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场均匀的烤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14690发布日期:2020-06-30 20:43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温场均匀的烤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烤箱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温场均匀的烤箱。



背景技术:

现有烤箱的内胆中一般均设置有热风挡板,该热风挡板的中心处设置有进风口,而周侧设置有出风口,并且该热风挡板与内胆的背板围成热风室,该热风室中设置有热风机,而该热风机的外周围设置有圆环状的背部加热管。这样内胆中的气流通过进风口进入热风室中,而进入热风室的气流被背部加热管加热,被加热后的热气流在热风机的作用下从出风口回到内胆中对食物进行加热。

现有烤箱中热风机的安装位置固定不变,同时热风挡板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不变,这样在多层烤模式下或者烘烤蛋挞等要求底火和面火温度的食物时,会导致内胆中烘烤食物不同层之间温差较大,从而影响烘烤的效果。虽然双热风机烤箱采用上下设置的双热风机结构,但是当上、下热风机单独开启时,大量热风率先通过已开启热风机对应的内胆内腔区域,导致内胆内腔的其他区域温场偏低,这样对待烘烤食物放置在哪一层有要求,用户操作不方便。并且,当上、下热风机同时开启时,两者的气流会相互干扰,且工作时噪音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内胆内腔不同层温场均匀的烤箱。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内胆内腔不同层温场均匀且工作噪音小、内部结构稳固的烤箱。

本发明解决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温场均匀的烤箱,包括内胆和热风机,该内胆的背侧设置有热风挡板,该热风挡板与内胆的背板围成热风室,该热风室中安装有背部加热管,上述热风机的扇叶位于该热风室中而该热风机的电机安装于内胆背板的背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室中还设置有移动架,上述热风机的扇叶通过水平延伸的扇叶轴转动安装在该移动架上,上述电机的电机轴水平穿设在内胆的背板上,该电机轴与上述扇叶轴通过传动机构联动,还包括能驱动上述移动架和热风挡板同步上下升降的升降机构。

进一步,所述扇叶轴与电机轴上下相对设置,上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限位件,上述电机轴通过该传动限位件与扇叶轴联动并对扇叶轴的竖向动作限位。通过传动限位件对扇叶轴的竖向动作进行限位,不仅能使扇叶的移动更加平稳,而且由于扇叶和热风挡板通过升降机构同步动作,因此该传动限位件能同时对热风挡板的动作进行限位,保证热风挡板动作的稳定性,进而保证内胆内部结构的温度性,同时促进对内胆内腔温场调整的平稳性,进一步促进烤箱内胆温场的均匀性。

进一步,传动机构还包括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上述传动限位件为具有一定伸缩性的传动带,上述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分别固定在热风机的电机轴和扇叶轴上,且该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通过上述传动带传动连接。这样电机驱动主动带轮转动,主动带轮通过传动带带动从动带轮转动,进而实现扇叶的转动。该传动机构结构简单,工作噪音小,而且通过以具有一定伸缩性的传动带为传动限位件来实现扇叶轴与电机轴之间的传动以及对扇叶轴的限位,传动可靠并能实现对扇叶轴的有效限位,继而实现对扇叶的有限限位。

进一步,所述升降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传动蜗杆以及升降丝杆,上述驱动电机安装在内胆背板的背面上,传动蜗杆沿前后方向水平设置,该传动蜗杆的后端设置有传动外螺纹而前端安装有第一传动锥齿轮,上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能与上述传动外螺纹螺纹连接的主动齿轮,上述升降丝杆竖向设置在上述热风室中,上述移动架上开设有螺纹连接孔,升降丝杆的上端与该螺纹连接孔螺纹连接而构成第一螺旋传动副,移动架能沿升降丝杆上下移动,而升降丝杆的下端固定有能与上述第一传动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二传动锥齿轮,上述热风挡板的背面上固定有连接螺母,该连接螺母穿连在上述升降丝杆上并与该升降丝杆构成第二螺旋传动副。这样驱动电机驱动传动蜗杆转动,传动蜗杆通过第一传动锥齿轮和第二传动锥齿轮的啮合作用实现升降丝杆的转动,转动的升降丝杆通过第一旋转传动副和第二旋转传动副实现移动架和连接螺母沿升降丝杆的同步上下移动,进而实现扇叶和热风挡板的同步上下升降,由于移动架和连接螺母沿升降丝杆同步移动,因此两者之间的间距保持不变。

进一步,所述移动架的外形呈u型,包括前侧壁、后侧壁以及底壁,上述扇叶轴沿前后方向依次穿连在前侧壁和后侧壁上,上述螺纹连接孔竖向贯设在底壁上,而上述从动带轮位于该移动架中。移动架的结构设计,不仅能使移动架顺利地实现沿升降丝杆的上下移动,而且能实现从动带轮的稳固安装。

进一步,为实现对升降丝杆的稳固安装,所述内胆背板的前表面上固定有丝杆座,该丝杆座上上下穿设有安装通孔,上述升降丝杆穿设在该安装通孔并能沿该安装通孔上下升降。

再进一步,所述丝杆座包括第一丝杆座和第二丝杆座,各丝杆座上分别开设有上述安装通孔,该第一丝杆座和第二丝杆座分别位于上述连接螺母的上下两侧。这样不仅能使升降丝杆的安装更加稳固,而且能使热风挡板的上下升降更加平稳并能更好地与内胆的背板围成热风室。

进一步,为实现对热风机的稳固安装,还包括用于安装上述热风机的电机的电机座,该电机座包括安装盘和电机架,上述安装盘的外形呈圆环状,其外周沿固定在内胆背板的后表面上,上述电机架位于安装盘外侧的中心处,且该电机架至少具有两个沿周向均设的支脚,各支脚分别连接于上述安装盘的内周沿上,上述电机安装在该电机架上,且电机的电机轴穿过电机架而穿入内胆的背板。

进一步,所述背部加热管的外形呈圆环状并围设在上述热风机的扇叶的外周,该背部加热管的半径与上述扇叶的半径比为1.2~1.5。这样能从一定程度上保证扇叶上下升降过程中,热风室内部热量分布的均匀性,从而保证扇叶和热风挡板移动过程中,从热风室中吹出的热风的温度的稳定性,进而进一步保证对内胆内腔不同层的温场调整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热风挡板的中部设置有圆形的进风口,初始状态下,该进风口与上述背部加热管前后正对设置,且该进风口的半径小于背部加热管的半径。由于扇叶和进风口的半径均小于背部加热管的半径,因此能保证热风挡板上下移动过程中,热风挡板的进风口始终与背部加热管和扇叶相对,进而保证内胆中的气流能顺利地进入热风室中被加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中热风机的扇叶与电机分体安装,其中扇叶的扇叶轴安装在移动架上,电机的电机轴与扇叶轴通过传动机构联动,从而在分体安装的情况下也能使电机驱动扇叶转动,此外,上述移动架与热风挡板能通过升降机构同步上下升降,使得烤箱的整个热风室上下移动,从而提高整个内胆不同层之间的温场均匀性。具体地,当内胆内腔上半部分的温度较低时,热风机的扇叶和热风挡板同步向上运动,扇叶和热风挡板对应的内胆内腔上半部分区域的进风量和出风量增加,上半部分区域的温度升高,从而使得整个内胆内腔不同层的温场均匀性提高;当内胆内腔下半部分的温度较低时,扇叶和热风挡板向下运动,扇叶和热风挡板对应的内胆内腔下半部分区域的进风量和出风量增加,下半部分区域的温度升高,从而使得整个内胆内腔不同层的温场均匀性提高。与单独的热风挡板上下移动相比,本发明中通过热风机的扇叶和热风挡板的同步上下移动,使得整个热风室上下移动,进而使得热风室中的空气能被均匀加热,使得从热风室中吹出的热风热量均匀,继而进一步促进内胆不同层之间的温场均匀性。此外,本发明中仅用一个热风机即能实现整个内胆内腔不同层的温场均匀性的提高,与现有的双热风机烤箱相比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以及烤箱工作时的噪音,而热风机的电机与扇叶分体安装,电机固定不动而扇叶上下升降,不仅使得烤箱温场调整更加紧凑轻便,有效降低调整时的工作噪音,降低能耗,而且能有效避免热风机整机上下升降而引起的失重现象,使得烤箱的内部结构更加稳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烤箱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烤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4所示,一种温场均匀的烤箱,包括内胆1和热风机2,该内胆1的背侧设置有热风挡板3,该热风挡板3与内胆1的背板围成热风室30,该热风室30中安装有背部加热管4,上述热风机2的扇叶21位于该热风室30中而该热风机2的电机22安装于内胆1背板的背面上。上述背部加热管4的外形呈圆环状并围设在上述热风机2的扇叶21的外周,上述热风挡板3的中部设置有圆形的进风口31,初始状态下,该进风口31与上述背部加热管4前后正对设置。

上述热风室30中还设置有移动架5,上述热风机2的扇叶21通过水平延伸的扇叶轴211转动安装在该移动架5上,上述电机22的电机轴221水平穿设在内胆1的背板上,该电机轴221与上述扇叶轴211通过传动机构6联动,还包括能驱动上述移动架5和热风挡板3同步上下升降的升降机构7。可见,本实施例中热风机2的扇叶21与电机22分体安装,其中扇叶21的扇叶轴211安装在移动架5上,电机22的电机轴221与扇叶轴211通过传动机构6联动,从而在分体安装的情况下也能使电机22驱动扇叶21转动,此外,上述移动架5与热风挡板3能通过升降机构7同步上下升降,使得烤箱的整个热风室30上下移动,从而提高整个内胆1不同层之间的温场均匀性。具体地,当内胆1内腔上半部分的温度较低时,热风机2的扇叶21和热风挡板3同步向上运动,扇叶21和热风挡板3对应的内胆1内腔上半部分区域的进风量和出风量增加,上半部分区域的温度升高,从而使得整个内胆1内腔不同层的温场均匀性提高;当内胆1内腔下半部分的温度较低时,扇叶21和热风挡板3向下运动,扇叶21和热风挡板3对应的内胆1内腔下半部分区域的进风量和出风量增加,下半部分区域的温度升高,从而使得整个内胆1内腔不同层的温场均匀性提高。与单独的热风挡板3上下移动相比,本发明中通过热风机2的扇叶21和热风挡板3的同步上下移动,使得整个热风室30上下移动,从而使得热风室30中的空气能被均匀加热,进而使得从热风室30中吹出的热风热量均匀,继而进一步促进内胆1不同层之间的温场均匀性。此外,本发明中仅用一个热风机2即能实现整个内胆1内腔不同层的温场均匀性的提高,与现有的双热风机烤箱相比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以及烤箱工作时的噪音,而热风机2的电机22与扇叶21分体安装,电机22固定不动而扇叶21上下升降,不仅使得烤箱温场调整更加紧凑轻便,有效降低调整时的工作噪音,降低能耗,而且能有效避免因热风机2整机上下升降而引起的失重现象,使得烤箱的内部结构更加稳固。

上述扇叶轴211与电机轴221上下相对设置,上述传动机构6包括传动限位件63,上述电机轴221通过该传动限位件63与扇叶轴211联动并对扇叶轴211的竖向动作限位。通过传动限位件63对扇叶轴211的竖向动作进行限位,不仅能使扇叶21的移动更加平稳,而且由于扇叶21和热风挡板3通过升降机构7同步动作,因此该传动限位件63能同时对热风挡板3的动作进行限位,保证热风挡板3动作的稳定性,进而保证内胆1内部结构的温度性,同时促进对内胆1内腔温场调整的平稳性,进一步促进烤箱内胆1温场的均匀性。此外,通过对扇叶21的扇叶轴211进行限位来实现对扇叶21的限位,与其他限位方式相比,不会对热风室30内的气流分布造成干扰,保证热风室30的正常进风和出风。本实施例中,上述传动限位件63为传动带,该传动带具有一定伸缩性,并且长期工作耐温超过250℃以上。传动机构6还包括主动带轮61和从动带轮62,上述主动带轮61和从动带轮62分别固定在热风机2的电机轴221和扇叶轴211上,且该主动带轮61和从动带轮62通过上述传动带传动连接。这样电机22驱动主动带轮61转动,主动带轮61通过传动带带动从动带轮62转动,进而实现扇叶21的转动。该传动机构6结构简单,工作噪音小,而且通过以具有一定伸缩性的传动带为传动限位件63来实现扇叶轴211与电机轴221之间的传动以及对扇叶轴211的限位,传动可靠并能实现对扇叶轴211的有效限位,继而实现对扇叶21的有限限位。上述移动架5的外形呈u型,包括前侧壁501、后侧壁502以及底壁503,上述扇叶轴211沿前后方向依次穿连在前侧壁501和后侧壁502上,上述螺纹连接孔51竖向贯设在底壁503上,而上述从动带轮62位于该移动架5中。移动架5的结构设计,不仅能使移动架5顺利地实现沿升降丝杆73的上下移动,而且能实现从动带轮62的稳固安装。

上述升降机构7包括驱动电机71、传动蜗杆72以及升降丝杆73,上述驱动电机71安装在内胆1背板的背面上,本实施例中该背板的背面上固定有安装座11,上述驱动电机71通过该安装座11安装在内胆1背板的背面上。传动蜗杆72沿前后方向水平设置,该传动蜗杆72的后端设置有传动外螺纹721而前端安装有第一传动锥齿轮722,上述驱动电机71的输出轴上安装有能与上述传动外螺纹721螺纹连接的主动齿轮75,上述升降丝杆73竖向设置在上述热风室30中,上述移动架5上开设有螺纹连接孔51,升降丝杆73的上端与该螺纹连接孔51螺纹连接而构成第一螺旋传动副,移动架5能沿升降丝杆73上下移动,而升降丝杆73的下端固定有能与上述第一传动锥齿轮722相啮合的第二传动锥齿轮731,上述热风挡板3的背面上固定有连接螺母74,该连接螺母74穿连在上述升降丝杆73上并与该升降丝杆73构成第二螺旋传动副。这样驱动电机71驱动传动蜗杆72转动,传动蜗杆72通过第一传动锥齿轮722和第二传动锥齿轮731的啮合作用实现升降丝杆73的转动,转动的升降丝杆73通过第一旋转传动副和第二旋转传动副实现移动架5和连接螺母74沿升降丝杆73的同步上下移动,进而实现扇叶21和热风挡板3的同步上下升降,由于移动架5和连接螺母74沿升降丝杆73同步移动,因此两者之间的间距保持不变。

为实现对升降丝杆73的稳固安装,上述内胆1背板的前表面上固定有丝杆座8,该丝杆座8上上下穿设有安装通孔83,上述升降丝杆73穿设在该安装通孔83并能沿该安装通孔83上下升降。优选地,本实施例中,上述丝杆座8包括第一丝杆座81和第二丝杆座82,各丝杆座上分别开设有上述安装通孔83,该第一丝杆座81和第二丝杆座82分别位于上述连接螺母74的上下两侧。这样不仅能使升降丝杆73的安装更加稳固,而且能使热风挡板3的上下升降更加平稳并能更好地与内胆1的背板围成热风室30。

为实现对热风机2的稳固安装,还包括用于安装上述热风机2的电机22的电机座9,该电机座9包括安装盘91和电机架92,上述安装盘91的外形呈圆环状,其外周沿固定在内胆1背板的后表面上,上述电机架92位于安装盘91外侧的中心处,且该电机架92至少具有两个沿周向均设的支脚921,各支脚921分别连接于上述安装盘91的内周沿上,上述电机22安装在该电机架92上,且电机22的电机轴221穿过电机架92而穿过内胆1的背板。

此外,本实施例中,上述背部加热管4的半径与上述扇叶21的半径比为1.2~1.5。这样能从一定程度上保证扇叶21上下升降过程中,热风室30内部热量分布的均匀性,从而保证扇叶21和热风挡板3移动过程中,从热风室30中吹出的热风的温度的稳定性,进而进一步保证对内胆1内腔不同层的温场调整的效果。同时,热风挡板3的进风口31的半径小于背部加热管4的半径,由于扇叶21和进风口31的半径均小于背部加热管4的半径,因此能保证热风挡板3上下移动过程中,热风挡板3的进风口31始终与背部加热管4和扇叶21相对,进而保证内胆1中的气流能顺利地进入热风室30中被加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