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烹饪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11829发布日期:2021-08-03 12:53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烹饪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厨电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电压力煲是现在常见的一种厨房电器。使用时,电压力煲通过加热将煲内的水分蒸发,使得煲内的压强变大,从而完成高压烹饪。传统的电压力煲在完成烹饪后,需要自然冷却一段时间,等到煲内压力值下降到一定程度后,电压力煲排气阀才开始排气。因此,传统的电压力煲在完成烹饪后需要用户长时间的等待,影响用户体验。

目前出现了带有水冷功能的电压力煲,通过在电压力煲外设置水箱,利用设置在水箱上的水泵将冷水输送到电压力煲的煲盖内,使得电压力煲内的水蒸气快速凝结,从而快速减小电压力煲内的压力,实现快速开盖。

由于带有水冷功能的电压力煲的水箱与电压力煲主体为可拆卸连接,这就导致了在水箱与电压力煲安装不到位时,水箱无法从电压力煲主体上获取电能,进而无法冷却电压力煲。而这种情况,往往在电压力煲已经完成了烹饪作业,需要被冷却时,才会被用户发现,而此时的用户又无法从电压力煲主体将水箱拆卸下来重新安装,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电压力煲在水箱安装不到位时不能及时提醒用户,进而导致电压力煲无法被及时冷却的问题,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包括烹饪主机、储液箱和输送泵,所述储液箱与所述烹饪主机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到一起,所述输送泵能够将所述储液箱中的液体输送至所述烹饪主机内,从而冷却所述烹饪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设备还包括检测电路、设置在所述烹饪主机上的第一耦合器和设置在所述储液箱上的第二耦合器;在所述烹饪主机与所述储液箱安装到一起的状态下,所述第一耦合器与所述第二耦合器耦合到一起;所述检测电路与所述第一耦合器和/或所述第二耦合器电连接到一起;所述检测电路配置成,在所述第一耦合器与所述第二耦合器耦合到一起的状态下能够输出第一信号,在所述第一耦合器与所述第二耦合器没有耦合到一起的状态下能够输出第二信号。

可选地,所述第一耦合器包括第一正极导电构件和第一负极导电构件,所述第二耦合器包括第二正极导电构件和第二负极导电构件;在所述第一耦合器与所述第二耦合器耦合到一起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正极导电构件与所述第二正极导电构件电连接到一起,所述第一负极导电构件与所述第二负极导电构件电连接到一起。

可选地,所述第一正极导电构件和第一负极导电构件中的一个与所述检测电路电连接到一起,所述第一正极导电构件和所述第一负极导电构件中的另一个与电源电连接到一起;所述输送泵包括电机,所述电机串联在所述第二正极导电构件与第二负极导电构件之间;在所述第一耦合器与所述第二耦合器耦合到一起的状态下,所述电源通过所述第一正极导电构件、所述第二正极导电构件、所述电机、所述第二负极导电构件和第一负极导电构件与所述检测电路导通。

可选地,所述检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耦合器的第一负极导电构件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接地线;所述检测电路用于输出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信号输出端位于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一负极导电构件之间。

可选地,所述检测电路包括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串联到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一负极导电构件之间,所述信号输出端位于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二电阻之间。

可选地,所述储液盒上设置有发光二极管、线性恒流驱动集成电路和第三电阻,所述第二正极导电构件、所述发光二极管、所述线性恒流驱动集成电路、所述第三电阻和所述第二负极导电构件依次串联。

可选地,所述烹饪主机上设置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耦合器的第一负极导电构件电连接,所述控制开关的另一端接地线;在所述第一耦合器与所述第二耦合器耦合到一起的状态下,并且在所述控制开关处于接通的状态下,所述输送泵工作。

可选地,所述控制开关包括三极管、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负极导电构件电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线,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四电阻和所述第五电阻分别电连接;所述第五电阻远离所述三极管的一端接地线。

可选地,所述烹饪设备还包括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配置成,在所述检测电路输出所述第二信号时发出报警信息。

可选地,所述报警装置是蜂鸣器或发光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申请前述的烹饪设备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与第一耦合器和/或第二耦合器电连接到一起的检测电路,使得检测电路在第一耦合器与第二耦合器耦合到一起的状态下能够输出第一信号,从而判定储液箱与烹饪主机安装到位,在第一耦合器与第二耦合器没有耦合到一起的状态下能够输出第二信号,从而判定储液箱与烹饪主机没有安装到位。因此,本申请的烹饪设备能够自动地检测储液箱与烹饪主机之间是否安装到位,从而克服了因储液箱与烹饪主机之间安装不到位,而无法使烹饪主机被冷却的问题。

进一步,通过在烹饪设备上设置报警装置,并使报警装置在检测电路输出第二信号时发出报警信息,从而提醒用户检测储液箱和烹饪主机之间的配合情况,避免出现烹饪主机无法被冷却的情形。

2、通过将输送泵的电机串联在第二正极导电构件与第二负极导电构件之间,使得当第一耦合器与第二耦合器耦合到一起时,电源通过第一正极导电构件、第二正极导电构件、电机、第二负极导电构件和第一负极导电构件与检测电路导通,从而使检测电路能够检测电机的工作电路是否接通,从而判断输送泵是否能够为烹饪主机提供水冷服务。

3、通过在第一耦合器的第一负极导电构件与地线之间设置第一电阻,并将检测电路用于输出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信号输出端设置在第一电阻与第一负极导电构件之间,使得第一电阻在第一耦合器与第二耦合器接通并因此使第一正极导电构件与第一负极导电构件导通的状态下能够分走部分电压,使得信号输出端的电压/电势/电平大于零(即第一信号);在第一耦合器与第二耦合器没有接通并因此使第一正极导电构件与第一负极导电构件断开的状态下无法分走电压,信号输出端的电压等于零(即第二信号)。

4、通过在储液盒上设置发光二极管,并使发光二极管在第一耦合器和第二耦合器耦合到一起的状态下能够被点亮,从而提醒用户输送泵正在工作。

5、通过在第一耦合器与接地线之间设置控制开关,使得控制开关能够控制输送泵和发光二极管的工作状态,即,通过控制开关能够同时控制输送泵和发光二极管工作与否。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烹饪设备的使用效果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烹饪设备被冷却的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实现烹饪设备冷却功能的控制电路的原理图。

附图标记列表:

1、烹饪主机;101、机体;102、机盖;2、储液箱;3、输送泵;301、电机;4、第一耦合器;401、第一正极导电构件;402、第一负极导电构件;5、第二耦合器;501、第二正极导电构件;502、第二负极导电构件;6、第一电阻;7、信号输出端;8、第二电阻;9、第三电阻;10、发光二极管;11、线性恒流驱动集成电路;12、三极管;13、第四电阻;14、第五电阻。

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下文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申请的全部实施例,该一部分实施例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原理,并非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基于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所获得的其它所有实施例,仍应落入到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烹饪设备可以是电压力锅、电饭煲、蒸锅等任意可行的设备。

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烹饪设备包括烹饪主机1、储液箱2和输送泵3。储液箱2与烹饪主机1可拆卸连接到一起,输送泵3设置在储液箱2上并且能够将储液箱2中的液体输送至烹饪主机1内,从而冷却烹饪主机1。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将输送泵3设置在烹饪主机1上。

继续参阅图1和图2,烹饪主机1包括机体101和机盖102,机盖102上设置有循环腔(图中未示出)。在储液箱2安装到烹饪主机1的状态下,该循环腔与储液箱2连通。

如图3所示,烹饪设备还包括检测电路(图中未标记)、设置在烹饪主机1上的第一耦合器4和设置在储液箱2上的第二耦合器5。在烹饪主机1与储液箱2安装到一起的状态下,第一耦合器4与第二耦合器5耦合到一起。该检测电路用于检测储液箱2与烹饪主机1之间是否安装到位。具体地,检测电路配置成,在第一耦合器4与第二耦合器5耦合到一起的状态下能够输出第一信号,在第一耦合器4与第二耦合器5没有耦合到一起的状态下能够输出第二信号。

继续参阅图3,第一耦合4包括第一正极导电构件401和第一负极导电构件402,第一正极导电构件401用于连接电源。第二耦合器5包括第二正极导电构件501和第二负极导电构件502。当第一耦合器4和第二耦合器5耦合到一起时,第一正极导电构件401和第二正极导电构件501电连接到一起,第一负极导电结构402和第二负极导电结构502电连接到一起。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第一正极导电构件401和第二正极导电构件501能够电连接到一起,第一负极导电结构402和第二负极导电结构502能够电连接到一起的前提下,第一正极导电构件401、第二正极导电构件501、第一负极导电结构402和第二负极导电结构502可以是任意可行的结构,例如插针、插销、插孔、抵接片、抵接块等。

继续参照图3,检测电路中包括第一电阻6、信号输出端7和第二电阻8。第一负极导电构件402、第二电阻8、第一电阻6和地线依次串联到一起,信号输出端7位于第一电阻6和第二电阻8之间。其中,第一电阻6用于为信号输出端7提供电压/电势/电平,第二电阻8至少用于使信号输出端7的电压/电势/电平适配于与其相连接的电路。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降低检测电路的能耗,第一电阻6的电阻可以设置的尽量大些。

继续参照图3,储液箱2上还设置有第三电阻9、发光二极管10、线性恒流驱动集成电路11。其中,第三电阻9用于限制流经发光二极管10的电流大小,线性恒流驱动集成电路11用于使发光二极管10获得恒定的电流,以使发光二极管10发出的光比较稳定。第二正极导电构件501、输送泵3的电机301和第二负极导电构件502依次串联,第二正极导电构件501、发光二极管10、线性恒流驱动集成电路11、第三电阻9和第二负极导电构件502依次串联。

继续参阅图3,烹饪主机1上还设置有控制开关,该控制开关包括三极管12、第四电阻13和第五电阻14。三极管12的集电极与第一负极导电构件402电连接,三极管12的发射极接地线,三极管12的基极与第四电阻13和第五电阻14分别电连接,第五电阻14远离三极管12的一端接地线。其中,第四电阻13用于限制流向三极管12的基极的电流,第五电阻14用于为三极管12的基极提供电压/电势/电平。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当第四电阻13接低电平时,三极管12的集电极和三极管12的发射极不会导通,此时电机301和发光二极管10不工作。当第四电阻13接高电平时,三极管12的集电极和三极管12的发射极导通,此时电机301和发光二极管10工作。基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将控制开关设置成其他任意形式的开关,例如串联到第一负极导电构件402与地线之间的触点开关。

下面参照图3来对本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工作原理进行简单说明。

在第一耦合器4与第二耦合器5插接到位的状态下,第一正极导电构件401与第二正极导电构件501导通,第一负极导电构件402与第二负极导电构件502导通。电流能够依次经过第一正极导电构件401、第二正极导电构件501、电机301、第二负极导电构件502、第一负极导电构件402、第二电阻8、信号输出端7、第一电阻6和地线。此时,第一电阻6有电流经过,导致信号输出端7的电势不再与地线相同,而是大于零,并因此输出第一信号。当第四电阻13接低电平时,三极管12的集电极和三极管12的发射极不会导通,此时电机301和发光二极管10不工作。当第四电阻13接高电平时,三极管12的集电极和三极管12的发射极导通,此时电机301和发光二极管10同时工作,实现烹饪主体1的冷却功能。

在第一耦合器4与第二耦合器5没有插接到位的状态下,图3中所示的每一个电子元器件都没有电流经过,电机301和发光二极管10不能工作,第一负极导电构件402、第二电阻8、信号输出端7和第一电阻6与地线导通,因此第一负极导电构件402、第二电阻8、信号输出端7和第一电阻6的电势与地线相同,均是零。此时,信号输出端7输出的第二信号——电压为零。

进一步,虽然图中并未示出,但是本实施例还包括与信号输出端7相连接的报警装置,该报警装置在接收到第二信号时发出报警信息,从而提醒用户储液箱2与烹饪主机1之间没有连接好。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报警装置可以是蜂鸣器,也可以是发光装置。

基于前文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烹饪设备能够通过检测电路检测第一耦合器4和第二耦合器5是否耦合到位,并在插接不到位时提醒用户,使用户调整储液箱2使其与烹饪主体1安装到位,从而避免了烹饪设备在完成了烹饪作业之后,由于第一耦合器4和第二耦合器5耦合不到位,而导致无法被冷却的情形。

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

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不设置第二电阻8。因为检测电路不设置第二电阻8也能够完成检测工作。

本申请的第三实施例:

与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不设置第三电阻9、发光二极管10和线性恒流驱动集成电路11。只是用户无法直观地了解到输送泵3工作与否。

本申请的第四实施例:

与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第三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将检测电路(第一电阻6和信号输出端7)连接到第二负极导电构件502上。

至此,已经结合前文的多个实施例描述了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这些具体实施例。在不偏离本申请技术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拆分和组合,也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凡在本申请的技术构思和/或技术原理之内所做的任何更改、等同替换、改进等都将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