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自动补水功能的饮用水用节能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80715发布日期:2021-06-08 17:37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自动补水功能的饮用水用节能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饮用水补水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自动补水功能的饮用水用节能设备。


背景技术:

2.饮水设备时方便人们饮用的装置,目前在我们现代的家饮水设备居生活中是必不可缺的,解决了我们日常的饮用水的问题;现有的饮水设备不便于进行自动启动补水,在补水时需通过人员观察液位的多少进行补水工作;(2) 现有的饮水设备在通过水泵进行补水时,由于启停的次数较多,导致对于能源的消耗量较大,不利于能源的节约;因此需对上述问题进行优化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实用性不佳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具有自动补水功能的饮用水用节能设备。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自动补水功能的饮用水用节能设备,包括饮水箱、设备箱、浮力组件和过滤组件,所述饮水箱为水平设置的矩形箱,在所述饮水箱一侧的中部固接有矩形的设备箱,在所述设备箱的内底面上固定设有控制器,在所述控制器上方的箱体内水平固接有承载板,在所述承载板的顶面横向设有输水泵,在所述输水泵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固定设有进水管和输水管,且所述进水管和输水管的外端均贯穿出设备箱外,且所述输水管的外端从饮水箱的一侧顶部贯穿进箱体内;在所述饮水箱的另一侧底部横向固接有出水管,在所述出水管的管体上设有排放阀;在所述饮水箱内的上部水平固接有分隔板,在所述分隔板的底面下方设有浮力组件;在所述饮水箱的顶面一侧竖向开设有矩形的安装孔,在所述安装孔内竖向设有过滤组件。
5.优选地,所述浮力组件包括圆柱盒、连通管、浮力球和密封圈,在所述分隔板的底面下方竖向设有圆柱盒,在所述圆柱盒的底面和顶面中部均开设有圆形的安装孔,在所述圆柱盒顶面和底面的安装孔内均竖向固接有连通管,在所述圆柱盒内活动设有浮力球,在每个所述连通管位于圆柱盒的内端的内壁上均水平固接有密封圈,且所述圆柱盒顶面上的连通管贯穿至分隔板的顶面上方。
6.优选地,在所述浮力球的球体中部水平套设有浮力环,在所述浮力环内圈上等距横向固接有若干连接杆,且每个所述连接杆的内端均固接在浮力球的球体中部。
7.优选地,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矩形凸块、密封板、密封垫、矩形框、过滤网和密封压条,在所述安装孔的边沿固定设有一圈矩形凸块,在所述密封板的底面中部配合矩形凸块开设有矩形的密封槽,且所述矩形凸块卡设在密封板的密封槽内,在所述密封槽的内底面中部竖向固接有矩形框,在所述矩形框内圈的边沿开设有一圈压边槽,在所述压边槽内卡设有密封压条,在所述矩形框内设有过滤网,且所述过滤网的四边均通过密封压条压设在密封板的压边槽内。
8.优选地,在所述密封板的密封槽的内壁上设有一层密封垫,在所述分隔板顶面一侧纵向水平固接有条状的限位座,在所述限位座的顶面中部配合矩形框开设有条状的限位槽,在所述限位槽内固定设有橡胶密封层,且所述矩形框的底端卡设在限位槽内。
9.优选地,在所述饮水箱另一侧内壁上的上部固定安装有液位传感器,且所述液位传感器的信号传输端与控制器的信号接收端电性连接;所述输水泵的信号接收端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本实用新型中,
11.1、通过控制器和液位传感器,便对饮水箱内的水位下降后进行自动补充,有效节省了电力的消耗;增加了对于饮水箱的自动补水的功能;解决了现有饮水箱内水体不便进行自动启停补水的问题;
12.2、通过浮力环和连接杆,便于有效提高浮力球在升降时的稳定性,便于增大水体对于浮力球的浮力,便于有效提高浮力球与密封圈之间的密封性,通过浮力组件便于有效减少输水泵的启停次数,便于有效降低对于能源的消耗,便于进一步提高节能补水的效果;解决了现有饮水装置补水时启停次数较多和能源消耗较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13.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圆柱盒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图1中a部位结构放大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矩形框一侧结构示意图;
18.图中序号:饮水箱1、设备箱2、控制器3、输水泵4、进水管5、输水管 6、出水管7、分隔板8、圆柱盒9、连通管10、浮力球11、密封圈12、浮力环13、连接杆14、液位传感器15、矩形凸块16、密封板17、密封垫18、矩形框19、限位座20、过滤网21、密封压条22。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0.实施例1:参见图1

4,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具有自动补水功能的饮用水用节能设备,包括饮水箱1、设备箱2、浮力组件和过滤组件,所述饮水箱1 为水平设置的矩形箱,在所述饮水箱1一侧的中部固接有矩形的设备箱2,在所述设备箱2的内底面上固定设有控制器3,控制器3的型号为sl3000,在所述控制器3上方的箱体内水平固接有承载板,在所述承载板的顶面横向设有输水泵4,输水泵4的型号为hl65

20,在所述输水泵4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固定设有进水管5和输水管6,且所述进水管5和输水管6的外端均贯穿出设备箱2外,且所述输水管6的外端从饮水箱1的一侧顶部贯穿进箱体内;在所述饮水箱1的另一侧底部横向固接有出水管7,在所述出水管7的管体上设有排放阀;在所述饮水箱1内的上部水平固接
有分隔板8,在所述分隔板8 的底面下方设有浮力组件;在所述饮水箱1的顶面一侧竖向开设有矩形的安装孔,在所述安装孔内竖向设有过滤组件。
21.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浮力组件包括圆柱盒9、连通管10、浮力球11和密封圈12,在所述分隔板8的底面下方竖向设有圆柱盒9,在所述圆柱盒9 的底面和顶面中部均开设有圆形的安装孔,在所述圆柱盒9顶面和底面的安装孔内均竖向固接有连通管10,在所述圆柱盒9内活动设有浮力球11,在每个所述连通管10位于圆柱盒9的内端的内壁上均水平固接有密封圈12,且所述圆柱盒9顶面上的连通管10贯穿至分隔板的顶面上方;在所述浮力球11 的球体中部水平套设有浮力环13,在所述浮力环13内圈上等距横向固接有若干连接杆14,且每个所述连接杆14的内端均固接在浮力球11的球体中部。
22.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矩形凸块16、密封板17、密封垫18、矩形框19、过滤网21和密封压条22,在所述安装孔的边沿固定设有一圈矩形凸块16,在所述密封板17的底面中部配合矩形凸块16开设有矩形的密封槽,且所述矩形凸块16卡设在密封板17的密封槽内,在所述密封槽的内底面中部竖向固接有矩形框19,在所述矩形框19内圈的边沿开设有一圈压边槽,在所述压边槽内卡设有密封压条22,在所述矩形框19内设有过滤网21,且所述过滤网21的四边均通过密封压条22压设在密封板17的压边槽内;在所述密封板17的密封槽的内壁上设有一层密封垫18,在所述分隔板8顶面一侧纵向水平固接有条状的限位座20,在所述限位座20的顶面中部配合矩形框 19开设有条状的限位槽,在所述限位槽内固定设有橡胶密封层,且所述矩形框19的底端卡设在限位槽内;在所述饮水箱1另一侧内壁上的上部固定安装有液位传感器15,液位传感器15的型号为ptj301,且所述液位传感器15的信号传输端与控制器3的信号接收端电性连接;所述输水泵4的信号接收端与控制器3的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
23.实施例2:在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首先将控制器3、输水泵4和液位传感器15分别通过导向与外接电源进行电性连接;然后将进水管5与外接水管连接;然后将液位传感器15的信号传输端与控制器3的信号接收端电性连接;在将输水泵4的信号接收端与控制器3的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然后在控制器3内设置液位变化的阈值,然后通过液位传感器15进行监测饮水箱1内水位的变化,然后将变化的液位通过信号传输端传输给控制器3,当液位值小于所述设定的阈值时,通过控制器3将输水信号通过输出端传递给输水泵4的信号接收端,然后输水泵4接收输水信号后进行输水工作;当液位值大于所述设定的阈值时,通过控制器3将停水信号通过输出端传递给输水泵4的信号接收端,然后输水泵4接收停水信号后停止输水工作;通过控制器3和液位传感器15,便对饮水箱1内的水位下降后进行自动补充,有效节省了电力的消耗;增加了对于饮水箱1的自动补水的功能;解决了现有饮水箱内水体不便进行自动启停补水的问题;
24.然后通过将饮水箱1内底部的水体排放出时,在箱体内水位的下降便于使浮力球11在圆柱盒9内进行下降,通过浮力球11的下降便于通过连通管 10对分隔板8下方的水体进行补充;通过浮力环13和连接杆14,便于有效提高浮力球11在升降时的稳定性,便于增大水体对于浮力球11的浮力,便于有效提高浮力球11与密封圈12之间的密封性,同时便于有效减少输水泵4 的启停次数,便于有效降低对于能源的消耗,便于进一步提高节能补水的效果;通过过滤组件便于对输送进饮水箱1内的水体进行净化过滤,便于防止管道内的水垢进入饮水箱1内的下部,导致浮力组件内部发生堵塞,从而影响浮力球11与密封圈之间的密
封性;同时过滤组件便于拆卸清洗,通过密封压条22将过滤网21的四边压设在密封板17的压边槽内,便于对过滤网21 进行拆卸更换;解决了现有饮水装置在补水时启停次数较多和能源消耗较大的问题。
2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