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栓箱的对开式暗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61113发布日期:2020-10-20 11:47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消防栓箱的对开式暗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器材,具体的涉及消防栓箱的开门结构,特别涉及消火栓箱的对开式暗门。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一些工程实践中,在公共建筑室内消火栓箱或管道间常采用装饰暗门的隐蔽方式,在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便于整体表达装饰面层的整体性,力求使装饰的美效果和谐表现。

现有的消防栓箱的开门结构多采用单扇铰接式开启结构,通过扇门与箱体之间设置锁紧件实现固定,其结构简单并且实用效果强;由于消防栓箱通常在紧急情况下才使用,如果长期未检测或者铰链发生损坏后,不能及时获知,此时,需要采用紧急破窗并使用消防栓,破窗的过程中容易造成玻璃残渣飞溅,对周围人群的安全造成威胁。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系数高、操作方便的对开式消防栓箱门结构,实现双向开合并且开口范围大,方便使用者快速的使用消防栓等应急器械。

为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消防栓箱的对开式暗门,其包括竖直放置并且安装于消防栓箱开口位置的扇门、两个限位条,两个限位条分别设置于扇门的左右两端并且限位条与消防栓箱固定连接,扇门的四个边角处固定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支轴,支轴的悬置端部固定有与其共轴线布置的齿轮,限位条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撑块并且支撑块的延伸方向垂直于限位条,支撑块的顶端部设置有与支轴相匹配的弧形槽,限位条的上端部固定安装有上限位块、下端部安装有下限位块,限位条上还滑动匹配有驱动件,所述的驱动件包括上驱动块、下驱动块、设置于上驱动块、下驱动块之间的联动杆,上限位块、下限位块上开设有与联动杆相匹配的滑动孔,联动杆向上延伸穿过上限位块并且联动杆的上悬置端固定上驱动块、联动杆向下延伸穿过下限位块并且联动杆的下悬置端固定下驱动块,上驱动块与下驱动块的结构相同;

上驱动块、下驱动块朝向扇门的一端设置约束板,约束板上设置有光板段、齿条段,设置于上驱动块的约束板上的光板段位于齿条段上方,设置于下驱动块的约束板上的光板段位于齿条段下方,齿条段与与齿轮相匹配;

扇门设置成能在封闭状态、上开合状态、下开合状态之间自由切换,

处于封闭状态下的扇门,对消防栓箱的开口处进行封堵,与此同时,设置于上驱动块的约束板的光板段覆盖于扇门上端的齿轮上方,设置于下驱动块的约束板的光板段覆盖于扇门下端的齿轮上方;

处于上开合状态下的扇门,扇门以设置于扇门上端部的支轴为中心转动,与此同时,设置于上驱动块的约束板的齿条段与设置于扇门上端的齿轮相啮合,设置于下驱动块的约束板的光板段与设置于扇门下端的齿轮脱离;

处于下开合状态下的扇门,扇门以设置于扇门下端面的支轴为中心转动,与此同时,设置于下驱动块的约束板的齿条段与设置于扇门下端的齿轮相啮合,设置于上驱动块的约束板的光板段与设置于扇门上端的齿轮脱离。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与改进,上述的齿轮为不完全齿轮。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与改进,扇门的翻转角度范围为0-100°。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与改进,上限位块、下限位块上开设有两个滑动孔并且滑动孔内分别滑动匹配有联动杆。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与改进,位于上限位块、下限位块之间的联动杆上固定有拨动块。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与改进,拨动块向外延伸并凸出于墙面,墙面上开设有沿竖直方向布置并且用以避让拨动块的避让槽。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与改进,扇门包括矩形不锈钢框架,矩形不锈钢框架上端面黏粘有装饰层、下端面黏粘有阻燃层。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开合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下开合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扇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限位条与驱动件相匹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表示为:

100-扇门;110-支轴;120-齿轮;

200-限位条;210-上限位块;220-下限位块;

300-驱动件;310-上驱动块;320-联动杆;330-下驱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消防栓箱的对开式暗门,其相对于现有的消防栓箱体开门结构,具有较大优化与改进,其可具备上开合状态、下开合状态的两种开门方式,通过人力进行上下拨动方式即可实现状态的切换,其开启方式简单、容易操作,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开启方式,其安全性能得到提升,当上开合状态发生损坏时,可通过下开合状态进去开启,避免单个铰链发生故障,不能正常开启的情形发生。

如图1-5所示,消防栓箱的对开式暗门,其包括竖直放置并且安装于消防栓箱开口位置的扇门100、两个限位条200,两个限位条200分别设置于扇门100的左右两端并且限位条200与消防栓箱固定连接,扇门100的四个边角处固定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支轴110,支轴110的悬置端部固定有与其共轴线布置的齿轮120,限位条200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撑块并且支撑块的延伸方向垂直于限位条200,支撑块的顶端部设置有与支轴110相匹配的弧形槽,限位条200的上端部固定安装有上限位块210、下端部安装有下限位块220,限位条200上还滑动匹配有驱动件300,所述的驱动件300包括上驱动块310、下驱动块330、设置于上驱动块310、下驱动块330之间的联动杆320,上限位块210、下限位块220上开设有与联动杆320相匹配的滑动孔,联动杆320向上延伸穿过上限位块210并且联动杆320的上悬置端固定上驱动块310、联动杆320向下延伸穿过下限位块220并且联动杆320的下悬置端固定下驱动块330,上驱动块310与下驱动块330的结构相同;

尤为重要的,上驱动块310、下驱动块330朝向扇门100的一端设置约束板,约束板上设置有光板段、齿条段,设置于上驱动块310的约束板上的光板段位于齿条段上方,设置于下驱动块330的约束板上的光板段位于齿条段下方,齿条段与与齿轮120相匹配;

扇门100设置成能在封闭状态、上开合状态、下开合状态之间自由切换,

处于封闭状态下的扇门100,对消防栓箱的开口处进行封堵,与此同时,设置于上驱动块310的约束板的光板段覆盖于扇门100上端的齿轮120上方,设置于下驱动块330的约束板的光板段覆盖于扇门100下端的齿轮120上方;

处于上开合状态下的扇门100,扇门100以设置于扇门100上端部的支轴110为中心转动,与此同时,设置于上驱动块310的约束板的齿条段与设置于扇门100上端的齿轮120相啮合,设置于下驱动块330的约束板的光板段与设置于扇门100下端的齿轮120脱离;

处于下开合状态下的扇门100,扇门100以设置于扇门100下端面的支轴110为中心转动,与此同时,设置于下驱动块330的约束板的齿条段与设置于扇门100下端的齿轮120相啮合,设置于上驱动块310的约束板的光板段与设置于扇门100上端的齿轮120脱离。

在本实用新型中,初始状态下,扇门100处于封闭状态,此时扇门100对消防栓箱的开口处进行封堵,避免外界的杂物进入消防栓箱内并且降低消防栓箱内器械的锈蚀速度;当在紧急情况下需要开启时,使用人员,可以向上或者向下推动驱动件300,当向上推动驱动件300时,实现扇门100由封闭状态向上开合状态切换;当向下推动驱动件300时,实现扇门100由封闭状态向下开合状态切换。处于封闭状态下的扇门100在边角处的光板段的限位作用下,可以避免脱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扇门100翻转方式,相对于现有的铰链式单扇门结构,其有显著进步,可以避免铰链的损坏造成扇门无法开启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显著性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封闭式结构,可以不需要外设门锁结构,结构稳定可靠并且操作方便;具体体现在,扇门100由封闭状态向上开合状态或者开合状态切换时,需要双边操作驱动件300,双边操作的方式,降低了扇门的错误开启情况,并且可以避免儿童开启;假设,只推动左侧的驱动件300,位于右侧的驱动件300依然处于初始状态,此时无法实现驱动件300的作用力向齿轮传递。

更为具体的,上述的齿轮120为不完全齿轮;通过不完全齿轮的齿数、齿距等参数控制扇门100的翻转角度;更为优化的,扇门100的翻转角度范围为0-100°。

更为完善的,上限位块210、下限位块220上开设有两个滑动孔并且滑动孔内分别滑动匹配有联动杆320;通过设置两个联动杆320以增强结构强度,从而降低单根联动杆320的直径,方便安装以及缩小体积。

为了方便操作人员的使用,位于上限位块210、下限位块220之间的联动杆320上固定有拨动块,优选的,拨动块向外延伸并凸出于墙面,墙面上开设有沿竖直方向布置并且用以避让拨动块的避让槽;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对开式暗门结构,可以使得处于封闭状态下的扇门100所在的平面与墙面齐平,使得整体的装饰效果更好;通过向拨动块施加作用力,即可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开式暗门结构进行工作。

为了提高扇门100的阻燃性能,降低在火灾现场因大火对消防器械造成损毁,救援人员无法及时补给水源的情况,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新型扇门结构。

具体的,扇门100包括矩形不锈钢框架,矩形不锈钢框架上端面黏粘有装饰层、下端面黏粘有阻燃层;装饰层的表面可以喷涂乳胶漆,保证装饰效果;通过增设阻燃层,提高扇门100的阻燃性能,保护消防设施。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