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大小便分区坐便椅

文档序号:26112910发布日期:2021-08-03 12:54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移动式大小便分区坐便椅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移动式大小便分区坐便椅。



背景技术:

在临床实践中,部分病人无法正常自行如厕,由于这些病人行动不便导致无法自行去洗手间进行如厕,这些病人大多借助于便盆、导尿壶之类的在病床上如厕,使用导尿壶如厕不仅损坏了病人形象,还会增加病人的心理压力,同时也会影响到整个科室环境。另外,当需要对这些病人的体液排出量进行计量时,需要对其进行液体的出入量记录,但是病人在洗手间如厕时,小便会跟随大便一起排出,医护人员无法对该部分的小便液体量进行计量,无法准确判断病情发展。

现有的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9404596u,一种大小便分离计量的椅式坐便器中,公开了“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小便分离计量的椅式坐便器,包括座椅架和装在座椅架上的便盆,便盆设有顶部开放设置的便盆体,便盆体内设有竖向设置的隔板,隔板下端与便盆体固定相连,隔板将便盆体分隔为位于前部的小便收集室和位于后部的大便收集室;所述小便收集室的下部便盆体沿着隔板向下延伸逐渐收口形成下端开口的出尿管,在出尿管上套装有透明的小便收集桶”。

上述的现有专利中,当病人在输液的情况下需要进行如厕,输液瓶或输液袋只能通过人手进行支撑,若如厕时间较长则会导致支撑的手部酸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移动式大小便分区坐便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移动式大小便分区坐便椅,包括座椅架,所述座椅架包括座椅板和至少三个支脚,所述座椅板与支脚的上端连接;所述座椅架连接有输液杆,所述输液杆的上端设置有挂钩;所述座椅板上开设有落孔,所述座椅架连接有竖直设置的隔板,所述隔板将落孔下方的空间分隔成小便区和大便区,所述大便区设置于小便区的后方,所述小便区可拆卸安装有小便收集袋。

通过上述方案,当患者需要如厕时,患者可以坐在坐便椅上,病患在输液时需要如厕的情况下,可将输液袋或输液瓶通过挂钩悬挂。当患者需要大便和小便进行分离,取小便进行测量时,将小便收集袋安装于小便区,使用小便收集袋对小便进行收集,收集完毕后只需取出小便收集袋并对小便收集袋进行测量即可。本坐便椅的操作较为方便并且实用性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座椅板的后端固定连接有靠背架,所述靠背架设置于座椅板上方,所述靠背架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靠背垫。

通过上述方案,靠背垫使患者的背部可以得到支撑,避免患者长时间坐着腰部酸痛。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脚的下端连接有万向轮。

通过上述方案,万向轮使坐便椅的移动更加方便省力,患者可以坐在坐便椅上被医护人员所运送,减少病患的负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靠背架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推把,所述推把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推把对称设置于靠背架的左右两端。

通过上述方案,推把使医护人员推动坐便椅时更容易控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落孔的内壁开设有卡槽组,所述卡槽组包括滑移槽以及限位槽,所述滑移槽沿竖向延伸,所述滑移槽与限位槽相互连通,所述限位槽设置于滑移槽的上方,所述限位槽与座椅板的上端面相连通,所述隔板与滑移槽滑移连接,所述隔板的上端设置突出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限位槽卡接配合。

通过上述方案,隔板可拆卸,隔板拆卸后的清洗较为简便,方便了对隔板进行清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落孔包括左侧壁和右侧壁,所述左侧壁与右侧壁相互平行,所述卡槽组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卡槽组设置于左侧壁和右侧壁,位于所述左侧壁的卡槽组与位于右侧壁的卡槽组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卡槽组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卡槽组在右侧壁/左侧壁上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

通过上述方案,多个卡槽组间隔设置,使隔板的位置可调,使隔板能适应不同的的患者的需求,增强了坐便椅的实用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液杆包括下单元杆和上单元杆,所述上单元杆的下端穿设于下单元杆,所述上单元杆与下单元杆滑移连接,所述上单元杆和下单元杆之间设置有定长组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长组件包括定长旋钮、抵接胶体,所述抵接胶体为弹性构件,所述抵接胶体设置于上单元杆与下单元杆之间,所述抵接胶体为筒状构件,所述抵接胶体的上端开设有通槽,所述抵接胶体的上端设置有倒斜角,所述下单元杆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上单元杆穿过定长旋钮所述定长旋钮与下单元杆螺纹连接,所述定长旋钮的上端设置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与倒斜角抵接。

通过上述方案,在定长旋钮向下单元杆旋进的过程中,倾斜面从远离倾斜角到逐渐靠近倾斜角到与倾斜角抵接,在倾斜面与倾斜角抵接之后继续旋进定长旋钮,抵接胶体的上端将逐渐向抵接胶体的轴线收拢,从而使抵接胶体对上单元杆的抵接更加紧密,从而实现对上单元的高度的固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座椅板铰接有座垫,所述座垫包括柔性层,所述座垫的后端与座椅板铰接,所述座垫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位置与落孔的位置对应设置。

通过上述方案,座垫使患者使用本坐便椅如厕时更加舒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座椅板的下端开设有第一插槽,所述隔板开设有第二插槽,所述座椅板的下方设置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两端分别插接于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所述小便收集袋的袋口边缘与固定框的内边缘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用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座垫翻起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个角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角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输液杆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座椅架;101、小便区;102、大便区;110、座椅板;111、落孔;112、滑移槽;113、限位槽;114、槽座;115、第一插槽;120、支脚;121、万向轮;130、隔板;131、限位块;132、第二插槽;140、座垫;150、靠背架;151、靠背垫;152、推把;160、输液杆;161、上单元杆;162、下单元杆;163、挂钩;200、定长组件;210、定长旋钮;211、倾斜面;220、抵接胶体;221、通槽;222、倒斜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参照图1至图6,移动式大小便分区坐便椅,包括座椅架100,座椅架100包括座椅板110和四个支脚120。四个支脚120呈矩形排列,四个支脚120的上端均与座椅板110固定连接,四个支脚120的下端均连接有万向轮121。座椅板110的形状与马桶座的形状相似。

座椅板110开设有落孔111,落孔111贯穿座椅板110,落孔111为多边形孔,落孔111包括左侧壁和右侧壁,左侧壁和右侧壁关于坐便椅的中心平面对称设置。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均设置有卡槽组,卡槽组设置有若干组,位于同一侧壁上的卡槽组沿坐便椅的前后方向等距间隔设置,位于左侧壁的卡槽组和位于右侧壁的卡槽组一一对应设置。卡槽组包括滑移槽112和限位槽113,限位槽113设置于滑移槽112的上方,卡槽与座椅板110的上端面相连通,限位槽113与滑移槽112相互连通。限位槽113与滑移槽112形成“l”型的槽体。

落孔111下方设置有隔板130,隔板130竖直设置,将落孔111下方的空间分为小便区101和大便区102,小便区101设置于大便区102的前方。隔板130的上端突出有两个限位块131,两个限位块131对称设置于隔板130的左右两侧。限位块131与限位槽113卡接配合。

座椅板110的下端向下突出有槽座114。槽座114设置有两个,两个槽座114分别设置于落孔111的前后两侧。槽座114开设有第一插槽115,第一插槽115的开口朝向隔板130,第一插槽115的两端与槽座114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相连通。隔板130上开设有第二插槽132。座椅板110的下方设置有固定框,位于小便区101的固定框连接有小便收集袋,位于大便区102的固定框连接有大便收集袋。小便收集袋的袋口边缘与对应的固定框的内边缘固定连接。大便收集袋的袋口边缘与对应的固定框的内边缘固定连接。

座椅板110上方设置有座垫140,座垫140包括柔性垫层。座垫140的后端与座椅板110铰接,座垫140上开设有通孔,通孔的位置与落孔111的位置相对应设置。座垫140与马桶座的结构相似。

座椅板110的后端固定连接有靠背架150,靠背架150位于座椅板110的上方,靠背架150上固定连接有靠背垫151。靠背架150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推把152,推把152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推把152分别设置于靠背架150的左右两端,推把152为圆柱状构件,推把152向后延伸。

座椅板11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扶手。

座椅板110连接有输液杆160,输液杆160包括上单元杆161和下单元杆162,下单元杆162的下端与座椅板110固定连接。上单元杆161设置于下单元杆162的上方,上单元杆16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用于悬挂输液瓶或输液袋的挂钩163。上单元杆161的下端穿设于下单元杆162内,上单元杆161和下单元杆162之间设置有定长组件200。

定长组件200包括定长旋钮210和抵接胶体220。抵接胶体220设置于下单元杆162以及上单元杆161之间的缝隙中,抵接胶体220上开设有通槽221,通槽221贯穿抵接胶体220的侧壁,使抵接胶体220呈“c”型套筒状。抵接胶体220的内壁面与上单元杆161铰接、外壁面与下单元杆162抵接。抵接胶体220的上端设置有倒斜角222。下单元杆162的上端设置有外螺纹,定长旋钮210与外螺纹螺纹连接,上单元杆161穿过定长旋钮210,定长旋钮210内部设置有倾斜面211,倾斜面211与倒斜角222抵接。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