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动车组的垃圾分类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40697发布日期:2020-09-25 18:12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动车组的垃圾分类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动车组的垃圾分类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动车、全称动力车辆,是指轨道交通系统中装有动力装置的车辆,包括机车和动力车厢两大类,动车装配有驱动车轮,而与之相对应地无驱动装置车辆就是拖车,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常称的动车一般指的是动车组,动车组是火车的一种类型,是由至少两节机车或带动力的车厢和若干节不带动力的车厢所组成的列车,动车组相对于普通列车具有行驶平稳,噪音低,且速度快等优势,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出行方式,在乘客乘坐动车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日常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是对些垃圾进行妥善处理的有效方式。

目前在动车组上一般采用两种方式进行垃圾处理:一种是由乘务人员手持收集装置进行垃圾收集,但是由于车厢过道较为狭窄,乘务人员无法做过久停留,进而导致没有时间对所收集的垃圾进行有效的分类处理,第二种是定点设置垃圾桶,让乘客自行投掷,但是位置固定不便搬运,收集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动车组的垃圾分类收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动车组的垃圾分类收集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下表面的四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万向轮,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位于每个万向轮的一侧都对应固定连接有一个定位支撑装置,所述底板上表面的中部还活动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上表面通过卡接有多个收集桶,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位于转盘的一侧还设置有储物柜,所述储物柜的侧壁上部活动连接有推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定位支撑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为带有空腔且下端面开设有开口的长方体结构,所述外壳的内腔上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下部滑配有支撑柱,所述滑杆的外部还套设有伸缩弹簧,所述伸缩弹簧的上端与外壳的内腔上壁固定连接,且伸缩弹簧的下端还与支撑柱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的下端延伸出外壳的外部,且支撑柱左侧侧壁的下部固定连接有调节杆,所述支撑柱左侧侧壁的上部还通过定位杆与外壳侧壁开设的定位孔相卡接,所述外壳的外侧壁上位于定位孔的外侧还设置有顶针。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定位杆包括杆体,所述杆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末端固定连接有延伸出杆体外部的定位头,所述定位头与外壳内壁开设的定位孔相卡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针滑配在定位孔中,所述顶针的一端与定位头相接触,且顶针的另一端还固定连接有推块,所述推块与外壳的侧壁之间位于顶针的外部同样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每个所述收集桶的外壁中部均设置有对应的分类标识。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储物柜的侧壁上还固定连接有与推杆相匹配设置的限位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推杆的中部套设有橡胶套,且橡胶套的外表面均匀开设有防滑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基于动车组的垃圾分类收集装置,在底板上加设转盘,通过转盘与转盘上卡接的多个收集桶的配合使用,使得乘务人员在垃圾收集过程中可直接转动转盘将各类垃圾投掷到相应的收集桶中,便于垃圾的分类处理,且通过万向轮和定位支撑装置的配合使用,实现实时固定,便于进行位置调节,收集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定位支撑装置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定位杆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顶针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万向轮;3、定位支撑装置;3a、外壳;3b、滑杆;3c、支撑柱;3d、伸缩弹簧;3e、调节杆;4、转盘;5、收集桶;6、储物柜;7、推杆;8、定位杆;8a、杆体;8b、复位弹簧;8c、定位头;9、顶针;9a、推块;10、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基于动车组的垃圾分类收集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底板1下表面的四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万向轮2,底板1的下表面位于每个万向轮2的一侧都对应固定连接有一个定位支撑装置3,底板1上表面的中部还活动连接有转盘4,转盘4的上表面通过卡接有多个收集桶5,底板1的上表面位于转盘4的一侧还设置有储物柜6,储物柜6的侧壁上部活动连接有推杆7。

在图2中:定位支撑装置3包括外壳3a,外壳3a为带有空腔且下端面开设有开口的长方体结构,外壳3a的内腔上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滑杆3b,滑杆3b的下部滑配有支撑柱3c,滑杆3b的外部还套设有伸缩弹簧3d,伸缩弹簧3d的上端与外壳3a的内腔上壁固定连接,且伸缩弹簧3d的下端还与支撑柱3c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支撑柱3c的下端延伸出外壳3a的外部,且支撑柱3c左侧侧壁的下部固定连接有调节杆3e,支撑柱3c左侧侧壁的上部还通过定位杆8与外壳3a侧壁开设的定位孔相卡接,外壳3a的外侧壁上位于定位孔的外侧还设置有顶针9,需要对装置进行固定时,可推动顶针9将定位杆8从定位孔中推出,使得定位杆8失去卡接作用,在伸缩弹簧3d的弹性作用下将支撑柱3c下推使其与地面接触从而将装置抬起,使得万向轮2悬空,需要移动时,在通过调节杆3e将支撑柱3c拉回使得定位杆8再次与定位孔卡接,万向轮2落地,此时即可移动。

在图3中:定位杆8包括杆体8a,杆体8a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8b,复位弹簧8b的末端固定连接有延伸出杆体8a外部的定位头8c,定位头8c与外壳3a内壁开设的定位孔相卡接,在复位弹簧8b的弹性作用下自动推动定位头8c,通过定位头8c与定位孔卡接。

在图4中:顶针9滑配在定位孔中,顶针9的一端与定位头8c相接触,且顶针9的另一端还固定连接有推块9a,推块9a与外壳3a的侧壁之间位于顶针9的外部同样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8b,通过推动推块9a推动顶针9将定位杆8推出,复位弹簧8b的作用能够使其及时回复原味以备下次推动。

在图1中:每个收集桶5的外壁中部均设置有对应的分类标识,通过在各个收集桶5上加设相应的分类标识以便乘务人员对垃圾的分类投掷处理。

在图1中:储物柜6的侧壁上还固定连接有与推杆7相匹配设置的限位块10,通过限位块10来对推杆7的位置进行限定,便于推动。

在图1中:推杆7的中部套设有橡胶套,且橡胶套的外表面均匀开设有防滑纹,通过橡胶套和橡胶套上设置的防滑纹来增加推杆7与乘务人员手部的摩擦力,使得乘务人员能够顺利推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该基于动车组的垃圾分类收集装置,在底板1上加设转盘4,通过转盘4与转盘4上卡接的多个收集桶5的配合使用,使得乘务人员在垃圾收集过程中可直接转动转盘4将各类垃圾投掷到相应的收集桶5中,便于垃圾的分类处理,且通过万向轮2和定位支撑装置3的配合使用,实现实时固定,便于进行位置调节,收集效果较好。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