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饮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73860发布日期:2020-05-08 17:36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饮水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补充水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便携式饮水机。



背景技术:

饮水机是将桶装纯净水(或矿泉水)升温或降温并方便人们饮用的装置,机器上方放桶装水,与桶装水配套使用,饮水机,归纳起来分为温热、冰热、冰温热三种类型,冰热机又分半导体制冷饮水机和压缩机式制冷饮水机两种,可加热型饮水机可以满足即饮即热的水加热要求,但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线圈温升很快,不能满足使用需求,易因线圈温度过高而损坏产生危险,且现有饮水机大多与桶装纯净水配套使用,外出需要时由于体积过大不便于携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便携式饮水机,能够克服上述缺陷。

本发明的一种便携式饮水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下端壁设有底座,所述机体左端壁设有传动腔,所述传动腔下端壁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上端动力连接有第一驱动轴,所述第一驱动轴上端通过花键连接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驱动轴内设有与所述第一转动轴连接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转动轴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摩擦轮,所述传动腔上端壁固定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下端动力连接有第二驱动轴,所述第二驱动轴下端固定连接有能与第一摩擦轮摩擦配合的第二摩擦轮,所述传动腔右端设有与所述传动腔相通的第一储水腔,所述传动腔右端壁通过转动杆转动安装有推动杆,所述第一储水腔内设有与所述推动杆右端固定连接的第一浮块,所述水泵右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储水腔连通的第一l型水管,所述水泵左端设有与所述机体左侧外界的水桶连通的第二l型水管,所述第一储水腔右侧设有前后对称的两个出水组件,所述第一储水腔下侧前后对称设有储水组件与通风组件。

优选地,前侧所述储水组件包括位于第一储水腔下侧的第二储水腔,所述第二储水腔与所述第一储水腔通过第一水管连接,所述第一水管下侧设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下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浮块,所述第二浮块上端面与第二储水腔上端壁通过第二弹簧连接,前侧所述第二储水腔内还设有加热组件。

优选地,所述加热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二储水腔左端壁固定安装的加热器,所述加热器右端固定连接有加热杆,所述第二储水腔下端壁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通风组件包括位于第二储水腔外侧的通风腔,所述通风腔右端面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左端动力连接有第三驱动轴,所述第三驱动轴左端固定安装有扇叶,所述通风腔左端面设有与外界相通的出风口,所述通风腔下端设有与外界相同的进风口。

优选地,所述前侧出水组件包括位于第一储水腔右侧的水缸,所述水缸下端与所述第二储水腔通过第一通孔、第二水管连接,所述第一通孔上端设有一端与所述第一通孔通过第一固定点铰接的第一盖板,所述水缸内滑动设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内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上端设有一端与所述第二通孔通过第二固定点铰接的第二盖板,所述第二活塞上端面固定安装有u型连接杆,所述水缸上端设有与所述水缸相通的滑动腔,所述u型连接杆上端固定安装有向上延伸至所述滑动腔的滑动杆,所述滑动杆上端固定安装有延伸至右侧外界的把手,所述把手上端与滑动腔上端壁通过第三弹簧连接,所述水缸右侧设有与外界相通的出水口,所述机体右端壁固定安装有位于出水口下侧的平台。

有益效果为: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该装置在需要接水时,可根据个人需要选择冷热水,各储水腔水位下降后会自动加水,不需要人工控制,桶装纯净水不需要与饮水机配套,任何大小均可使用,无桶装水时,机体本身可储存一定水量以供不时之需,且对饮用水进行加热时通风装置同时工作,不会因为产生过多热量造成危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图1中a-a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图1中b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图1中c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下面结合图1-4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投影关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

本发明装置的一种便携式饮水机,包括机体10,所述机体10下端壁设有底座35,所述机体10左端壁设有传动腔46,所述传动腔46下端壁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42,所述第一电机42上端动力连接有第一驱动轴49,所述第一驱动轴49上端通过花键48连接有第一转动轴50,所述第一驱动轴49内设有与所述第一转动轴连接的第一弹簧47,所述第一转动轴50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摩擦轮51,所述传动腔46上端壁固定安装有水泵11,所述水泵11下端动力连接有第二驱动轴53,所述第二驱动轴53下端固定连接有能与第一摩擦轮51摩擦配合的第二摩擦轮52,所述传动腔46右端设有与所述传动腔46相通的第一储水腔40,所述传动腔46右端壁通过转动杆44转动安装有推动杆13,所述第一储水腔40内设有与所述推动杆13右端固定连接的第一浮块14,所述水泵11右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储水腔40连通的第一l型水管12,所述水泵11左端设有与所述机体10左侧外界的水桶41连通的第二l型水管43,所述第一储水腔40右侧设有前后对称的两个出水组件,所述第一储水腔40下侧前后对称设有储水组件与通风组件。

有益地,前侧所述储水组件包括位于第一储水腔40下侧的第二储水腔29,所述第二储水腔29与所述第一储水腔40通过第一水管39连接,所述第一水管39下侧设有第一活塞54,所述第一活塞54下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浮块56,所述第二浮块56上端面与第二储水腔29上端壁通过第二弹簧55连接,前侧所述第二储水腔内还设有加热组件。

有益地,所述加热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二储水腔29左端壁固定安装的加热器32,所述加热器32右端固定连接有加热杆30,所述第二储水腔29下端壁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28。

有益地,所述通风组件包括位于第二储水腔29外侧的通风腔34,所述通风腔34右端面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33,所述第二电机33左端动力连接有第三驱动轴36,所述第三驱动轴36左端固定安装有扇叶37,所述通风腔34左端面设有与外界相通的出风口38,所述通风腔34下端设有与外界相同的进风口31。

有益地,所述前侧出水组件包括位于第一储水腔40右侧的水缸15,所述水缸15下端与所述第二储水腔29通过第一通孔45、第二水管27连接,所述第一通孔45上端设有一端与所述第一通孔45通过第一固定点26铰接的第一盖板25,所述水缸15内滑动设有第二活塞57,所述第二活塞57内设有第二通孔58,所述第二通孔58上端设有一端与所述第二通孔58通过第二固定点23铰接的第二盖板22,所述第二活塞57上端面固定安装有u型连接杆21,所述水缸15上端设有与所述水缸15相通的滑动腔17,所述u型连接杆21上端固定安装有向上延伸至所述滑动腔17的滑动杆19,所述滑动杆19上端固定安装有延伸至右侧外界的把手18,所述把手18上端与滑动腔17上端壁通过第三弹簧16连接,所述水缸15右侧设有与外界相通的出水口20,所述机体10右端壁固定安装有位于出水口20下侧的平台24。

初始状态下,第一储水腔40内水盛满,第一摩擦轮51被下压,第一摩擦轮51与第二摩擦轮52不配合,第一弹簧47处于压缩状态,第二储水腔29内水盛满,第二浮块56处于最上端,第一活塞54与第一水管39配合关闭,第二弹簧55处于压缩状态,把手18位于滑动腔17最上端,第三弹簧16处于正常拉伸状态,第二活塞57位于水缸15最上侧,水缸15内水盛满。

需要接水时,下压把手18,从而带动滑动杆19、u型连接杆21、第二水管27向下滑动,第三弹簧16被拉伸,第二通孔58绕第二固定点23转动打开,水由出水口20流出,放手后由于第三弹簧16作用,滑动腔17、滑动杆19、u型连接杆21、第二活塞57向下滑动,第二通孔58绕第二固定点23转动关闭,第一盖板25绕第一固定点26转动打开,水由第二储水腔29经过第二水管27进入水缸15,如此循环接水,第二储水腔29水位下降后,由于第二弹簧55、第二浮块56作用,第二浮块56、第一活塞54向下滑动,第一储水腔40内水经过第一水管39进入第二储水腔29,第一储水腔40水位下降,从而带动第一浮块14向下运动,从而带动推动杆13绕转动杆44顺时针转动,由于第一弹簧47作用,第一转动轴50、第一摩擦轮51向上滑动,第一摩擦轮51与第二摩擦轮52摩擦配合,启动第一电机42,从而带动第一驱动轴49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转动轴50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摩擦轮51转动,从而带动第二摩擦轮52转动,从而带动第二驱动轴53转动,从而带动水泵11工作,水从水桶41经过第二l型水管43、第一l型水管12进入第一储水腔40,当第一储水腔40水位上升,从而带动第一浮块14向上运动,从而带动推动杆13绕转动杆44逆时针转动,从而推动第一转动轴50、第一摩擦轮51向下滑动,第一弹簧47被压缩,第一摩擦轮51与第二摩擦轮52分离,第二摩擦轮52不转动,当第二储水腔29水为上升,从而带动第二浮块56上升,第二弹簧55被压缩,第一活塞54与第一水管39配合关闭;当温度传感器28检测到需要加热时,启动加热器32、第二电机33,加热杆30对前侧第二储水腔29内水进行加热,第二电机33带动第三驱动轴36转动,从而带动扇叶37转动,通风散热。

以上所述,仅为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