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中下三轨同步运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90981发布日期:2020-09-23 00:5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上中下三轨同步运动结构,包括下轨(300),下轨(300)上滑动配合设置中轨(200),中轨(200)上滑动配合设置上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轨(200)表面沿长度方向两端分别垂直固定一个固定轮(210),所述两个固定轮(210)上张紧设置呈环形状的连接线,上轨(100)上固定上轨连接线座,下轨(300)上固定下轨连接线座,所述连接线与上轨连接线座、下轨连接线座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中下三轨同步运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轨连接线座包括上轨线卡(130),上轨线卡(130)通过上轨固定块(120)与上轨(100)固定连接;下轨连接线座包括下轨线卡(330),下轨线卡(330)通过下轨固定块(320)与下轨(300)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中下三轨同步运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线包括第一线(240)、第二线(250);上轨线卡(130)的左端连接第一线(240),第一线(240)的另一端连接下轨线卡(330)的左端;下轨线卡(330)的右端连接第二线(250),第二线(250)的另一端连接上轨线卡(130)的右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中下三轨同步运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轨线卡(130)与下轨线卡(330)结构相同,上轨固定块(120)与下轨固定块(320)结构相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中下三轨同步运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轨固定块(120)贴近上轨(100)的表面设置有凸包(122),并在上轨固定块(120)设置凸包(122)的一侧表面设置窗口,上轨固定块(120)上设有窗口的面板上还设置有挂钩卡槽(123),挂钩卡槽(123)与上轨(100)上设置的上轨挂钩(110)相配合连接;

所述上轨固定块(120)的工作面两侧分别设置端部凸块(121),上轨固定块(120)工作面的上端设置台阶(125),并在上轨固定块(120)的底面设置固定孔(124);

上轨线卡(130)的侧部设置竖直延伸的导向凸起(133),并在上轨线卡(130)的上表面沿长度方向的另一端设置悬臂(131),悬臂(131)与导向凸起(133)在上轨线卡(130)上分置于沿宽度方向两侧,上轨线卡(130)上的导柱(134)与固定孔(124)配合连接,端部凸块(121)限位置于导向凸起(133)与悬臂(131)之间,且悬臂(131)上端的倒扣(132)扣紧于台阶(125)上表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中下三轨同步运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轨固定块(120)的沿长度方向两端分别连接一个上轨线卡(130)。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中下三轨同步运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轨(200)表面沿长度方向一端设置中轨前孔(220),另一端设置中轨后孔(230);中轨(200)两端的固定轮(210)分别通过各自轴向一端设置的圆柱凸块(211)与相应的中轨前孔(220)、中轨后孔(230)过盈配合;固定轮(210)的轴向另一端设置两块线挡圈(212),两块线挡圈(212)之间形成线卡槽(213)。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滑轨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上中下三轨同步运动结构,包括下轨,下轨上滑动配合设置中轨,中轨上滑动配合设置上轨,所述中轨表面沿长度方向两端分别垂直固定一个固定轮,上轨上固定上轨线卡,下轨上固定下轨线卡,所述上轨线卡左端连接第一线,第一线经由中轨左端的固定轮换向后与下轨线卡左端固定连接;所述上轨线卡右端连接第二线,第二线经由中轨右端的固定轮换向后与下轨线卡右端固定连接。该结构在工作时,中轨始终和上轨保持同步运动,从而消除了撞击声,占用空间小,给抽屉节省了很大空间。

技术研发人员:戴国平;陆波;梁志发;司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晶美精密滑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18
技术公布日:2020.09.22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