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置物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96190发布日期:2021-02-20 16:00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置物架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置物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折叠置物架。


背景技术:

[0002]
置物架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用于放置和归纳物品的架子,现有的置物架一般都是固定式的,当这些固定式的置物架不再需要需要收起来的时候,固定式的置物架会占用较多空间,对于居住面积小的家庭来说,不方便收纳。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置物架,其具有方便折叠、占用空间小的优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5]
一种折叠置物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两个支撑部件,支撑部件包括支撑柱和加固支架,支撑柱在每个支撑部件中设置有两根,两根支撑柱相对设置,支撑柱底部安装有万向轮,加固支架固定在两根支撑柱相互靠近的两个侧面之间,两个支撑部件之间设置有用于放置物品的置物组件,所述置物组件包括第一置物板、第二置物板和置物铰接轴,第一置物板铰接在一个支撑部件的两根支撑柱之间,第二置物板铰接在另一个支撑部件的两根支撑柱之间,第一置物板和第二置物板之间通过所述置物铰接轴铰接,置物铰接轴的一端伸出第一置物板和第二置物板的板面转动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和与其相邻的两根支撑柱之间设置有限固机构,限固机构包括限制块、折叠铰接杆和插固组件,限制块通过滑动组件滑动连接在连接杆远离第一置物板的一侧,折叠铰接杆设置在限制块的两侧并分别与限制块的两端铰接,折叠铰接杆远离限制块的一端与相邻的支撑柱铰接,插固组件设置在限制块与连接杆之间。
[000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置物板和第二置物板被用以放置物品,在第一置物板和第二置物板之间通过置物铰接轴铰接能够实现第一置物板和第二置物板相互远离一端的靠近,这是实现本实用新型折叠功能的必要条件,连接杆能够随着置物铰接轴的移动而移动,连接杆在移动时能够通过折叠铰接杆带动其两侧的支撑柱同步移动,使得该实用新型在折叠的时候连接杆两侧的支撑柱能够同时进行折叠,同时还能使铰接在支撑柱之间的第一置物板和第二置物板同步进行转动,防止在折叠本实用新型的时候出现连接杆两侧不同步折叠的情况出现,限制块通过插固组件能够固定在连接杆上,当限制块固定在连接杆上的时候,折叠铰接杆不会再动作,此时人们也无法再推动连接杆两侧的支撑柱,进而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定形。
[0007]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固组件包括插槽、容纳槽、插块、弹性件和固定拉杆,插槽开设在连接杆靠近限制块的一侧,容纳槽开设在限制块靠近连接杆的一侧,插槽与容纳槽对应相通,容纳槽的槽底开设有固定穿孔,固定拉杆穿过固定穿孔伸入容纳槽中,插块固定在固定拉杆伸入容纳槽的一端,弹性件设置在插块和容纳槽的槽底之间,插块是楔形块,其远离固定拉杆的一端面为斜面,插块的斜面朝向上方,插块远离固定拉杆的一端
伸出容纳槽并伸入插槽中,插块的侧壁与容纳槽的槽壁、插槽的槽壁抵触。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插块伸出容纳槽并伸入限制块上的插槽中的时候,能够实现限制块在连接杆上的固定,进而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定形,在外拉固定拉杆的时候,固定拉杆会带动插块脱离插槽,脱离插槽的插块会压缩弹性件,此时人们可以推动连接杆两侧的支撑柱,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在折叠本实用新型的时候,插块会在弹性件回复力的作用下抵触在连接杆的杆面上,当本实用新型再次展开时,限制块刚好移动至连接杆的容纳槽处,插块从容纳槽中伸出并伸入插槽中,插块伸入插槽中实现限制块在连接杆上的固定,同时也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展开。
[0009]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槽孔、滑条和滑槽,槽孔开设在限制块的一侧,滑槽开设在所述连接杆的两侧,滑槽的长度方向与连接杆的长度方向平行,滑条固定在槽孔的两侧槽壁上,滑条与滑槽相适配,连接杆穿过槽孔并与槽孔的两侧槽壁抵触,滑条插入滑槽中并与滑槽的槽壁抵触。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条滑动于滑槽中能够防止限制块在连接杆上滑动时从连接杆上脱离,起到限制限制块移动的作用,对限制块两侧的折叠铰接杆起到同步作用。
[0011]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置物组件设置有三组,三组置物组件分别靠近所述支撑柱的顶部、中心部和底部,所述限制块设置在靠近支撑柱顶部和靠近支撑柱中心部的置物组件之间。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们可以向不同位置的第一置物板和第二置物板上放置物品,使人们在摆放物品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有更多种不同的摆放方式。
[0013]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置物板和所述第二置物板上均开设有若干通孔,通孔在第一置物板和第二置物板上均匀分布。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们在第一置物板和第二置物板上放置物品的时候,人们可以通过通孔从不同的位置看到放置的物品,更方便人们从该实用新型中找到人们需要的物品。
[0015]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拉杆远离所述插块的一端固定有拉环。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环能够更方便人们外拉固定拉杆。
[0017]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杆顶端固定有提升拉杆。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升拉杆不仅方便人们移动展开固定好的本实用新型,同时也能方便本实用新型的折叠。
[0019]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0020]
1.第一置物板和第二置物板被用以放置物品,在第一置物板和第二置物板之间通过置物铰接轴铰接能够实现第一置物板和第二置物板相互远离一端的靠近,这是实现本实用新型折叠功能的必要条件,连接杆能够随着置物铰接轴的移动而移动,连接杆在移动时能够通过折叠铰接杆带动其两侧的支撑柱同步移动,使得该实用新型在折叠的时候连接杆两侧的支撑柱能够同时进行折叠,同时还能使铰接在支撑柱之间的第一置物板和第二置物板同步进行转动,防止在折叠本实用新型的时候出现连接杆两侧不同步折叠的情况出现,限制块通过插固组件能够固定在连接杆上,当限制块固定在连接杆上的时候,折叠铰接杆不会再动作,此时人们也无法再推动连接杆两侧的支撑柱,进而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定形;
[0021]
2.插固组件能够实现限制块在连接杆上的固定,当插块在弹性件的作用下插入插
槽中时即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展开,在折叠的时候,首先需要通过拉环将插块从插槽中拉出,然后才能够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折叠;
[0022]
3.置物组件设置多组能够让人们摆放更多东西,人们可以通过第一置物板和第二置物板上的通孔看到摆放的物品,更方便人们从该实用新型中找到人们需要的物品。
附图说明
[0023]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5]
图3是插固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
图4是本实用新型水平方向上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7]
图5是图3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8]
图中,1、支撑部件;11、支撑柱;12、加固支架;111、万向轮;2、置物组件;21、第一置物板;22、第二置物板;23、置物铰接轴;31、第一连接片;32、第二连接片;4、通孔;5、连接杆;6、限固机构;61、限制块;62、折叠铰接杆;63、插固组件;7、滑动组件;71、槽孔;72、滑条;73、滑槽;631、插槽;632、容纳槽;633、插块;634、弹性件;635、固定拉杆;8、提升拉杆;9、拉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0]
参照图1、图2和图4,一种折叠置物架,包括相对设置两个支撑部件1,每个支撑部件1均包括两根支撑柱11和两个加固支架12,每个支撑部件1的两根支撑柱11相对设置,并且相互平行,支撑柱11的底部安装有万向轮111。加固支架12是一个x形支架,加固支架12的两侧分别与对应的两根支撑柱11相互靠近的两个侧面固定连接,两个加固支架12沿支撑柱1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0031]
两个支撑部件1之间设置有用于放置物品的置物组件2,置物组件2设置有三组,三组置物组件2沿支撑柱11的长度方向分别靠近支撑柱11的顶部、中心部和底部。每一组置物组件2均包括第一置物板21、第二置物板22和置物铰接轴23。第一置物板21铰接在一个支撑部件1的两根支撑柱11之间。第二置物板22铰接在另一个支撑部件1的两根支撑柱11之间。置物铰接轴23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片31和第二连接片32,第一连接片31靠近置物铰接轴23的两端,第二连接片32位于两个第一连接片31之间,并且与相邻的第一连接片31抵触。第一连接片31的顶部固定在第一置物板21底面上并且靠近第一置物板21的一侧,第二连接片32的顶端固定在第二置物板22的底面上并且靠近第二置物板22的一侧,第一置物板21和第二置物板22相互靠近的一端通过置物铰接轴23、第一连接片31和第二连接片32实现铰接。
[0032]
第一置物板21和第二置物板22上均开设有若干通孔4,通孔4在第一置物板21和第二置物板22上均匀分布。置物铰接轴23的一端伸出第一置物板21和第二置物板22的板面连接有一根连接杆5,三组置物组件2的置物铰接轴23均与该连接杆5转动连接。
[0033]
参照图2和图5,连接杆5和与其相邻的两根支撑柱11之间设置有限固机构6,限固机构6包括限制块61、折叠铰接杆62和插固组件63。限制块61通过滑动组件7滑动连接在连接杆5远离第一置物板21的一侧。滑动组件7包括槽孔71、滑条72和滑槽73。槽孔71开设在限
制块61的一侧,滑槽73开设在连接杆5的两侧,滑槽73的长度方向与连接杆5的长度方向平行。滑条72固定在槽孔71的两侧槽壁上,滑条72与滑槽73相适配。连接杆5穿过槽孔71并与槽孔71的两侧槽壁抵触,滑条72插入滑槽73中并与滑槽73的槽壁抵触。
[0034]
参照图1和图2,折叠铰接杆62设置有两根,两根折叠铰接杆62倾斜设置在限制块61的两侧,两根折叠铰接杆62的顶端相互靠近并且分别与限制块61的两端铰接。折叠铰接杆62远离限制块61的一端与相邻的支撑柱11铰接,限制块61位于支撑柱11中心处的上方,折叠铰接杆62与支撑柱11铰接的位置靠近支撑柱11的中心处。
[0035]
参照图2和图5,插固组件63包括插槽631、容纳槽632、插块633、弹性件634和固定拉杆635。插槽631开设在连接杆5靠近限制块61的一侧,容纳槽632开设在限制块61靠近连接杆5的一侧,插槽631与容纳槽632对应相通。容纳槽632的槽底开设有固定穿孔,固定拉杆635的一端穿过固定穿孔并伸入到容纳槽632中。固定拉杆635远离容纳槽63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环9。插块633是楔形块,插块633的一端与固定拉杆635伸入容纳槽632的一端固定连接,插块633远离固定拉杆635的一端面为斜面,插块633的斜面朝向上方,插块633远离固定拉杆635的一端伸出容纳槽632并伸入插槽631中。插块633的两侧侧壁分别与容纳槽632的槽壁、插槽631的槽壁抵触。弹性件634设置在插块633和容纳槽632的槽底之间,弹性件634选用为弹簧,弹簧套设在固定拉杆635上,并且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插块633靠近固定拉杆635的一端、容纳槽632的槽底固定连接。
[0036]
连接杆5的顶端固定有一根与连接杆5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提升拉杆8。
[0037]
上述的插槽631和容纳槽632只有在该实用新型完全展开后才能完全互通,在折叠的情况下,插槽631与容纳槽632不相通或不完全相通。
[0038]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人们在使用该置物架时,需要将该实用新型完全展开,首先将连接杆5两侧的支撑柱11朝相互远离的方向拉伸,连接杆5两侧的支撑柱11相互远离会带动折叠铰接杆62动作,折叠铰接杆62带动连接杆5向下移动,直至第一置物板21和第二置物板22被拉伸至水平,在拉伸至水平之前,连接杆5上的插槽631与限制块61上的容纳槽632不相通或不完全相同,此时插块633是位于容纳槽632中并与连接杆5的外壁抵触的,弹性件634处于压缩状态,当第一置物板21和第二置物板22被拉至水平方向时,插槽631与容纳槽632完全相通,插块633在弹性件634回复力的作用下伸出容纳槽632并伸入到插槽631中,插块633的底面与插槽631的底部槽壁抵触,本实用新型被定型成展开状态;
[0039]
当需要将该实用新型收纳,需要进行折叠的时候,朝远离限制块61的方向外拉拉环9,拉环9会带动固定拉杆635动作,固定拉杆635带动插块633压缩弹性件634,当插块633完全缩入容纳槽632时,对连接杆5两侧的支撑柱11施加相互靠近的推力,倾斜设置的折叠铰接杆62会随之靠近连接杆5,连接杆5在限制块61的槽孔71中上升,当无法继续使连接杆5两侧的支撑柱11相互靠近时,即完成该实用新型的折叠,完成折叠的本实用新型占用空间减小,方便收纳。
[0040]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