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30186发布日期:2021-08-20 16:43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清洗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清洗碗碟、果蔬的清洗机。



背景技术:

洗碗机是一种将冷水或热水喷射到碗碟以清除粘附在碗碟上的脏物并且清洗碗碟的装置。将碗碟放置在洗碗柜内的碗碟框中,一般的洗碗机包括喷射洗涤水的泵和喷头,产生热水的加热器等。

如本申请人的申请号为201320889945.4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水槽式清洗机,包括形成洗涤空间的箱体,箱体包括水槽本体和转动连接在水槽本体上的盖板,水槽本体的底部至少在中央部位具有下凹的沥水区域,沥水区域内设置有将沥水区域内的水泵出到沥水区域上方洗涤空间的水泵,沥水区域覆盖有带沥水孔的沥水板,沥水板上方设有用于水泵出水的旋转喷臂,沥水区域内还设有加热器。

在现有技术中,上述沥水板与槽体底部之间的沥水区域相对封闭,沥水区域相对于沥水板上方的水流速度更慢,长久进行餐具或果蔬清洗之后,沥水区域底部易存留油脂及泥沙,需要用户进行手动清洗,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在清洗状态下提高沥水区域水流速度、便于在清洗完毕后对沥水区域底壁进行清洗从而避免槽体底部积累污物的清洗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清洗机,包括具有洗涤腔的箱体及用于将箱体底部的水向上泵起的泵水组件,所述箱体底部设置有下凹的沥水区域,该沥水区域的顶部设置有沥水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叶轮,该叶轮能转动地设于沥水区域中且贴近沥水区域底壁布置,该叶轮与所述泵水组件的动力输出轴相连接,所述动力输出轴正转状态下,所述叶轮随动力输出轴正转而用于向上汲取水流,所述动力输出轴反转状态下,所述叶轮随动力输出轴反转而用于使水流撞击沥水区域内壁进行自清洁。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叶轮包括底板、叶片及顶板,所述底板的中央部位开有供动力输出轴穿过的轴孔,所述叶片为多个且围绕该轴孔间隔布置在底板的上壁面上,所述顶板为环状且连接于叶片上方,所述顶板内缘与叶片之间形成第一过水口,所述顶板外缘与底板、叶片之间形成第二过水口。在清洗机清洗状态下,泵水组件的动力输出轴正转,上述第二过水口为进水口、第一过水口为出水口,从而将沥水区域最底部的水向上吸排,有利于提高沥水区域的水流速度,增大扬程,进而提高清洗效果,同时,减少污物积累;在清洗机洗涤完毕后,仍保持沥水区域存水,泵水组件的动力输出轴反转,上述第一过水口为进水口、第二过水口为出水口,使沥水区域内的水经叶轮形成循环而不断撞击沥水区域内壁,对沥水区域的内壁进行清洁,清除粘附在沥水区域内壁的污物。

优选地,所述底板上壁面的中央部位设置有围绕轴孔边缘竖向延伸的轴套,所述叶片的内边缘与该轴套的外周壁相连接,所述叶片自内向外沿叶轮正转方向弯曲。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泵水组件包括喷淋臂、叶轮组件及电机,所述喷淋臂支撑在沥水区域上方,所述叶轮组件用于将沥水区域的水泵至喷淋臂中,所述电机设于箱体底部且动力输出轴与叶轮组件相连接,所述叶轮组件位于叶轮上方。

优选地,所述沥水区域的底部设置有导流座,该导流座底部的侧壁上开有进水口,所述导流座的中央部位设置有竖向延伸且上端与喷淋臂的入水口相衔接的导流套,所述叶轮位于导流座内、导流套的下方,且所述第一过水口对应导流套的下端口布置、第二过水口对应导流座的进水口布置。优选地,所述电机设于箱体的外底壁上,且电机的顶部凸设在沥水区域中,所述叶轮底板在靠近边缘处由内而外逐渐向下倾斜形成与电机顶部相匹配的导流面,相应的,所述叶轮中形成有自下而上倾斜的导流通道。上述结构有利于使叶轮与导流座配合,在清洗状态下,提高水流速度,在清洁状态下,彻底清除污物。

优选地,所述叶轮组件包括位于上部的离心叶轮及位于下部的轴流叶轮,所述离心叶轮设于喷淋臂中且用于将水流沿周向分散,所述轴流叶轮设于导流套中且用于将水流自下而上汲取,所述叶轮的中央部位与轴流叶轮的下端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在沥水区域的底部设置了与泵水组件相连接的叶轮,在清洗状态下,叶轮随动力输出轴正转而用于向上汲取水流,有利于提高沥水区域的水流速度,提高扬程并避免污物积累;在清洁状态下,叶轮随动力输出轴反转而用于使水流撞击沥水区域内壁进行自清洁,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泵水组件与叶轮、导流座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清洗机包括箱体1、泵水组件2、叶轮3及导流座4,箱体1具有洗涤腔11,箱体1底部设置有下凹的沥水区域12,该沥水区域12的顶部设置有沥水板13,泵水组件2设于箱体1底部且用于将沥水区域12的水泵至沥水板13上方。

上述叶轮3能转动地设于沥水区域12中且贴近沥水区域12底壁布置,该叶轮3与泵水组件2的动力输出轴231相连接,动力输出轴231正转状态下,叶轮3随动力输出轴231正转而用于向上汲取水流;动力输出轴231反转状态下,叶轮3随动力输出轴231反转而用于使水流撞击沥水区域12内壁进行自清洁。

具体的,叶轮3包括底板31、叶片32及顶板33,底板31的中央部位开有供动力输出轴231穿过的轴孔311,叶片32为多个且围绕该轴孔311间隔布置在底板31的上壁面上,顶板33为环状且连接于叶片32上方,顶板33内缘与叶片32之间形成第一过水口301,顶板33外缘与底板31、叶片32之间形成第二过水口302。底板31上壁面的中央部位设置有围绕轴孔311边缘竖向延伸的轴套312,叶片32的内边缘与该轴套312的外周壁相连接,叶片32自内向外沿叶轮3正转方向弯曲。

本实施例的泵水组件2包括喷淋臂21、叶轮组件22及电机23,导流座4设于沥水区域12中,导流座4的下端与沥水区域12的内底壁固定连接,导流座4的上端位于沥水板13上方,喷淋臂21能转动地支撑在导流座4的上端。叶轮组件22用于将沥水区域12的水泵至喷淋臂21中,电机23设于箱体1底部且动力输出轴231与叶轮组件22相连接,叶轮组件22位于叶轮3上方。

具体的,导流座4底部的侧壁上开有进水口41,导流座4的中央部位设置有竖向延伸且上端与喷淋臂21的入水口相衔接的导流套42,叶轮3位于导流座4内、导流套42的下方,且第一过水口301对应导流套42的下端口布置、第二过水口302对应导流座4的进水口41布置。电机23设于箱体1的外底壁上,且电机23的顶部232凸设在沥水区域12中,叶轮3底板31在靠近边缘处由内而外逐渐向下倾斜形成与电机23顶部232相匹配的导流面313,相应的,叶轮3中形成有自下而上倾斜的导流通道303。上述结构有利于使叶轮3与导流座4配合,在清洗状态下,提高水流速度,在清洁状态下,彻底清除污物。

本实施例的叶轮组件22包括位于上部的离心叶轮221及位于下部的轴流叶轮222,离心叶轮221设于喷淋臂21中且用于将水流沿周向分散,轴流叶轮222设于导流套42中且用于将水流自下而上汲取,叶轮3的轴套312顶部与轴流叶轮222的下端相焊接。

使用本实施例的清洗机,在清洗状态下,泵水组件2的动力输出轴231正转,带动叶轮3正转,第二过水口302为进水口、第一过水口301为出水口,从而将沥水区域12最底部的水向上吸排,有利于提高沥水区域12的水流速度,增大扬程,进而提高清洗效果,同时,减少污物积累;在洗涤完毕后,仍保持沥水区域12存水,泵水组件2的动力输出轴231反转,上述第一过水口301为进水口、第二过水口302为出水口,使沥水区域12内的水经叶轮3形成循环而不断撞击沥水区域12内壁,对沥水区域12的内壁进行清洁,清除粘附在沥水区域12内壁的污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