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13156发布日期:2021-08-03 12:54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清洁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够至少部分替代人工的清洁电器开始走进越来越多的普通用户家庭。自移动式清洁机器人以及推杆/推杆式清洁设备等已经成为用户家庭中的标配。

以推杆式清洁设备为例,现有的推杆式清洁设备通常包括主机、设置在主机上端的操作杆以及设置在主机底端的底座,主机或者底座上设置由集尘装置,底座上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清洁拖布,在清洁拖布前端的底座上设置吸尘口以将待清洁表面上的污物吸入并存贮在集尘装置中,再通过拖布进行擦地清洁。为此,现有技术中还提出了一种与推杆式清洁设备配合使用的具有集尘功能的可抛弃清洁组件,该清洁组件固定安装在底座上。然而,该清洁组件结构是固定安装在底座上,清洁组件与底座之间使采用“硬”连接,当用户家庭中的地面采用的是带凹凸纹路结构的地板或者瓷砖、以及遇到一些凹凸不平的障碍时,清洁组件容易受阻挡而导致移动不顺畅,影响用户在推拉过程中的使用手感,也会导致该凹凸不平区域清洁不干净;而当用户加大推拉力时则容易造成清洁组件或者清洁设备本身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部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使用方便、适应能力强的清洁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清洁装置,包括底座与清洁组件,所述清洁组件可拆卸安装在底座的底部,还包括抽真空装置,所述清洁组件具有集尘腔以及与所述集尘腔分别连通的吸尘口和出风口,吸尘口设置在清洁组件下部以靠近待清洁表面,出风口处设有过滤网,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抽真空装置连通的进风口,所述出风口与进风口活动间隙配合,抽真空装置工作时清洁组件移动以使出风口与进风口抵接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清洁组件包括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的前端具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从底座前端的底部伸出。

进一步的,所述延伸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底座的前端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插入到所述凹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出风口的面积为sm2,所述清洁组件与进风口的垂直活动距离为hcm,h/s的比值范围为0.1~0.75,其中h不超过0.8。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包括内凹形成的聚风腔,所述聚风腔设于底座的前侧,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聚风腔的底部,聚风腔的侧部设有与吸尘电机连通的聚风口。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口的内侧设有毗连进风口设置的台阶部,或者,所述底座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部设有透明部,所述透明部形成所述聚风腔的至少一部分。

进一步的,包括主机、与所述主机的顶端相连接的操作杆,所述主机的底端与底座的中部或者后部铰接,所述主机上设有用于向所述主机前方的待清洁表面喷淋液体的喷淋口。

进一步的,所述主机被竖直提起的状态下呈下俯姿态以使底座的前端低于底座的后端。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卡合装置,所述卡合装置具有可切换的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安装时所述清洁组件相对所述底座移动并与所述卡合装置抵接,使得所述卡合装置从所述锁定位置切换至所述解锁位置后再自动恢复并保持在所述锁定位置以将所述清洁组件安装至所述底座。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口处设有密封圈,抽真空装置工作时的负压以使出风口抵压密封圈。

采用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包括:在待清洁表面有凹凸不平时,清洁组件可以相对底座产生翻转、移动等“浮动”效果,使得清洁组件的出风口与底座上的进风口至少部分区域短暂脱离以帮助越过障碍,当已经越过该凹凸不平的表面时则由于抽真空装置产生的负压作用而使清洁组件快速恢复至出风口与出风口相抵接的状态。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固定的“硬”连接方式,能够更好的适应不同用户的家庭地面情况,在维持原有清洁水平的基础上,适应能力更强,而且结构简单可靠。

附图说明

作为本申请技术方案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是本技术方案中的清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方案中清洁装置的底座与清洁组件分解图;

图3是本技术方案中清洁装置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方案中主机的主要部件分解图;

图5是清洁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中f-f方向的剖面结构局部示意图;

图7是清洁组件翻转时的剖面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技术方案中清洁装置工作状态时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清洁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0a是底座与清洁组件分离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0b是底座上的限位部与清洁组件上的凹槽对位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0c是底座与清洁组件安装完成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而不应当作为本申请及其应用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中的清洁装置可以是自主移动式的清洁机器人,所述自主移动式的拖地机器人,可以在脱离人力的情况下自主移动并进行清洁。所述清洁机器人还可以是具有清扫吸尘功能,通过清扫与拖地结合实现更好的对底面进行清洁。具体的,所述清洁机器人还具有用以对其进行对接充电的基站,所述基站上还设有清洗装置,当清洁机器人完成地面清洁工作后自动停泊在基站的上的清洗装置对应位置,在充电的同时进行拖布自动清洁或者仅对拖布进行清洁。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10所示,示例性提供的清洁装置是一种推杆式清洁设备100,在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中,推杆式清洁设备包括主机100、操作杆200、底座300和清洁组件400。其中,操作杆200设置在主机100的顶端(图1中主机100的上端),操作杆200的另一端设有用于供操作人员握持的把手部220,以使操作人员通过握持操作杆200来控制推杆式清洁设备的工作姿态和工作状态。底座300设置在主机100的底端(图1中主机100的下端)并与主机活动连接,所述底座包括底壳,所述底壳由上底壳310和下底壳320组成。清洁组件400安装在底座300的底部,清洁组件400在推杆式清洁设备工作的过程中与地面接触,用来清洁地面。具体的,如图5所示,所述清洁组件400包括集尘腔412以及与所述集尘腔412分别连通的吸尘口413和出风口414,吸尘口413设置在清洁组件400下部以靠近待清洁表面,所述主机100上设有抽真空装置110,底座300上设有进风口,所述抽真空装置110通过管路连接到底座300并与进风口连通。具体的,所述抽真空装置110为吸尘电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清洁组件400可拆卸的安装在底座300上,并且在安装完成后出风口414与进风口330活动间隙配合,抽真空装置110工作时清洁组件400向上移动以使出风口414与进风口330抵接从而连通集尘腔412与进风口330以及抽真空装置110。具体的,所述活动间隙包括上下方向的垂直间隙以及左右和/或前后方向的水平间隙。如图6所示,在将清洁设备提起悬空时,所述清洁组件受重力作用处于如图所示状态,此时出风口与进风口之间的垂直间隙为h。

如此,使得在清洁具有凹凸不平的待清洁表面时,凹凸区域与清洁组件的清洁面之间接触时的受力位置以及时刻不同,清洁组件可以相对底座产生翻转、移动等“浮动”效果,使得清洁组件的出风口与底座上的进风口至少部分区域短暂脱离以帮助越过,图7中示出了当清洁组件的左侧遇到凸起的障碍时,清洁组件产生翻转而使出风口的右侧区域与进风口的右侧区域脱离的状态;当已经越过该凹凸不平的表面时则由于抽真空装置产生的负压作用而使清洁组件快速恢复至出风口与出风口相抵接的状态。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固定的“硬”连接方式,能够更好的适应不同用户的家庭地面情况,在维持原有清洁水平的基础上,适应能力更强,而且结构简单可靠。

进一步的,所述出风口414的面积为sm2,所述清洁组件与进风口的垂直活动距离为hcm,h/s的比值范围为0.1~0.75,其中h不超过0.8。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h/s的比值范围限定在为0.1~0.75,其中h不超过0.8,使得清洁组件的出风口与进风口脱离期间能够维持一定的负压,从而保证在越过凹凸不平的表面时后能够更好的恢复至出风口与出风口相抵接的状态。倘若所述比值范围大于0.75,则可能导致清洁组件难以脱离进风口而产生翻转等活动;若所述比值范围小于0.1,则可能导致清洁组件在越过凹凸不平的表面后恢复至出风口与出风口抵接状态的速度太慢。

具体的,如图4所示,所述主机100还包括内部支架111、前壳112、后壳113、储液盒120、电池(图中未示出)、水泵(图中未示出)、和控制板(图中未示出)。所述电池与吸尘电机和水泵电机分别电连接,所述把手部上设有喷水按钮221和吸尘按钮222,水泵的工作状态由喷水按钮221控制,吸尘风机的工作状态由吸尘按钮222控制;水泵通过水管与储液盒120连通,水泵还通过水管与喷淋口101连通。所述前壳112上设置有螺纹孔柱,内部支架111上设置有通孔,后壳113上设置有通孔,螺钉穿过后壳113和内部支架111上的通孔之后与前壳112上的螺纹孔柱拧紧到一起,从而将内部支架111、前壳112和后壳113固定连接到一起。

如图1所示,把手部220的前侧设置有喷水按钮221,该喷水按钮221被按下时,推杆式清洁设备能够进行喷淋作业,湿润地面。手柄220的后侧设置有吸尘按钮222,该吸尘按钮222被按下时,推杆式清洁设备能够进行吸尘作业。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将喷水按钮221和吸尘按钮222设置在把手部220的其它任意位置,例如,将喷水按钮221和吸尘按钮222都设置在把手部220的前侧或后侧。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将喷水按钮221和吸尘按钮222替换成其它任意可行的操作键,例如触摸式操作键。

进一步的,结合图2、5、8、9所示,所述清洁组件包括支撑构件410,所述支撑构件410的前端具有延伸部411,所述延伸部411从底座300前端的底部伸出。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支撑构件上设置向底座前部伸出的延伸部,使得在推动清洁设备前移的清洁过程中,该延伸部能够最先接触凹凸区域的障碍,尤其是增大清洁组件翻转时的转动力臂,在翻转力矩恒定的情况下减小能够引起其翻转的力,从而促进清洁组件在凹凸区域活动翻转,提升清洁组件在该凹凸不平区域的移动顺畅性。

具体的,清洁组件400包括支撑构件410、拖地构件420、过滤网430和单向阀440。其中,拖地构件420设置在支撑构件410的底端,过滤网430设置在支撑构件410的顶端,单向阀440设置在支撑构件410的内侧。集尘腔412、吸尘口413和出风口414设置在支撑构件410上。其中,吸尘口413形成在集尘腔412的前端,出风口414形成在集尘腔412的顶端,并且被过滤网430所覆盖。在安装好的状态下,集尘腔412通过出风口414与进风口330连通。支撑构件410的内部设置有与吸尘口413对准的斜面415,该斜面415与单向阀440的活动部442相匹配,进而能够封闭吸尘口413。过滤网430设置在支撑构件410的顶端,并且与支撑构件410固定连接,该固定连接方式可以是粘接、超声波焊接、螺钉连接等。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所述拖地构件可以是任意可行的构件,例如海绵、棉布、布条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吸尘风机工作时,吸尘风机产生的负压会驱动空气从吸尘口413进入到集尘腔412,然后再通过过滤网430流动到吸尘风机。在此过程中,流向过滤网430的空气在流动到活动部442的处时,会给活动部442的下表面施加一个力,进而推动活动部442转动到与过滤网430的下表面相贴合的位置。换句话说,在吸尘风机工作的过程中,活动部442上下两侧会因空气的流动而产生气压差,该气压差会驱动活动部442转动到与过滤网430的下表面相贴合的位置。

优选的,单向阀440被弯折形成固定部441和活动部442。固定部441与过滤网430固定连接,并因此与支撑构件410固定连接到一起。活动部442能够移动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活动部442在第一位置时与支撑构件410内的斜面415贴合到一起,并因此封闭吸尘口413;活动部442在第二位置时与支撑构件410内的斜面415分离,并因此打开吸尘口413。

优选地,单向阀440是采用塑料、金属薄片等其它任何具有弹性材料制成的v型的片状结构。以便活动部442在单向阀440自身回弹力的作用下能够从第二位置转动到并保持在第一位置并因此封闭吸尘口413。进一步优选地,该回弹力小于吸尘风机工作时施加给活动部442的负压力,以便在吸尘风机工作时,活动部442内外两侧的压力差能够打开活动部442,并因此打开吸尘口413。

进一步,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理解的是,随着推杆式吸尘器的使用,过滤网430上会贴附越来越多的灰尘,导致过滤网430上的部分过滤孔被堵塞,从而导致过滤网430会阻碍空气的流动,从而降低空气的流速,进而使得活动部442上下两侧的压力差变小,导致活动部442无法在该压力差的作用下贴合到过滤网430上,使得活动部442与过滤网430之间形成有能够容纳异物的缝隙。也就是说,单向阀440的活动部442在过滤网430比较洁净的时候能够与过滤网430贴合,在过滤网430比较脏的时候不能够与过滤网430贴合。

具体的,活动部442在第一位置时与固定部441之间的夹角小于90°,优选地,该夹角小于60°,以便活动部442的上方在活动部442处于任意位置时都能够承载部分异物(例如灰尘),从而在吸尘电机停止工作时,该部分异物的重力能够给活动部442提供竖直向下的压力,迫使活动部442从第二位置转动到第一位置,封闭吸尘口413。

进一步,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以安装清洁组件的卡合装置,所述底座的外表面或者主机上设有用以驱使触发卡合装置释放清洁组件的触发部。优选的,所述触发部设置在底座的外表面。

具体地,在底座朝着清洁组件移动的过程中,清洁组件会先与卡合装置抵接,然后随着底座的继续移动,会使卡合装置从锁定位置切换至解锁位置后再自动恢复并保持在锁定位置,以将清洁组件安装至底座。

通过在底座上设置卡合装置,使得用户能够通过提起操作杆,来使底座也被一同提起,进而将底座移动到放置到地面上的清洁组件的上方,然后使底座下落到清洁组件上,并因此使卡合装置将清洁组件锁定到底座上。因此,本公开的清洁设备无需用户接触到清洁组件,就可以将清洁组件安装到组件上,避免了脏污的清洁组件弄脏用户双手的情形。此外,通过将底座配置成在清洁设备被提起的状态下呈下俯姿态,使底座的前端位于底座的最低端,使得底座的前端最先与清洁组件接触。而且,基于前述吸尘电机的轴线与述操作杆的轴线偏心设置,并且操作杆设置在吸尘风机的前侧,以使主机的前表面尽量地靠近操作杆的前表面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提升用户从手柄的处俯看时获得更好的视野并通过握持操作杆的双手感受到底座与清洁组件是否对准,是否能够匹配到一起,避免了底座与清洁组件对不准时,无法被安装到位的情形。

具体的,结合图2、6、7所示,卡合装置包括设置在底座300左侧的第一卡爪381和设置在底座300右侧的第二卡爪382。第一卡爪381和第二卡爪382能够通过抱合的方式将清洁组件400固定到底座300上。第一卡爪381与下底壳320枢转连接,并且第一卡爪381与下底壳320之间设置有第一复位构件(图中未示出),第一复位构件用于使第一卡爪381从解锁位置转动到并保持在锁定位置。第二卡爪382与下底壳320枢转连接,并且第二卡爪382与下底壳320之间设置有第二复位构件(图中未示出),第二复位构件用于使第二卡爪382从解锁位置转动到并保持在锁定位置。在锁定位置时,第一卡爪381和第二卡爪382分别勾住清洁组件400的周向边缘,具体是勾住清洁组件400的支撑构件410的周向边缘。其中,第一复位构件和第二复位构件都是扭簧。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将第一复位构件和/或第二复位构件设置为拉簧、压簧等其它任意可行的弹性构件。

为了方便用户将清洁组件400从底座300上拆卸下来,第一卡爪381上设置有触发部381a,该触发部381a裸露在底座300的上表面。触发部381a被按下时,第一卡爪381从锁定位置移动到解锁位置,从而使得清洁组件400的左端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下落,并随之使得清洁组件400的右端与第二卡爪382分离,从而使得清洁组件400脱离底座300。

在将清洁组件400和底座300安装到一起的过程中:先将清洁组件400被放置到地面上(如图10a所示),然后提起清洁设备并使底座300与清洁组件400对准,再使底座300逐渐向清洁组件400靠近(如图10a中箭头所示)。随着底座300逐渐靠近清洁组件400,使得限位结构321最先与清洁组件400接触(如图10b所示),并插入到支撑构件410上的凹槽4111中,对底座300与清洁组件400的安装进行引导。随后,清洁组件400的支撑构件410会与第一卡爪381和第二卡爪382抵接,并随之先使第一卡爪381和第二卡爪382从锁定位置转动到解锁位置,再使第一卡爪331和第二卡爪332在各自的复位构件的作用下自动恢复并保持在锁定位置,并因此将清洁组件400锁定到底座300上(如图10c所示)。

进一步的,支撑构件410的延伸部411设置有开口朝上的凹槽411a,所述底壳的前端在所述支撑构件410上的投影落入到所述凹槽411a内,所述底壳的前端设置有朝所述支撑构件延伸的限位部321,所述限位部321插入到所述凹槽中。优选的,导流结构321为两个,并且分别位于下底壳320的左右两侧。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延伸部上设置凹槽,底壳上设置限位部,且所述限位部伸入所述凹槽,使得所述延伸部接触凹凸区域的障碍时而产生翻转时的翻转轴线前移至所述限位部与凹槽配合位置,该翻转轴线更加固定、可靠。尤其是增大清洁组件翻转时的转动力臂,在翻转力矩恒定的情况下减小能够引起其翻转的力,从而促进清洁组件在凹凸区域活动翻转,提升清洁组件在该凹凸不平区域的移动顺畅性。

进一步的,所述主机100的底端与底座300的中部或者后部铰接,所述主机100上设有用于向所述主机100的前方的待清洁表面喷淋液体的喷淋口101。

本实施例中,主机的底端与底座的中部或者后部铰接,所述主机上设有用于向所述主机的前方的待清洁表面喷淋液体的喷淋口,由于喷口位于底座上方靠后位置,在喷水的过程中会有少量的水坠落到底座上,进而沿着底座的顶壁和侧壁流到地面上。此外,虽然在拖地的过程中从底座流到地面上的水能够被拖布拖干净,但当拖地设备被放置到墙角等位置时,底座上的水仍然会流到地面上,却无法被及时拖干,导致地面湿滑,不仅会给地面造成二次污染,而且还容易导致家庭成员滑倒。通过在延伸部上设有凹槽,能够接收来自底座上并且由导流结构导流下来的液体。优选的,所述底壳前部的上表面裸露的部分均设置为弧形面。由于底座上设置由伸入凹槽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能够更好的将液体导流至凹槽。可选地,凹槽左右方向上的左右两端设置有斜面,该斜面用于引导限位部插入凹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清洁设备被沿竖直方向提起时,底座300能够呈下俯姿态(如图10a和图10b所示),从而使得限位结构321能够位于底座300的最低端。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底座在主机被竖直提起时呈下俯的姿态,使得底座上表面的残留的水能够在被提起时顺着底壳的表面淌入凹槽。此外,由于吸尘口位于清洁组件的前侧,对清洁组件进行拆卸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灰尘上扬的问题,由于底座呈下俯状态能够更好的对扬起的灰尘进行遮挡。

进一步的,吸尘电机的轴线与述操作杆200的轴线偏心设置,并且操作杆200设置在吸尘风机的前侧,以使主机100的前表面尽量地靠近操作杆200的前表面,从而使得用户从手柄220的处向前看时能够获得更好的视野。同时,也使得整个主机100的重心更加靠后,增加了手柄220施加给用户的重力,优化了用户的握持手感。

进一步的,如图8所示,所述底座包括内凹形成的聚风腔340,所述聚风腔340设于底座的前侧,所述进风口330设于所述聚风腔340的底部,聚风腔340的侧部设有与吸尘电机连通的聚风口350。优选的,所述进风口的内侧设有毗连进风口设置的台阶部。

所述过滤网在负压的作用下会向聚风腔的顶部方向形变,特别时在较长时间使用后,过滤网也会发生变形进一步增大其工作时向聚风腔顶部方向的变形量,而其变形量会在其中间区域更为显著,倘若该区域与聚风口的距离很近,该区域被过滤下来的灰尘会阻挡进风,进而降低负压,严重影响吸尘效果。本实施例中,通过将飓风口设置在聚风腔的侧部,使得聚风口相对远离过滤网形变较大的区域而贴近过滤网的边缘,减少过滤网形变对气流的影响,保证吸尘效果。此外,还在所述进风口的内侧设有毗连进风口设置的台阶部以减少过滤网周沿的形变。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口处设有密封圈360,抽真空装置工作时的负压以使出风口抵压密封圈360;所述下壳体320的上设有透明部322,所述透明部形成所述聚风腔340的至少一部分。优选的,所述透明部322与下底壳320一体形成,至少通过所述透明部可以观测到清洁组件的状态。

进一步的,如图8所示,底座300(具体是下底壳320)上设置有安装腔,并使该安装腔能够容纳清洁组件400的顶部的一部分。

如图1所示,在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中,推杆式清洁设备还配置有充电装置500,该充电装置500用于给推杆式清洁设备的蓄电池进行充电。

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