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01158发布日期:2021-08-17 13:45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尘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吸尘器走进千家万户,而吸尘器噪音是影响客户使用感官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于棉具有多纤维结构,所以现有技术中常使用隔音棉来减小噪音,当声波通过隔音棉时经过无数纤维的反射、相互叠加、碰撞,声波能量转化为热能,从而达到声波强度减弱甚至声音消失的目的。但这种降噪的方法往往会增加风力损耗,需要牺牲吸尘器的吸力,还影响电机的散热性,导致电机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尘器,在不牺牲吸尘器其他性能的前提下减小噪音。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吸尘器,包括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包括收容风机的风机壳及位于所述风机壳上的风机出风口;

主机壳,所述主机壳套设于所述风机组件外且与所述风机壳之间围成出风通道,所述主机壳上开设有主机出风口,所述风机出风口与所述主机出风口通过所述出风通道连通;

所述吸尘器还包括:

降噪刷,所述降噪刷设于所述出风通道内,所述降噪刷包括安装载体,及设于所述安装载体上的多个刷毛,所述安装载体设于所述风机壳上,所述刷毛自所述安装载体向所述主机壳方向延伸设置,或所述安装载体设于所述主机壳上,所述刷毛自所述安装载体向所述风机壳方向延伸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出风通道包括位于上游的第一风道、位于下游第二风道及位于所述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之间的降噪风道,所述降噪刷均匀分布在所述降噪风道内;

所述风机出风口位于所述出风风道上游,所述主机出风口位于所述出风风道下游,所述出风风道内的气流由所述风机出风口流向降噪刷,再由所述降噪刷流向所述主机出风口。

作为优选,所述降噪风道沿上下游的方向具有延伸长度,所述延伸长度不小于2mm。

作为优选,所述刷毛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降噪风道的延伸方向。

作为优选,所述降噪刷与所述风机壳或所述主机壳用胶水固定安装,或用卡扣可拆卸式安装。

作为优选,所述刷毛直径在0.05mm-0.3mm,所述刷毛单根安装在所述安装载体上,所述刷毛密度在每平方厘米1000-30000根。

作为优选,所述刷毛集合成束的形式安装在所述安装载体上,单束包含所述刷毛10-30根,每平方厘米包含30-3000束。

作为优选,以所述出风通道的延伸方向定义所述降噪刷的行方向,以垂直于所述出风通道的延伸方向定义所述降噪刷的列方向,所述刷毛按行与列有序排布,且行数不少于15行。

作为优选,所述出风通道内间隔布置多个所述降噪风道。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载体的材质可以是布料、塑料、硅胶中的任何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出风通道内设置降噪刷,且降噪刷刷毛的延伸方向与降噪风道的延伸方向垂直,一方面,从风机出风口流出的大团气流经过降噪刷时,大团气流被梳理成细密的气流,细密气流再从主机出风口流出时,所受压力变小,震动减小,从而降低了噪音;另一方面,部分气流动能和声波能量被转化为毛刷的变形量,减少了震动,进一步减少了噪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尘器降噪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尘器降噪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降噪刷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降噪刷;11、安装载体;12、刷毛;

2、主机壳;21、主机出风口;

3、风机壳;31、风机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吸尘器,包括风机组件、主机壳2和降噪刷1;其中风机组件包括收容风机的风机壳3及位于风机壳3上的风机出风口31;主机壳2套设于风机组件外且与风机壳3之间围成出风通道,主机壳2上开设有主机出风口21,风机出风口31与主机出风口21通过出风通道连通;降噪刷1设于出风通道内,降噪刷1包括安装载体11,及设于安装载体11上的多个刷毛12,安装载体11设于风机壳3上,刷毛12自安装载体11向主机壳2方向延伸设置,或安装载体11设于主机壳2上,刷毛12自安装载体11向风机壳3方向延伸设置。具体地,降噪刷1与风机壳3或主机壳2用胶水固定安装,或用卡扣可拆卸式安装。

吸尘机开始工作后,电机吸力产生的气流从风机出风口31流出,充满出风通道,由于主机壳2内部压力大于外界气压,气流向主机出风口21流动的过程中经过降噪刷1后从主机出风口21排出。

本实施例通过在出风通道设置降噪刷1,使从风机出风口31排出的气流经降噪刷1降噪后送至主机出风口21,再从主机出风口21排出,这一过程中声波能量转化为了降噪刷1的形变量,从而减小了噪音。

进一步地,出风通道包括位于上游的第一风道、位于下游第二风道及位于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之间的降噪风道,降噪刷1均匀分布在降噪风道内;风机出风口31位于出风风道上游,所述主机出风口21位于出风风道下游,出风风道内的气流由风机出风口31流向降噪刷1,再由降噪刷1流向主机出风口21。

具体地,降噪风道沿上下游的方向具有延伸长度,延伸长度不小于2mm。由于降噪风道内布满降噪刷1,为了保证降噪效果,降噪风道延伸长度不小于2mm,即降噪刷1在沿降噪风道延伸方向上,降噪刷1长度不小于2mm;

进一步地,刷毛12的延伸方向垂直于降噪风道的延伸方向。一方面,从风机出风口31流出的大团气流经过降噪刷1时,大团气流被梳理成细密的气流,细密气流再从主机出风口21流出时,所受压力变小,震动减小,从而降低了噪音;另一方面,从风机出风口31流出的气流经过降噪刷1时,部分气流动能和声波能量被转化为刷毛12的变形量,减少了震动,进一步减少了噪音。

进一步地,刷毛12的长度、分布密度均可以根据不同机型进行调整。具体地,刷毛12直径在0.05mm-0.3mm,刷毛12单根安装在安装载体11上,刷毛12密度在每平方厘米1000-30000根;或刷毛12集合成束的形式安装在安装载体11上,单束包含刷毛10-30根,每平方厘米包含30-3000束;

进一步地,以出风通道的延伸方向定义降噪刷1的行方向,以垂直于出风通道的延伸方向定义降噪刷1的列方向,刷毛12按行与列有序排布,且行数不少于15行,在一些实施例中,刷毛12的行与行之间可以间隔交错排布。

进一步地,出风通道内间隔布置多个降噪风道。从简单的出风通道包括位于上游的第一风道、位于下游第二风道,在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之间设置降噪风道,优选地,将所述出风通道分为多段风道,多段风道之间隔设置多个降噪风道,以使出风通道内的气流可经过多级降噪,进一步提高降噪效果。

进一步地,安装载体11的形状根据实际附着物的外形来设置,以便更好的贴合附着物,更好的满足安装空间需求,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安装载体11为环状。具体地,安装载体11由布料、塑料或硅胶制成。

进一步地,风机出风口31和主机出风口21的形状可以为圆孔、矩形、格栅等形状,本实施例中,风机出风口31设置为矩形开口,主机出风口21设置为细密格栅状开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