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爆波人防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43919发布日期:2020-10-31 09:30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爆波人防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人防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爆波人防门。



背景技术:

在人防工程中,人防门一直占有着较为庞大的比重,一直也是人们较为重视的方向,人防门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对其强度进行保证,而人防门最为重要的部分便是其抗冲击能力,而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时常发生混凝土在填充过程中产生缝隙,或是在填充完毕后混凝土与门体内壁之间接触的不牢固,不贴合从而导致整体的人防门防御效果较差,乃至在收到冲击时内部混凝土无法达到指定的强度要求,从而导致门体形变,无法挡下全部的冲击,无法保证人身安全,若是进行更换则极大的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效果好、抗压能力强的防爆波人防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爆波人防门,包括嵌设于墙体内的门框、设于所述内的门体、设于所述门框上开合所述门体的第一旋转件、设于所述门体上的防爆波结构、用于固定所述门体的插销结构、填充于所述门体内部的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的材料配方为:所述混凝土层的材料配方为:425普通水泥、水灰比0.41、碎石粒径10~30mm³、中粗砂;每立方混凝土用料:水泥482㎏、水200㎏、中粗砂0.45m³、碎石0.79m³;本发明通过对于内部混凝土的调整,从而保证了浇筑于门内的混凝土能遍布门内各个角落,避免灌注死角的出现,收缩性小保证了混凝土能与内壁产生紧密贴合,同时保证了混凝土的强度,从而有效提高了门体整体的抗挤压能力,耐久性强保证了人防门的使用寿命,减少维护成本。

所述防爆波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门体上的第一腔体、开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壁上的通气孔、可在第一腔体内来回移动的封堵块、设于所述封堵块上的集波罩、均匀分布于所述集波罩上的凹陷、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内用于复位所述封堵块的第一弹性件、设于所述封堵块上的气流道、设于所述封堵块上的挡气片、设于所述挡气片上的扭簧、设于所述封堵块上的限位结构、设于所述封堵块周向的挡石结构;当爆炸发生,危险来临时,此时爆波的冲击将对封堵块上的集波罩产生冲击,集波罩的迎波面较大,从而受到的冲击力更加完全,受到的冲击更加大,从而保证了在冲击到达的时候封堵块能及时将通气孔堵住,且此时气流到亦被挡气片盖住,从而实现封闭,从而有效避免了爆波进入门内从而对相对较靠近门的人造成伤害,同时通过了其上凹陷的设置,从而进一步的增加了其接触面积的大小,从而通过爆波的冲击能更快的将通气孔封闭住,同时通过限位结构的设置,从而在爆波结束后,使门上的活门仍然处于封闭状态,在该状态下的门将隔绝与外界的空气沟通,由于外界受到爆波的影响,从而容易产生极大的粉尘,过量的粉尘若是通过通气孔进入门内将对内部的空气进行极大的污染,而人在充满的粉尘的房间内难以长时间的滞留,尤其是孩童,粉尘对于孩童的肺部伤害也是极大,同时爆炸后产生的硝烟味乃至毒气都有可能通过通气孔内进入门内,而门内没有较好的排除空气中杂志的的措施,此时通过关闭的通气孔的形式进行一定的固定从而避免了粉尘的进入从而保证了内部人员的安全。

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封堵块两侧的凹齿、开设于所述第一腔体侧壁上的第二腔体、设于所述第二腔体内的第二旋转件、套设于所述第二旋转件上的第一转块、开设与所述第二腔体侧壁上的容纳腔、设于所述容纳腔内用于复位所述第一转块的第二弹性件、开设于所述第一转块一侧的的第三腔体、可在所述第三腔体内来回移动的第一滑块、设于所述第一滑块上的卡接凸齿、设于所述第三腔体内用于复位所述第一滑块的第三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一转块上另一侧的固定结构、设于所述封堵块上的手动封闭结构;当集波板受到冲击将推动封堵块向内移动,从而受到固定的第一旋块内的第一滑块将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不断进行压缩弹起过程,直至爆波结束,或者封堵块运动到底部的位置,此时第一滑块上的卡接凸齿将卡接进入封堵块两侧的凹齿内,从而对封堵块进行固定,通过凹齿与卡接凸齿的设置,使封堵块能在任意位置进行停留,故而即使冲击波较小也能对通气孔具有良好的封闭作用,使其封闭效果更快更加优良,当危险过去后,需要通气的时候,此时通过调节固定结构,此时固定固定结构失去了对于第一转块的挤压,从而进行旋转,此时第一旋块受到第一弹性件向外的弹力,从而绕着第二旋转件进行旋转,旋转后的卡接凸齿失去了卡接固定封堵块的能力,从而封堵块向外弹出,随后空气顺着通气孔进入,当卡接凸齿完全脱离封堵块后,第一旋块将在第三弹性件的作用下从而复位,通过旋转的方式进行解锁一方面加快了解锁的过程,使解锁过程更加迅速,另一方面,通过旋转的方式进行解锁,可以有效减少卡接凸齿脱离封堵块的那一刻对于卡接凸齿的损伤,从而有效延长了器械的使用寿命,减少了器械的损坏,减少了维护成本。

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滑块上的延伸块、开设于所述延伸块上的槽口、开设于所述容纳腔一侧的孔洞、开设于所述门体上的第四腔体、可在所述第四腔体内来回移动的第二滑块、固设于所述第二滑块一侧的增块、设于所述第四腔体内用于复位所述增块的第四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二滑块一侧的插针、设于所述第二滑块另一侧的挡板;当需要进行通气的时候,拉动挡板,从而挡板向外移动,向外移动的同时将带动第二滑块向外移动,第二滑块上的插针不断从孔洞内取出,从而不断取出的第二滑块将渐渐失去对于第一滑块上的延伸块的固定,从而使第一旋块失对其的限位,从而第一旋块将进行旋转,此时失去对于凹齿的限位,从而完成解锁,结构简单,操作流畅,第二滑块始终与所述延伸块处于触碰状态,当人不再对挡板施加拉力后第二滑块将在第四弹性件的作用下向内复位,从而不断挤压第一旋块进行旋转,最终进行复位,随后插杆将插接进入孔洞内,从而完成对于第一旋块的固定,通过该结构的设置,从而将解锁的方式简单化,仅需要通过拉动挡板的形式即可完成解锁,大大方便了内部人员的操作。

所述手动封闭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封堵块上的第五腔体、可在第五腔体内来回移动的螺纹组件、用于推动所述螺纹组件的第九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三滑块两侧的延伸块、设于所述延伸块上的第一倾斜面、设于所述第五腔体内的限位块、用于带动螺纹组件移动的第一螺纹杆、设于所述第一螺纹杆一端的第一把手、设于所述第五腔体内的固定块、设于所述第五腔体内用于复位所述固定块的第五弹性件、设于所述固定块上的滑道、设于所述门体上的复位结构;所述螺纹组件套设于所述第一螺纹杆上;所述滑道由多段斜面及竖直面构成;当外界充满毒气的时候,然后没有爆炸冲击波的时候,可以通过旋动第一把手的形式从而通过螺纹组件与第一螺纹杆之间的配合,从而不断拉动所述封堵块向内移动,从而卡接在卡接凸齿内完成固定,能够及时将与外界的连接断开,从而保证了内部不会受到毒气或者粉尘的影响,延伸块上设置有第一倾斜面,从而能更好的卡接于固定块上的滑道内,滑到分为多段,处于斜面状态时,此时将对两个螺纹组件进行朝向中间的推力,从而促使两个螺纹组件不断靠近,最终卡接进入固定块上的竖直平面内,竖直平面的设置将有效阻挡两侧的延伸块向外移动,从而保证了螺纹组件的完整性,从而保证了螺纹组件能在螺纹杆的带动下进行移动,而限位块的设置将有效保证了两个螺纹组件之间的最近距离,保证了螺纹组件的稳定性,避免两组螺纹组件卡接太近从而产生晃动,从而导致螺纹之间的损伤。

所述螺纹组件包括块体、设于所述块体上的第六腔体、设于所述第六腔体内的第三旋转件、套设于所述第三旋转件上的第一螺纹块、设于所述第六腔体一侧的辅助结构;螺纹组件为一个单向的运作结构,当使用手动的方式旋动第一把手的时候,此时第一螺纹块将紧贴第六腔体的侧壁,从而起到了螺纹块与螺纹杆之间的啮合作用,从而控制封堵块进行移动,而当受到爆波冲击的时候,第一螺纹块将绕着第三旋转件进行一定的旋转,第三旋转件设置于所述第六腔体的角落处,在靠近第一螺纹块的一侧的位置,从而当第一螺纹块进行旋转的时候,将会绕着第三旋转件绕着角落位置进行旋转,故当第一螺纹块处于原位的时候,此时为最贴近螺纹杆的位置,当第一螺纹块绕着第三旋转件进行旋转的时候第一螺纹块上的螺纹将整体远离,螺纹杆,该结构的设置有效减少了螺纹杆与第一螺纹块之间的接触,从而减少了螺纹之间的损伤,有效延长了使用寿命。

所述辅助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第六腔体一侧的第七腔体、设于所述第七腔体内的第二螺纹块、设于所述第七腔体内用于复位所述第二螺纹块的第六弹性件、开设于所述第二螺纹块上的第一卡接口、设于所述第六腔体侧壁上的通槽、设于所述通槽内的第四滑块;当第一螺纹块卡接于所述螺纹杆的时候,由于螺纹杆的转动从而第一螺纹块将增加对于侧壁的挤压力,从而挤压第四滑块,第四滑块的移动将卡接入第二螺纹块内,从而推动第二螺纹块进行移动,第二螺纹块将在第四滑块的挤压作用下不断靠近螺纹杆,从而使第二螺纹块上的螺纹啮合于所述螺纹杆,从而起到了更加稳定的传动作用,有效增强了其稳定性,保证了设备之间的运行,从而有效减少了螺纹杆在转动的过程中滑杆的可能,保证了人工关闭的便利性,通过延长螺纹孔的长度从而提高了螺纹杆传动的稳定性。

所述复位结构包括开设于所固定块上的第二卡接口、设于所述固定块上的延长块、开设于所述第一腔体侧壁上的滑槽、可在所述滑槽内来回移动的卡接块、设于所述滑槽内用于复位所述卡接块的第七弹性件、开设于所述滑槽顶端的通线孔、穿设于所述通线孔内的绳体;所述绳体一端连接于所述卡接块上,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挡板上;当封堵块卡接于第一腔体的最末端时,此时卡接块将卡接入所述第二卡接口内,当需要将封堵块进行复位的时候,拉动挡板从而使绳体拉动卡接块不断向上移动,而卡接块的不断向上移动将带动固定块向上移动,此时延伸块将从固定块内滑道的卡接中由于固定块的向上移动,从而解除对于块体的限位,从而使块体在第四弹性件的作用下两者朝向相反方向从而分离两者,此时第一螺纹块与第二螺纹块均失去了对于螺纹杆的限位,从而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封堵块向外弹出,从而完成复位,此时空气将从通气孔内灌入,通过拉动挡板的当个动作即可完成对于两处的解锁,从而有效减少了操作难度。

所述挡石结构包括设于所述集波罩周向的第四旋转件、设于所述第四旋转件上的第一挡石片、均匀设置于所述挡石板上桶气槽、设于所述集波罩转角处的固定块、一端可旋转连接于所述固定块上的旋杆、套设于所述旋杆上的第二挡石片、开设于所述第二挡石片上的卡接槽、设于所述集波罩上用于复位所述第一挡石片的第八弹性件;所述第一挡石片的两端分别卡入对应的卡接槽内;在爆波的冲击过程中时常会产生一定的飞石,飞石在运动过程中容易飞入封堵块与门体之间,从而导致封堵块无法完全闭合,通过第一挡石片的设置将有效保证了在飞石无法飞入其中,且第一挡石片由第四旋转件进行连接,故而在封堵块靠近门体的同时将使第一挡石片贴合于门体的表面,从而防止飞石的进入,而角落处,则通过旋杆连接于所述固定块内的形式,将第二挡石片分别设置在旋杆的两侧,且套设在两侧的第一挡石片上,从而当第一挡石片进行旋转时,第二挡石片将同时进行旋转,且有效阻挡了第一挡石片与拐角处的缝隙,从而进一步保证了飞石无法进入其中,有效保证了器械的稳定性。

所述插销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门体一侧的第八腔体、设于所述第八腔体内的第一齿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齿轮的第二把手、设于所述第八腔体内的第二齿轮、设于所述第二齿轮上的第一斜齿轮、设于所述门体上的套接头、穿设于所述套接头内的插接杆、设于所述门体上的支架、设于所述支架上的第二螺纹杆、套设于所述第二螺纹杆上的第二斜齿轮、套设于所述第二螺纹杆上的第三螺纹块、一端可旋转连接于所述第三螺纹块上的连接杆;所述第一斜齿轮与所述第二斜齿轮相配合;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插接杆端上;通过旋动第二把手从而带动第一齿轮进行转动,第一齿轮的转动将带动第二齿轮的转动,而第一斜齿轮与第二齿轮固定连接,此时的第一斜齿轮将与第二齿轮同速转动,随后通过第一斜齿轮与第二斜齿轮之间的啮合传动,从而带动第二螺纹杆进行转动,第二螺纹杆的转动将促使设置于其上的第三螺纹块移动,而第三螺纹块的移动将有效推动插接杆的伸出,完成卡接,通过第二螺纹杆的传动的方式将有效提高了第三螺纹块的稳定性,从而有效提高了插接杆的稳定性,从而有效增加了封闭的稳定性。

本发明通过对于内部混凝土的调整,从而保证了浇筑于门内的混凝土能遍布门内各个角落,避免灌注死角的出现,收缩性小保证了混凝土能与内壁产生紧密贴合,同时保证了混凝土的强度,从而有效提高了门体整体的抗挤压能力,耐久性强保证了人防门的使用寿命,减少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隐去门框和第一旋转件后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发明隐去门框和第一旋转件后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图3隐去所述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的右视图。

图6为图2的正视图。

图7为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所述集波罩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图5沿着a-a线剖开剖面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2为图5沿着b-b线剖开的立体剖面示意图。

图13为图1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4为图6沿着c-c线剖开的立体剖面示意图。

图15为图14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6为图15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7为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8为所述螺纹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所述螺纹组件的正试图。

图20为图19沿着d-d线剖开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0所示,一种防爆波人防门,包括门框1、门体2、第一旋转件3、防爆波结构4、插销结构5、混凝土层8;门框1嵌设于墙体内,门体2设于所述内,第一旋转件3设于所述门框上开合所述门体,防爆波结构4设于所述门体上,插销结构5用于固定所述门体,混凝土层8填充于所述门体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层的材料配方为:所述混凝土层的材料配方为:425普通水泥、水灰比0.41、碎石粒径10~30mm³、中粗砂;每立方混凝土用料:水泥482㎏、水200㎏、中粗砂0.45m³、碎石0.79m³;门体内事先穿插钢筋,为本领域的常用手段,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6、8-9、15所示,所述防爆波结构4包括第一腔体41、通气孔42、封堵块43、集波罩44、凹陷45、第一弹性件46、气流道47、挡气片48、扭簧49、限位结构6、挡石结构7;第一腔体41开设于所述门体上的,通气孔42开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壁上,封堵块43可在第一腔体内来回移动,封堵块设置为正方形,可按照需求进行修改,优选的可以选择为转折处为圆角,则可有效减少封堵块的摩擦,集波罩44设于所述封堵块上,凹陷45均匀分布于所述集波罩上,凹陷设置为均匀或者不规则的设置于集波罩上,第一弹性件46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内用于复位所述封堵块,此处第一弹性件设置为弹簧,气流道47设于所述封堵块上,挡气片48设于所述封堵块上,扭簧49设于所述挡气片上,限位结构6设于所述封堵块上,挡石结构7设于所述封堵块周向。

如图9-10所示,所述限位结构6包括凹齿61、第二腔体62、第二旋转件63、第一转块64、容纳腔65、第二弹性件66、第三腔体67、第一滑块68、卡接凸齿69、第三弹性件610、固定结构9、手动封闭结构10;凹齿61开设于所述封堵块两侧,第二腔体62开设于所述第一腔体侧壁上,第二旋转件63设于所述第二腔体内,第一转块64套设于所述第二旋转件上,容纳腔65开设与所述第二腔体侧壁上,容纳腔与所述第二腔体呈一定的倾斜角度,此处容纳腔用于提供第一转块的旋转空间,第二弹性件66设于所述容纳腔内用于复位所述第一转块,第二弹性件此处设置为弹性片,第三腔体67开设于所述第一转块一侧,第一滑块68可在所述第三腔体内来回移动,卡接凸齿69设于所述第一滑块上,第三弹性件610设于所述第三腔体内用于复位所述第一滑块,此处第三弹性件设置为弹簧,固定结构9设于所述第一转块上另一侧,手动封闭结构10设于所述封堵块上。

如图5、10-11所示,所述固定结构9包括延伸块91、槽口92、孔洞93、第四腔体94、第二滑块95、增块96、第四弹性件97、插针98、挡板99;延伸块91设于所述第一滑块上,槽口92开设于所述延伸块上,孔洞93开设于所述容纳腔一侧,第四腔体94开设于所述门体上,第二滑块95可在所述第四腔体内来回移动,增块96固设于所述第二滑块一侧,为一个设置在第二滑块一侧的块体,第四弹性件97设于所述第四腔体内用于复位所述增块,插针98设于所述第二滑块一侧,挡板99设于所述第二滑块另一侧;采用插针的方式从而对第二滑块进行上下位移的固定,从而增加其稳定性。

如图4、12-13、16、18-19所示,所述手动封闭结构10包括第五腔体101、螺纹组件11、第九弹性件1101、延伸块102、第一倾斜面103、限位块104、第一螺纹杆105、第一把手106、固定块107、第五弹性件108、滑道109、复位结构12;第五腔体101开设于所述封堵块上,螺纹组件11可在第五腔体内来回移动,所述螺纹组件套设于所述第一螺纹杆上,第九弹性件1101用于复位所述螺纹组件,延伸块102设于所述第三滑块两侧,第一倾斜面103设于所述延伸块上,限位块104设于所述第五腔体内,第一螺纹杆105用于带动螺纹组件移动,第一把手106设于所述第一螺纹杆一端,第一把手为现有的较为寻常的技术,此处不再赘述,固定块107设于所述第五腔体内,固定块为一个山字形的结构,其山字形的水平位置均为呈斜面的结构,用于聚拢所述螺纹组件,而竖直面则用于固定聚拢后的螺纹组件,第五弹性件108设于所述第五腔体内用于复位所述固定块,滑道109设于所述固定块上,所述滑道由多段斜面及竖直面构成,复位结构12设于所述门体上。

如图18-20所示,所述螺纹组件11包括块体111、第六腔体112、第三旋转件113、第一螺纹块114、辅助结构13;块体为一个长方形的长条块结构,第六腔体112设于所述块体上,第三旋转件113设于所述第六腔体内,第三旋转件贴近于所述第六腔体的角落位置,第一螺纹块114套设于所述第三旋转件上,辅助结构13设于所述第六腔体一侧。

如图20所示,所述辅助结构13包括第七腔体131、第二螺纹块132、第六弹性件133、第一卡接口134、通槽135、第四滑块136;第七腔体131开设于所述第六腔体一侧,第二螺纹块132设于所述第七腔体内,第六弹性件133设于所述第七腔体内用于复位所述第二螺纹块,第一卡接口134开设于所述第二螺纹块上,通槽135设于所述第六腔体侧壁上,第四滑块136设于所述通槽内。

如图14-16所示,所述复位结构12包括第二卡接口121、延长块122、滑槽123、卡接块124、第七弹性件125、通线孔126、绳体127;第二卡接口121开设于所述固定块107上,延长块122设于所述固定块上,滑槽123开设于所述第一腔体侧壁上,卡接块124可在所述滑槽内来回移动,卡接块为一个小型的l形结构,第七弹性件125设于所述滑槽内用于复位所述卡接块,所述第七弹性件此处设置为弹簧,通线孔126开设于所述滑槽顶端,优选的可在通线孔内设置导向轮,从而减少绳体的磨损,绳体127穿设于所述通线孔内,所述绳体为保证其耐用程度,可采用链条等,所述绳体一端连接于所述卡接块上,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挡板上。

如图2-17所示,所述挡石结构7包括第四旋转件71、第一挡石片72、桶气槽73、固定块74、旋杆75、第二挡石片76、卡接槽77、第八弹性件78;第四旋转件71设于所述集波罩周向,第一挡石片72设于所述第四旋转件上,桶气槽73均匀设置于所述挡石板上,固定块74设于所述集波罩转角处,旋杆75一端可旋转连接于所述固定块上,第二挡石片76套设于所述旋杆上,卡接槽77开设于所述第二挡石片上,所述第一挡石片的两端分别卡入对应的卡接槽内,第八弹性件78设于所述集波罩上用于复位所述第一挡石片,第二挡石片以夹的形式夹持第以挡石片,当第一挡石片进行翻转的时候,第二挡石片将随之反转,且不断卡接进入第二挡石片内,从而保证了第二挡石片能对转角处具有一定的覆盖能力。

如图4、7所示,所述插销结构5包括第八腔体51、第一齿轮52、第二把手53、第二齿轮54、第一斜齿轮55、套接头56、插接杆57、支架58、第二螺纹杆59、第二斜齿轮510、第三螺纹块511、连接杆512;第八腔体51开设于所述门体一侧,第一齿轮52设于所述第八腔体内,第二把手53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54设于所述第八腔体内,第一斜齿轮55设于所述第二齿轮上,套接头56设于所述门体上,插接杆57穿设于所述套接头内,支架58设于所述门体上,第二螺纹杆59设于所述支架上,第二斜齿轮510套设于所述第二螺纹杆上,所述第一斜齿轮与所述第二斜齿轮相配合,第三螺纹块511套设于所述第二螺纹杆上,连接杆512一端可旋转连接于所述第三螺纹块上,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插接杆端上。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通过旋动第二把手53从而带动第一齿轮52进行转动,第一齿轮的转动将带动第二齿轮54的转动,而第一斜齿轮55与第二齿轮固定连接,此时的第一斜齿轮将与第二齿轮同速转动,随后通过第一斜齿轮与第二斜齿轮510之间的啮合传动,从而带动第二螺纹杆59进行转动,第二螺纹杆的转动将促使设置于其上的第三螺纹块511移动,而第三螺纹块的移动将有效推动插接杆57的伸出,完成卡接,从而关闭人防门。

当爆炸发生,危险来临时,此时爆波的冲击将对封堵块43上的集波罩44产生冲击,集波罩的迎波面较大,从而受到的冲击力更加完全,受到的冲击更加大,从而保证了在冲击到达的时候封堵块能及时将通气孔42堵住,通过了其上凹陷45的设置,从而进一步的增加了其接触面积的大小,从而通过爆波的冲击能更快的将通气孔封闭住,当集波板受到冲击将推动封堵块向内移动,从而受到固定的第一旋块64内的第一滑块68将在第二弹性件66的作用下不断进行压缩弹起过程,直至爆波结束,或者封堵块运动到底部的位置,此时第一滑块上的卡接凸齿69将卡接进入封堵块两侧的凹齿61内,从而对封堵块进行固定,通过凹齿与卡接凸齿的设置,使封堵块能在任意位置进行停留,故而即使冲击波较小也能对通气孔具有良好的封闭作用,使其封闭效果更快更加优良,同时,第一螺纹块114将绕着第三旋转件113进行一定的旋转,第三旋转件设置于所述第六腔体112的角落处,在靠近第一螺纹块的一侧的位置,从而当第一螺纹块105进行旋转的时候,将会绕着第三旋转件绕着角落位置进行旋转,故当第一螺纹块处于原位的时候,此时为最贴近螺纹杆的位置,当第一螺纹块绕着第三旋转件进行旋转的时候第一螺纹块上的螺纹将整体远离,此时封堵块将不受到任何阻力,对通气孔进行封闭,当外界充满毒气的时候,然后没有爆炸冲击波的时候,可以通过旋动第一把手106的形式,此时第一螺纹块将紧贴第六腔体112的侧壁,从而起到了螺纹块与螺纹杆之间的啮合作用,从而控制封堵块进行移动,从而关闭封闭块与门体之间的间隙,起到封闭作用,在第一螺纹块114与第一螺纹杆105啮合的过程中,螺纹块将不断挤压第四滑块,第四滑块136的移动将卡接入第二螺纹块内,从而推动第二螺纹块132进行移动,第二螺纹块将在第四滑块的挤压作用下不断靠近螺纹杆,从而使第二螺纹块上的螺纹啮合于所述螺纹杆,从而起到了更加稳定的传动作用,有效增强了其稳定性,保证了设备之间的运行,当外界处于安全状态时候,拉动挡板从而使绳体127拉动卡接块不断向上移动,而卡接块124的不断向上移动将带动固定块107向上移动,此时延伸块102将从固定块内滑道的卡接中由于固定块的向上移动,从而解除对于块体的限位,从而使块体在第四弹性件97的作用下两者朝向相反方向从而分离两者,此时第一螺纹块与第二螺纹块均失去了对于螺纹杆的限位,从而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封堵块向外弹出,从而完成复位,此时空气将从通气孔42内灌入,同时挡板99向外移动,向外移动的同时将带动第二滑块95向外移动,第二滑块上的插针98不断从孔洞内取出,从而不断取出的第二滑块95将渐渐失去对于第一滑块上的延伸块91的固定,从而使第一旋块失对其的限位,从而第一旋块将进行旋转,此时失去对于凹齿61的限位,从而完成解锁。在此过程中,封堵块的移动将带动第一挡石片72进行翻转,当第一挡石片进行旋转时,第二挡石片76将同时进行旋转,且有效阻挡了第一挡石片与拐角处的缝隙,从而进一步保证了飞石无法进入其中,有效保证了器械的稳定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