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门及智能门的安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991223发布日期:2021-07-23 21:02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智能门及智能门的安装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智能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门及智能门的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智能门包括门板、前面板组件和后面板组件,前面板组件安装在门板朝向门外的一侧,后面板组件安装在门板朝向门内的一侧,目前的智能门大多需要用固定件(如螺钉等)分别将前面板组件与后面板组件安装在门板的两侧,这种情况下固定件会暴露在外面,增大了固定件被撬开的可能性,从而使得智能门的安全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门及智能门的安装方法,无需利用固定件将第一面板组件和第二面板组件固定在门板上,避免固定件暴露在门板表面导致智能门安全性较低的问题,提高智能门的安全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智能门,包括门板,所述门板包括朝向门内的第一侧面和朝向门外的第二侧面,且所述门板上开设有安装通孔,所述智能门包括:

第一面板底座,包括第一箱体和连接于所述第一箱体的第一凸缘,所述第一箱体用于安装至所述安装通孔内,且当所述第一箱体安装至所述安装通孔内时,所述第一凸缘与所述第一侧面抵接;

第一面板组件,与所述第一箱体可拆卸连接;

第二面板底座,包括第二箱体和连接于所述第二箱体的第二凸缘,所述第二箱体用于安装至所述安装通孔内,且当所述第二箱体安装至所述安装通孔内时,所述第二凸缘与所述第二侧面抵接;

第二面板组件,与所述第二箱体可拆卸连接;以及

连接组件,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第二箱体分别与所述连接组件的两端可拆卸连接;或者,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第二箱体中的一个与所述连接组件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第二箱体中的另一个与所述连接组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面板组件包括第一面板,当所述第一面板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面板底座时,所述第一面板在所述门板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凸缘;

所述第二面板组件包括第二面板,当所述第二面板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二面板底座时,所述第二面板在所述门板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二凸缘。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面板组件还包括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面板底座还包括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箱体具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箱体上设有供所述第一面板组件进出所述第一容纳腔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二限位件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当所述第一箱体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时,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二限位件卡接;

所述第二面板组件包括第三限位件,所述第二面板底座还包括第四限位件,所述第二箱体具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箱体上设有供所述第二面板组件进出所述第二容纳腔的第二开口,所述第四限位件设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当所述第二箱体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时,所述第三限位件与所述第四限位件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箱体上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箱体上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连接组件同时插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件、第一止挡件和第二止挡件,所述连接件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内,所述第一止挡件与所述第二止挡件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件的相对两端,且所述第一止挡件与所述第二止挡件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止挡件与所述第一箱体贴合,所述第二止挡件与所述第二箱体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为螺柱,所述第一止挡件和所述第二止挡件均为螺母。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包括方形限位部和螺纹部,所述方形限位部连接于所述螺纹部,所述第一止挡件固定连接于所述方形限位部,所述第二止挡件为螺母,且与所述螺纹部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均为长孔,且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延伸方向互相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连接孔在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延伸方向上间隔分布。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智能门的安装方法,包括步骤:

将第一箱体从门板的第一侧面推入门板上的安装通孔内,直到第一凸缘抵接第一侧面为止;

将第二箱体从门板的第二侧面推入门板上的安装通孔内,直到第二凸缘抵接第二侧面为止;

使用连接组件连接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

将第一面板组件与第一箱体连接;

将第二面板组件与第二箱体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的智能门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将第一箱体从门板的第一侧面推入门板上的安装通孔内,直到第一凸缘抵接第一侧面为止;

将第二箱体从门板的第二侧面推入门板上的安装通孔内,直到第二凸缘抵接第二侧面为止;

使用连接组件连接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

将第一面板组件与第一箱体连接;

将第二面板组件与第二箱体连接。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智能门在安装过程中,只需将第一箱体从第一侧面推入门板上的安装通孔内,直至第一凸缘抵接第一侧面为止,再将第二箱体从第二侧面推入门板上的安装通孔内,直至第二凸缘抵接第二侧面为止,然后使用连接组件将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固定在一起,在第一凸缘与第二凸缘的限位作用下,即能实现第一箱体与第二箱体在门板上的固定,最后将第一面板组件与第二面板组件分别安装至第一箱体与第二箱体上,即可实现智能门在门板上的安装。安装的过程中,无需分别使用固定件连接第一箱体与门板以及第二箱体和门板,安装方便快捷,且能够使起固定作用的连接组件隐藏在门板的安装通孔内,避免了固定件暴露在门板表面,提高了智能智能门的安全性。

上述智能门的安装方法,不仅安装和拆卸方便,而且能够实现智能门连接组件的隐藏式安装,避免连接组件暴露在外部而影响智能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第一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为智能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智能门的爆炸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面板套件的爆炸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一面板套件的另一角度的爆炸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安装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二面板套件的爆炸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第二面板套件的另一角度的爆炸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智能门的安装方法的流程图;

标号说明:

10、第一面板底座;11、第一箱体;12、第一开口;13、第二限位件;14、第一连接孔;15、第三连接孔;16、第一凸缘;

20、第一面板组件;21、第一壳体;211、第一端面;212、安装槽;2121、第一凹槽;2122、第二凹槽;2123、第一通孔;22、盖板;23、螺钉;24、第一主板;241、接电端子;25、第一面板;26、第一限位件;261、第一斜面;262、第一限位面;27、第一反弹元件;

30、第二面板底座;31、第二箱体;32、第二开口;33、第四限位件;34、第二连接孔;35、第二凸缘;

40、第二面板组件;41、第二壳体;42、第二主板;43、第二面板;44、第三限位件;441、第二斜面;442、第二限位面;45、第二反弹元件;

50、连接组件;51、连接件;52、第一止挡件;53、第二止挡件;

60、电池;61、输出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所述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所述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照图1和图2,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门及智能门的安装方法,该智能门包括门板,门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侧面用于朝向门内,第二侧面用于朝向门外,门板上开设有安装通孔。

该智能门还包括第一面板套件,第一面板套件用于安装在门板的第一侧面。具体地,第一面板套件包括第一面板底座10与第一面板组件20,第一面板底座10用于安装至门板的第一侧面,第一面板组件20与第一面板底座10可拆卸连接,第一面板组件20用于供用户对智能门进行各种操作。

请结合参考图3和图4,第一面板组件20包括第一壳体21和第一面板25,第一壳体21与第一面板25围合形成第一腔体,第一壳体21与第一面板底座10可拆卸连接,第一壳体21具有第一端面211,第一端面211位于第一腔体的外部,第一端面211上凹设有安装槽212,当第一壳体21与第一面板底座10连接时,第一面板底座10覆盖安装槽212。

该智能门还包括电池60,电池60可拆卸设于安装槽212内。在安装该智能门的电池60时,可先将电池60安装在安装槽212内,然后将第一面板组件20与第一面板底座10连接,此时,电池60即被隐藏在第一壳体21与第一面板底座10之间,从智能门的外部不容易观察到和接触到电池,可避免电池60被小孩无意取下,保证智能门的稳定使用。当需要更换电池时,将第一面板组件20从第一面板底座10上取下即可,使得电池更换也十分快捷。

优选地,第一端面211远离第一面板25设置,当第一壳体21与第一面板底座10连接时,第一面板底座10覆盖整个第一端面25。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端面211也可以是第一壳体21上与第一面板25连接的侧面,只需要保证第一面板底座10能够覆盖住安装槽212即可。

如图5所示,安装槽212包括第一凹槽2121和第二凹槽2122,第一凹槽2121的槽口位于第一端面211上,第二凹槽2122的槽口位于第一凹槽2121的槽底,第一凹槽2121的横截面的尺寸大于第二凹槽2122的横截面尺寸,第二凹槽2122的横截面尺寸与电池60的横截面尺寸适配,从而使得第一凹槽2121的横截面的尺寸大于电池60的横截面尺寸。当电池60位于安装槽212内时,电池60的一端部被第二凹槽2122卡紧,电池60的另一端部与第一凹槽2121为间隙配合,当需要更换电池60时,用手持住电池60与第一凹槽2121间隙配合的端部,将电池60拔出即可,如此设置,便于电池60的安装和更换。

进一步地,第一面板组件20还包括盖板22,盖板22盖设在安装槽212上,且与第一壳体21可拆卸连接。当第一壳体21与第一面板底座10连接时,盖板22位于第一面板底座10和第一壳体21之间。

具体的,盖板22上设有第一卡接部,第一壳体21上设有第二卡接部,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卡接。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设为凸起,第二卡接部设为卡槽。

第一面板组件20还包括螺钉23,第一壳体21上设有第一螺纹孔,盖板22上设有第二螺纹孔,螺钉23同时螺纹连接于第一螺纹孔与第二螺纹孔,以使盖板22能够更稳定地盖设在安装槽212上,保证电池60在安装槽212内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与第二螺纹孔分别设于盖板22的相对两侧,使得盖板22盖设于安装槽212上时,盖板22整体稳定地连接于第一壳体21。

进一步地,盖板22的横截面的尺寸与第一凹槽2121的横截面尺寸适配,使得盖板22能够嵌入第一凹槽2121内,使得盖板22能够与电池60接触,从而使得电池60能够更稳定地位于安装槽212内,还能有助于实现第一端面211与第一面板底座10的贴合,提高电池60的隐蔽性。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面板组件20还包括第一主板24,第一主板24设于第一腔体内,第一主板24包括接收端子(图中未示)。电池60具有输出端子61,如图5所示,安装槽212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2123。输出端子61穿设于第一通孔2123中且与接收端子电连接,从而实现了第一主板24与电池60的电连接,电池60用于为第一主板24提供电能,使得第一面板组件20能够正常工作。

第一面板组件20还包括第一限位件26,第一限位件26连接于第一壳体21;第一面板底座10包括第一箱体11和第二限位件13,第一箱体11具有第一容纳腔,第一箱体11上设有供第一壳体21进出第一容纳腔的第一开口12,第二限位件13设于第一容纳腔内,当第一壳体21稳定地位于第一容纳腔内时,第一限位件26与第二限位件13卡接。

进一步地,第一面板组件20还包括第一反弹元件27,第一反弹元件27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限位件26与第一壳体21,第一限位件26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斜面261和第一限位面262,当第一壳体21进入第一容纳腔时,第二限位件13与第一斜面261抵接,在第一壳体21进入第一容纳腔的过程中,第一限位件26会朝着远离第二限位件13的方向运动,与此同时第一限位件26会拉伸或压缩第一反弹元件27;当第一壳体21完全位于第一容纳腔内时,第二限位件13与第一斜面261脱离,此时第一反弹元件27能够为第一限位件26提供回复力,使得第一限位面261与第二限位件13抵接。当需要取出第一壳体21时,只需让第一限位件26朝着远离第二限位件13的方向运动,使得第一限位面261与第二限位件13脱离即可,由此实现第一面板组件20与第一面板底座10的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限位件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限位件13分别固定在第一箱体11内部的相对两侧壁上,且第二限位件13固定在第一箱体11的侧壁上的中部,第一斜面261与第一限位面262的数量也均为两个,两个第一斜面261设在第一限位件26的相对两侧且与两个第二限位件13一一对应,从而两个第一限位面262也与两个第二限位件13一一对应。如此设置,在第一壳体21进入第一容纳腔的过程中,两个第二限位件13分别与两个第一斜面261抵接,使得第一限位件26的两侧受力较为均匀,从而使得第一限位件26在远离第二限位件13的运动过程中较为平稳,而且当两个第二限位件13分别与两个第一限位面261抵接时,使得第一限位件26与第二限位件13之间的卡接更加稳定,能够使得第一壳体21更稳定地位于第一箱体11内。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第一面板底座10还包括连接于第一箱体11的第一凸缘16,第一箱体11用于安装至安装通孔内,当第一箱体11安装至安装通孔内时,第一凸缘16与第一侧面抵接。

而且,当第一限位件26与第二限位件13卡接时,第一面板25在门板上的投影覆盖第一凸缘16,使得第一壳体21位于第一容纳腔内时,第一面板25能够较好地与第一凸缘16贴合,保证智能门安装的密封性和美观性。特别地,第一面板25上设有显示屏,显示屏与第一主板24信号连接,显示屏上可以用来显示电池的电量、智能门的开关状态等。该智能门还包括第二面板套件,第二面板套件用于安装在门板的第二侧面。具体地,第二面板套件包括第二面板底座30与第二面板组件40,第二面板底座30用于安装至门板的第二侧面,第二面板组件40与第二面板底座30可拆卸连接,第二面板组件40也能用于供用户对智能门进行各种操作。

如图6和图7所示,第二面板组件40包括第二壳体41、第二主板42和第二面板43,第二壳体41与第二面板43围合形成第二腔体,第二主板42位于第二腔体内,且与第二面板43信号连接。第二主板42与电池60电连接,电池60用于为第二主板42提供电能,便于第二面板组件40的正常工作。

第二面板底座30包括第二箱体31和第四限位件33,第二箱体31具有第二容纳腔,第二箱体31上设有供第二壳体41进出第二容纳腔的第二开口32,第四限位件33设于第二容纳腔内,第二面板组件40还包括第三限位件44,第三限位件44连接于第二壳体41,当第二壳体41稳定地位于第二容纳腔时,第三限位件44与第四限位件33卡接。

进一步地,第二面板组件40还包括第二反弹元件45,第二反弹元件45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三限位件44与第二壳体41,第三限位件44包括相连接的第二斜面441与第二限位面442,当第二壳体41进入第二容纳腔时,第四限位件33与第二斜面441抵接,在第二壳体41进入第二容纳腔的过程中,第三限位件44会朝着远离第四限位件33的方向运动,与此同时第三限位件44会拉伸或压缩第二反弹元件45;当第二壳体41完全位于第二容纳腔内时,第四限位件33与第二斜面441脱离,此时第二反弹元件45能够为第三限位件44提供回复力,使得第二限位面442与第四限位件33抵接。当需要取出第二壳体41时,只需让第三限位件44朝着远离第四限位件33的方向运动,使得第二限位面442与第四限位件33脱离即可,由此实现第二面板组件40与第二面板底座30的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第四限位件33的数量为四个,且均分为两组,两组第四限位件33分别位于第二箱体31内部的相对两侧壁上,而且在每个侧壁上的两个第四限位件33设于该侧壁上的相对两侧,第二斜面441与第二限位面442的数量也为四个,且四个第二斜面441分别与四个第四限位件33一一对应,从而第二限位面442也与四个第四限位件33一一对应。如此设置,在第二壳体41进入第二容纳腔的过程中,四个第四限位件33分别与四个第二斜面441抵接,使得第三限位件44的整体受力较为均匀,从而使得第三限位件44在远离第四限位件33的运动过程中较为平稳,而且,当四个第四限位件33分别与四个第二限位面442抵接时,使得第三限位件44与第四限位件33之间的卡接更加稳定,从而使得第二壳体41更稳定地位于第二箱体31内。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第二面板底座30还包括连接于第二箱体31的第二凸缘35,第二箱体31用于安装至安装通孔内,且当第二箱体31安装至安装通孔内时,第二凸缘35与第二侧面抵接。

而且,当第三限位件44与第四限位件33卡接时,第二面板43在门板上的投影覆盖住第二凸缘35,使得第二壳体41位于第二容纳腔内时,第二面板43能够较好地与第二凸缘35贴合,保证智能门安装的密封性和美观性。

特别地,第二面板43上设有指纹识别装置、触摸键盘或人脸识别装置中的至少一种,且指纹识别装置、触摸键盘或人脸识别装置中的至少一种与第二主板42信号连接。

该智能门还包括连接组件50,连接组件50用于连接第一面板套件和第二面板套件。具体地,第一箱体11上开设第一连接孔14,第二箱体31上开设第二连接孔34,连接组件50同时插设于第一连接孔14与第二连接孔34,以此便于实现第一面板套件与第二面板套件的互相连接。

具体的,连接组件50包括连接件51、第一止挡件52和第二止挡件53,连接件51穿设于第一连接孔14与第二连接孔34中,第一止挡件52与第二止挡件53分别连接于连接件51的相对两端,且第一止挡件52与第二止挡件53中的至少其中一个与连接件51可拆卸连接,第一箱体11和第二箱体31均位于第一止挡件52与第二止挡件53之间,第一止挡件52与第一面板底座10贴合,第二止挡件53与第二面板底座30贴合,当第一止挡件52与第二止挡件53同时与连接件51连接时,即实现了第一面板底座10与第二面板底座30的互相连接,以便于实现第一面板套件与第二面板套件的互相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连接件51为螺柱,第一止挡件52和第二止挡件53均为螺母。

在另一实施例中,连接件51包括方形限位部和螺纹部,方形限位部连接于螺纹部,第一止挡件52固定连接于方形限位部,第二止挡件53与螺纹部螺纹连接。如此设置,使得连接件51不会轻易发生转动,保证第一面板套件与第二面板套件相互连接的稳定性。

在又一实施例中,第一止挡件52和连接件51一体成型设置,两者共同组成螺栓,第二止挡件53为螺母。特别地,螺栓可设为方颈螺栓,而且方颈螺栓的方颈穿设于第一连接孔14或第二连接孔34内。

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将第一止挡件52与第一箱体11一体成型设置,连接件51的一端与第一止挡件52连接,连接件51的另外一端插设于第二连接孔34中,且第二止挡件53与连接件51的另外一端可拆卸连接。或者,可以将第一止挡件52与第二箱体31一体成型设置,连接件51的一端与第一止挡件52连接,连接件51的另外一端插设于第一连接孔14中,且第二止挡件53与连接件51的另外一端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孔14和第二连接孔34均为长孔,且第一连接孔14的延伸方向与第二连接孔34的延伸方向互相垂直。因此在安装智能门的过程中,通过将连接组件50固定在第一连接孔14以及第二连接孔34内的不同位置,来实现第一面板套件与第二面板套件相对位置的调整,而且第一连接孔14与第二连接孔34的延伸方向互相垂直,因此可以在不同的方向上调节第一面板套件与第二面板套件的相对位置,以此实现在安装过程中第一面板套件与第二面板套件的相对位置的校准。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孔1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连接孔14间隔设置,第二连接孔14的数量也为多个。

在实施例一中,多个第二连接孔34与多个第一连接孔14一一对应设置。具体地,第一连接孔1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连接孔14分布在第一面板底座10的相对两侧,第二连接孔34的数量也为两个,两个第二连接孔34分布在第二面板底座30的相对两侧且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接孔14一一对应,在该实施例中,连接组件50的数量为两个,每一个连接组件50都插设于一个第一连接孔14和与该第一连接孔14对应的第二连接孔34中。通过设置两个连接组件50,使得第一面板底座10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第二面板底座30上的相对两端连接,从而使得第一面板底座10与第二面板底座30相互连接时更加稳定。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孔14的数量也可设为三个,三个第一连接孔14间隔分布在第一面板底座10上,与之对应的第二连接孔34的数量也设为三个,连接组件50的数量也设为三个。第一连接孔14的数量可以根据第一面板底座10与第二面板底座30的尺寸来决定。

在实施例二中,第一连接孔14的数量超出第二连接孔34的数量,且第一连接孔14的数量与第二连接孔34的数量之间为倍数关系,也就是说,通过第一连接孔14在第二连接孔34的延伸方向上的间隔分布,可以使得第一面板底座10与不同尺寸的第二面板底座20进行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孔14的数量为四个,第二连接孔34的数量为两个,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第一面板底座10能够与两种不同尺寸的第二面板底座20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面板底座10上还开设有第三连接孔15,第三连接孔15也为长孔且第三连接孔15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连接孔14的延伸方向垂直。在安装过程中,可以改变第一面板底座10或第二面板底座30的放置方向,具体地,将第一面板底座10或第二面板底座30旋转九十度,然后将连接组件50插设于第三连接孔15与第二连接孔34中,由此实现第一面板底座10或第二面板底座30在不同方向上的安装,从而实现第一面板套件或第二面板套件在不同方向上的安装。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智能门的安装方法,步骤如下:

s100、将第一箱体11从门板的第一侧面推入门板上的安装通孔内,直到第一凸缘16抵接第一侧面为止。

s200、将第二箱体31从门板的第二侧面推入门板上的安装通孔内,直到第二凸缘35抵接第二侧面为止。

s300、使用连接组件50连接第一箱体11和第二箱体3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300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301、将连接件51穿设于第一箱体11的第一连接孔14与第二箱体31的第二连接孔34内。

s302、将第一止挡件52和第二止挡件53分别连接于连接件51的两端,使得第一止挡件52与第一箱体11贴合且第二止挡件53与第二箱体31贴合。

在步骤s302中,当第一止挡件52与连接件51的一端一体成型时,只需将第二止挡件53与连接件51的另一端连接即可。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300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s301、当第一止挡件52与第一箱体11一体成型设置时,将连接件51的一端与第一止挡件52连接,将连接件51的另外一端插设于第二连接孔34中。

s302、将第二止挡件53与连接件51的另外一端连接使得第二止挡件53与第二箱体31贴合。

或者

s301、当第一止挡件52与第二箱体31一体成型设置时,将连接件51的一端与第一止挡件52连接,将连接件51的另外一端插设于第一连接孔14中。

s302、将第二止挡件53与连接件51的另外一端连接使得第二止挡件53与第一箱体11贴合。

s400、将第一面板组件20与第一箱体11连接。

步骤s400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401、将电池60安装于安装槽212内,并将盖板22盖设在安装槽212上;

s402、将第一主板24与第一壳体21连接,且使第一壳体21与第一面板25围合形成第一腔体,使得第一主板24位于第一腔体内,且使得接电端子241与输出端子61连接;

s403、将第一壳体21从第一开口12移入第一容纳腔中,且使第一限位件26与第二限位件13卡接。

s500、将第二面板组件与第二箱体连接。

步骤s500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501、将第二主板42与第二壳体41连接,且使第二壳体41与第二面板43围合形成第二腔体,使得第二主板42位于第二腔体内;

s502、将第二壳体41从第二开口32移入第二容纳腔中,且使第三限位件44与第四限位件33卡接。

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步骤s100与步骤s200的顺序可以互换;步骤s400与步骤s500的顺序也可以互换。

本发明提供的智能门及智能门的安装方法无需利用固定件将智能门固定在门板上,避免固定件暴露在门板表面导致智能门安全性较低的问题,提高智能门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