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风分离的吸尘器尘杯及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60843发布日期:2021-02-18 21:14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风分离的吸尘器尘杯及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尘器,尤其涉及一种旋风分离的吸尘器尘杯及吸尘器。


背景技术:

[0002]
吸尘器是通过电机的叶片高速旋转,使吸尘器内部形成负压,从而吸取灰尘。旋风式吸尘器是吸尘器的一种,其尘杯内部形成环形的旋风,灰尘在旋风的离心作用下被甩在杯壁上,灰尘与气体分离。传统的旋风式过滤器的旋风分离包括旋风器、滤网和滤芯,旋风器和滤芯位于滤网内,细小的灰尘会从滤网的网孔上进入滤芯内,从而使滤芯堵塞,缩短了滤芯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旋风分离的吸尘器尘杯及吸尘器,其目的是减少进入滤芯的灰尘。
[0004]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旋风分离的吸尘器尘杯,包括外罩、滤网、旋风器、滤芯、风道,所述滤网、旋风器、滤芯、风道均设置在所述外罩内部,所述外罩的侧部设置有进气口,所述滤网为圆柱的筒体且其曲面上分布有孔,所述旋风器的底部与所述滤网的顶部连接,所述风道的上下两端均为开口,所述风道贯穿所述滤网的底面,所述滤芯安装在所述风道的顶端上,所述滤芯设置在所述旋风器内。
[0005]
作为优选,所述外罩从下到上依次包括尘杯底座、尘杯主体、尘杯盖和把手。
[0006]
作为优选,所述进气口的高度与所述滤网的高度相适应。
[0007]
作为优选,所述滤网的曲面上设置有挡尘区,所述滤网上的孔分布在所述挡尘区外,所述挡尘区与所述进气口相对应。
[0008]
作为优选,所述外罩、滤网、旋风器、滤芯、风道均同轴。
[0009]
作为优选,所述外罩内部设置有支撑所述旋风器的阶梯部,所述外罩与所述旋风器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0010]
作为优选,所述旋风器的内部设置有护罩,所述护罩套设在所述滤芯上,所述护罩内部空腔的面积从上到下逐渐增加。
[0011]
作为优选,所述滤芯为海帕过滤器,所述滤芯为圆柱的筒体且过滤部为其侧面。
[0012]
作为优选,所述滤网的底部设置有压紧块,所述压紧块套设在所述风道上。
[0013]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吸尘器,包括电机罩、支撑座和前述的旋风分离的吸尘器尘杯,所述电机罩安装在所述外罩的底部且所述电机罩内部设置有与所述风道相通的电机,所述支撑座安装在所述外罩和所述电机罩的侧部,所述支撑座内设置有与所述进气口相通的进风管。
[001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风分离的吸尘器尘杯及吸尘器,滤芯和旋风器位于滤网的上方,部分进入滤网内的灰尘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剩余的灰尘会被滤芯吸附,减少了滤芯上吸附的细小灰尘,从而延长了滤芯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实施例一的俯视图;
[0017]
图3为图2中a-a的剖视图;
[0018]
图4为图2中b-b的剖视图;
[0019]
图5为实施例一外罩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6为实施例一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7为实施例一旋风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8为实施例二吸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其中:1.外罩,101.尘杯底座,102.尘杯主体,103.尘杯盖,104.把手,2.滤网,3.旋风器,4.滤芯,5.风道,6.进气口,7.旋风通道,8.圆孔,9.压紧块,10.护罩,11.挡尘区,12.阶梯部,13.密封圈,14.电机罩,15.支撑座,16.进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5]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6]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7]
实施例一
[0028]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旋风分离的吸尘器尘杯,包括外罩1、滤网2、旋风器3、滤芯4、风道5。
[0029]
滤网2、旋风器3、滤芯4、风道5均设置在外罩1内部。外罩1从下到上依次包括尘杯底座101、尘杯主体102、尘杯盖103和把手104。尘杯主体102的形状为圆柱的筒体,其顶端和底端均为开口。尘杯底座101与尘杯主体102的底端连接,尘杯盖103拆卸式安装在尘杯主体101的顶端。把手104安装在尘杯盖103的顶部,用于打开和关闭尘杯盖103。当尘杯盖103打开时,可以更换滤网2和滤芯4。另外,外罩1的侧部设置有进气口6,且进气口6在高度上大致位于外罩1的中部。带有灰尘的气体从进气口6进入外罩1内。
[0030]
风道5为圆管,风道5的底端与外罩1连接,且风道5的上下两端均为开口。风道5的底端用于连接电机,风道5的顶端延伸至外罩1的中上部。
[0031]
滤芯4为海帕过滤器,滤芯4为圆柱的筒体且过滤部为其侧面。滤芯4的底端安装在风道5的顶端,滤芯4的顶端抵靠外罩1的内壁。
[0032]
旋风器3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纳滤芯4的腔体,滤芯4设置在旋风器3内部。旋风器3的
底面环形分布有复数个旋风通道7,旋风通道7倾斜设置,且存在一定的弧度,旋风通道7使外罩1内的气体呈螺旋的旋风状。旋风器3的底面中间位置处穿设有圆孔8。风道5安装在旋风器3的底面,且风道5、圆孔8和滤芯4是相通的。风道5侧面的顶部设置有凸块,凸块上穿设有螺孔,旋风器3的底面设置有与凸块的螺孔对应的螺孔,螺钉穿过凸块的螺孔和旋风器3的螺孔,从而将风道5和旋风器3连接在一起。
[0033]
滤网2为圆柱的筒体且其曲面上分布有孔。进气口6的高度与滤网2的高度相适应。旋风器3的底部与滤网2的顶部连接,风道5贯穿滤网2的底面。滤网3的底部设置有压紧块9,压紧块9套设在风道5上。压紧块9将滤网2安装在风道5上。
[0034]
为了便于安装,同时使旋风器3产生的旋风环绕均匀,外罩1、滤网2、旋风器3、滤芯4、风道5均同轴。
[0035]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旋风器3的内部设置有护罩10,护罩10套设在滤芯4上。护罩10的作用是阻挡细小的灰尘,防止细小的灰尘进入滤芯4上。护罩10内部空腔的面积从上到下逐渐增加,如此可以避免护罩10完全包覆滤芯4,从而使外罩1内部气体流通通畅。
[0036]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滤网2的曲面上设置有挡尘区11,挡尘区11与进气口6相对应。滤网2的上的孔分布在挡尘区11外,即挡尘区11上不设置孔。带有灰尘的气体从进气口6进入,此时气体还未在旋风器3的作用下旋转,如果挡尘区11上设置孔,灰尘极易从此处进入滤网2内,灰尘最终会吸附在滤芯4上,吸尘器长时间运转后滤芯4容易堵塞。因此,挡尘区11的设计延长了滤芯4的使用寿命。
[0037]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外罩1内部设置有支撑旋风器3的阶梯部12,阶梯部12的作用是支撑旋风器3,防止风道5长期承载旋风器3的重量后损坏。外罩1与旋风器3之间设置有密封圈13。
[0038]
该旋风分离的吸尘器尘杯的工作过程为:
[0039]
电机对风道5内部抽气,形成负压,带有灰尘和杂物的气体从进气口6进入外罩1内。在旋风器3的作用下,外罩1内的气体形成旋风,灰尘和杂物在旋风的离心作用下甩向外罩1内壁。然后气体穿过滤网2上的孔,在这过程中滤网2过滤了杂物和大部分灰尘,少部分灰尘跟随气体穿过旋风器3的底部,并被滤芯4吸附。由于滤芯4和旋风器3位于滤网2的上方,进入滤网2内部的灰尘部分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只有少部分很细小的灰尘会向上流动,因此该滤芯4的寿命得以延长。
[0040]
实施例二
[0041]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尘器,包括电机罩14、支撑座15和实施例一的旋风分离的吸尘器尘杯。电机罩14安装在外罩1的底部且电机罩14内部设置有与风道5相通的电机。支撑座15安装在外罩1和电机罩14的侧部,支撑座15内设置有与进气口6相通的进风管16。
[004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