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保温杯的保温性能进行调控的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99461发布日期:2020-05-01 21:30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对保温杯的保温性能进行调控的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活用具领域,具体涉及对保温杯的保温性能进行调控的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越来越高、对健康也越来越重视,人们对于健康饮水的关注正在不断加深,尤其是在冬天,人们渐渐的养成喝热水的习惯,保温水杯的需求增加,一般的保温杯是由陶瓷或不锈钢加上真空层作成的盛水的容器,顶部有盖,密封严实,真空绝热层能使装在内部的水等液体延缓散热,以达到保温的目的,但当人们喝水时,又很容易烫伤嘴角,为此,本发明有必要提出一种双控保温水杯,其对保温水杯本身的保温性能不造成负面影响,保温水杯仍可对热水进行正常保温,同时,使用者可通过对设置于保温水杯底部的控制旋转盖进行旋转,即可通过导热板在保温水杯的内胆、外胆之间构建一条热量传导通道,使保温水杯内的热水快速降温至可饮用温度并且降温操作简单便捷,除此之外,本保温水杯的保温原理为真空保温,在保温水杯的保温区内进入空气并对保温效果造成影响时,使用者可通过现有技术中的真空抽气泵与抽气组件连接,从而对保温水杯保温区内的空气进行抽吸,进而恢复保温水杯的保温性能并且操作简单便捷。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对保温杯的保温性能进行调控的组件,其对保温水杯本身的保温性能不造成负面影响,保温水杯仍可对热水进行正常保温,同时,使用者可通过对设置于保温水杯底部的控制旋转盖进行旋转,即可通过导热板在保温水杯的内胆、外胆之间构建一条热量传导通道,使保温水杯内的热水快速降温至可饮用温度并且降温操作简单便捷。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对保温水杯保温区进行空气抽吸的组件,其包括保温水杯(100)、抽气组件(240),保温水杯(100)包括保温杯体(110),保温本体(110)分为两部分并分别为外胆(111)、内胆(112),外胆(111)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圆形杯体结构,内胆(112)同轴固定安装于外胆(111)内且内胆(112)与外胆(111)之间的固定点处位于外胆(111)的封闭端,外胆(111)的封闭端同轴设置有与内胆(112)内腔之间相互接通的杯口,杯口处以螺纹连接方式安装有杯盖(120);

所述的抽气组件(240)用于对保温水杯(100)保温区内的空气进行抽气处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与优化。

所述的外胆(111)内安装有固定盘a(221)、固定盘b(222),固定盘a(221)与固定盘b(222)均为圆盘结构,且固定盘a(221)与固定盘b(222)均同轴固定安装于外胆(111)内,并且固定盘a(221)位于固定盘b(222)背离外胆(111)开口端的一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与优化。

所述的外胆(111)的开口端同轴活动安装有控制旋转盖(223)并且控制旋转盖(223)可绕自身轴向转动;

所述的外胆(111)、内胆(112)、固定盘a(221)三者之间构成的区域为保温水杯(100)的保温区并且保温区内呈真空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与优化。

所述的固定盘a(221)端面开设有贯穿其轴向厚度的安装孔(2213),固定盘a(221)背离固定盘b(221)的端面设置有进气槽(2214),并且安装孔(2213)与进气槽(2214)之间相互接通;

所述的抽气组件(240)安装至设置于固定盘a(221)端面的安装孔(2213)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与优化。

所述的抽气组件(240)包括进气管(241)、抽气管(243),进气管(241)为两端封闭的圆管道结构,进气管(241)同轴活动安装于设置于固定盘a(221)端面的安装孔(2213)内,并且进气管道(241)可绕自身轴向转动,进气管(241)的外圆面开设有贯穿其径向厚度的进气孔(2411),并且进气孔(2411)可与设置于固定盘b(221)端面的进气槽(2214)之间相互接通;

所述的抽气管(243)为两端开口的螺纹圆形管道结构,抽气管(243)同轴固定安装于进气管(241)朝向固定盘b(222)的端面上,并且抽气管(243)与进气管(241)之间相互接通;

所述的设置于固定盘a(221)端面的安装孔(2213)朝向固定盘b(222)的孔口处匹配安装有密封垫片(242)。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与优化。

所述的外胆(111)的外部设置有隔热层(130),隔热层(130)为与外胆(111)同轴布置的圆柱形网板结构。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其对保温水杯本身的保温性能不造成负面影响,保温水杯仍可对热水进行正常保温,同时,使用者可通过对设置于保温水杯底部的控制旋转盖进行旋转,即可通过导热板在保温水杯的内胆、外胆之间构建一条热量传导通道,使保温水杯内的热水快速降温至可饮用温度并且降温操作简单便捷,除此之外,本保温水杯的保温原理为真空保温,在保温水杯的保温区内进入空气并对保温效果造成影响时,使用者可通过现有技术中的真空抽气泵与抽气组件连接,从而对保温水杯保温区内的空气进行抽吸,进而恢复保温水杯的保温性能并且操作简单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保温杯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导热式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翻板导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导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翻板导热机构与散热驱动机构的配合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散热驱动构件与动力传递构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固定盘a/b、控制旋转盖之间的配合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固定盘a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动力传递构件与固定盘a之间的配合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动力传递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传递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固定盘a与抽气组件之间的配合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固定盘a的剖视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的抽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对热水进行散热的优越性在于,其对保温水杯本身的保温性能不造成负面影响,保温水杯仍可对热水进行正常保温,同时,使用者可通过对设置于保温水杯底部的控制旋转盖进行旋转,即可通过导热板在保温水杯的内胆、外胆之间构建一条热量传导通道,使保温水杯内的热水快速降温至可饮用温度并且降温操作简单便捷,除此之外,本保温水杯的保温原理为真空保温,在保温水杯的保温区内进入空气并对保温效果造成影响时,使用者可通过现有技术中的真空抽气泵与抽气组件连接,从而对保温水杯保温区内的空气进行抽吸,进而恢复保温水杯的保温性能并且操作简单便捷。

翻板导热式双控保温水杯,其包括保温水杯100,保温水杯100内设置有用于对保温水杯100内的热水进行散热处理的导热式散热装置200并且导热式散热装置200的散热过程可控制。

所述的保温水杯100包括保温杯体110,保温本体110分为两部分并分别为外胆111、内胆112,外胆111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圆形杯体结构,内胆112同轴固定安装于外胆111内且内胆112与外胆111之间的固定点处位于外胆111的封闭端,外胆111的封闭端同轴设置有与内胆112内腔之间相互接通的杯口,杯口处以螺纹连接方式安装有杯盖120;螺纹连接方式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作详细赘述。

所述的外胆111的外壁为导热性材料制成,外胆111的封闭端为隔热性材料制成,所述的内胆112为导热性材料制成。

所述的外胆111的外部设置有隔热层130,隔热层130为与外胆111同轴布置的圆柱形网板结构。

所述的导热式散热装置200设置于保温杯体110内,导热式散热装置200包括翻板导热机构210、散热驱动机构,翻板导热机构210设置于保温杯体110的外胆111与内胆112之间的区域,并且翻板导热机构210用于内胆112与外胆111之间的热量传导,散热驱动机构安装于外胆111的开口端处,并且散热驱动机构用于驱使翻板导热机构210转动并决定翻板导热机构210是否对外胆111与内胆112之间构成热量传导。

所述的翻板导热机构210包括固定环,固定环为与外胆111同轴布置的圆环结构,并且固定环同轴固定安装于内胆112与外胆111之间的区域内,固定环设置有两组并分别为上固定环211、下固定环212,上固定环211靠近外胆111的封闭端,下固定环212靠近外胆111的开口端。

所述的翻板导热机构210还包括设置于上固定环211与下固定环212之间的导热构件,导热构件包括导热组件213。

所述的下固定环212的环面开设有贯穿其轴向厚度的穿设孔。

所述的导热组件213包括转轴2131、导热板2132,转轴2131的轴向平行于外胆111的轴向,转轴2131的一端与上固定环211之间活动连接、另一端为安装端且该端穿过设置于下固定环212环面的穿设孔并位于下固定环212朝向外胆111开口端的一侧,转轴2131可绕自身轴向转动,并且转轴2131与设置于下固定环212环面的穿设孔之间构成密封式转动配合。

所述的导热板2132为大面平行于转轴2131轴向且为导热性材料制成的矩形板体结构,导热板2132固定安装于转轴2131的外部并且导热板2132还位于上固定环211与下固定环212之间,转轴2131绕自身轴向转动并可牵引导热板2132同步转动。

所述的导热组件213沿下固定环212的圆周方向阵列设置有若干组,并且设置于下固定环212环面的穿设孔沿下固定环212的圆周方对应设置有若干组。

所述的翻板导热机构210的运动状态可分为导热板2132与外胆111/内胆112之间均导热接触的传导状态、导热板2132与外胆111/内胆112之间均未接触的断开状态,翻板导热机构210的初始状态为断开状态。

翻板导热机构210的状态切换过程,具体表现为:散热驱动机构驱使转轴2131绕自身轴向转动,转轴2131转动并牵引导热板2132同步转动,从而使导热板2132与外胆111/内胆112之间均导热接触或者脱离接触,进而决定翻板导热机构210的运动状态为传导状态或者断开状态。

所述的散热驱动机构位于下固定环212朝向外胆111开口端的一侧,散热驱动机构包括散热驱动构件220、动力传递构件230,散热驱动构件220用于被使用者手动旋转,动力传递构件230用于接收散热驱动构件220转动时产生的动力并将动力传递给转轴2131供其转动所用。

所述的散热驱动构件220包括固定盘a221、固定盘b222、控制旋转盖223,固定盘a221与固定盘b222均为圆盘结构,且固定盘a221与固定盘b222均同轴固定安装于外胆111内,并且固定盘a221位于固定盘b222背离外胆111开口端的一侧。

所述的固定盘a221端面开设有贯穿其轴向厚度并与设置于下固定环212环面的穿设孔同轴布置的伸出孔,并且伸出孔沿固定盘a221的圆周方向对应阵列设置有若干组,所述的转轴2131的安装端穿过伸出孔并位于固定盘a221与固定盘b222之间的区域内。

所述的固定盘a221还位于内胆112朝向外胆111开口端的一侧,并且固定盘a221与外胆111之间构成密封式配合,转轴2131与设置于固定盘a221端面的伸出孔之间构成密封式转动配合。

所述的控制旋转盖223同轴活动安装于外胆111的开口端并且控制旋转盖223可绕自身轴向转动。

所述的外胆111、内胆112、固定盘a221三者之间构成的区域为保温水杯100的保温区并且保温区内呈真空结构。

所述的动力传递构件230设置于固定盘a221与固定盘b222之间的区域内,动力传递构件230包括输入直齿轮231、传递直齿轮232、传递齿圈233、输出直齿轮234。

所述的固定盘b222的端面同轴开设有贯穿其轴向厚度的转孔,所述的控制旋转盖223朝向固定盘b222的端面同轴设置有驱动轴2231,并且驱动轴2231的另一端穿过设置于固定盘b222端面的转孔并位于固定盘a221与固定盘b222之间的区域内,驱动轴2231与设置于固定盘b222端面的转孔之间构成密封式转动配合,所述的输入直齿轮231同轴固定于驱动轴2231外部,控制旋转盖223绕自身轴向转动并牵引驱动轴2231/输入直齿轮231同步转动。

所述的固定盘a221朝向固定盘b222的端面设置有齿轮轴2211,齿轮轴2211的轴向平行于驱动轴2231的轴向并且齿轮轴2211沿固定盘a221的圆周方向阵列设置有三组,所述的传递直齿轮232同轴活动安装于齿轮轴2211的外部且传递直齿轮232可绕齿轮轴2211的轴向转动,并且传递直齿轮232沿固定盘a221的圆周方向对应阵列设置有三组,输入直齿轮231位于三组传递直齿轮232之间并且输入直齿轮231与三组传递直齿轮232之间均啮合。

所述的固定盘a221朝向固定盘b222的端面还同轴设置有呈环槽结构的安装槽2212,并且安装槽2212还位于传递直齿轮232背离输入直齿轮231的一侧,所述的传递齿圈233的端面同轴设置有呈环形结构的安装凸环2331,传递齿圈233通过安装凸环2331与安装槽2212之间的配合安装至固定盘a221上,安装凸环2331与安装槽2212之间构成转动配合,传递齿圈233的内外圈均设置有啮合齿,传递齿圈233的内圈与三组传递直齿轮232之间均啮合。

所述的输出直齿轮234同轴固定安装于转轴2131的安装端外部并且输出直齿轮234对应阵列设置有若干组,若干组输出直齿轮234均与传递齿圈233的外圈啮合。

散热驱动机构控制翻板导热机构210状态切换的过程,具体表现为:使用者转动控制旋转盖223,控制旋转盖223绕自身轴向转动并可牵引驱动轴2231/输入直齿轮231同步转动,输入直齿轮231转动并牵引传递直齿轮232转动,传递直齿轮232转动并牵引传递齿圈233转动,传递齿圈233转动并牵引输出直齿轮234转动,输出直齿轮234转动并牵引转轴2131同步转动,从而使翻板导热机构210的状态进行切换;

其中,翻板导热机构210处于断开状态时,由于外胆111、内胆112、固定盘a221三者之间构成的区域内呈真空结构,故而内胆112内的热水降温速度较低,即保温水杯100处于正常保温状态;

翻板导热机构210处于传导状态时,由于外胆111外壁、内胆112、导热板2132三者均为导热性材料制成,故而内胆112内热水的热量会经导热板2132、外胆111外壁向外散发,即保温水杯100内的水降温速度较快;

除此之外,上述使用者转动控制旋转盖223过程中,当使用者转动控制旋转盖223至无法转动时,翻板导热机构210已切换至传导状态,随后使用者轻微反向转动控制旋转盖223,即可使翻板导热机构210切换至断开状态。

更为具体的,本保温水杯利用真空保温原理对内胆112内的热水进行保温,由于本保温水杯的保温区内设置有导热组件213,在导热组件213长时间转动使用后,设置于固定盘a221端面的伸出孔与转轴2131之间的密封性能会下降,导致保温水杯100的保温区内进入空气,保温水杯100的保温效果变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所述的固定盘a221上设置有用于对保温水杯100内的保温区进行抽气处理的抽气组件240。

所述的固定盘a221端面开设有贯穿其轴向厚度的安装孔2213,固定盘a221背离固定盘b221的端面设置有进气槽2214,并且安装孔2213与进气槽2214之间相互接通。

所述的抽气组件240包括进气管241、抽气管243,进气管241为两端封闭的圆管道结构,进气管241同轴活动安装于设置于固定盘a221端面的安装孔2213内,并且进气管道241可绕自身轴向转动,进气管241的外圆面开设有贯穿其径向厚度的进气孔2411,并且进气孔2411可与设置于固定盘b221端面的进气槽2214之间相互接通。

所述的抽气管243为两端开口的螺纹圆形管道结构,抽气管243同轴固定安装于进气管241朝向固定盘b222的端面上,并且抽气管243与进气管241之间相互接通。

所述的设置于固定盘a221端面的安装孔2213朝向固定盘b222的孔口处匹配安装有密封垫片242。

当保温水杯100的保温区内进入空气而导致保温水杯100的保温效果变差时,使用者可将控制旋转盖223以及固定盘b222拆卸下来,随后将真空抽气泵与抽气管243之间连接接通,接着,使用者转动抽气管243/进气管241,使设置于固定盘b221端面的进气槽2214与设置于进气管241外圆面的进气孔2411之间相互接通,随后,真空抽气泵运行,保温水杯100保温区内的空气经进气槽2214、进气孔2411、进气管241、抽气管243被真空抽气泵抽出,空气抽出完毕后,使用者再次转动抽气管243/进气管241,使设置于固定盘b221端面的进气槽2214与设置于进气管241外圆面的进气孔2411之间脱离接通,接着使用者取下真空抽气泵并将控制旋转盖23以及固定盘b222重新安装好即可,保温水杯100的保温性能恢复。

实际工作时,使用者转动控制旋转盖223,控制旋转盖223绕自身轴向转动并可牵引驱动轴2231/输入直齿轮231同步转动,输入直齿轮231转动并牵引传递直齿轮232转动,传递直齿轮232转动并牵引传递齿圈233转动,传递齿圈233转动并牵引输出直齿轮234转动,输出直齿轮234转动并牵引转轴2131同步转动,当控制旋转盖223无法继续转动时,翻板导热机构210已切换至传导状态,此时,保温水杯100内的热水热量会依次通过由导热材料制成的内胆112/导热板2132/外胆111外壁向外散发,从而使保温水杯100内的热水快速冷却至可饮用的温度;

使用者轻微反向转动控制旋转盖223即可使翻板导热机构210切换至断开状态,此时保温水杯100通过真空保温原理对热水进行保温;

除此之外,在保温水杯100保温区内进入空气而导致保温水杯100的保温效果变差时,使用者可将控制旋转盖223以及固定盘b222拆卸下来,随后将真空抽气泵与抽气管243之间连接接通,接着,使用者转动抽气管243/进气管241,使设置于固定盘b221端面的进气槽2214与设置于进气管241外圆面的进气孔2411之间相互接通,随后,真空抽气泵运行,保温水杯100保温区内的空气经进气槽2214、进气孔2411、进气管241、抽气管243被真空抽气泵抽出,空气抽出完毕后,使用者再次转动抽气管243/进气管241,使设置于固定盘b221端面的进气槽2214与设置于进气管241外圆面的进气孔2411之间脱离接通,接着使用者取下真空抽气泵并将控制旋转盖23以及固定盘b222重新安装好即可,保温水杯100的保温性能恢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