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尘件及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82773发布日期:2020-08-25 19:19阅读:88来源:国知局
集尘件及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集尘件及吸尘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周围的清洁环境也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家庭清洁中,需要对住宅内部的脏污进行彻底的清洁,但是通过传统的方式不能够满足室内的干净度,而且费时费力,而吸尘器能够有效和快速的清洁室内的污渍和脏污,满足人们要求。因此,被人们广泛的应用。

集尘件是吸尘器中用于收集灰尘的部件,当灰尘量达到集尘件的最大集尘容量以后,需要对集尘件进行清理。一般地,将集尘件设置为可拆卸式或开盖式,可拆卸式集尘件需要拆卸后才可倒尘,倒尘操作复杂;开盖式集尘件,需要手动开盖再进行倒尘,手动开盖较为费力,并且使用者可能会触及灰尘,倒尘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倒尘便捷的集尘件。

一种集尘件,包括:

具有集尘腔的外壳,所述外壳上开设有与所述集尘腔连通的排尘口;

活动配接于所述外壳上的盖体,用于开合所述排尘口;

开盖机构,包括伸缩件及推杆,所述伸缩件的一端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伸缩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推杆连接;

其中,所述开盖机构具有开盖状态及卡持状态,在所述开盖状态时,所述伸缩件受控收缩并带动所述推杆驱动所述盖体打开所述排尘口;在所述卡持状态时,所述推杆被卡持,所述伸缩件受控收缩并在所述推杆与所述外壳的拉力作用下与所述外壳和推杆中至少一者分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尘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外壳和/或所述推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伸缩件固定连接,所述伸缩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配合与所述外壳和/或所述推杆连接;

其中,在所述卡持状态,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分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均为磁吸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磁吸力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尘件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移动至预设距离,在所述预设距离范围内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存在磁吸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上开设有导向槽,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导向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伸缩件为记忆合金丝,通过向所述记忆合金丝通断电控制所述记忆合金丝伸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记忆合金丝的一端设置有与电源正极连接的正极连接端子,所述记忆合金丝的另一端设置有与电源负极连接的负极连接端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尘件还包括报警件,当所述报警件感应到所述伸缩件相对于所述外壳与所述推杆中至少一者移动时产生报警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体具有卡扣,所述外壳上具有与所述卡扣配合的配合部,所述推杆用于推动所述卡扣与所述配合部脱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尘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外壳上设置有抵接部,所述弹性件抵接于所述抵接部与所述推杆之间,并在所述推杆推动所述盖体打开所述排尘口时,存储带动所述推杆向远离所述盖体移动的复位势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杆包括推动部和凸出设置于所述推动部上的凸耳,所述推动部向靠近和远离所述盖体的方向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外壳,所述凸耳设于所述推动部远离所述盖体的一端,所述伸缩件沿所述凸耳指向所述盖体的方向延伸设置,且所述伸缩件的一端与所述凸耳连接,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外壳设有装配有所述盖体的一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耳包括两个,两个所述凸耳沿垂直所述推动部滑动方向的方向分布于所述推动部相对的两侧,所述伸缩件包括分别与两个所述凸耳连接的两个,两个所述伸缩件受控同步伸缩。

一种吸尘器,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集尘件。

上述集尘件及吸尘器,通过开盖机构自动化打开盖体,不需要用户费力开盖,也会防止用户在开盖过程中触及由排尘口倒出的灰尘,倒尘快捷方便;且在开盖机构处于卡持状态时,伸缩件与推杆和外壳中至少一者分离,从而避免伸缩件被拉断,保护伸缩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吸尘器一截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吸尘器的另一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示吸尘器的a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所示吸尘器的b处放大图。

吸尘器200集尘件100外壳10集尘腔11排尘口12配合部13抵接部14盖体20卡扣21开盖机构30伸缩件31推杆32推动部321凸耳322第一连接件40第二连接件50限位件60导向槽61正极连接端子70负极连接端子80弹性件90报警件110气体动力机构3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吸尘器200,包括气体动力机构300及集尘件100,气体动力机构300带动气流进入吸尘器200内以进行后续的气尘分离,集尘件100收集经分离后形成的灰尘,并且当灰尘量达到集尘件100的最大集尘容量后,使用者可清理集尘件100内部的灰尘。

参阅图2及图3,集尘件100包括具有集尘腔11的外壳10、盖体20及开盖机构30,外壳10上开设有与集尘腔11连通的排尘口12,可通过排尘口12将集尘腔11内的灰尘排出。盖体20活动配接于外壳10上,用于开合排尘口12,在集尘腔11内灰尘量达到上限时,打开盖体20清理即可。

开盖机构30设于外壳10上,用于打开盖体10,如此通过开盖机构30自动化打开盖体20,不需要用户费力开盖,也会防止用户在开盖过程中触及由排尘口12倒出的灰尘,倒尘快捷方便。

可选地,吸尘器200的手柄处设置有倒尘按键,通过按压倒尘按键便可控制开盖机构30工作,进行自动倒尘。

参阅图3,具体地,盖体20具有卡扣21,外壳10具有与卡扣21扣合的配合部13,开盖机构30用于推动卡扣21与配合部13脱离。如此,通过卡扣21与外壳10上的配合部13扣合,固定遮挡在外壳10的排尘口12处,封闭排尘口12。当需要清理集尘件100时,开盖机构30推动卡扣21脱离配合部13,使盖体20打开排尘口12。可选地,盖体20位于外壳10的重力方向上并与外壳10铰接,卡扣21与配合部13扣合时,配合部13对盖体20施加与盖体20重力方向相反的拉力,以使盖体20克服自身重力遮挡在外壳10的排尘口12处,封闭排尘口12。当开盖机构30推开卡扣21后,卡扣21与配合部13脱离,盖体20不再受到配合部13的拉力,盖体20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绕铰接点向下转动,同时打开排尘口12允许灰尘排出集尘腔11。

继续参阅图2及图4,开盖机构30包括伸缩件31及推杆32,伸缩件31的一端与外壳10连接,伸缩件31的另一端与推杆32连接。

具体地,开盖机构30具有开盖状态与卡持状态,在开盖状态时,伸缩件31可受控收缩并带动推杆32抵接与配合部13扣合的卡扣21,以推动卡扣21与配合部13脱离;在卡持状态时,推杆32被卡持,伸缩件31受控收缩并在推杆32及外壳10的拉力作用下与外壳10与推杆32中至少一者分离。

由于在开盖机构30开盖的过程中,若推杆32被卡持(如由于盖体20被卡住时,则会造成推杆32被卡持),则推杆32将不会与伸缩件31同步运动,而此时伸缩件31仍然在收缩,推杆32及外壳10对伸缩件31产生拉力增大以阻止其进一步收缩,且伸缩件31收缩量越大,推杆32及外壳10作用于伸缩件31的拉力越大,伸缩件31在上述拉力作用下容易被拉断。

通过上述设置,在推杆32被卡持时,伸缩件31在推杆32及外壳10产生的拉力作用下与外壳10与推杆32中至少一者分离,从而避免伸缩件31在收缩的过程中在推杆32及外壳10作用于其上的拉力作用下被拉断,起到了保护伸缩件31的作用。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达到上述效果,必须设置与伸缩件31相分离的部件与伸缩件31之间的连接力小于伸缩件31的屈服拉力,其中,伸缩件31的屈服拉力是受最大外界应力且保持可逆收缩能力的极限。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在卡持状态时,伸缩件31与外壳10分离,即为此时伸缩件31与外壳10之间的连接力小于上述拉力。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在卡持状态时,还可以设置伸缩件31与推杆32分离,即为此时伸缩件31与推杆32之间的连接力小于上述拉力。

参阅图4,集尘件100包括第一连接件40与第二连接件50,第一连接件40与外壳10固定连接,第二连接件50与伸缩件31固定连接,伸缩件31通过第一连接件40与第二连接件50配合与外壳10连接。在卡持状态时,第一连接件40与第二连接件50分离,即为伸缩件31与外壳10分离。

第一连接件40与第二连接件50均为磁吸件,第一连接件40与第二连接件50通过磁吸力连接。且第一连接件40与第二连接件50的磁吸力可以设置为小于等于伸缩件31的屈服应力的70%。

可以理解,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40与第二连接件50的连接方式不受限定,其可以不通过磁吸力相互连接,即只要可以保证在开盖状态时第一连接件40与第二连接件50之间可以连接固定,在卡持状态时第一连接件40与第二连接件50之间可以脱离的连接方式均可,在此不作限定。

具体地,集尘件100还包括限位件60,限位件60用于限制第二连接件50相对于第一连接件40移动至预设距离,在预设距离范围内第二连接件50与第一连接件40之间存在磁吸力。即为,限位件60的设置可以使第二连接件50与第一连接件40分离后仍然存在磁吸力,以便于故障排除后,伸缩件31回复形变,第一连接件40与第二连接件50可以再次吸合继续使用。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伸缩件31可以自动恢复形变,也可以通过控制恢复形变。

进一步,限位件60上开设有导向槽61,第二连接件50可滑动地设于导向槽61内。当第二连接件50与第一连接件40分离时,第二连接件50可在导向槽61的导向作用下向远离第一连接件40的方向移动,当故障排除后,第二连接件50还可以在导向槽61的导向作用下向靠近第一连接件40的方向移动。

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伸缩件31为记忆合金丝,通过向记忆合金丝通断电控制记忆合金丝的伸缩。记忆合金为在一定温度范围下发生塑性形变后,在另一温度范围又能恢复原来宏观形状的特殊金属材料。当对记忆合金丝通电时,记忆合金丝发热收缩,当对记忆合金丝断电时,记忆合金丝的温度恢复,形变也恢复到初始状态。可选地,记忆合金丝为镍钛合金丝。

记忆合金丝的一端设置有与电源正极连接的正极连接端子70,记忆合金丝的另一端设置有与电源负极连接的负极连接端子80。如此,可在正极连接端子70处连接电源正极引线,在负极连接端子80处连接电源负极引线,将记忆合金丝接入主控电路板的电路中,以通过主控电路板的电路中控制记忆合金丝的通断电。可选地,正极连接端子70和负极连接端子80均为紧固螺钉,通过紧固螺钉固定记忆合金丝,同时可在紧固螺钉上接入正负极引线,以将记忆合金丝通过紧固螺钉与正负极引线连接。并且,按压手柄处的倒尘按键时,主控电路板中的电路接收到通电信号,控制记忆合金丝通电,进而可打开盖体20。

集尘件100还包括报警件110,当报警件110感应到伸缩件31相对于外壳10与推杆32中至少一者移动时产生报警信号。如伸缩件31相对于外壳10与推杆32中至少一者移动时,则证明集尘件100出现故障(盖体20被卡住),报警件110产生报警信号,以通知使用者排出故障。具体地,报警件110为霍尔传感器。

继续参阅图3,集尘件100还包括弹性件90,外壳10上设置有抵接部14,弹性件90抵接于抵接部14与推杆32之间,并在推杆32推动卡扣21脱离配合部13时,存储带动推杆32向远离配合部13移动的复位势能。弹性件90抵接于外壳10的抵接部14与推杆32之间,用于支撑推杆32,当推杆32在伸缩件31的带动下向靠近配合部13滑动,以推动卡扣21脱离配合部13时,弹性件90被压缩,存储弹性势能;而当卡扣21被推开后,伸缩件31取消对推杆32的拉力,推杆32便可在弹性件90的弹性力作用下,向远离配合部13的方向移动,回到初始状态。

也就是说,本具体实施例中,通过伸缩件31带动推杆32向靠近配合部13的方向移动,推动卡扣21脱离配合部13,并通过弹性件90带动推杆32向远离配合部13的方向移动,使推杆32复位。

继续参阅图4,具体地,推杆32包括推动部321和凸出设置于推动部321上的凸耳322,推动部321向靠近和远离配合部13的方向可滑动地设于外壳10,凸耳322设于推动部321远离配合部13的一端,伸缩件31沿凸耳322指向配合部13的方向延伸设置,且伸缩件31的一端与凸耳322连接,另一端固定于外壳10设有配合部13的一端。

如此,当伸缩件31受控收缩时,伸缩件31与凸耳322连接的一端便会向靠近外壳10的配合部13的方向移动,进而可带动推动部321向靠近外壳10上配合部13的方向滑动,以推动卡扣21脱离配合部13。

进一步地,凸耳322包括两个,两个凸耳322沿垂直推动部321滑动方向的方向分布于推动部321相对两侧,伸缩件31包括分别与两个凸耳322连接的两个,两个伸缩件31受控同步伸缩。也就是说,在推动部321两侧分别设置两个伸缩件31,两个伸缩件31同步伸缩时,可同时对推杆32施加拉力,使推杆32可以受到更大的拉力,进而可对卡扣21产生更大的推力,使卡扣21与配合部13更加容易地脱离。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上述吸尘器200所包括的集尘件100,集尘件100可实现自动化倒尘,操作便捷,且集尘件100的结构设计可以保护伸缩件31,避免在集尘件100出现故障时伸缩件31断裂。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