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活动窗/墙结构及其操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659360发布日期:2021-01-15 13:57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活动窗/墙结构及其操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窗/墙结构,特别是一种多功能活动窗/墙结构及其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房屋建筑,通常是在工厂预制好各种构件,如梁、柱、楼板等,然后再到建筑场地统一安装,安装好整体框架后,再设置墙体和窗户,如果是高层,窗户和墙体需要一块块的吊装上去,费时费力,大大降低安装效率。现有也有采用集装箱式结构的房屋,通过运输船或者运输车将集装箱运输到建筑场地,再进行组装,形成由多个集装箱构成的房本体。然而现有的集装箱运输时,其窗户不会直接安装在集装箱上进行运输,容易损坏,尤其是玻璃很容易碎。通常是将集装箱运输到现场再进行窗户安装,仍旧是费时费力。另外,现有集装箱的窗户或墙体不能转动,设计灵活性差,既不能在运输时进行收纳保护,又不能使其变成另一集装箱的的窗户或墙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运输便捷,安装速度快,省时省力,灵活性高的多功能活动窗/墙结构及其操作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之一种多功能活动窗/墙结构,包括模架和窗/墙体,所述模架上设有与窗/墙体适配的敞口;所述窗/墙体与模架的一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当所述自由端相对于转动端运动至模架的敞口处,形成模架的窗/墙体;当自由端相对于转动端运动至模架内部并固定,对窗/墙体进行收纳。

进一步,所述窗/墙体的底面设有滚轮。

进一步,所述模架上设有底板,窗/墙体在转动过程中,滚轮能够沿着底板滚动。

进一步,所述窗/墙体的转动端围绕铰点旋转。

进一步,所述窗/墙体在与敞口的连接处设有密封件。

进一步,所述窗/墙体通过连接座与模架连接,所述连接座的一端与窗/墙体固接或铰接;另一端与模架铰接。

进一步,所述连接座与窗/墙体的端部侧面铰接。

本发明之一种多功能活动窗/墙结构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当对模架进行运输时,将窗/墙体转动至模架内进行收纳;

当对模架进行现场施工时,将窗/墙体转动至模架的敞口处,形成模架的窗/墙体。

进一步,将窗/墙体收纳至模架内,使模架在运输过程中形成标准集装箱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模架既可作为集装箱进行海陆运输,又可作为房本体使用;且运输时,能够在窗/墙不拆卸的条件下进行运输,并能保护窗/墙不会磕碰和损坏;当现场安装时,可直接转动窗/墙安装固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安装时间;再者,窗/墙体通过设计成带两个铰点的转动结构,既能带动窗体顺畅转动,不会受到阻碍,实现运输时收纳、安装时形成窗户或墙体,又不影响模架之间的各种组装,即一模架上的窗/墙体通过转动可作为另一模架上的窗墙体,这样,当运输时,将窗/墙体收纳于一模架内,当现场对相邻模架进行组装时,将窗墙体转动至另一模架的敞口处,作为该模架的窗户或墙体,设计灵活,安装速度快;并且窗/墙体转动时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模架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窗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实施例的a-a向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窗体转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实施例的i向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窗体转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1.模架;2.敞口;3.窗体;4.滚轮;5.铰点;6.连接座;7.密封件;8.角件;9.活梁;10.活楼板;11.底板;12.立柱;13.长梁;14.短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多功能活动窗/墙结构,包括模架1和窗/墙体,所述模架上设有与窗/墙体适配的敞口2;所述窗/墙体与模架的一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当所述自由端相对于转动端运动至模架的敞口2处,形成模架1的窗/墙体;当自由端相对于转动端运动至模架内部并固定,对窗/墙体进行收纳。

上述方案具有以下优点:由于模架为框架结构,一方面可作为集装箱进行海陆运输,另一方面,可作为房屋或通过多个模架拼接成高层楼房使用,例如:疫情期间可将其作为方舱医院。模架1上设置敞口2可用于安装窗体3或者墙体,为了对窗/墙体进行保护,本实施例将窗/墙体设计成转动结构,当进行运输时,通过将窗/墙体转动至模架1的内部并固定,来对窗/墙体进行收纳保护,这样就不会造成磕碰和损坏;当需要安装时,则直接将收纳在模架内部的窗/墙体转至敞口2处进行固定即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安装时间。

本实施例中,模架1的整体尺寸符合国际集装箱标准尺寸,使模架1既可作为集装箱进行运输,又可现场进行安装组合,设计成房屋结构。模架1的底部设有底板11,便于容纳窗/墙体或者其他需要运输的货物。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窗/墙体的底面设有滚轮4,窗/墙体在转动过程中,滚轮4能够沿着底板11滚动。由于窗/墙体的体积较大,具有一定的重量,尤其是大型窗体或者墙体,如果直接手动转动,会大大提高劳动强度。因此本实施例在窗/墙体的底面设有至少两个滚轮4,当用手推动窗/墙体时,滚轮4会沿底板11滚动,减小手部作用力。优选地,窗/墙体的底面设有凹槽,滚轮4设于凹槽内,部分轮体露于窗/墙体的外部。

如图3~5所示:本实施例中,窗/墙体的转动端围绕铰点5旋转。具体地,窗/墙体通过连接座6与模架1连接,即连接座6的一端与窗/墙体的端部侧面铰接;另一端与模架1铰接。进一步具体地,连接座6呈l型。例如:传统的窗体3包括水平设置的顶面、底面和两个竖向面,本实施例l型连接座6的一端与窗体3一竖向面间铰接,铰点5为竖向面的后侧,即朝向室内的那一侧;模架敞口的一侧设有立柱12,立柱12上设有铰点5,使得l型连接座的另一端与该铰点之间转动连接。当需要对窗体3进行收纳时,将窗体3绕立柱上的铰点5顺时针旋转180°,旋转至模架1的内部,而且在旋转的过程中,窗体底部的滚轮4沿模架上的底板11滚动,此时窗体3与水平面的夹角90°;然后将窗体3绕其竖向面侧的铰点5转动,使窗体3倾斜依靠在模架1上并固定,此时l型的连接座6的底面水平放置,实现窗体3的收纳,对窗体3进行运输。当需要安装时,则将窗体3反方向旋转至模架1的敞口2处,形成模架1的窗户即可。本实施例的窗体3自带玻璃,为完整的窗户,这样就无需另外安装,大大提高安装速度。本实施例通过设置l型的连接座6,并设置两个铰点5,能够带动窗体3顺畅转动,且不会受到阻碍,而且这种结构既不影响窗体的安装,又会对窗体3进行保护。同理,如果是墙体的话,与窗体的转动原理相同。

又或者,如图6所示:连接座6的一端与窗/墙体的端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模架1铰接,当将窗/墙体倾斜依靠在模架1上进行收纳时,l型的连接座6的底面倾斜放置,使得窗/墙体能够依靠在模架1上;当转动时,需要转动135°,使窗/墙体设于敞口内。

本实施例中,连接座的数量为1~6个,优选为四个,且间隔设置。

本实施例中,窗/墙体在与敞口2的连接处设有密封件7。本实施例的密封件7主要设于窗体3的两个竖向面,能够与窗框之间密封连接。密封件7优选为密封圈或密封条。

以下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模架1符合符合国际集装箱标准尺寸,包括四个立柱12,相邻立柱之间设有三个长梁13和四个短梁14,即模架1的左侧上部未设置长梁,只在模架1的右侧以及左侧下部设置长梁13,模架1的底部设有底板11;模架1的上下四角设有角件8。模架1靠左侧的立柱12转动连接有窗体3。当对模架1进行运输时,将窗体3转动至模架1的内部,以对窗体3进行保护。当运输至目的地,对模架1进行组装时,在模架1的左侧沿模架的短梁方向设置四根活梁9,用于连接上下、左右及前后的楼板,以形成更大空间的模架;上下两根活梁9之间形成了用于容纳窗体的敞口2,将位于模架内的窗体3旋转180度,使其转至敞口2处进行安装固定,形成模架1的窗户。模架左侧下部的长梁13上还活动连接有活楼板10,当运输时,将活楼板10收起,当现场安装时,将活楼板10下放,形成另一个模架1的壁。本实施例的各模架1可以相互之间组合,形成更高更宽的房本体,安装灵活,楼房尺寸可变,且安装速度快;而且模架设计成集装箱结构,可海陆运输,且运输过程中不会对窗/墙体造成损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