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桌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69823发布日期:2020-11-10 12:14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桌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居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桌体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代人使用移动式电子设备的频率不断提升,因此,对于能随身置放电子设备、方便操作的载体,需求也不断提高。

诸如一般居家布置的茶几、矮桌,虽能提供置物的功能,但其多不便于移动,或是无法调整高度,因此无法让使用者保持舒适的使用姿势。市面上亦有针对特定使用环境的桌具,诸如应用于床边的边桌,但其结构设计往往系针对特定的使用环境,因此不易被应用于其他的使用环境,并且不够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桌体不便移动,不便调适以及不够美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轻便,易调节桌体结构,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

一种桌体结构,包括上平台、与上平台平行设置的底板,以及设置于上平台和底板之间的可伸缩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倾斜设置于上平台和底板之间,支撑柱的一端固接于上平台的下表面,其另一端固接于底板靠近边缘的位置,所述支撑柱包括外管和套设于该外管内部并与该外管相对滑动的内管,且所述外管和内管之间设置限位组件,用以限制内管相对外管滑动时相对该外管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桌体结构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柱与上平台的夹角为70°~80°。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桌体结构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柱还包括安装于外管和内管内部的伸缩驱动件,并且外管内部设置第一定位片,内管内部设置第二定位片,所述伸缩驱动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定位片和第二定位片固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桌体结构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伸缩驱动件为伸缩的气压棒。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桌体结构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设置于外管和内管上相匹配的导引滑轨和限位单元。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桌体结构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引滑轨沿外管内壁轴向设置,其中内管下端设置内管套筒,所述内管套筒上开设限位槽作为所述限位单元,导引滑轨卡设在限位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桌体结构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柱还包括限制内管相对外管滑动的定位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桌体结构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外管套筒,所述外管套筒套设于外管上端,并且外管套筒设置向外管内部延伸的夹固弹性部分,所述内管穿设过该夹固弹性部分置于外管内部,并且外管套筒的夹固弹性部分由松紧开关控制其松紧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桌体结构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管和内管均为圆管。

该实用新型一种桌体结构的有益效果:兼具有机动、调适与美观的特性,适用于如床边、沙发、浴厕、庭院、会议商谈等各种环境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桌体未升起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桌体升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中支撑柱升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中支撑柱升至最高处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中桌体升至最高处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0、上平台,11、上表面,12、下表面,20、底板,21、底面,30、支撑柱,40、外管,41、第一定位片,42、外管套筒,43、松紧开关,44、定位机构,50、内管,51、第二定位片,52、内管套筒,60、伸缩驱动件,70、限位组件,71、导引轨道,72、限位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说明书附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桌体结构主要包括一上平台10、一底板20以及一可伸缩的支撑住30;其中上平台10为圆形的板体,包含一能提供置物的上表面11和一下表面12;底板20同样为圆形的板体,位于该上平台10的下方,并设有一能用以贴抵地面的底面21,且该底面21系与该上表面11平行;该支撑柱30倾斜地设置于该上平台10及该底板20之间,一端连接该上平台10的下表面12,另一端连接该底板20靠近一侧缘的位置,用以使该上平台10能随支撑柱30的伸缩活动而相对底板20呈倾斜地升降移动。

所述支撑柱30主要包括一外管40、一内管50以及一伸缩驱动件60;该外管40一端固定于底板20的侧缘,另一端套接该内管50,且外管40的内部设有第一定位片41;内管50一端固定于上平台10下表面12的中央位置,另一端穿设于该外管40内侧,且内管50的内部设有第二定位片51;该伸缩驱动件60两端分别固定于该该外管40的第一定位片41及该内管50的第二定位片51,用以提供适当的作用力使该内管50能相对该外管40滑移,于本实施例中,该伸缩驱动件60主要采用一可伸缩的气压棒,用以提供推抵的作用力,使该支撑柱30能主动伸长,利于减轻使用者提升时的负担。

如说明书附图4-6所示,进一步的,该支撑柱30设有一用以固定外管40与内管50相对位置的定位机构44;于本实施例中,该定位机构44设置于外管40套接内管50的一端,主要包括有一外管套筒42和一松紧开关43;外管套筒42套设于外管40端口处,并含有向内延伸的部分,该向内延伸部分具有适当的夹固弹性且能介于外管40及内管50之间;松紧开关43设置于对应于该向内延伸部分的位置,利用一能供使用者操作的手把,能受控而调节该向内延伸部分的夹固松紧度,在放松时能让内管50相对外管40滑移,而在紧固时能固定内管50相对于外管40的位置。

于本实施例中,外管40和内管50皆采用圆管,能减少外露的菱角并提高安全性,而为使上平台10能保持水平地相对底板20移动,进一步于该支撑柱30设置有一限位组件70,用以于内管40相对外管50滑移时,限制内管50不能相对该外管40转动。其中,限位组件70包含能分别配设于外管40与内管50且可相对作用的导引轨道71和限位单元72,在本实施例中,该导引轨道71设置于外管40内侧的一侧壁面,位于外管40及内管50间不影响滑移的位置,且延伸方向与外管40的轴向平行;而限位单元72开设于该内管50端口处内管套筒52上的限位槽,使限位槽能在内管50相对外管40滑移时,沿着该导引轨道71滑移,并限制该内管50的滑移不能转动。

于本实施例中,当上平台10提升至最高位置时,内管50的内管套筒52能顶止于外管40的外管套筒42,使内管50不会脱出外管40;且在可行的实施例中,支撑柱30与上表面11的夹角可限至于70°~80°之间,能在确保平稳性的同时,方便使用者依需求调整上平台10高度或位置。

于本实施例中,该上平台10在未升起时,如说明书附图3所示,伸缩驱动件60呈现未伸展的状态;当欲提升时,使用者仅需打开松紧开关43,如说明书附图4-5所示,此时能利用伸缩驱动件60提供的推抵作用力,形成提升的作用力,减轻使用者所需的施力,轻松操作上平台10进行升起动作,在提升的过程中,松紧开关43放松的状态,内管50能相对外管40做滑移延伸,并透过限位单元72与导引轨道71的限制,让内管50的滑移不转动;而当上平台10提升至升起位置时,如说明书附图6-7所示,此时内管50的内管套筒52顶止于外管套筒42处,使用者仅需压下松紧开关43即可固定该内管50相对该内管40之位置,完成提升的动作。而当欲降下时,同样只需打开松紧开关43,略施力下压即可促使伸缩驱动件60收缩,降下上平台10,当回复至未升起位置压下松紧开关43,即完成降下的动作。实际使用时,使用者可依需求在调整至适当高度或位置时压下该松紧开关43,即可固定当时该内管50相对该内管40之位置,操作极为简便。

综合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桌体结构整体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兼具机动性、可调舒适性、安全及美观性等诸多功效,能广泛适用于各种环境空间,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