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产后孕妇如厕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06842发布日期:2020-10-23 12:44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产后孕妇如厕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产后孕妇如厕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产后孕妇往往存在如厕困难的状况,其原因主要由生产时膀胱神经受损和手术伤口疼痛等原因造成;现有的如厕方式分为蹲便式和坐便式,对于产后孕妇来说,坐便会增加其感染炎症的几率,因此蹲便方式较为适合产后孕妇使用,然而蹲便时需要深蹲,会加剧产后孕妇的伤口疼痛,因此产后孕妇在如厕时需保持半蹲姿势(类似于蹲马步的姿势),但因缺少相应的辅助装置,长久保持半蹲姿势易产生劳累,不利于产后恢复,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产后孕妇如厕辅助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产后孕妇如厕辅助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产后孕妇如厕困难且缺少辅助设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产后孕妇如厕辅助装置,包括座板,所述座板的顶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贯穿开设有通孔,所述凹槽的边缘处呈等间距分布的开设有多个出水孔,所述座板的左右侧面上均嵌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铆钉,所述座板的后侧面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条形槽;所述座板内还设有消毒机构,所述消毒机构包括与所述连接板的顶面固定连接的水箱,所述水箱的顶面设有进水口,所述水箱的前侧面靠近底端处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远离所述水箱的一端设有弯管,所述弯管嵌设于所述座板内,所述弯管上呈等间距分布的开设有多个排水孔,且所述排水孔与相对应的所述出水孔相连通,且所述进水管、所述弯管和所述排水孔依次相连通;所述座板的下方对称设有两个高度调节机构。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上设有水阀。

优选的,所述进水口与所述水箱的内部相连通,且所述进水口上设有密封盖。

优选的,所述座板的顶面靠近左右边缘处对称嵌设有两个把手。

优选的,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两个对称设有的连杆,所述连杆的两端对称设有两个固定环,所述铆钉穿过其中一个所述固定环,且所述固定环与所述铆钉相铰接,另一个所述固定环上设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滑块,所述滑块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滑块的顶面对称设有两个凸块,两个所述凸块之间设有凸柱,且另外一个所述固定环与相对应的所述凸柱相铰接;两个所述连接组件的下方设有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包括两个螺纹环绕方向相反的螺纹杆同轴连接组成,所述螺纹杆与相对应的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且其中一个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同轴设有摇把,且两个所述螺纹杆和所述摇把为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传动杆通过轴承与所述滑槽的内壁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底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两个万向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产后孕妇如厕辅助装置通过设有的座板和消毒机构,一方面,座板的设置便于给产后孕妇的臀部形成支撑,便于孕妇保持半蹲姿势如厕,且座板单独供孕妇使用,减小了产后孕妇感染炎症的几率,另一方面,消毒机构的设置便于在使用前后对座板进行消毒,减小了产后孕妇感染炎症的几率;同时设有的高度调节机构,便于根据产后孕妇的需要进行高度调节,从而给产后孕妇提供更好的如厕辅助,解决了产后孕妇如厕困难且缺少辅助设备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座板的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消毒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高度调节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座板;11、凹槽;12、通孔;13、铆钉;14、连接板;15、条形槽;16、出水孔;2、把手;3、消毒机构;31、水箱;32、进水口;33、进水管;34、弯管;341、排水孔;4、高度调节机构;41、连杆;42、固定环;43、连接组件;431、滑块;4311、螺纹孔;432、凸块;433、凸柱;44、传动杆;441、螺纹杆;442、摇把;45、底板;451、滑槽;5、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产后孕妇如厕辅助装置,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座板1,座板1的顶面开设有凹槽11,凹槽11内贯穿开设有通孔12,凹槽11的边缘处呈等间距分布的开设有多个出水孔16,座板1的左右侧面上均嵌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铆钉13,座板1的后侧面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4,且连接板14与座板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连接板14上开设有条形槽15,条形槽15的设置用于避让进水管33,给进水管33提供安装位置;座板1内还设有消毒机构3,消毒机构3包括与连接板14的顶面固定连接的水箱31,且水箱31与连接板14紧密焊接,水箱31的顶面设有进水口32且进水口32与水箱31为一体成型结构,水箱31的前侧面靠近底端处设有进水管33,且进水管33与水箱31紧密焊接,进水管33远离水箱31的一端设有弯管34,且弯管34与进水管33为一体成型结构,弯管34嵌设于座板1内,弯管34上呈等间距分布的开设有多个排水孔341,且排水孔341与相对应的出水孔16相连通,且进水管33、弯管34和排水孔341依次相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进水管33上设有水阀,水阀的设置便于控制进水管33的启停,便于在如厕前后对座板1进行消毒。

在本实施例中,底板45的底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两个万向轮5,万向轮5的设置便于移动该装置,满足使用需求。

进一步的,进水口32与水箱31的内部相连通,且进水口32上设有密封盖,进水口32用于添加消毒液和水源,密封盖用于保证水箱31内的洁净。

除此之外,座板1的顶面靠近左右边缘处对称嵌设有两个把手2,把手2的设置方便产后孕妇如厕时借力。

请参见图5和图6,座板1的下方对称设有两个高度调节机构4。具体的,高度调节机构4包括两个对称设有的连杆41,连杆41的两端对称设有两个固定环42,且固定环42与连杆41为一体成型结构,铆钉13穿过其中一个固定环42,且固定环42与铆钉13相铰接,另一个固定环42上设有连接组件43,连接组件43包括滑块431,滑块431上开设有螺纹孔4311,滑块431的顶面对称设有两个凸块432,且凸块432与滑块431紧密焊接,两个凸块432之间设有凸柱433,且凸柱433与两个凸块432同轴紧密焊接,且另外一个固定环42与相对应的凸柱433相铰接;两个连接组件43的下方设有底板45,底板45的顶面开设有滑槽451,滑槽451内设有传动杆44,传动杆44包括两个螺纹环绕方向相反的螺纹杆441同轴连接组成,螺纹杆441与相对应的螺纹孔4311螺纹连接,且其中一个螺纹杆441的一端同轴设有摇把442,且两个螺纹杆441和摇把442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传动杆44通过轴承与滑槽451的内壁转动连接,轴承对传动杆44起到了支撑和支持转动的作用。

本实施例的产后孕妇如厕辅助装置在使用时,使用人员首先通过万向轮5将装置移动至卫生间内,并将通孔12调整至便池的上方,同时使用人员踩下万向轮5上的刹车将万向轮5固定即可,随后使用人员拧开水阀,此时水箱31内的消毒水经进水管33进入至弯管34内,并经排水孔341流入至出水孔16内,当消毒完毕使用人员擦干座板1,并辅助产后孕妇坐在凹槽11内,接下来使用人员同时转动两个摇把442,两个传动杆44同步转动,在螺纹杆441的作用下,滑块431沿滑槽451相对滑动,此时滑块431带动两个连杆41的倾斜角度发生变化,此时座板1的高度即发生变化,当座板1调节至合适位置,此时产后孕妇即可保持半蹲姿势进行如厕。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