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升降器和气动升降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49488发布日期:2021-01-26 19:57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动升降器和气动升降平台的制作方法
一种气动升降器和气动升降平台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动升降器和气动升降平台,属于高度可调家具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的高度可调家具,比如升降桌产品,大部分采用的是电动升降桌,这类电动升降桌的主要结构包括驱动电机、转动丝杆、传动螺母,利用驱动电机来驱动转动丝杆转动,进而驱动传动螺母相对移动来实现对升降桌的升降。这类电动升降的优点在于动力载荷强,同时升降精度控制的也较为出色。
[0003]
但是这类产品的一个最大缺陷在于成本高,因为其内部零部件多,传动要求精度高,导致这类产品的成本很难降低,对于预算有限的用户来说难以承受。故市面也开始出现一些气动升降平台,比如气动升降桌,这类气动升降桌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于气弹簧,气弹簧的成本显然要比电动驱动的方式要低很多,但是气动驱动的方式也存在弊端,通常气弹簧本身可以提供的驱动力是相对固定的,而对于用户来说,升降桌上放置的物品是会发生变化的,这导致升降桌的负载是会变化的,而气弹簧提供的弹力是较为固定的,这会导致该弹力过大或者过小,会出现上升困难或上升速度过快影响他人,造成身边物体或人物伤害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气动升降器和气动升降平台,使得气动升降器提供的驱动力可调,同时整个气动升降器结构较为紧凑。
[0005]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气动升降器,包括储气管和至少部分位于储气管内的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包括第一活塞和第一杆体,所述第一杆体至少部分伸出所述储气管,所述储气管的内腔被所述第一活塞分隔成两个浮动腔室,所述两个浮动腔室中,远离第一杆体一侧的浮动腔室为气压可调腔室,所述气压可调腔室内设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连接有驱动器,所述第二活塞在驱动器的作用下相对于储气管轴向移动,以改变气压可调腔室内的气压。
[0007]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08]
本实用新型中,储气管内部被第一活塞分隔成两个浮动腔室,由于第一活塞本身是活动的,故实际上两个浮动腔室并非是一种固定腔室,而是浮动式的可变腔室。通常远离第一杆体一侧的浮动腔室内的气压会大于另一侧的浮动腔室内气压,从而对第一活塞杆产生推力。在本实用新型中,远离第一杆体一侧的浮动腔室被设置成气压可调腔室,相当于这个浮动腔室内的气压可以被人为进行调控,从而可以调整对第一活塞杆的推力大小,利用这种气压可调的方式,相当于本实用新型中的气动升降器所提供的驱动力或者弹力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人为调节的,这就使得该气动升降器的适用范围更广了,如果该气动升降器应用在升降桌产品上,就可以根据升降桌上放置的物品重量大小来调整气动升降器
所提供的驱动力,这样会更加安全。
[0009]
同时,本实用新型中,对于气压可调腔室内的调节,主要采用内置第二活塞的方式,即把气压可调腔室与原本气动升降器中的浮动腔室进行了共用。因为传统的气动升降器,本身就具备了浮动腔室,而本实施例中正好利用了这个原本就存在的浮动腔室并进行改进,使得该浮动腔室既是一个提供给第一活塞杆推力的气压腔室,同时本身也是一个可以利用第二活塞来进行调整气压的腔室,用一个腔室来完成两个功能,显然整体结构上更为紧凑,这对于一些内部安装空间较为局促的家具产品来说,非常有利。
[0010]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器包括转动丝杆,所述储气管远离所述第一杆体方向的端部设有螺纹孔,所述转动丝杆与螺纹孔螺纹配合,所述转动丝杆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二活塞,所述转动丝杆转动时推动所述第二活塞。
[0011]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活塞与转动丝杆相互抵接,且第二活塞与转动丝杆之间设有平面轴承。
[0012]
作为优选,所述储气管在螺纹孔的内端一侧设有用于定位所述转动丝杆的导向套。
[0013]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器包括转动丝杆,所述第二活塞设有螺母,所述螺母与转动丝杆螺纹配合,所述转动丝杆转动时驱动所述螺母轴向移动。
[0014]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活塞包括中空腔,所述第二活塞的其中一个端部设有螺纹孔,所述转动丝杆的一端通过螺纹孔伸入中空腔内。
[0015]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活塞上设有可控阀门,所述可控阀门用于控制两个浮动腔室之间的气压平衡。
[0016]
作为优选,所述转动丝杆的端部伸出储气管,并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或者,所述转动丝杆的端部伸出储气管,并与一手摇机构连接,所述手摇机构驱动转动丝杆转动。
[0017]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气动升降平台,包括升降立柱,所述升降立柱包括第一伸缩套管、第二伸缩套管和驱动升降器,所述第二伸缩套管套装在第一伸缩套管外,所述驱动升降器所述第一伸缩套管和第二伸缩套管相互轴向移动,所述驱动升降器采用上述任意一种方案中所述的气动升降器。
[0018]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器包括转动丝杆和与转动丝杆螺纹配合的螺母,所述转动丝杆连接有驱动电机,气动升降平台包括用于连接并控制所述驱动电机的手控器。
[0019]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0020]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1]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气动升降器的整体示意图;
[0022]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气动升降器的剖视示意图;
[0023]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气动升降器的剖视示意图;
[0024]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气动升降平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气动升降平台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7]
在下文描述中,出现诸如术语“内”、“外”、“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的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方便描述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8]
实施例一:
[0029]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展示的为一种气动升降器,包括储气管3和至少部分位于储气管3内的第一活塞杆1,所述第一活塞杆1包括第一活塞11和第一杆体12,所述第一杆体12至少部分伸出所述储气管3,所述储气管3的内腔被所述第一活塞11分隔成两个浮动腔室,以图2中为例,第一活塞11上方为第一浮动腔室301,第一活塞11下方为第二浮动腔室302,所述两个浮动腔室中,远离第一杆体12一侧的浮动腔室,即第二浮动腔室302为气压可调腔室,所述气压可调腔室内设有第二活塞22,所述第二活塞22连接有驱动器,所述第二活塞22在驱动器的作用下相对于储气管3轴向移动,以改变气压可调腔室内的气压。
[0030]
在本实施例中,储气管3内部被第一活塞11分隔成两个浮动腔室,由于第一活塞11本身是活动的,故实际上两个浮动腔室并非是一种固定腔室,而是浮动式的可变腔室。通常远离第一杆体12一侧的浮动腔室内的气压会大于另一侧的浮动腔室内气压,从而对第一活塞杆1产生推力。在本实用新型中,远离第一杆体12一侧的浮动腔室,即图2中的第二浮动腔室302被设置成气压可调腔室,相当于这个浮动腔室内的气压可以被人为进行调控,从而可以调整对第一活塞杆1的推力大小,利用这种气压可调的方式,相当于本实用新型中的气动升降器所提供的驱动力或者弹力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人为调节的,这就使得该气动升降器的适用范围更广了,如果该气动升降器应用在升降桌产品上,用户就可以根据升降桌上放置的物品来调整气动升降器所提供的驱动力,这样会更加安全。
[0031]
同时,本实施例中,对于气压可调腔室内的调节,主要采用内置第二活塞22的方式,即把气压可调腔室与原本气动升降器中的浮动腔室进行了共用。因为传统的气动升降器,本身就具备了浮动腔室,而本实施例中正好利用了这个原本就存在的浮动腔室并进行改进,使得该浮动腔室既是一个提供给第一活塞杆1推力的气压腔室,同时本身也是一个可以利用第二活塞22来进行调整气压的腔室,用一个腔室来完成两个功能,显然整体结构上更为紧凑,这对于一些内部安装空间较为局促的家具产品来说,非常有利。
[0032]
对于驱动器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器优选包括转动丝杆21,所述储气管3远离所述第一杆体12方向的端部设有螺纹孔231,以图2为例,即在储气管3的底端设有螺纹孔231,所述转动丝杆21与螺纹孔231螺纹配合,所述转动丝杆21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二活塞22,所述转动丝杆21转动时推动所述第二活塞22。当转动丝杆21转动时,会相对于螺纹孔231产生轴向移动,从而推动第二活塞22。本实施例中采用转动丝杆21来驱动,可以使得第二活塞22的轴向行程的控制精度较高。
[0033]
需要说明的,对于螺纹孔231的设计,可以单独设计一个螺母23固定在储气管3的
底端,例如图2中所示的,这种设计就不需要改变原有储气管的筒体结构,只需要在筒体的底部加装一个额外的螺母23即可。当然也可以将螺母与储气管3一体设计,即只要在储气管3的筒体底部设置螺纹孔231就可以。
[0034]
对于第二活塞22与转动丝杆21端部的连接方式,可以是完全相连接的方式,也可以是相互抵接的方式,本实施例中优选是将所述第二活塞22与转动丝杆21相互抵接,即第二活塞22和转动丝杆21之间仅仅是接触,而并未进行完全连接,这样转动丝杆21的转动是独立的,不会带动第二活塞22也转动,第二活塞22仅需要实现轴向移动即可,这样可以减少第二活塞22与储气管3内壁之间的磨损。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第二活塞22与转动丝杆21之间设有平面轴承24。平面轴承24可以接受较大的轴向负载力,同时也有助于减少转动丝杆21因为转动而对第二活塞22产生的磨损。
[0035]
通常而言,转动丝杆21与螺纹孔231是螺纹配合,鉴于减少阻力,通常螺纹孔231和转动丝杆21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工艺间隙,这容易导致转动丝杆21在转动时会有一定窜动问题,为了减轻这种情况,本实施例中所述储气管3在螺纹孔231的内端一侧设有用于定位所述转动丝杆21的导向套25,该导向套25的内径可以设置与转动丝杆21的外径匹配,从而减少转动丝杆21的晃动度。
[0036]
为了使得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活塞杆1能在任意位置进行锁停,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活塞11上设有可控阀门13,所述可控阀门13用于控制两个浮动腔室之间的气压平衡。当可控阀门13开启时,两个浮动腔室之间气压互通,以实现气压平衡,由于可控阀门13在目前气弹簧产品中已经有大量的公开,故本文不作过多赘述。
[0037]
为了使得用户调节可调气压腔室内的气压更为方便,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动丝杆21的端部伸出储气管3,且该转动丝杆21的端部连接有传动蜗轮,传动蜗轮与驱动电机连接,控制驱动电机正转或者反转,就可以实现对转动丝杆21的正转或者反转,从而控制可调气压腔室内的气压大小。
[0038]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驱动电机、转动丝杆21等部件仅仅是一个作为调节浮动腔室内气压的部件,驱动电机的功率不需要很高,只需要小规格的电机即可,而且转动丝杆21的尺寸、传动精度等也不需要很高的要求。这与传统的电动升降平台相比,虽然部件名称上类似,但是各自在方案中所起的作用有本质区别的,在成本上,显然本实施例中驱动电机、转动丝杆21会低很多。
[0039]
另外,也需要说明的是,驱动转动丝杆21转动的,并不局限于驱动电机,也可以是手动转动的方式,可以在转动丝杆21的端部连接一手摇机构连接,手动摇动转动机构也可以实现调节气压的目的,这种实施方式也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0040]
实施例二:
[0041]
如图3中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在实施例一中转动丝杆21不仅自身转动,而且还相对于储气管3发生轴向移动,在本实施例中,转动丝杆21仅发生转动,轴向方向相对于储气管3不动,发生轴向移动的是螺母。即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器包括转动丝杆21,所述第二活塞22连接有螺母构件26,所述螺母构件26与转动丝杆21螺纹配合,所述转动丝杆21转动时驱动所述螺母构件26轴向移动。
[0042]
本实施例螺母构件26的结构有多种形式,可以是类似于实施例一中普通的螺母23,直接与第二活塞22连接,也可以是其他结构,例如图3中,本实施例中的螺母构件26,优
选为一个管状件,其包括中空腔261,所述螺母构件26的其中一个端部设有螺纹孔231,所述转动丝杆21的一端通过螺纹孔231伸入中空腔261内。
[0043]
实施例三:
[0044]
如图4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气动升降平台,具体而言是一种单立柱式的气动升降桌,包括升降立柱4,升降立柱4的顶部连接有桌板5,升降立柱4的底部连接有底座6,所述升降立柱4包括第一伸缩套管41、第二伸缩套管42和驱动升降器,所述第二伸缩套管42套装在第一伸缩套管41外,所述驱动升降器所述第一伸缩套管41和第二伸缩套管42相互轴向移动,所述驱动升降器采用如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或与其相等同的实施方式的气动升降器。
[0045]
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驱动电机27驱动转动丝杆21的方式,同时为了方便用户控制,本实施例的气动升降平台还包括手控器7,该手控器7优选安装在桌板5底部,使得用户按动手控器7上的按键就可实现驱动电机的正转和反转。另外,按动按键也存在可以实现上升和下降的可能性,因为如果气动升降器的气压可调腔室内的气压发生变化,会驱使两个浮动腔室内的气压差发生变化,也会相应实现第一活塞杆1的上升和下降,故实质上,在某些实施方式下,手控器7上的按键不光是调节气压可调腔室的开关,同样也可以作为气动升降器上升和下降的开关。
[0046]
另外,为了减少第一伸缩套管41和第二伸缩套管42之间的摩擦力,第一伸缩套管41和第二伸缩套管42之间设有滑块,本实施例中滑块包括动滑块43和静滑块44,静滑块44安装在第二伸缩套管42的顶部,与第二伸缩套管42保持固定,动滑块43有多片,周向安装在第一伸缩套管41的外周侧壁上,且随第一伸缩套管41的升降而升降。
[0047]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气动升降平台也可以是双立柱升降桌、甚至三立柱升降桌等等,本文不做穷举。
[0048]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