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餐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16456发布日期:2020-08-28 15:58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强度餐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次性餐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强度餐盘。



背景技术:

目前一次性餐盘通常由纸浆或者塑料制成,用于承载菜品。其中塑料制的一次性餐盘由于会产生比较多的不可降解垃圾而开始被逐步淘汰。

现有的授权公告号为cn2595271y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一次性多分格餐盘。该方案中通过设置多个乘菜腔,将选用的菜品置入乘菜腔内,然后即可食用。该一次性餐盘是通过pnp木薯粉复合降解材料制成,使用更加环保。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餐盘的强度较差,在使用的过程中餐盘承托饭菜时,容易向下弯折而导致饭菜洒出。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强度餐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强度餐盘,包括长方形的底板和成型于底板四周向上延伸的壁板,底板向上凸起形成有多道凸条将底板分隔为多个乘菜腔,所述壁板的上端向外延伸成型有第一水平加强沿,第一水平加强沿的外圈向上延伸成型有第一竖直加强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板和壁板围合形成承载饭菜的容纳空间。通过在壁板上成型第一水平加强沿和第一竖直加强沿两道加强沿来增强餐盘的强度,使得餐盘不易在承载饭菜时受力发生形变,也就不易将饭菜洒出。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竖直加强沿的上端向外水平延伸成型有第二水平加强沿,第二水平加强沿的外圈向上延伸成型有第二竖直加强沿,第二竖直加强沿的上端向外水平延伸成型有第三水平加强沿,第三水平加强沿的外圈向下延伸成型有第三竖直加强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水平加强沿、第二竖直加强沿和第三水平加强沿、第三竖直加强沿来进一步加强餐盘的强度。同时第三竖直加强沿向下延伸的结构也能够使得手端餐盘的时候接触的是弯折后曲面过渡的边沿,而不会直接接触尖锐的边缘。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竖直加强沿、第二竖直加强沿和第三竖直加强沿均倾斜设置,且在延伸方向上往远离底板中心的方向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竖直加强沿、第二竖直加强沿和第三竖直加强沿倾斜方向,使得餐盘压制完成后脱模时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凸条包括第一横向凸条、第二横向凸条、第三横向凸条和第一纵向凸条、第二纵向凸条、第三纵向凸条,第一横向凸条、第二横向凸条、第三横向凸条的位置在纵向方向上错开;第一纵向凸条、第二纵向凸条、第三纵向凸条在横向方向上错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横向凸条、第二横向凸条、第三横向凸条的位置在纵向方向上错开;第一纵向凸条、第二纵向凸条、第三纵向凸条在横向方向上错开。每条凸条的长度都较短,相比较连接在一起的长凸条强度更好,使得凸条能够起到更好地加强底板强度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横向凸条从底板左侧的中部向右延伸,第一纵向凸条从第一横向凸条靠近右端的位置向上延伸,第二纵向凸条从第一横向凸条的右端向下延伸,第二横向凸条从第一纵向凸条靠近下端的位置向右延伸,第三纵向凸条从第二横向凸条的右端向上下延伸,且第三纵向凸条向下不与壁板连接,第三横向凸条从第三纵向凸条的下端向右延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该种方式设置凸条,在加强底板的同时将底板分隔为5个乘菜腔。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纵向凸条的下端向右延伸成型有第一加强凸条,第三水平凸条的右端向下延伸成型有第二加强凸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右下角分隔形成乘菜腔较大,因此该处的强度会较差,但该处由通常是用来盛放主食的位置,将其分隔成多个乘菜腔会影响使用。因此通过第一加强凸条和第二加强凸条在不影响使用的前提下加强其结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在壁板上成型第一水平加强沿和第一竖直加强沿两道加强沿来增强餐盘的强度,使得餐盘不易在承载饭菜时受力发生形变,也就不易将饭菜洒出;

2.设置第一横向凸条、第二横向凸条、第三横向凸条的位置在纵向方向上错开,第一纵向凸条、第二纵向凸条、第三纵向凸条在横向方向上错开,使得凸条能够起到更好地加强底板强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的俯视图;

图4是实施例二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1、底板;2、壁板;3、第一水平加强沿;4、第一竖直加强沿;5、第二水平加强沿;6、第二竖直加强沿;7、第三水平加强沿;8、第三竖直加强沿;9、第一横向凸条;10、第一纵向凸条;11、第二纵向凸条;12、第二横向凸条;13、第三纵向凸条;14、第三横向凸条;15、乘菜腔;16、第一加强凸条;17、第二加强凸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高强度餐盘,包括长方形的底板1和成型于底板1四周向上延伸的壁板2。

从图2视角观察,壁板2的上端水平向外延伸成型有第一水平加强沿3,第一水平加强沿3的外圈向上延伸成型有第一竖直加强沿4。第一竖直加强沿4的上端向外水平延伸成型有第二水平加强沿5,第二水平加强沿5的外圈向上延伸成型有第二竖直加强沿6。第二竖直加强沿6的上端向外水平延伸成型有第三水平加强沿7,第三水平加强沿7的外圈向下延伸成型有第三竖直加强沿8。第一竖直加强沿4、第二竖直加强沿6和第三竖直加强沿8在竖直方向延伸的过程中均向远离底板1中心的方向倾斜。通过第一水平加强沿3、第一竖直加强沿4、第二水平加强沿5、第二竖直加强沿6、第三水平加强沿7和第三竖直加强沿8加强壁板2的结构强度,使得壁板2不易形变。

如图3所示,从俯视视角观察,底板1向上凸起形成有多道凸条将底板1分隔为多个乘菜腔15。凸条包括从底板1左侧的中部向右延伸的第一横向凸条9,第一横向凸条9上靠近右端的位置向上延伸成型有第一纵向凸条10,第一横向凸条9的右端向下延伸成型有第二纵向凸条11。第一纵向凸条10靠近下端的位置向右延伸成型有第二横向凸条12,第二横向凸条12的右端向上延伸成型有第三纵向凸条13,第三纵向凸条13的下端继续向下延伸一端距离,第三纵向凸条13的下端向右延伸成型有第三横向凸条14。通过第一横向凸条9、第二横向凸条12、第三横向凸条14和第一纵向凸条10、第二纵向凸条11、第三纵向凸条13将底盘分隔为共计五个乘菜腔15。且由于各条凸条的位置都是相互交错开的,因此能够起到更好的加强效果。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一种高强度餐盘,和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第二纵向凸条11的下端向右延伸成型有第一加强凸条16,第三水平凸条的右端向下延伸成型有第二加强凸条17。由于右下角分隔形成乘菜腔15较大,因此该处的强度会较差,但该处由通常是用来盛放主食的位置,将其分隔成多个乘菜腔15会影响使用。因此通过第一加强凸条16和第二加强凸条17在不影响使用的前提下加强其结构。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