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式锅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51194发布日期:2020-09-08 14:19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拆式锅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拆式锅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锅具与锅柄的连接方式一般包括可拆式连接和不可拆式连接。不可拆的连接方式是指,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由厂家将锅柄直接固定在锅具边缘,固定方式可以是直接焊接或者铆接,采用这种方式会由于锅具体积较大造成运输不方便,且如在使用过程中锅柄发生损坏不能更换锅柄造成资源浪费,也不利于清洗。

另有一种可拆式锅柄,包括手柄、夹片,通过控制夹片相对手柄伸出或缩回以实现对锅具的夹持或放开,清洗方便,一柄多锅使用,多个锅可以叠起来以便于收纳和储存,手柄脱离锅具之后锅具本体也可以放置在烤箱或烤架进行烘烤,方便实用。

可拆式锅柄的手柄与夹片的解锁方式有单按钮式或者是双按钮式,单按钮式即手柄上设置一个解锁按钮,通过按压解锁按钮以解除夹片与手柄的限位,夹片相对手柄伸出,但这种形式存在较大的误操作的风险,即在使用过程中,假使误触了该按钮,夹片就会相对手柄弹出导致锅具掉落,容易造成砸伤或者是烫伤;在单按钮式的基础上,出现了双按钮式,即手柄上设置两个解锁按钮,有一种双按钮式,如专利号cn102743118b公开的一种可拆装式锅柄,在手柄两侧设置按钮,两个按钮与中间的滑块配合解锁,但误触其中任意一个按钮也会直接推动滑块实现解锁从而导致夹片弹出,与单按钮式结构本质相同,存在较大的使用安全隐患,也有一部分双按钮式,如专利号cn205433473u公开的一种可拆卸式锅柄,夹片上设置分别与两个按钮限位配合的限位凸起,只有在同时按压两个按钮后才能实现夹片的解锁,减小了误触其中一个按钮而导致锅具掉落的风险,但其解锁方式为按钮驱动限位凸起弹性缩回夹片内,在长期使用中限位凸起回弹的弹性难以保证一直恒定,假使限位凸起弹性回复限位位置的弹力失效,或者是高温使用过程中使得限位凸起的弹性力产生变化,就会使得夹片缩回手柄后无法限位,锅柄的使用寿命受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必须同时按压两侧按钮才能使夹片解锁、并且按钮与夹片之间非弹性形变解锁,结构可靠性好、使用寿命长的可拆式锅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拆式锅柄,包括夹片、手柄、设置在手柄两侧的两个按钮,两个所述按钮均设有执行件,所述夹片夹片上设有分别与两个执行件相抵以限制夹片相对手柄伸出的两个阻挡件,按压两个所述按钮使得两个所述执行件均移动并避让阻挡件以使得夹片相对手柄伸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夹片上的阻挡件与按钮上的执行件配合,执行件与阻挡件相抵以限制夹片相对手柄伸出,两边的阻挡件与执行件均配合,即,不按压两侧按钮,两个执行件均与两个阻挡件相抵,夹片无法相对手柄伸出;若按压一侧的按钮,未按压按钮上的执行件仍与阻挡件相抵,仍旧能限制夹片相对手柄伸出,故必须同时按压两侧按钮才能使夹片解锁,避免误触造成锅具掉落,且相较于弹性变形的解锁结构,解锁处的结构不存在由形变产生解锁,故几乎能一直长久使用而不会失效,从而提高了手柄整体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两个所述按钮包括第一按钮、第二按钮,两个所述执行件包括设在第一按钮上的第一执行件、设在第二按钮上的第二执行件,所述夹片设有沿夹片移动方向设置的用于供第一执行件和第二执行件移动的移动槽,两个所述阻挡件包括设置在移动槽靠近第一按钮的侧壁的第一阻挡件和设置在移动槽靠近第二按钮的侧壁的第二阻挡件,通过所述改进,第一执行件在移动槽内移动且与移动槽侧壁的第一阻挡件配合以限制夹片相对手柄伸出,第二执行件在移动槽内移动且与移动槽侧壁的第二阻挡件配合以限制夹片相对手柄伸出,第一执行件在第一按钮受压时移动并避开第一阻挡件,第二执行件在第二按钮受压时移动并避开第二阻挡件,两侧按钮同时按压以使得夹片相对手柄伸出。

优选的,所述第一按钮包括第一移动部,所述第二按钮包括第二移动部,所述第一执行件设置在第一移动部的端面上部,所述第二执行件设置在第二移动部的端面上部,所述第一移动部与第二移动部之间设有复位弹簧,通过所述改进,复位弹簧提供第一移动部即第一按钮回复至初始位置的弹性力,复位弹簧同样提供第二移动部即第二按钮回复至初始位置的弹性力,并且,在误触到单侧按钮时,复位弹簧都可以使另一侧的按钮更难以被按动,如当第一按钮被单侧误触时,第一移动部将复位弹簧压缩,复位弹簧的弹性力作用在第二移动部上,弹性力的作用方向为第二按钮按压解锁的反方向,第二按钮将复位弹簧压缩,复位弹簧的弹性力作用在第一移动部上,弹性力的作用方向为第一按钮按压解锁的反方向,故必须主动地同时按压两个按钮才能解锁,从而进一步减小因为误触而导致夹片伸出锅具意外掉落的风险。

优选的,所述第一移动部内设有用于供复位弹簧的一端插入的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移动部内设有用于供复位弹簧的另一端插入的第二定位孔,通过所述改进,两个定位孔的设置可以使得弹簧的压缩或伸长过程中具有对弹簧径向变形进行限定的结构,可以避免弹簧歪斜而导致弹性力衰减。

优选的,两个所述执行件以手柄的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通过所述改进,两个执行件对称设置,可以使得执行件以手柄的轴线为对称轴而对称地移动,从而使得两侧的按钮的解锁需要的按压力、解锁的按压行程,以及按压反馈等都能够对称,从而提升使用感受。

优选的,所述执行件包括执行面,所述阻挡件包括阻挡面,所述阻挡面为与夹片移动方向垂直的平面,所述执行面为与阻挡面平行的平面,通过所述改进,在夹片相对手柄伸出过程中,执行面与阻挡面通过面接触相抵进行限位,阻挡面无法自行驱动执行面打开,即阻挡件在不按压按钮驱动执行面打开的情况下不会驱动执行面打开,故夹片不会有因执行面与阻挡面配合失效而意外解锁的可能,执行面与阻挡面平行,且执行面与阻挡面的配合面方向与夹片移动方向垂直,故如果不通过按钮按压,锅具产生的对夹片相对手柄拉伸的作用力并不会导致阻挡面和执行面之间的解锁,从而保证手柄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

优选的,所述执行件还包括设在执行面另一端的导向面,所述阻挡件还包括设在阻挡面另一端的驱动面,所述夹片缩回手柄时驱动面与导向面相抵并驱动阻挡件运动后避开阻挡件,通过所述改进,夹片缩回手柄时,设计上是不需要操作按钮的,故通过设置的在阻挡件上的驱动面以及执行件上的导向面,可以使得夹片缩回手柄时第一阻挡件的驱动面驱动第一执行件的导向面移动、第二阻挡件的驱动面驱动第二执行件的导向面移动,即阻挡件驱动执行件移动并解除与执行件相抵的状态,从而使得夹片缩回手柄内。

优选的,所述驱动面和/或所述导向面为弧形面,通过所述改进,驱动面可以是弧形面,导向面可以是弧形面,或者是驱动面和导向面均为弧形面,从而保证驱动面与导向面的接触为线接触,减小接触摩擦,驱动面驱动导向面向按钮按压方向移动,从而实现夹片的缩回。

附图说明

图1为夹片缩回手柄时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夹片缩回手柄时整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夹片缩回手柄时夹片与按钮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4为夹片伸出手柄时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5为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配合处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按钮、执行件及阻挡件在夹片伸出手柄时执行件与阻挡件限位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7为按钮、执行件及阻挡件在夹片伸出手柄时按钮按压使得执行件相对阻挡件避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按钮、执行件及阻挡件在夹片伸出手柄时按钮按压使得执行件相对阻挡件避开后夹片相对手柄伸出过程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按钮、执行件及阻挡件在夹片伸出手柄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按钮、执行件及阻挡件在夹片缩回手柄时阻挡件驱动执行件移动并避开阻挡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阻挡面与执行面的第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2为阻挡面与执行面的第二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3为阻挡面与执行面的第三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4为驱动面与导向面的第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5为驱动面与导向面的第二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6为驱动面与导向面的第三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1、夹片;1.1、阻挡件;1.1.1、阻挡面;1.1.2、驱动面;1.1.3、第一阻挡件;1.1.4、第二阻挡件;1.2、驱动槽;1.3、夹头;1.4、移动槽;2、手柄;2.1、夹持部;3、按钮;3.1、第一按钮;3.1.1、第一移动部;3.1.2、第一定位孔;3.2、第二按钮;3.2.1、第二移动部;3.2.2、第二定位孔;3.3、复位弹簧;4.1、第一执行件;4.2、第二执行件;4.3、执行面;4.4、导向面;5、转把;5.1、销轴;6、驱动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16所示,

一种可拆式锅柄,包括手柄2、夹片1、转把5,转把5转动设置在手柄2上部,转把5下端伸出一个销轴5.1,夹片1上沿垂直夹片1移动方向设有与销轴5.1配合的驱动槽1.2,如图1所示,手柄2夹持锅具时转把5朝向手柄2尾部设置,此时销轴5.1在驱动槽1.2的一端,如图4所示,手柄2放开锅具时转把5转动至朝手柄2的一侧,此时销轴5.1移动到驱动槽1.2的另一端,故操作转把5由侧向转动至朝向手柄2尾部方向就可以通过销轴5.1与驱动槽1.2的配合使得夹片1相对手柄2缩回,操作转把5由朝向手柄2尾部方向转动至侧向就可以通过销轴5.1与驱动槽1.2的配合使得夹片1相对手柄2伸出,夹片1的一端设有夹头1.3,手柄2的一端设有与夹头1.3配合以对锅具夹持的夹持部2.1,夹片1相对手柄2伸出,夹头1.3与夹持部2.1的间距增大,手柄2对锅具的夹持解除,夹片1相对手柄2缩回,夹头1.3与夹持部2.1的间距减小,手柄2对锅具进行夹持,夹片1的另一端与手柄2之间设置驱动弹簧6,驱动弹簧6提供夹片1相对手柄2伸出的弹性力,手柄2与夹片1之间设置解锁结构,解锁结构在夹片1相对手柄2伸出过程中对夹片1限位,需要操作解锁结构才能对该限位解除,从而避免夹片1未经操作而相对手柄2伸出导致锅具的意外掉落。

解锁结构为两组,每组包括一个按钮3、一个夹片1上的移动槽1.4,按钮3上的执行件在移动槽1.4内移动,移动槽1.4内设置阻挡件1.1,且在夹片1相对手柄2伸出过程中,阻挡件1.1与执行件相抵,就可以限制夹片1相对手柄2伸出,解锁时,需要同时对两组解锁结构都解锁,即需要同时操作按压两个按钮3,才能将两个执行件都移开并避让阻挡件1.1,以使得夹片1相对手柄2伸出。

其中,执行件的具体设置方式为,两个按钮3包括第一按钮3.13、第二按钮3.23,第一按钮3.13设有第一移动部3.1.1,第二按钮3.23设有第二移动部3.2.1,两个执行件包括设在第一移动部3.1.1上端面的第一执行件4.1,设在第二移动部3.2.1上端面的第二执行件4.2,第一执行件4.1设置在靠近第一按钮3.13的一侧、第二执行件4.2设置在靠近第二按钮3.23的一侧,即从图示5~10上可以看出,由第一按钮3.13开始,沿按钮3按压方向依序为第一按钮3.13、第一执行件4.1、第二执行件4.2、第二按钮3.23,故按压第一按钮3.13可以驱动第一执行件4.1朝向第二按钮3.23移动,按压第二按钮3.23可以驱动第二执行件4.2朝向第一按钮3.13移动,第一执行件4.1与第二执行件4.2的移动方向相反。

所述第一移动部3.1.1与第二移动部3.2.1之间设有复位弹簧3.3。在仅按压单侧的按钮3时,复位弹簧3.3会提供另一侧的按钮3朝按压解锁的反方向的弹性力,从而使得误触操作更为困难,必须对两侧按钮3同时按压,并且按压一定行程以使得执行件避让阻挡件1.1后,才能使得夹片1相对手柄2解锁,从而保证锅具不会因轻微误触而掉落。

所述第一移动部3.1.1内设有用于供复位弹簧3.3的一端插入的第一定位孔3.1.2,所述第二移动部3.2.1内设有用于供复位弹簧3.3的另一端插入的第二定位孔3.2.2。

两个执行件的形状以手柄2的轴线为中心线对称,均为长条形,具有朝向手柄2尾部设置的执行面4.3,以及朝向手柄2头部设置的导向面4.4,两个执行件的形状以夹片1的轴线为中心线对称,分别设置在两个限位槽靠近夹片1轴线的侧壁上,每个执行件包括朝向手柄2尾部设置的导向面4.4,以及朝向手柄2头部设置的阻挡面1.1.1;

在驱动弹簧6驱动夹片1相对手柄2伸出过程中,阻挡面1.1.1与执行面4.3相抵,限制夹片1相对手柄2伸出,必须通过操作按钮3将两个执行面4.3同时移开避让两个阻挡面1.1.1才能使得夹片1继续相对手柄2伸出;

在旋转转把5以使得夹片1相对手柄2缩回过程中,驱动面1.1.2与导向面4.4相抵,驱动面1.1.2驱动导向面4.4移动,阻挡件1.1推动执行件移动并避让出间隙,阻挡件1.1通过,夹片1缩回手柄2内,不需要操作两侧按钮3即可以实现。

其中,阻挡面1.1.1与执行面4.3的形状可以有多种实施例,以下举例三种,但不限于下三种:

如图11所示,为阻挡面1.1.1与执行面4.3的第一种实施例,阻挡面1.1.1与执行面4.3均为垂直于夹片1移动方向设置的平面,阻挡面1.1.1与执行面4.3的配合为垂直夹片1伸出方向的面接触配合,这种结构加工简单且结构可靠,

如图12所示,为阻挡面1.1.1与执行面4.3的第二种实施例,阻挡面1.1.1为内凹的扇形,执行面4.3为凸起朝向阻挡面1.1.1的扇形,解锁时,按压双侧按钮3,扇形的执行面4.3在打开构成间隙过程中,先与阻挡面1.1.1配合推动夹片1相对手柄2缩回扇形的半径的距离,再完全打开间隙供阻挡件1.1通过,这种结构加工相对复杂,但在解锁时会将夹片1缩回手柄2的一个行程,可以在夹片1伸出手柄2解锁前,使得夹片1与手柄2配合更为牢固地夹持住锅具,且同时能减小由于轻微误触按钮3而将执行件与阻挡件1.1限位解除的可能性。

如图13所示,为阻挡面1.1.1与执行面4.3的第三种实施例,阻挡面1.1.1为内凹的具有斜面的梯形或三角形,执行面4.3为凸起朝向阻挡面1.1.1的扇形,且执行面4.3相抵后构成与阻挡面1.1.1配合的凸起的半圆形,解锁时,按压双侧按钮3,扇形的执行面4.3在打开构成间隙过程中,先与阻挡面1.1.1配合推动夹片1相对手柄2缩回阻挡面1.1.1的深度的距离,再完全打开间隙供阻挡件1.1通过,原理同第二种实施例类似,同样结构加工相对复杂,同样在解锁时具有将夹片1缩回手柄2的一个行程,可以在夹片1伸出手柄2解锁前,使得夹片1与手柄2配合更为牢固地夹持住锅具,但阻挡面1.1.1与执行面4.3为线接触,相较于第二种实施例的面接触,阻挡面1.1.1与执行面4.3之间的摩擦力更小。

其中,驱动面1.1.2与导向面4.4的形状也可以有多种实施例,其结构形式设置的的共同目的为仅操作转把5将夹片1相对手柄2缩回即可,不需要对按钮3进行操作。

其中,阻挡面1.1.1与执行面4.3的形状可以有多种实施例,以下举例三种,但不限于下三种:

如图14所示,为驱动面1.1.2与导向面4.4的第一种实施例,驱动面1.1.2与导向面4.4均为弧形面,且驱动面1.1.2为朝向导向面4.4凸起的弧形面,导向面4.4也为朝向驱动面1.1.2凸起但弧线方向相反的弧形面,夹片1缩回手柄2过程中驱动面1.1.2可以驱动导向面4.4移动以使得阻挡件1.1驱动执行件移动,驱动面1.1.2与导向面4.4线接触,以减小驱动面1.1.2与导向面4.4之间的摩擦力,可以使夹片1缩回手柄2过程中阻挡件1.1驱动执行件移动更为省力。

如图15所示,为驱动面1.1.2与导向面4.4的第二种实施例,驱动面1.1.2为朝向导向面4.4凸起的弧形面,导向面4.4为斜面,夹片1缩回手柄2过程中驱动面1.1.2可以驱动导向面4.4移动以使得阻挡件1.1驱动执行件移动,斜面与弧形面之间线接触,以减小驱动面1.1.2与导向面4.4之间的摩擦力,可以使夹片1缩回手柄2过程中阻挡件1.1驱动执行件移动更为省力。

如图16所示,为驱动面1.1.2与导向面4.4的第三种实施例,驱动面1.1.2为凸起的斜面,导向面4.4为弧形面,夹片1缩回手柄2过程中驱动面1.1.2可以驱动导向面4.4移动以使得阻挡件1.1驱动执行件移动,斜面与弧形面之间线接触,以减小驱动面1.1.2与导向面4.4之间的摩擦力,可以使夹片1缩回手柄2过程中阻挡件1.1驱动执行件移动更为省力。

以上仅就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