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清洗装置的水槽排水机构及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93985发布日期:2020-12-15 08:33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用于清洗装置的水槽排水机构及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槽排水机构及包括该水槽排水机构的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洗碗机作为一种厨房用家电产品,越来越多地用于普通家庭。通常,洗碗机的排水口设有渣篮,用于阻挡大颗粒异物,如菜叶、鱼骨等,流入排水管,避免这些异物对排水管造成阻塞、刺破等问题。但是,由于排水过程中的异物过多,小颗粒异物通常会粘附在渣篮上,一方面会导致排水缓慢;另一方面在洗碗阶段随着洗碗机内腔注入洁净水,渣篮上的异物又会与洁净水混合,造成二次污染,影响洗碗机的洗碗效果。

为防止小颗粒异物在排水过程中粘附在渣篮上,可以在渣篮下方位置安装排水泵。排水泵运行时可以在洗碗机内腔中形成旋转水流,冲刷渣篮,将吸附在渣篮上的小颗粒异物冲入排水泵的进水口,从而起到清洁渣篮的作用。也就是说,排水泵起到了排水和冲洗渣篮的作用。

此外,洗碗机还装配有排水阀。在洗碗机进行洗碗的过程中,排水阀处于关闭状态,起到止水作用;洗碗结束后,排水阀启动,将洗涤后的污水排出至下水道,起到排水作用;排水结束后,排水阀再次关闭,阻止下水道的水回流,同时阻挡下水道细菌进入洗碗机内部。也就是说,排水阀有止水、排水和阻挡下水道细菌的作用。

在排水泵结束排水时,排水泵的泵腔中仍会有液态和气态的水,且叶轮无法将这些残水排出,叶轮在此状态下旋转会发出较大噪音,排水泵持续运行就会持续发出噪音。此外,当排水泵和排水阀停止工作后,排水泵的泵腔中会有洗涤后的污水残留,残留的污水会滋生细菌,对洗碗机内腔以及内腔内的碗筷造成污染。

因此,现有的洗碗机存在噪音较大、容易造成污染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之目的是提供一种水槽排水机构及包括该水槽排水机构的清洗装置,其不仅具有高效的清洗效果,而且噪音较小,干净卫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清洗装置的水槽排水机构,其设置于清洗装置的水槽的下方且包括排水泵组件和排水阀组件,所述排水泵组件用于排水以及冲洗水槽的残渣,所述排水阀组件用于控制水和残渣的流通,所述排水泵组件包括泵壳、排水泵电机和叶轮,其中所述泵壳包括第一进水管、第一出水管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水管和所述第一出水管连通且形成泵腔的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进水管与所述水槽底部的水槽出水管连通,所述第一出水管连接至排水阀组件,以在所述排水阀组件开启时与下水道连通,所述排水泵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泵腔的敞开端部且所述叶轮被容纳在所述第一连接管的泵腔内,以及所述叶轮的中心轴与所述水槽的底部平面形成非零的第一夹角α。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水阀组件包括阀壳、排水阀电机和阀塞,其中所述阀壳包括第二进水管、第二出水管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二进水管和所述第二出水管连通且形成阀腔的第二连接管,其中所述第一出水管与所述第二进水管连通,所述第二出水管与下水道连通,以及其中所述排水阀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阀腔的敞开端部且所述阀塞被容纳在所述第二连接管的阀腔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水槽的高度方向上,所述泵腔的中心比所述阀腔的中心更接近所述水槽的底部平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水泵组件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设置于所述叶轮面向所述排水泵电机的一侧,并且所述端盖具有朝向所述叶轮渐扩的通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盖面向所述叶轮的表面与所述水槽的底部平面形成第二夹角β,β>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水管包括上部端管和下部弯管,所述下部弯管包括上管口和下管口,其中所述第一进水管在所述上部端管处通过外部连接件设置于所述水槽的底部,以及其中所述第一进水管在所述下管口处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管。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管口的端面与所述叶轮的上端面之间的距离至少为4mm。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管口的中心轴与所述叶轮的中心轴对准。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与所述水槽的高度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所述上部端管的中心、所述下部弯管的中心、所述泵腔的中心、所述端盖的最低点、所述第一出水管的中心、所述阀腔的中心以及所述第二出水管的中心依次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腔的中心轴与所述水槽的底部平面形成大于或等于零度的第三夹角γ,以及在所述水槽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二连接管的远离所述第二进水管的端部的中心比所述阀塞的密封端的中心更接近所述水槽的底部平面,其中所述密封端用于在所述排水阀电机关闭时密封所述阀腔。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清洗装置,所述清洗装置包括水槽,并且还包括如上文所述的水槽排水机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清洗装置是洗碗机。

附图说明

从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目的可以得到更好地理解。为了在附图中更好地显示各部件的关系,附图并非按比例绘制。附图中:

图1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清洗装置的水槽排水机构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水槽排水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设置于本实用新型的清洗装置的渣篮下方的水槽排水机构的侧视图,其中示出了排水泵组件的剖面;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水槽排水机构的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其中示出了排水阀组件的局部剖面;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水槽排水机构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水槽排水机构所使用的端盖的示意图;以及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水槽排水机构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其中示出了排水阀组件的阀塞。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例。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附图中,将相同的附图标记赋予基本上具有相同或类似结构和功能的组成部分,并且将省略关于它们的重复描述。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本文中的术语“水平方向”、“竖直方向”、“高度方向”等均是相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附图描述的。“第一”及其变体的描述仅仅是为了区分各部件,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部件”可以写为“第二部件”等。

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

下面,参照图1至图7,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用于清洗装置的水槽排水机构包括排水泵组件1和排水阀组件2。所述排水泵组件用于排水以及冲洗清洗装置的水槽的残渣,尤其是渣篮上的残渣,所述排水阀组件用于控制水和残渣的流通,以及防止下水道中的细菌进入清洗装置。排水泵组件1包括泵壳3、排水泵电机5和叶轮4。排水阀组件包括阀壳6、排水阀电机8和阀塞7。

如图2所示,泵壳3包括第一进水管9、第一出水管11以及分别与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出水管连通且形成泵腔18的第一连接管10,阀壳6包括第二进水管12、第二出水管14以及分别与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连通且形成阀腔19的第二连接管13。例如,泵壳3和阀壳6具有三通管的形式。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的水槽排水机构设置于清洗装置的水槽的渣篮23的下方,清洗装置例如为洗碗机。第一进水管9与水槽底部的水槽出水管24连通,使得第一进水管9与水槽出水口大致对齐。

参见图1-4,第一出水管11与第二进水管12连通,第二出水管14与下水道连通,排水泵电机5设置于第一连接管10的泵腔18的敞开端部且叶轮4被容纳在第一连接管的泵腔18内,排水阀电机8设置于第二连接管13的阀腔19的敞开端部且阀塞7被容纳在第二连接管的阀腔19内。

阀塞7控制阀腔19的导通和隔断。阀塞7在排水阀电机8的控制下打开时,阀腔19和第二出水管14是导通的。阀塞7在排水阀电机8的控制下关闭时,阀腔19和第二出水管14被隔断,清洗装置内腔中的水无法排出。

例如,叶轮4套装在排水泵电机5的输出轴上,并且排水泵电机5通过密封圈连接到第一连接管10的远离第一进水管9的端部以防止水进入排水泵电机5。叶轮4在排水泵电机5的驱动下为流体的输送提供动力。

再次参见图3,叶轮4的中心轴与水槽的底部平面(例如,图中由水平实线所表示)形成非零的第一夹角α,即α>0°。

当清洗装置排水时,排水泵电机5和排水阀电机8启动,叶轮4开始旋转,阀塞7移动以打开阀腔19中的通路,因此,用于清洗的水由水槽出水管流出,从第一进水管9进入泵腔18,在叶轮4的带动下流入阀腔19内,进而从第二出水管14流入下水道管。

当不需要排水时,排水阀电机8关闭,阀塞7阻塞阀腔19中的通路,即关断第二进水管12与第二出水管14之间的通路,使得用于清洗的水无法从第二出水管14排出。

此外,当叶轮4旋转时,可以产生涡流力,涡流力通过第一进水管9进入清洗装置的内腔,影响清洗装置内腔中的水压,带动清洗装置内腔中的水发生高速旋转,使得清洗装置的排水口处水流速度更大,从而将黏在渣篮上的小颗粒异物带走,可以穿过渣篮的小颗粒异物顺着水流进入第一进水管9,然后依次经由泵腔18、阀腔19后从第二出水管14排出。因此,可以快速排出清洗装置中的水。

进一步,由于叶轮4的中心轴与水槽的底部平面形成非零的第一夹角α,泵腔18中的水可以被排尽,因此可以避免产生残水,继而避免产生较大噪音且滋生细菌。

如图3-5所示,排水泵组件还包括端盖20,所述端盖设置于叶轮4面向排水泵电机5的一侧,例如通过中心的孔套装在排水泵电机5的输出轴上,位于叶轮4与排水泵电机5之间。

此外,如图3所示,第一进水管9包括上部端管15和下部弯管16,下部弯管包括上管口21和下管口22,第一进水管9在上部端管15处通过外部连接件17设置于水槽的底部,以及第一进水管9在下管口22处连接至第一连接管10。

外部连接件17例如套装在上部端管15外或与上部端管一体地形成。在将第一进水管9安装在水槽的渣篮下方之后,清洗装置内腔中的用于清洗的水可以在经过渣篮的过滤之后从水槽出水管的出水口流入水槽排水机构的管路中,最终排出至下水道。

例如,下管口22的中心轴与叶轮4的中心轴(如图3中穿过叶轮4和下管口22的中心的直线所示)对准。如此,叶轮旋转中心的离心力才能以较小的损耗穿过下管口22,通过第一进水管9传递至水槽出水管24,在水槽出水管的出水口处形成涡流力,冲洗掉渣篮上的小颗粒异物。例如,上管口21的中心轴和上部端管15的中心轴平行,并且上管口21的管径等于下管口22的管径。

如图3-4所示,在所述水槽的高度方向上,即,在图中的竖直向上的方向上,泵腔18的中心比阀腔19的中心更接近水槽的底部平面。例如,在与所述水槽的高度方向相反的方向(即,图中竖直向下的方向)上,上部端管15的中心、下部弯管16的中心、泵腔18的中心、端盖20的最低点、第一出水管11的中心、阀腔19的中心以及第二出水管14的中心依次布置。也就是说,上述各个中心以距水槽的底部平面逐渐递增的距离布置。此处所说的中心指的是,例如管的几何中心。例如,泵腔的中心指的是圆柱体的泵腔的几何中心,阀腔的中心指的是圆柱体的阀腔的几何中心。

通过这种布置方式,清洗之后的残水可以依靠自重从排水机构中流出,进而排入下水道。此外,在排水阀组件关闭后,可以保证清洗装置内腔到排水阀的阀塞7的头部之间没有残水,避免残水产生细菌污染碗具;同时,阀塞7关闭阻止下水道的细菌微生物沿管路逆向污染清洗装置内腔,提高清洗装置的洁净程度,保证用户的健康。

如图5-6所示,端盖20具有朝向叶轮4渐扩的通道。当端盖20和叶轮4安装在排水泵电机5的输出轴上时,端盖面向叶轮的表面与水槽的底部平面(例如,图中的水平方向)形成第二夹角β,β>0°。这种沿着水的排出方向逐渐收缩的形状有利于泵腔18中的残水流出,防止泵腔内存留有水。

另外,下管口22的端面与叶轮4的上端面(即,叶轮4远离排水泵电机5的端部的表面)之间的距离a至少为4mm,即,a≥4mm,从而保证清洗装置中的实物残渣可以顺利排出。

如图7所示,阀腔19的中心轴(由图中虚线表示)与水槽的底部平面(即图中由实线表示的水平方向)形成第三夹角γ,γ≥0°,并且在水槽的高度方向上,第二连接管13的远离所述第二进水管12的端部26的中心比阀塞7的密封端25的中心更接近水槽的底部平面,所述密封端用于在排水阀电机关闭时密封阀腔19。通过这种布置,可以保证第二出水管14的出水端部在竖直向下的方向上处于最低点,有利于残水或异物残渣从第二出水管排出,因此,清洗用的水和异物残渣不会聚集在阀腔19中而引起阀塞关闭不良或残渣腐败。

此外,上述披露的各技术特征并不限于已披露的与其它特征的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根据实用新型目的进行各技术特征之间的其它组合,以实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