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装配的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97040发布日期:2021-03-09 18:19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装配的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装配的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2.压力煲是现今厨房中常用的烹饪器具,因功能多样、操作方便、省时节能等备受人们的青睐。压力煲通常由上盖组件、煲体组件、底座组件三大部分组成,煲体组件又包括外壳、收水圈、隔热垫和保温罩等。传统压力煲的收水圈与保温罩采用螺钉紧固的方式装配固定,具体地,先将保温罩倒置,再将隔热垫安装进保温罩的翻牙内,最后将收水圈套在保温罩上并用螺钉紧固。
3.但该装配方式要同时保证收水圈和保温罩二者的侧孔对齐,如图1所示,若紧固侧孔出现偏位则需要不断调整至对应位置,最后在保温罩内部用螺钉进行固定。这种装配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4.在装配方面,收水圈与保温罩的侧孔需对齐后方可用螺钉固定,而装配过程不能有效地保证侧孔对位,装配后需要调整,增加了后续操作,降低了装配效率;在成本方面,需要增设一颗螺钉并打螺孔进行固定,增加了器具的成本;在保温罩开设螺钉孔,通过螺钉实现保温罩与收水圈的固定,当取出内胆后,用户可以直观地观察到保温罩上的螺钉孔和紧固螺钉,影响了产品外观的一致性,且螺钉容易锈蚀,进一步影响了用户的体验。
5.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属于发明人的技术认知范畴,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装配的烹饪器具,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7.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8.一种便于装配的烹饪器具,包括收水圈和保温罩组件,所述保温罩组件包括保温罩和隔热环,所述隔热环套设于所述保温罩外侧,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罩的外壁设置有凸起,所述收水圈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凸起止挡配合,以限定所述收水圈绕所述保温罩的轴向旋转。
9.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电压力锅还具有下述附加技术特征:
10.所述隔热环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凸起止挡配合,以限定所述隔热环绕所述保温罩的轴向旋转。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止挡配合,以对所述收水圈的周向进行限位。
11.所述第二限位部的下部向下延伸以凸出于所述隔热环。
12.所述第二限位部为上大下小的结构。
13.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下部向下延伸以凸出于所述收水圈。
14.所述隔热环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凸起适配的内凹部,所述凸起通过所述内凹部滑入所述第二限位部。
15.所述收水圈与所述第一限位部为一体成型的结构,所述隔热环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16.所述收水圈的内壁沿所述收水圈的周向设置有若干个限位凸筋,所述限位凸筋与所述保温罩的外壁和/或所述收水圈的外壁相抵,用以限位所述保温罩组件。
17.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与所述收水圈固连,以限定所述收水圈沿上下方向的移动。
18.所述外壳具有顶撑部,所述顶撑部位于所述收水圈的下方以限定所述收水圈向下的移动。且所述收水圈和所述外壳两者之一具有卡舌,两者之另一具有与所述卡舌适配的扣位,所述卡舌与所述扣位配合以限定所述收水圈向上的移动。
19.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20.1.本实用新型中,保温罩的外壁设置有凸起,收水圈设置有与该凸起相匹配的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部与凸起止挡配合。通过凸起与第一限位部的配合,以对收水圈进行周向限位,相较于现有技术中螺钉安装的方式而言,不仅避免了在保温罩打孔,保证了保温罩内壁的完整性和美观性,节省了螺钉件的使用,降低了成本,而且方便了收水圈的装配,提升了装配效率。
2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隔热环上设置有第二限位部,该第二限位部与凸起止挡配合并与收水圈的第一限位部配合,由此保温罩、隔热环及收水圈三者相互约束限位,通过用隔热环上的第二限位部与保温罩左右限位固定,再通过收水圈的限位部与隔热环配合固定,从而限制收水圈轴向转动的固定结构,以实现整机方便、快速的装配。
22.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隔热环设置的第二限位部高出隔热环本身,在装配的过程中更容易形成导向,方便了收水圈的装配。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限位部设置为上大下小的形状,一方面该形状具有导向作用,方便收水圈第一限位部滑入所述第二限位部,通过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的配合实现对收水圈的限位,另一方面,所述第二限位部上大下小,从而使所述第二限位部存在拔模角度,方便了隔热环的注塑成型。更进一步地,所述隔热环设置有内凹部,隔热环内凹部的设置一方面对隔热环的装配形成导向,另一方面避免装配过程中隔热环的内壁与凸起发生干涉。
23.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收水圈设置的第一限位部的下部向下延伸以凸出于所述收水圈,能起到明示装配人员第一限位部的位置的作用,有助于提升装配效率。
24.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收水圈的内壁还设置有限位凸筋,不仅能对保温罩组件进行限位,防止保温罩组件的晃动,同时还能提高收水圈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2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烹饪器具的立体图。
27.图2为传统的烹饪器具的装配示意图。
28.图3为传统的烹饪器具的另一装配示意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隔热环的示意图。
30.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收水圈的示意图。
31.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烹饪器具的装配示意图。
32.其中,
33.01煲体组件、02盖组件、03底座组件、04螺钉、05侧孔;
34.11保温罩、12隔热环、13收水圈、111凸起、131第一限位部、121第二限位部、122内凹部、132限位凸筋、133卡舌。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申请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36.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7.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40.如图1及图6所示,一种便于装配的烹饪器具,包括煲体组件01、盖合于煲体组件01的上盖组件02以及承托煲体组件01的底座组件03,其煲体组件01包括保温罩组件和套设于保温罩11组件的收水圈13,保温罩组件包括保温罩11和隔热环12,隔热环12套设于保温罩11外侧。传统地,如图2及图3所示,在装配烹饪器具时,收水圈13与保温罩11固定方式采用如下方法:先将保温罩11倒置,再将隔热环12安装进保温罩11的翻牙内,然后将收水圈13套在保温罩11上,同时要保证收水圈13和保温罩11二者的单一侧孔对齐,最后在保温罩11内部用螺丝拧紧固定。上述过程中,二者相对应的侧孔不能有效地保证快速对位,若出现偏位则需要不断调整,增加了后续操作,降低了装配效率。另外,装配时还需要赠设螺钉对二者
进行固定,既增加的成本,又增加的加工工艺流程。
41.为解决上述问题,如图4、图5及图6所示,本申请的保温罩11的外壁设置有凸起111,并在收水圈13内侧设置有与该凸起111相匹配的第一限位部131,第一限位部131能够与凸起111止挡配合,以限定收水圈13绕保温罩11的轴向旋转。该凸起111可以由保温罩11内壁经冲压成型或者直接由金属块在保温罩11的外壁焊接成型,在此不做限定。装配过程时,隔热环12安装至保温罩11的翻牙内,收水圈13从保温罩11另一端放下套在保温罩11上,且第一限位部131卡抵保温罩11侧壁上的凸起111。相较于现有技术中螺钉安装的方式而言,不仅避免了在保温罩11打孔,保证了保温罩11内壁的完整性和美观性,而且方便了收水圈13的装配,提升了装配效率。
42.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4所示,隔热环12设置有第二限位部121,第二限位部121能够与凸起111止挡配合,以限定隔热环12绕保温罩11的轴向旋转;并且第一限位部131能够与第二限位部121止挡配合,以对收水圈13的周向进行限位。相应地,装配过程中,隔热环12从保温罩11另一端放下套在保温罩11上,第二限位部121卡抵保温罩11侧壁上的凸起111;而后放下收水圈13,同样方式收水圈13的第一限位部131与隔热环12的第二限位部121配合止挡,这样保温罩11、隔热环12、收水圈13三者相互约束限位,形成以保温罩11为主体,限制收水圈13轴向转动的固定结构,以实现收水圈13的安装定位。
4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隔热环12设置有第二限位部121,第二限位部121的下部向下延伸以凸出于隔热环12。第二限位部121高出隔热环12本身,在收水圈13的装配过程中,凸出于隔热环12的结构设置可以对收水圈13的装配进行导向。
44.优选地,如图4所示,第二限位部121为上大下小的结构,即第二限位部121一端小一端大,成类似v字型结构。该结构不仅具有导向作用,上大下小的形状在装配的过程中导向性更好,同时其存在拔模角度,方便隔热环12的注塑成型。需要说明的是,此处仅对第二限位部121的优选v字型结构方案作具体的描述,第二限位部121亦可设置为如u型或ω型等其他具有导向作用、完成导向功能的结构形状。
45.优选地,如图4所示,隔热环12的内壁设置有与凸起111适配的内凹部122,凸起111通过内凹部122滑入所述第二限位部121。具体地,内凹部为设置在隔热环12上、与第二限位部121位置相对应的凹槽,该设置不仅方便凸起111的装配,而且节省隔热环12材料。内凹部的设置一方面对隔热环12的装配形成导向,另一方面避免装配过程中隔热环12的内壁与凸起111发生干涉。
46.优选地,如图4所示,隔热环12与第二限位部121为一体制造成型。该结构便于隔热环12和第二限位部121的加工,减少二者相对组装步骤,提高隔热环12与保温罩11的装配效率。
47.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收水圈13设置有第一限位部131。与隔热环12的第二限位部121凸出于隔热环12的结构相类似,第一限位部131的下部向下延伸以凸出于收水圈13。第一限位部131亦凸出设置,可以在装配的过程中,起到明示装配人员限位部的位置的作用,有助于提升装配效率。为与第二限位部121相适配,第一限位部131亦设置为上大下小的结构,即一端小一端大,成类似v字型结构。该结构不仅具有导向作用在装配的过程中导向性更好,同时还可与第二限位部121更好的装配,提高装配效果。
48.相对应地,为与第二限位部121更好地装配,第一限位部131的结构可设置为v型、u型或ω型等其与之相适配的结构形状。在此仅对优选方案的v字型做说明,其他不再赘述。
49.优选地,如图5所示,收水圈13与第一限位部131亦为一体制造成型。该结构便于收水圈13和第一限位部131的加工,减少二者相对组装步骤,提高收水圈13与保温罩11组件装配效率。
50.优选地,如图5所示,收水圈13的内壁沿收水圈13的周向设置有若干个限位凸筋132,限位凸筋132与保温罩11的外壁相抵,用以限位保温罩11组件。该设置的限位凸筋不仅能对保温罩11组件进行限位,防止保温罩11组件的晃动,同时提高了收水圈13的结构强度。
51.通过用隔热环12上的第二限位部与保温罩11的凸起111左右限位固定,再通过收水圈13的第一限位部与隔热环12的第二限位部配合固定,避免了传统用螺钉固定保温罩11和收水圈13的操作,简化了装配和产线工艺,节省螺钉用料,提高了装配效率。
5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烹饪器具还包括外壳,外壳与收水圈13固连,以限定所述收水圈13沿上下方向的移动。通过收水圈13与外壳固定连接,可以实现收水圈13上下方向的固定。
53.具体地,外壳具有顶撑部,所述顶撑部位于收水圈13的下方以限定收水圈13向下的移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收水圈13设置有卡舌133,外壳设置有与卡舌133适配的扣位,通过卡舌133与扣位配合以限定收水圈13向上的移动。通过卡扣配合的方式能够实现外壳对收水圈13的限定,进而实现了无螺钉装配,有助于提升装配效率。相对应地,此处的配合结构也可以将卡舌设置在外壳上,与该卡舌适配的扣位设置在收水圈13上,二者相互卡扣配合实现外壳对收水圈13的限定,进而实现无螺钉装配,提升装配效率。
54.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烹饪器具可以是电饭煲、电压力锅等。
55.本实用新型中未述及的地方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56.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