板和活动板间增设限位组件,承托板既可利用限位组件定位在使用状态,防止床垫因使用者躺卧而发生偏转的情况,提升体用体验,提升美观性,还能在限位柱与阻尼器脱离后切换至可自由转动的清理状态,方便保洁人员通过旋转床垫来提升进行床品更换和整理,提升保洁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拆解结构局部透视示意图;

图2为限转组件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阻尼器结构示意图;

图4为限位柱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承托板,2、活动板,3、底座,4、阻尼器,5、限位柱,6、限位腔,7、限位卡口,8、引导面,9、转盘组件,10、竖板,11、底板,12、连接板,13、柱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限转性好的床,由座体以及设置在座体上方的床垫组成,所述座体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承托板1、活动板2以及底座3,所述承托板1可水平旋转地设置在活动板2上,所述活动板2顶面与承托板1底面间设有限转组件,所述限转组件包括分置的阻尼器4和限位柱5,限位柱5卡入阻尼器4并定位,以使承托板1由可自由旋转的清理状态切换至被卡置定位的使用状态。在承托板1和活动板2间增设限位组件,承托板1既可利用限位组件定位在使用状态,防止床垫因使用者躺卧而发生偏转的情况,提升体用体验,提升美观性,还能在限位柱5与阻尼器4脱离后切换至可自由转动的清理状态,方便保洁人员通过旋转床垫来提升进行床品更换和整理,提升保洁效率。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活动板2可沿底座3顶面进行前后向往复移动,以使承托板1在与底座3竖向投影局部错位的可旋转工位以及与底座3竖向投影重合的初始工位间切换。所述活动板2顶面设有转盘组件9,所述转盘组件9包括设置在活动板2顶面中部的旋转座以及设置在承托板1重心处的转盘,转盘可转动地安装在旋转座上,以使承托板1能以自身重心为中心进行旋转。

在实际操作中,承托板1通过转盘组件9与活动板2连接,既实现承托板1与活动板2周向相对转动,还实现承托板1和活动板2前后向联动。活动板2可沿底座3顶面进行前后向往复移动。在使用时,承托板1和活动板2先一起被向后拖拽,以使承托板1前部形成供其旋转的操作空间,再将承托板1旋转,以方便保洁人员对床垫上的床品进行更换和整理。当完成保洁操作后,先将承托板1回旋至使用状态,再将承托板1和活动板2一起向前推送至初始位置,以使床垫回归原位。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限转组件包括设置在活动板2顶面的阻尼器4以及设置在承托板1底面的限位柱5。所述限位柱5设置在承托板1底面,所述阻尼器4设置在活动板2顶面,所述阻尼器4中部设有卡置限位柱5用的限位腔6,所述限位腔6侧部开设供限位柱5进出的限位卡口7。所述限位腔6的顶部敞口,两侧设有限位卡口7。

当承托板1处于使用状态时,承托板1通过限位组件周向定位,此时,限位柱5竖向穿置在限位腔6内(如图2所示),限位腔6的内侧壁与限位柱5的外侧壁匹配贴合,通过减小两者间缝隙来减小承托板1周向晃动,进而提升使用舒适性。当保洁人员需要旋转承托板1来进行床品更换和清理时,保洁人员通过周向推挤承托板1来驱使限位柱5穿越限位卡口7并脱离限位腔6,具体地,限位柱5在推力作用下进行周向旋转,限位卡口7在限位柱5推挤下扩张形变,以使限位柱5穿越限位开口并脱离限位腔6,由于限位柱5脱离限位腔6,使得承托板1可以自由旋转,方便保洁人员使用。当保洁人员完成操作后,承托板1回转至初始位置,限位卡口7在限位柱5推挤下扩张形变,以使限位柱5穿越限位开口并周向插入限位腔6,以使承托板1被定位在使用状态。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限位卡口7为两个(如图3所示),且分置在所述限位腔6两侧,所述限位卡口7的开口方向沿所述限位柱5的旋转路径互为反向设置,当处于限位腔6内的限位柱5穿越限位卡口7并与阻尼器4脱离时,所述承托板1可相对活动板2旋转。限位柱5可以通过限位卡口7朝不同方向旋转,方便保洁人员使用。所述限位卡口7和限位腔6均位于限位柱5的旋转路径上,既确保限位卡口7能通过收口形变来阻挡承托板1旋转,还确保承托板1在受到外力作用下通过驱使限位卡口7形变来实现摆脱阻尼器4束缚,提升使用体验。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限位卡口7的内端口与限位腔6通连,外端口两侧向外扩口延伸并形成供限位柱5抵触的引导面8。所述限位卡口7的外端口两侧设有对称设置的引导面8,并以此围合形成外大内小的喇叭状,既确保限位卡口7能接收来自限位柱5的周向作用力并实现扩口形变,还对限位柱5起到引导作用,确保限位柱5能准确穿越限位卡口7并卡入限位腔6。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阻尼器4包括底板11以及设置在底板11上的竖板10,所述竖板10为两块且对称设置,所述竖板10的中段围合形成所述限位腔6,所述竖板10的对应端部围合形成所述限位卡口7以及引导面8。所述阻尼器4为一体式结构,底板11顶面向上延伸形成所述竖板10,既确保两者连接强度,还方便加工。所述竖板10为弹性板,所述限位柱5的径向截面轮廓呈圆形,所述限位腔6内侧壁直径与所述限位柱5外侧壁直径匹配,所述限位卡口7的宽度小于所述限位柱5外侧壁直径,以使限位柱5被卡置在所述限位腔6内。通过控制限位卡口7尺寸起到卡置限位柱5的目的,既确保阻尼效果,还确保旋转轻便性。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竖板10呈弯折的长条状,所述竖板10的两端向下延伸并与所述底板11固接,以使竖板10中段悬置在底板11上方。竖板10两端与底板11固接,中段悬置,确保竖板10中段能以保持竖置的姿态实现形变,确保竖板10中段与限位柱5外侧壁匹配贴合,进而提升限位稳定性。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限位柱5包括通过紧固件贴合固接在承托板1底面的连接板12以及设置在连接板12底面中部的柱体13(如图4所示)。限位柱5为一体式结构,既方便加工,还确保柱体13与承托板1的联动性。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限转组件的数量以及设置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包括但不仅限于:

结构一,限转组件为一组且设置在活动板2的顶面侧部,限位组件的定位位置具有唯一性,成本低廉,但限位强度较弱;

结构二,所述限转组件至少为两组且沿所述活动板2顶面周缘等距设置,具有较好的限位强度,但阻尼器4与限位柱5可交叉配合,承托板1旋转时具有多个定位点,影响旋转顺畅性;

结构三,所述限转组件至少为两组且分置在所述活动板2的顶面上,各限转组件与活动板2中心间具有差异化间距,由于阻尼器4和限位柱5具有对应唯一性,使得该结构既具有较好的限位强度,还具有定位位置唯一性,使用体验较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