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变形节材隔音组合门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72014发布日期:2020-10-28 12:23阅读:62来源:国知局
抗变形节材隔音组合门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套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抗变形节材隔音组合门套。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建筑装潢用木门的种类繁多,有原木门、多层复合门、蜂窝门、模压门等等。门是不同功能区域分割的保障,而从门套部位传导的声音往往被忽略。另整扇木门的耗材中门套部件的材料耗费约占40%,且门套的变形也将会严重地影响整扇木门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门套存在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抗变形节材隔音组合门套,其目的在于克服现有门套耗材、易形变且不隔音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申请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抗变形节材隔音组合门套,其嵌设于门洞两侧及顶部墙体,包括:第一门套框,其包括竖直的左侧边、右侧边以及顶套框;第二门套框,其外形与所述第一门套框相同,所述第二门套框与所述第一门套框平行竖立设置,且所述第二门套框的各边通过若干加强件与所述第一门套框的对应边连接;门套板,其设于所述第一门套框和第二门套框之间,所述门套板固定于所述第一门套框和第二门套框的内表面上,所述门套板在靠近所述第一门套框的侧边上设有一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填充有密封条,当门体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密封条抵接所述门体的上端以及左右两侧;所述第一门套框、第二门套框以及门套板与所述墙体之间填充发泡剂。

所述第一门套框朝向外侧的表面上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可调节装饰套线槽;第一装饰套线通过伸出的榫舌插入所述可调节装饰套线槽内;所述可调节装饰套线槽的宽度和深度大于所述榫舌的宽度和深度。

所述装饰套线槽的宽度≥5毫米,深度≥10毫米。

所述第一门套框的厚度≥23毫米。

所述第二门套框的厚度≥23毫米。

所述第二门套框朝向外侧的表面的边缘上开设有可调节装饰套线采口,该可调节装饰套线采口的另一侧被所述门套板限制;第二装饰套线的榫舌设于所述可调节装饰套线采口内,且所述第二装饰套线的榫舌在所述可调节装饰套线采口内相对活动连接。

所述第二门套线槽的宽度≥5毫米,深度≥10毫米。

所述门套板的宽度为其所对应的所述墙体的厚度减47毫米~77毫米,厚度≥10毫米。

当所述墙体厚度为150毫米以内时,所述第一门套框与所述第二门套框的一侧边间需用所述加强件≥2支;当所述墙体厚度为<180毫米,>150毫米时,所述第一门套框与所述第二门套框的一侧边间需用所述加强件≥3支;当所述墙体厚度<250毫米,>180毫米时,所述第一门套框与所述第二门套框的一侧边间需用所述加强件≥4支;当所述墙体厚度>250毫米则所述第一门套框与所述第二门套框的一侧边间需用所述加强件≥5支。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第一门套框、第二门套框、门套板和加强件组合的结构,减少现有技术中一体门套框的耗料,且在第一门套框、第二门套框、门套板和加强件之间填充发泡剂既可以达到节约原料,又可以实现减小声音传播的目的;通过加强件的设置避免变形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横剖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参见图1所示,图1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的抗变形节材隔音组合门套是嵌设于门口墙体上,门体5配套安装于门套上。

本申请的抗变形节材隔音组合门套包括第一门套框1、第二门套框2、门套板3以及加强件4。

第一门套框1为无底边的框架结构,其包括竖直的左侧边、右侧边以及顶套框。第二门套2的结构与第一门套框1的结构是相同的,也是包括了竖直的左侧边、右侧边以及顶套框。第一门套框1与第二门套框2是平行竖立设置的,第一门套框1接近门体5,而第二门套框2与门体5无连接。第一门套框1与所述第二门套框2的各对应边通过加强件4连接在一起,可防止形变的产生。加强件4通过枪钉或者螺钉固定在第一门套框1与第二门套框2的内表面之间。加强件4的厚度以不超过所述第一门套框1和第二门套框2的外表面为准,如图1所示。

门套板3设于所述第一门套框1和第二门套框2之间。所述门套板3固定于所述第一门套框1和第二门套框2的内表面上,所述门套板3与门体5相近。所述门套板3沿着靠近所述第一门套框1的侧边上设有一密封槽31。所述密封槽31内填充有密封条32。当门体5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密封条32抵接所述门体5的上端以及左右两侧,将门套与门体5之间的间隙密封,阻止声音从门缝中进入。

本申请采用了第一门套框1、第二门套框2、门套板3以及加强件4组合的结构。第一门套框1、第二门套框2以及门套板3与墙体6之间填充发泡剂7。该结构区别于现有结构中单纯的整体工艺。本申请的结构更加节省材料,通过发泡剂7的填充整体实现密封,减少耗材,并能够实现密封、减少声音传播的目的。

在所述第一门套框1朝向外侧的表面上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可调节装饰套线槽11。第一装饰套线8通过伸出的榫舌81插入所述可调节装饰套线槽11内。所述可调节装饰套线槽11的宽度和深度大于所述榫舌81的宽度和深度。所述装饰套线槽的宽度≥5毫米,深度≥10毫米。所述第一门套框的宽度为门厚+5毫米+18毫米,所述第一门套框的厚度≥23毫米,所述第一门套框的长度对应门的高度和宽度而定。第一门套框的厚度尺寸为适应装门体铰链而限定。若厚度太薄,所述第一门套框会承受不住铰链和门体的拉力。

所述第二门套框2的宽度为30毫米,厚度≥23毫米,长度对应门的高度和宽度而定。所述第二门套框2朝向外侧的表面的边缘上开设有可调节装饰套线采口21。该可调节装饰套线采口21的另一侧被所述门套板3限制。第二装饰套线9的榫舌91设于所述可调节装饰套线采口21内,且所述第二装饰套线的榫舌在所述可调节装饰套线采口内相对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门套线槽的宽度≥5毫米,深度≥10毫米。

所述门套板3的宽度为其所对应的所述墙体的厚度减47毫米~77毫米,厚度≥10毫米,所述门套板的长度对应门的高度和宽度而定。

当所述墙体厚度为150毫米以内时,所述第一门套框1与所述第二门套框2的一侧边间所述加强件4需用到≥2支;当所述墙体厚度为<180毫米,>150毫米时,所述第一门套框1与所述第二门套框2的一侧边间所述加强件4需用到≥3支;当所述墙体厚度<250毫米,>180毫米时,所述第一门套框1与所述第二门套框2的一侧边间所述加强件4需用到≥4支;当所述墙体厚度>250毫米则所述第一门套框1与所述第二门套框2的一侧边间所述加强件4需用到≥5支。

本申请采用第一门套框、第二门套框、门套板和加强件组合的结构,减少现有技术中门套框一体的耗料,且在第一门套框、第二门套框、门套板和加强件之间填充发泡剂既可以达到节约原料,又可以实现减小声音传播的目的;通过加强件的设置避免变形的问题。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