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结构保温碗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924929发布日期:2020-08-21 14:41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层结构保温碗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餐具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层结构保温碗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传承久远,在国际上是非常富有盛名的礼仪之邦,而我国以农立国,民以食为天,那么在餐桌上的礼仪就更是非常讲究了,其中餐具的文化就非常具有代表性。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已开始懂得使用碗来进食,制碗所用传统材料大多为瓷,金属也占一定比例。

在饮食方式上,中国人也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聚食制。聚食制的起源很早,从许多地下文化遗存的发掘中可见,古代炊间和聚食的地方是统一的,炊间在住宅的中央,上有天窗出烟,下有篝火,在火上做炊,就食者围火聚食。这种聚食古俗,一直至后世。聚食制的长期流传,是中国重视血缘亲属关系和家族家庭观念在饮食方式上的反映中餐讲究在实际生活中,

和古代围火聚食不同,现代聚食不再接近明火,如果在气温较冷的环境下,食物会很快变冷,极大地影响食物的口感;为此,人们也发明了酒精炉等方式为易凉食物加热,但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其次影响餐桌美观。因此,在不损害中国人喜爱几千年的陶瓷器皿的观赏性的同时,解决食物容易放凉影响口感这一问题,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很多为食物加热的器皿,但通常为金属制品,采用电加热的方法供热,虽然保温加热效果良好,但美观度较差,缺乏观赏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层结构保温碗及其制作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双层结构保温碗,包括内碗体和外碗体;内碗体套设在外碗体的碗腔内部;内碗体和外碗体在碗口处密封连接;内碗体和外碗体之间设置有夹层;夹层中设置有电热转换模块;所述内碗体材质设置为陶;所述外碗体材质设置为瓷;所述电热转换模块包括传热网、温差发电片、蓄电池、电热丝、温度传感器、中央控制器;所述传热网和电热丝设置在夹层内部;温差发电片、蓄电池、中央控制器设置在夹层下方;温度传感器紧贴设置在内碗体的底部;所述传热网与温差发电片连接;蓄电池与温差发电片连接;蓄电池与电热丝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内碗体碗口边缘的外部设置有悬挂圈;内碗体通过悬挂圈悬挂在外碗体边缘上;内碗体的碗口边缘和悬挂圈之间通过粘结层密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内碗体和外碗体的顶部设置有碗盖;碗盖上方中央设置有电机;电机下方设置有转动轴;转动轴的底部穿过碗盖设置在碗盖的下方;所述转动轴下方套设置有搅拌棒;电机与电源连接;电机带动搅拌棒旋转运动;所述搅拌棒设置为可拆卸结构;碗盖的下表面设置有卡扣;搅拌棒通过卡扣活动固定在碗盖的下表面;所述电源、电机的外部设置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上方设置有开关按钮;开关按钮与电源连接;所述外碗体的外底部设置有底座;底座上设置有防滑橡胶圈;所述碗盖与悬挂圈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所述搅拌棒设置为可伸缩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保温方法为:

电热转换模块安装:

将传热网和电热丝放入上方夹层中,位于内碗体和外碗体碗体之间;将中央控制器、温差发电片、蓄电池、温度传感器放入下方夹层,位于内碗体的碗底与外碗体的碗底之间;将上述部件安装好后,将内碗体搁置于悬挂圈上;用粘结层将内碗体边缘和悬挂圈密封粘连;

热-电转换:

在碗内放入加热的食物,在热传递的作用之下,碗内的热量由传热网传送到温差发电片;在中央控制器的控制下,温差发电片开始工作,通过温度差将热能转换为电能,存储到蓄电池中;温度传感器监控感应碗体温度,当温度处于适宜食用的状态时,停止热电转换;

电-热转换:

当温度传感器感应到碗体温度已经低于适宜食用的温度时,将信号传递给中央控制器;中央控制器控制蓄电池放电,将电热丝加热,升高碗体温度,为食物保温。

搅拌:

将搅拌棒连接到转动轴上,盖好碗盖,按动开关按钮,使转动轴带动搅拌棒搅拌。

进一步的,所述内碗体口径为203mm,深度为138mm,底面直径为140mm;所述外碗体口径为233mm,深度为150mm,底面直径为164mm。

进一步的,所述双层结构保温碗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内碗烧制;

s2.外碗烧制;

s3.将内碗体套设在外碗体腔体的内部,内碗体、外碗体的接口处用粘结层密封。

进一步的,内碗体制作包括以下步骤:

s1.原料配料:高岭石30-50份、长石15-30份、蒙脱石30-50份、石英10-20份、白炭黑10-20份、氧化锌1-3份、硝酸银0-0.5份、碳酸钙1-3份;

s2.原料粉碎:将s1中物料混合、搅拌、研磨到60-80目备用;

s3.将s2物料加水混匀,制成泥料,倒入石膏模具中,室温密封静置7天;

s4.将s3得到的产品脱模,得到半成品坯体;

s5.将s4得到的半成品坯体放入陶窑中烘烤,温度控制在800℃-1100℃之间,烧制3-5h;

s6.烧制结束,缓慢冷却到室温。

进一步的,外碗体制作包括以下步骤:

a1.原料配料:高岭石30-50份、长石15-30份、蒙脱石30-50份、石英10-20份、纳米级气相白炭黑10-20份、氧化锌1-3份、二氧化钛1-3份、碳酸钙1-3份;

a2.原料粉碎:将s1中物料混合、搅拌、研磨到60-80目备用;

a3.将s2物料加水混匀,制成泥料,倒入模具中,室温密封静置7天;

a4.将s3得到的产品脱模,得到半成品坯体;

a5.对半成品坯体外表面上釉;

a6.将s5得到的半成品坯体放入陶窑中烘烤,温度控制在1280℃-1400℃之间,烧制3-5h;

a7.烧制结束,缓慢冷却到室温。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a3中,物料和水比例为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设计了一种陶、瓷结合的双层保温碗的烧制方法,结合了陶、瓷各自不同的材料特性和烧制方法,得到的保温碗工艺精美,保温效果良好的保温碗;

2)本发明设计的保温碗还可以结合加热保温元件,实现电热转换,达到外力干预加热的目的,延长保温时间,提高保温效果;

3)发明设计的保温碗设置为可拆卸,为元件更换修理提供了条件,提高了保温碗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碗盖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电热转换模块和组件连接关系;

图中:内碗体1;外碗体2;夹层3;电热转换模块4;传热网5;温差发电片6;蓄电池7;电热丝8;温度传感器9;中央控制器10;粘结层11;悬挂圈12;碗盖13;电机14;转动轴15;搅拌棒16;卡扣17;电源18;保护套19;开关按钮20;底座21;密封圈22;防滑橡胶圈23。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

实施例1:

一种双层结构保温碗,包括内碗体1和外碗体2;内碗体1套设在外碗体2的碗腔内部;内碗体1和外碗体2在碗口处密封连接;内碗体1和外碗体2之间设置有夹层3;夹层3中设置有电热转换模块4;所述内碗体1材质设置为陶;所述外碗体2材质设置为瓷;所述电热转换模块4包括传热网5、温差发电片6、蓄电池7、电热丝8、温度传感器9、中央控制器10;所述传热网5和电热丝8设置在夹层3部;温差发电片6、蓄电池7、中央控制器10设置在夹层3下方;温度传感器9紧贴设置在内碗体1的底部;所述传热网5与温差发电片6连接;蓄电池7与温差发电片6连接;蓄电池7与电热丝8连接。所述温差发电片为现有技术,可以通过温差进行发电,传热网吸收的热量传递给温差发电片6,产生温差,温差发电片6将这部分温差转变为电能,传递给蓄电池7储存起来,当食物冷却后,蓄电池7将电能传递给电热丝8,反过来加热内碗体,使碗体能够保温。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内碗体1碗口边缘的外部设置有悬挂圈12;内碗体1通过悬挂圈12悬挂在外碗体2边缘上;内碗体1的碗口边缘和悬挂圈12之间通过粘结层11密封连接。悬挂圈12与内碗体1采用模具一体化成型烧制而成。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2的基础上,所述内碗体1和外碗体2的顶部设置有碗盖13;碗盖13上方中央设置有电机14;电机下方设置有转动轴15;转动轴15的底部穿过碗盖13设置在碗盖13的下方;所述转动轴15下方套设置有搅拌棒16;电机14与电源18连接;电机14带动搅拌棒16旋转运动;所述搅拌棒16设置为可拆卸结构;碗盖13的下表面设置有卡扣17;搅拌棒16通过卡扣17活动固定在碗盖13的下表面;所述电源18、电机14的外部设置有保护套19;保护套19还可用作扶手,方便开合碗盖13;所述保护套19上方设置有开关按钮20;开关按钮20与电源18连接;所述外碗体2的外底部设置有底座21;底座21上设置有防滑橡胶圈23;所述碗盖13与悬挂圈12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22;所述搅拌棒16设置为可伸缩结构。

实施例4:

所述保温方法为:

电热转换模块4安装:

将传热网5和电热丝8放入上方夹层3中,位于内碗体1和外碗体2碗体之间;将中央控制器10、温差发电片6、蓄电池7、温度传感器9放入下方夹层3,位于内碗体1的碗底与外碗体2的碗底之间;将上述部件安装好后,将内碗体1搁置于悬挂圈12上;用粘结层11将内碗体1边缘和悬挂圈12密封粘连;

热-电转换:

在碗内放入加热的食物,在热传递的作用之下,碗内的热量由传热网5传送到温差发电片6;在中央控制器10的控制下,温差发电片6开始工作,通过温度差将热能转换为电能,存储到蓄电池7中;温度传感器9监控感应碗体温度,当温度处于适宜食用的状态时,停止热电转换;

电-热转换:

当温度传感器9感应到碗体温度已经低于适宜食用的温度时,将信号传递给中央控制器10;中央控制器10控制蓄电池7放电,将电热丝8加热,升高碗体温度,为食物保温。

搅拌:

将搅拌棒16连接到转动轴上,盖好碗盖13,按动开关按钮20,使转动轴15带动搅拌棒16搅拌。

实施例5:

在实施例1-4的基础上,所述内碗体1口径为203mm,深度为138mm,底面直径为140mm;所述外碗体2口径为233mm,深度为150mm,底面直径为164mm。

实施例6:

在实施例1-5的基础上,一种双层结构保温碗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内碗烧制;

s2.外碗烧制;

s3.将内碗体1套设在外碗体2腔体的内部,内碗体1、外碗体2的接口处用粘结层11密封。

实施例7:

在实施例1-6的基础上,内碗体1制作包括以下步骤:

s1.原料配料:高岭石30-50份、长石15-30份、蒙脱石30-50份、石英10-20份、白炭黑10-20份、氧化锌1-3份、硝酸银0-0.5份、碳酸钙1-3份;

s2.原料粉碎:将s1中物料混合、搅拌、研磨到60-80目备用;

s3.将s2物料加水混匀,制成泥料,倒入石膏模具中,室温密封静置7天;

s4.将s3得到的产品脱模,得到半成品坯体;

s5.将s4得到的半成品坯体放入陶窑中烘烤,温度控制在800℃-1100℃之间,烧制3-5h;

s6.烧制结束,缓慢冷却到室温。

实施例8:

在实施例1-7的基础上,外碗体2制作包括以下步骤:

a1.原料配料:高岭石30-50份、长石15-30份、蒙脱石30-50份、石英10-20份、纳米级气相白炭黑10-20份、氧化锌1-3份、二氧化钛1-3份、碳酸钙1-3份;

a2.原料粉碎:将s1中物料混合、搅拌、研磨到60-80目备用;

a3.将s2物料加水混匀,制成泥料,倒入模具中,室温密封静置7天;

a4.将s3得到的产品脱模,得到半成品坯体;

a5.对半成品坯体外表面上釉;

a6.将s5得到的半成品坯体放入陶窑中烘烤,温度控制在1280℃-1400℃之间,烧制3-5h;

a7.烧制结束,缓慢冷却到室温。

实施例9:

在实施例1-8的基础上,所述步骤a3中,物料和水比例为1:1。

本发明设置的保温碗采用了外瓷内陶的结构,将碗体的内部和外部选用不同材质,一方面造型美观,另一方面通过内外材质传热透气性能的差异,为电热转换模块4热量转换提供一定帮助;夹层3内部的电热转换模块4则为整个碗体提供热量转换功能,实现热量的吸收存储和转化,而这些热量均来自于食物本身,清洁环保,节约能源;

此外,内外碗体的连接处是通过悬挂圈和粘接层进行密封的;粘接层一般选取耐高温的防水粘结剂,耐受温度达到盛放食物的最高温度以上即可;当电热转换模块4因故障失效后,通过高温喷枪将粘结层6融化,然后将故障的电热转换模块4取出,换上新的电热转换模块4;更换完毕后,再次用新的粘结层粘结,即可实现更换,进一步的,如想实现制冷功能,只需要将电热转换模块4更换成制冷模块,也可以实现碗体的制冷。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