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冷保温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42500发布日期:2021-02-23 17:12阅读:66来源:国知局
速冷保温杯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属于保温杯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速冷保温杯。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的保温杯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如果在用户口渴时,想饮水止渴,但保温杯内的热水让用户可望不可即,即保温杯内的热水不能够迅速降温为用户饮用,不能及时解决用户口渴问题。
[0003]
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些关于速冷保温杯的技术方案,如一项中国专利,专利号为201910801218x,该发明中提出了一种不锈钢保温杯,该不锈钢保温杯包括本体;本体包括降温层和保温腔;降温层下端和和保温腔上端之间通过螺纹连接,降温层上端该有端盖,通孔下端对称设有阻隔板,通孔两侧设有冷却腔,且冷却腔内设有预存腔,冷却腔内壁与预存腔外壁形成的腔内装有冷盐水;预存腔内下端面引出一号管道伸入保温腔内底面,预存腔内上端面引出出水管与外界连通,预存腔内一侧面引出二号管道与保温腔外圈设有的软囊连通,通过降温层、保温腔、阻隔板、软囊、一号管道、二号管道和三号管道,实现保温腔内的热水进入预存腔内冷却。
[0004]
但上述技术中的速冷保温杯在使用时速冷效果不佳,效率慢,且存在使用不便的问题。
[0005]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速冷保温杯,通过设置保温杯内部的结构,使得保温杯内部的热水能够快速冷却并直接饮用,大大提高了保温杯的速冷效果,同时结构简单,方便操作,从而大大提高了保温杯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0006]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速冷保温杯,通过设置保温杯内部的结构,使得保温杯内部的热水能够快速冷却并直接饮用,大大提高了保温杯的速冷效果,同时结构简单,方便操作,从而大大提高了保温杯的使用效果。
[0007]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速冷保温杯,包括杯体与螺纹连接在杯体顶端的杯盖;所述杯体的内部底壁上连接有三块隔板,所述隔板将杯体内部的腔室分别隔分为冷水腔、热水腔与混合腔,所述冷水腔与热水腔和混合腔相邻的隔板侧壁上分别开设有贯通的混合槽,所述冷水腔与热水腔内部分别滑动连接有与之形状相配合的活塞,所述活塞底端的杯体侧壁上分别开设有进气槽,所述杯体的侧壁上固连有环形的气囊,所述气囊底端与进气槽相对应的位置处分别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底端分别与底端对应的进气槽相连通,所述冷水腔与热水腔的顶端分别固连有顶板,所述顶板上分别开设有进水孔,所述进水孔内部分别螺纹连接有顶盖;所述混合腔两侧的隔板顶面上分别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底端开设有与混合槽相配合的连通槽;工作时,由于现有技术中速冷保温杯在使用时速冷效果不佳,效率慢,且存在使用不便的问题;而本发明中的速冷保温杯在使用时,在保温杯进行储水时,首先将顶板上的两顶盖分别拧
出,然后通过进水孔向冷水腔与热水腔中分别灌入冷水和热水进行单独储存,同时滑板上的连通槽与混合槽处于错开状态,此时滑板能够对混合槽进行封堵,防止冷水腔与热水腔内部的饮用水从混合槽流出的情况,随后将顶盖拧合在顶板上并对饮用水进行保存;当使用者想饮用温水时,在将杯盖打开后,分别将滑板从滑槽内部拔出,使得滑板上的连通槽分别与对应的混合槽对齐并连通,此时混合腔两侧的混合槽分别处于打开状态,随后通过按压杯体外部的气囊,使得气囊受压后将内部的气体通过进气管分别压入活塞底端的腔室中,从而使得活塞底端的腔室压强变大并推动活塞向上运动,此时活塞能够推动冷水腔与热水腔内部的冷、热水液面分别上升,并最终通过混合槽分别流入混合腔内部,从而使得热水与冷水在混合后能够快速到达适宜饮用的温度,当不再对气囊进行压动时,此时气囊在恢复原状的同时带动活塞进行复位,从而使得冷水腔与热水腔内部的饮用水液面下降并单独保存,当使用者需要饮用温水时,通过将滑板再次压入滑槽内部并使得混合槽再次处于封闭状态,防止使用者在通过混合腔饮用温水时导致冷水腔与热水腔中的冷、热水从混合槽流出的情况,提高了保温杯在使用时的稳定性;通过设置保温杯内部的结构,使得保温杯内部的热水能够快速冷却并直接饮用,大大提高了保温杯的速冷效果,同时结构简单,方便操作,从而大大提高了保温杯的使用效果。
[0008]
优选的,所述气囊由两个相互独立的半环形囊组成,所述半环形囊分别与冷水腔和热水腔一一对应并通过进气管相连;工作时,当气囊为一体式时,此时在按压气囊时将同步带动冷水腔与热水腔内部的饮用水同时等量的流出,从而无法根据饮用者的饮水习惯对水温进行适应性的调节,此时通过设置气囊的组成形式,使得使用者能通过分别按压半环形囊对冷、热水压入混合腔的容量进行合理性的控制,从而使得混合腔内的饮用水能够根据不同的人群达到适应的温度,大大提高了保温杯的实用效果。
[0009]
优选的,所述滑板底端与滑槽内端之间通过弹性体相连,当滑板在自身重力与弹性体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所述连通槽与混合槽对齐并连通,且所述滑板顶端伸出至滑槽外侧;工作时,当杯盖处于打开状态时,此时滑板在弹性体的作用下从滑槽内部滑出,同时使得连通槽与混合槽对齐连通,不再需要手动将滑板从滑槽内抽出并费时费力的调节连通槽与混合槽的对齐位置,同时在需要将混合腔内部的温水倒出饮用时,此时通过将两滑板预先按压至滑槽内部,防止混合腔内部的温水在倒出时,冷水腔与热水腔内部的饮用水从混合槽流出的情况,同时在温水饮用完毕后并将杯盖拧在杯体的过程中,此时杯盖的内部顶端自动对滑板进行压动,直至滑板有效的压合在滑槽内部,并使得连通槽与混合槽不再连通,从而使得冷水腔与热水腔内部的饮用水能够有效的保存,进一步提高了保温杯在使用时的便捷性。
[0010]
优选的,所述滑槽的侧壁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滑板侧壁上设置有与限位槽滑动相连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运动至与限位槽的顶壁相贴合时,所述连通槽与混合槽对齐并连通;工作时,通过在滑板上设置限位块,当打开杯盖时,此时滑板上的限位块在弹性体的作用下被快速推动至与限位槽顶壁相贴合的位置处,并使得连通槽与混合槽快速准确的对齐并连通,防止滑板在弹性体的作用下在滑槽内部来回滑动,从而影响混合槽快速打开的情况,进一步提高了保温杯在使用时的快捷性。
[0011]
优选的,所述限位槽的内部顶端连接有固定块,所述限位块与固定块分别由磁性材料制成,且所述限位块与固定块相互靠近的一端磁极相反;工作时,当限位块在弹性体的
作用下运动至限位槽的固定块处时,此时固定块能够对限位块进行吸附固定,进一步对滑板的位置进行定位与固定,防止饮用水在混合时,因限位块在限位槽内部的滑动而影响饮用水从混合槽有效流出的情况,进一步提高了保温杯在使用时的稳定性。
[0012]
优选的,所述气囊设置在杯体的侧壁顶端,且所述气囊的外环半径大于杯盖的外径,所述气囊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一组环形均布的条形块;工作时,通过设置气囊的形状与设置位置,使得气囊能够对跌倒时的保温杯头部进行防护,防止保温杯受损的情况,同时设置的条形块也能对跌倒的保温杯起到一定的固定效果,防止倾倒的保温杯在桌面上进行滚动而发生二次跌落的情况,从而大大提高了保温杯的使用寿命。
[0013]
优选的,所述混合槽设置在隔板的顶端,且所述混合槽的上表面与顶板的底面相齐平;工作时,通过设置混合槽的位置,大大提高了冷水腔与热水腔内部的储水空间,同时由于混合槽的上表面与顶板的底面相齐平,使得使用者能够通过按压气囊带动活塞直接运动至与顶板底面相贴合的位置处,从而能够将冷水腔与热水腔内部的饮用水有效充分的排出,进一步提高了保温杯的实用效果。
[0014]
优选的,所述冷水腔与热水腔之间的隔板内部开设有封闭式的中空腔,所述中空腔内部设置成真空状态;工作时,通过在冷水腔与热水腔之间的隔板内设置内部为真空环境的中空腔,有效的减少了冷水腔与热水腔通过两者之间的隔板进行热传递的情况,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保温杯对冷、热水的保温效果。
[001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6]
1.本发明通过设置保温杯内部的结构,使得保温杯内部的热水能够快速冷却并直接饮用,大大提高了保温杯的速冷效果,同时结构简单,方便操作,从而大大提高了保温杯的使用效果。
[0017]
2.本发明通过在冷水腔与热水腔之间的隔板内设置内部为真空环境的中空腔,有效的减少了冷水腔与热水腔通过两者之间的隔板进行热传递的情况,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保温杯对冷、热水的保温效果。
附图说明
[0018]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9]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示意图;
[0020]
图2是本发明的爆炸图;
[0021]
图3是本发明中杯体径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4是本发明中杯体的俯视图;
[0023]
图5是图4中a-a处的剖视图;
[0024]
图中:杯体1、杯盖2、隔板3、冷水腔4、热水腔5、混合腔6、混合槽7、活塞8、进气槽9、气囊10、进气管11、顶板12、进水孔13、顶盖14、滑槽15、滑板16、连通槽17、半环形囊18、弹性体19、限位槽20、限位块21、固定块22、条形块23、中空腔24。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26]
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所述的速冷保温杯,包括杯体1与螺纹连接在杯体1顶端的杯盖2;所述杯体1的内部底壁上连接有三块隔板3,所述隔板3将杯体1内部的腔室分别隔分为冷水腔4、热水腔5与混合腔6,所述冷水腔4与热水腔5和混合腔6相邻的隔板3侧壁上分别开设有贯通的混合槽7,所述冷水腔4与热水腔5内部分别滑动连接有与之形状相配合的活塞8,所述活塞8底端的杯体1侧壁上分别开设有进气槽9,所述杯体1的侧壁上固连有环形的气囊10,所述气囊10底端与进气槽9相对应的位置处分别连接有进气管11,所述进气管11底端分别与底端对应的进气槽9相连通,所述冷水腔4与热水腔5的顶端分别固连有顶板12,所述顶板12上分别开设有进水孔13,所述进水孔13内部分别螺纹连接有顶盖14;所述混合腔6两侧的隔板3顶面上分别开设有滑槽15,所述滑槽15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板16,所述滑板16底端开设有与混合槽7相配合的连通槽17;工作时,由于现有技术中速冷保温杯在使用时速冷效果不佳,效率慢,且存在使用不便的问题;而本发明中的速冷保温杯在使用时,在保温杯进行储水时,首先将顶板12上的两顶盖14分别拧出,然后通过进水孔13向冷水腔4与热水腔5中分别灌入冷水和热水进行单独储存,同时滑板16上的连通槽17与混合槽7处于错开状态,此时滑板16能够对混合槽7进行封堵,防止冷水腔4与热水腔5内部的饮用水从混合槽7流出的情况,随后将顶盖14拧合在顶板12上并对饮用水进行保存;当使用者想饮用温水时,在将杯盖2打开后,分别将滑板16从滑槽15内部拔出,使得滑板16上的连通槽17分别与对应的混合槽7对齐并连通,此时混合腔6两侧的混合槽7分别处于打开状态,随后通过按压杯体1外部的气囊10,使得气囊10受压后将内部的气体通过进气管11分别压入活塞8底端的腔室中,从而使得活塞8底端的腔室压强变大并推动活塞8向上运动,此时活塞8能够推动冷水腔4与热水腔5内部的冷、热水液面分别上升,并最终通过混合槽7分别流入混合腔6内部,从而使得热水与冷水在混合后能够快速到达适宜饮用的温度,当不再对气囊10进行压动时,此时气囊10在恢复原状的同时带动活塞8进行复位,从而使得冷水腔4与热水腔5内部的饮用水液面下降并单独保存,当使用者需要饮用温水时,通过将滑板16再次压入滑槽15内部并使得混合槽7再次处于封闭状态,防止使用者在通过混合腔6饮用温水时导致冷水腔4与热水腔5中的冷、热水从混合槽7流出的情况,提高了保温杯在使用时的稳定性;通过设置保温杯内部的结构,使得保温杯内部的热水能够快速冷却并直接饮用,大大提高了保温杯的速冷效果,同时结构简单,方便操作,从而大大提高了保温杯的使用效果。
[0027]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气囊10由两个相互独立的半环形囊18组成,所述半环形囊18分别与冷水腔4和热水腔5一一对应并通过进气管11相连;工作时,当气囊10为一体式时,此时在按压气囊10时将同步带动冷水腔4与热水腔5内部的饮用水同时等量的流出,从而无法根据饮用者的饮水习惯对水温进行适应性的调节,此时通过设置气囊10的组成形式,使得使用者能通过分别按压半环形囊18对冷、热水压入混合腔6的容量进行合理性的控制,从而使得混合腔6内的饮用水能够根据不同的人群达到适应的温度,大大提高了保温杯的实用效果。
[0028]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滑板16底端与滑槽15内端之间通过弹性体19相连,当滑板16在自身重力与弹性体19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所述连通槽17与混合槽7对齐并连通,且所述滑板16顶端伸出至滑槽15外侧;工作时,当杯盖2处于打开状态时,此时滑板16在弹性体19的作用下从滑槽15内部滑出,同时使得连通槽17与混合槽7对齐连通,不再需要手动将滑板16从滑槽15内抽出并费时费力的调节连通槽17与混合槽7的对齐位置,同
时在需要将混合腔6内部的温水倒出饮用时,此时通过将两滑板16预先按压至滑槽15内部,防止混合腔6内部的温水在倒出时,冷水腔4与热水腔5内部的饮用水从混合槽7流出的情况,同时在温水饮用完毕后并将杯盖2拧在杯体1的过程中,此时杯盖2的内部顶端自动对滑板16进行压动,直至滑板16有效的压合在滑槽15内部,并使得连通槽17与混合槽7不再连通,从而使得冷水腔4与热水腔5内部的饮用水能够有效的保存,进一步提高了保温杯在使用时的便捷性。
[0029]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滑槽15的侧壁上开设有限位槽20,所述滑板16侧壁上设置有与限位槽20滑动相连的限位块21,所述限位块21运动至与限位槽20的顶壁相贴合时,所述连通槽17与混合槽7对齐并连通;工作时,通过在滑板16上设置限位块21,当打开杯盖2时,此时滑板16上的限位块21在弹性体19的作用下被快速推动至与限位槽20顶壁相贴合的位置处,并使得连通槽17与混合槽7快速准确的对齐并连通,防止滑板16在弹性体19的作用下在滑槽15内部来回滑动,从而影响混合槽7快速打开的情况,进一步提高了保温杯在使用时的快捷性。
[0030]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限位槽20的内部顶端连接有固定块22,所述限位块21与固定块22分别由磁性材料制成,且所述限位块21与固定块22相互靠近的一端磁极相反;工作时,当限位块21在弹性体19的作用下运动至限位槽20的固定块22处时,此时固定块22能够对限位块21进行吸附固定,进一步对滑板16的位置进行定位与固定,防止饮用水在混合时,因限位块21在限位槽20内部的滑动而影响饮用水从混合槽7有效流出的情况,进一步提高了保温杯在使用时的稳定性。
[0031]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气囊10设置在杯体1的侧壁顶端,且所述气囊10的外环半径大于杯盖2的外径,所述气囊10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一组环形均布的条形块23;工作时,通过设置气囊10的形状与设置位置,使得气囊10能够对跌倒时的保温杯头部进行防护,防止保温杯受损的情况,同时设置的条形块23也能对跌倒的保温杯起到一定的固定效果,防止倾倒的保温杯在桌面上进行滚动而发生二次跌落的情况,从而大大提高了保温杯的使用寿命。
[0032]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混合槽7设置在隔板3的顶端,且所述混合槽7的上表面与顶板12的底面相齐平;工作时,通过设置混合槽7的位置,大大提高了冷水腔4与热水腔5内部的储水空间,同时由于混合槽7的上表面与顶板12的底面相齐平,使得使用者能够通过按压气囊10带动活塞8直接运动至与顶板12底面相贴合的位置处,从而能够将冷水腔4与热水腔5内部的饮用水有效充分的排出,进一步提高了保温杯的实用效果。
[0033]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冷水腔4与热水腔5之间的隔板3内部开设有封闭式的中空腔24,所述中空腔24内部设置成真空状态;工作时,通过在冷水腔4与热水腔5之间的隔板3内设置内部为真空环境的中空腔24,有效的减少了冷水腔4与热水腔5通过两者之间的隔板3进行热传递的情况,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保温杯对冷、热水的保温效果。
[0034]
工作时,在保温杯进行储水时,首先将顶板12上的两顶盖14分别拧出,然后通过进水孔13向冷水腔4与热水腔5中分别灌入冷水和热水进行单独储存,同时滑板16上的连通槽17与混合槽7处于错开状态,此时滑板16能够对混合槽7进行封堵,防止冷水腔4与热水腔5内部的饮用水从混合槽7流出的情况,随后将顶盖14拧合在顶板12上并对饮用水进行保存;当使用者想饮用温水时,在将杯盖2打开后,分别将滑板16从滑槽15内部拔出,使得滑板16
上的连通槽17分别与对应的混合槽7对齐并连通,此时混合腔6两侧的混合槽7分别处于打开状态,随后通过按压杯体1外部的气囊10,使得气囊10受压后将内部的气体通过进气管11分别压入活塞8底端的腔室中,从而使得活塞8底端的腔室压强变大并推动活塞8向上运动,此时活塞8能够推动冷水腔4与热水腔5内部的冷、热水液面分别上升,并最终通过混合槽7分别流入混合腔6内部,从而使得热水与冷水在混合后能够快速到达适宜饮用的温度,当不再对气囊10进行压动时,此时气囊10在恢复原状的同时带动活塞8进行复位,从而使得冷水腔4与热水腔5内部的饮用水液面下降并单独保存,当使用者需要饮用温水时,通过将滑板16再次压入滑槽15内部并使得混合槽7再次处于封闭状态,防止使用者在通过混合腔6饮用温水时导致冷水腔4与热水腔5中的冷、热水从混合槽7流出的情况,提高了保温杯在使用时的稳定性;通过设置保温杯内部的结构,使得保温杯内部的热水能够快速冷却并直接饮用,大大提高了保温杯的速冷效果,同时结构简单,方便操作,从而大大提高了保温杯的使用效果。
[0035]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的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