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蟹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32793发布日期:2021-03-27 00:38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蟹剪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餐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蟹剪。


背景技术:

2.自古以来,食蟹似乎是一件大有讲究的雅事。早在明代,能工巧匠即创制出一整套 精巧的食蟹工具。据明代美食指南《考吃》记载,明代初创的食蟹工具有锤、镦、钳、铲、匙、叉、刮、针8种,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腰圆锤、小方桌、镊子、长柄斧、调羹、长柄叉、刮片、针。故称之为“蟹八件”。古人发明食蟹工具后,吃蟹成了一件文雅而潇洒的饮食享受。
3.螃蟹虽然美味可口,但是,显然现有的吃螃蟹工具种类繁多,使用麻烦,针对螃蟹的不同部位,需要食客调整对应的工具才能将蟹肉取出,操作步骤繁琐,如:签子:剔蟹肚的蟹肉,或捅出、钩出蟹腿肉;剪刀:剪下蟹腿蟹螯;长柄勺(调羹):刮下膏或黄,用勺送入嘴中等;现有的也有将这些部分工具复合在一起装置,但是由于其结构上的缺陷,在使用时,并不顺手,且功能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设备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蟹剪,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设备中存在的功能单一和使用不顺手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多功能蟹剪,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第一剪臂和第二剪臂,所述第一剪臂和第二剪臂的中部通过销轴铰接在一起形成剪刀状的主体结构,第一剪臂和第二剪臂的后端均设置有环体,第一剪臂和第二剪臂的前端呈匹配交错的刃部,所述主体上还设置有钳体、勺体和顶签;所述钳体设置在环体和销轴之间,第一剪臂和第二剪臂的相对面上设置有齿状结构,且第一剪臂的齿状结构呈水平面状结构,第二剪臂的齿状结构呈弧面结构;所述第一剪臂的长度大于第二剪臂的长度;所述顶签的根部固定在第一剪臂后端环体的前端外侧面,且顶签与第一剪臂之间存在外大内小的间隙;所述顶签与第二剪臂的前端位于同一平面,且顶签的末端能作为第二剪臂开合的极限挡板;所述勺体设置在第一剪臂的前端,且勺体的容纳槽朝向顶签的相对侧。
6.进一步的,所述顶签的前端上侧面设置有限位槽,其前侧面设置有凹槽,所述限位槽与第二剪臂的前端相匹配。
7.进一步的,所述顶签包括水平段和弧形段,所述水平段位于内侧,所述弧形段位于外侧。
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剪臂的前端和后端均位于第一剪臂前端和后端的内侧。
9.进一步的,所述勺体的前端呈叉齿状结构。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的蟹剪,以剪刀状的主体为基本结构,在主体上设置了钳体、勺体和顶签,主体包括第一剪臂和第二剪臂,第一剪臂和第二剪臂的后端厚度相同,两者的中部和后部相对较薄,第一剪臂和第二剪臂的中部交错在一起,并设置有销轴,且本实用新型中将顶签和勺体设置在长度较长的第一剪臂上,较
短的第二剪臂在中部设置有挡台,从而挡台作为第一剪臂的极限挡台,顶签作为第二剪臂的极限挡台,从而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剪臂和第二剪臂能够展开的幅度有限,不会在使用时过分展开;同时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第一剪臂和第二剪臂剪开蟹腿或者蟹壳,利用钳体将蟹腿夹破,利用顶签将蟹腿的肉顶出,利用勺体取出蟹肉,功能多,便于吃螃蟹使用,为专门工具,卫生安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将吃螃蟹的工具复合在一起形成了多功能的蟹剪。
11.同时本实用新型第一剪臂的重量大,第二剪臂的重量小,且第二剪臂的前端和后端均位于第一剪臂的前端和后端内侧,在使用时,用拇指驱动第二剪臂,较为轻便,省力。
12.由此本实用新型结构独特,使用方便,省力,功能多样,将吃螃蟹的多个工具复合在蟹剪上,简化了吃螃蟹的工具,便于食客使用,给食用螃蟹提供了专门的工具,极具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图1的张开状态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16.图中的标号为:1为第一剪臂,2为第二剪臂,3为环体,4为刃部,5为销轴,6为挡台,7为顶签,8为勺体,9为钳体,10为叉齿。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8.实施例1:本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多功能蟹剪,主要用于为食用螃蟹提供一种工具,针对现有的吃螃蟹工具结构上的缺陷,在使用时体验感差,使用麻烦,功能单一,为此本实施例将多种吃螃蟹工具整合在一起,提高了吃螃蟹的体验感,结构符合人体力学,使用顺手。
19.如图1

3所示,一种多功能蟹剪,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第一剪臂1和第二剪臂2,所述第一剪臂1和第二剪臂2的中部通过销轴5铰接在一起形成剪刀状的主体结构,第一剪臂1和第二剪臂2的后端均设置有环体3,第一剪臂1和第二剪臂2的前端设置有刃部4,且两者的刃部匹配交错在一起,类似于剪刀,在使用时第一剪臂1和第二剪臂2用于切断蟹腿。
20.所述主体上还设置有钳体9、勺体8和顶签7;下面对各部分的结构位置和功能进行说明。
21.所述钳体9设置在环体3和销轴5之间;第一剪臂1和第二剪臂2的相对面上设置有齿状的结构,在使用时第一剪臂1位于下部,第二剪臂2位于上部,同时第一剪臂1的齿状结构基本为平面,而第二剪臂2的齿状结构呈向上的弧面结构,便于对蟹腿进行夹持,并利用齿状的结构将蟹腿夹破,使蟹腿与其内部的肉分离。
22.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剪臂1的长度大于第二剪臂2的长度;第二剪臂2的前端和后端均位于第一剪臂1前端和后端的内侧;在使用时第一剪臂1较重,第二剪臂2较轻,第一剪臂1尾端的环体用于放置一根或者两根手指(中指和无名指),位于下侧,其端部的刃部位于上部;第二剪臂2尾端的环体用于放置拇指,且位于上部;在使用时,拇指驱动第二剪臂,较为轻便,省力,便于操作。
23.所述顶签7的根部固定在第一剪臂1后端环体的前端外侧面,且顶签7与第一剪臂1之间存在外大内小的间隙,间隙便于顶签深入蟹腿,将腿肉顶出;所述顶签7与第二剪臂2的前端位于同一平面,且顶签7的末端能作为第二剪臂开合的极限挡板;在具体使用时,中指位于顶签根部的外侧,顶签7用于将蟹腿中的肉顶出;由此本实施例结构独特,整体结构符合人体手部要求,结构合理,使用顺手。
24.所述勺体8设置在第一剪臂1的前端,且勺体8的容纳槽朝向顶签7的相对侧,所述勺体8的前端呈叉齿10状结构;因此本实施例还能作为勺子使用,还能作为叉子使用,用叉勺取出蟹壳内的蟹肉,功能多样。
25.由此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功能多样的蟹剪,将多个工具复合在蟹剪上,便于食客进行操作,且结构合理,使用顺手,操作轻便,给吃螃蟹提供了专用的工具,提高了吃螃蟹的体验感。
26.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在于:本实施例对顶签的结构进一步限定。
27.所述顶签的前端上侧面设置有限位槽,其前侧面设置有凹槽,所述限位槽与第二剪臂的前端相匹配;所述顶签包括水平段和弧形段,所述水平段位于内侧,所述弧形段位于外侧。
28.本实施例,较短的第二剪臂2在中部设置有挡台6,挡台6作为第一剪臂1的极限挡台,顶签7作为第二剪臂2的极限挡台,且通过限位槽与第一剪臂1匹配,从而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剪臂1和第二剪臂2能够展开的幅度有限,不会在使用时过分展开;同时利用凹槽状结构,防止顶签在顶出蟹腿中腿肉时将腿肉捣碎,保证了腿肉的完整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