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窗密封条及门窗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85021发布日期:2021-09-25 12:22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门窗密封条及门窗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门窗密封条及门窗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玻璃与门窗型材之间存在间隙,不仅使得室内外空气流通,且还会有空气热辐射、对流和声音传播等问题,尤其是在下雨天时,雨水会顺着玻璃与门窗型材之间的间隙进入室内,给用户造成不便,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门窗密封条及门窗密封结构,该门窗密封条及门窗密封结构可对玻璃密封,结构简单实用。
4.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技术方案一,一种门窗密封条,用于装设于门窗型材与玻璃配合处并对玻璃密封,其设有垂直连接的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用于对玻璃的外表面密封,所述第二密封部用于对玻璃的端面密封。
6.基于技术方案一,还设有技术方案二,技术方案二中,所述第一密封部的一侧设有抵接面,另一侧向远离第二密封部的方向延伸设有挡壁,所述挡壁与第一密封部远离第二密封部的端面配合形成朝向抵接面所在一侧的开口;所述抵接面用于抵接玻璃的外表面以对玻璃的外表面密封;所述开口用于与玻璃的外表面配合形成凹槽以盛放防水胶。
7.基于技术方案二,还设有技术方案三,技术方案三中,所述开口为l形,所述抵接面高于第一密封部远离第二密封部的端面。
8.基于技术方案一,还设有技术方案四,技术方案四中,所述第二密封部沿其宽度方向设有若干凸起。
9.基于技术方案四,还设有技术方案五,技术方案五中,所述凸起具有v形截面,凸起的尖端用于抵接玻璃的端面。
10.基于技术方案四,还设有技术方案六,技术方案六中,所述第二密封部背离凸起的一侧设有形变槽。
11.基于技术方案一,还设有技术方案七,技术方案七中,所述第二密封部靠近第一密封部处设有排水孔。
12.技术方案八,一种门窗密封结构,包括,门窗型材,其内周沿设有安装槽;玻璃,其嵌设于安装槽内;门窗密封条,其如技术方案一至六中任一项所述,并装设于安装槽内,所述第一密封部与玻璃的外表面密封配合,所述第二密封部与玻璃的端面密封配合;和内密封条,其装设于安装槽内,并与玻璃的内表面密封配合。
13.基于技术方案八,还设有技术方案九,技术方案九中,所述第一密封部还与门窗型材之间形成卡接结构;所述卡接结构包括卡槽和卡块,所述卡槽设于第一密封部上或安装槽的内侧壁上,所述卡块设于第一密封部上或安装槽的内侧壁的另一个上。
14.基于技术方案八,还设有技术方案十,技术方案十中,所述第二密封部靠近第一密封部处设有排水孔,所述门窗型材上设有与外界连通的过水通道,所述过水通道的进水口开设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所述排水孔与所述过水通道连通形成排水通道。
15.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
16.1、技术方案一中,第一密封部用于对玻璃的外表面密封,第二密封部用于对玻璃的端面密封,由于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垂直连接,门窗密封条可与玻璃紧密配合,同时门窗密封条还可与门窗型材紧密配合,从而有效防止了门窗外的雨水、灰尘、杂音或空气热辐射对流透过玻璃与门窗型材的缝隙进入室内,结构简单实用。
17.2、技术方案二中,抵接面可对玻璃的外表面抵接以对玻璃的外表面密封,由于设有挡壁,挡壁与第一密封部远离第二密封部的端面配合形成朝向抵接面所在一侧的开口,可事先在开口内放置防水胶,防水胶在挡壁的阻挡下,不易脱落,使得安装人员无需进入室外打防水胶,安装更为安全便捷,安装后,开口可与玻璃的外表面配合形成凹槽,防水胶即位于凹槽内,不易脱落,且可对玻璃的外表面密封,密封效果佳。
18.3、技术方案三中,开口为l形,则挡壁沿平行于第一密封部的延伸方向,工艺更为简单,且挡壁与门窗型材配合也更为紧密;抵接面高于第一密封部远离第二密封部的端面,使得防水胶放置于开口后不易脱落,进一步为事先打防水胶创造了条件。
19.4、技术方案四中,第二密封部沿宽度方向设有若干凸起,多个凸起提高了第二密封部的弹性,便于玻璃安装,玻璃安装好之后,凸起逐渐恢复形变,可与玻璃端面保持紧密接触,且使得第二密封部的弹性变形不易对第一密封部造成影响,多个凸起还可充分隔断空气热断流,并防止了渗漏水顺着玻璃底部流向室内。
20.5、技术方案五中,凸起具有v形截面,凸起的尖端用于抵接玻璃的端面,进一步使得凸起与玻璃端面的配合更为紧密;且v形结构进一步提高了第二密封部的弹性,工艺更为简单。
21.6、技术方案六中,第二密封部背离凸起的一侧设有形变槽,为第二密封部的形变提供了空间,使得玻璃安装过程中,玻璃在挤压第二密封部时,第二密封部更容易向形变槽的方向变形,从而避免了对第一密封部造成影响。
22.7、技术方案七中,第二密封部靠近第一密封部处设有排水孔,便于积水的排出,尤其是在玻璃安装后之后,防水胶失效时,雨水可顺着玻璃外表面与门窗密封条之间的间隙进入排水孔排出,防止了防水胶失效时,雨水顺着玻璃渗入室内;此外,排水孔的设置还为第二密封部的形变提供了空间,使得玻璃安装过程中挤压第二密封部时,第二密封部更容易向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的夹角处变形,从而避免了对第一密封部造成影响。
23.8、技术方案八中,提供了一种门窗密封结构,该门窗密封结构包括上述的门窗密封条,安装时,先将门窗密封条装设于门窗型材内周沿的安装槽上,再安装玻璃,最后安装内密封条,第一密封部对玻璃的外表面密封,内密封条对玻璃的内表面密封,第一密封部和内密封条内外挤压玻璃,使得玻璃与第一密封部和内密封条配合得均较为紧密,第二密封部用于对玻璃的端面密封,由于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垂直连接,门窗密封条可与玻璃紧密配合,同时门窗密封条还可与门窗型材紧密配合,从而有效防止了门窗外的雨水、灰尘、杂音或空气热辐射对流透过玻璃与门窗型材的缝隙进入室内,结构简单实用。还可在开
口上先打上防水胶,再安装玻璃,最后安装内密封条,如此,使得安装人员无需进入室外打防水胶,安装更为安全便捷。
24.9、技术方案九中,第一密封部还用于与门窗型材之间形成卡接结构,安装更为便捷,且可对门窗密封条定位,尤其是事先打防水胶时,可先将第一密封部卡接于门窗型材上,再在开口上打防水胶,再安装玻璃,卡接结构的设置使得第一密封部不易变形,开口更为稳定,从而使得防水胶更为稳定,不易因被挤压而流出开口。
25.10、技术方案十中,玻璃外表面上的雨水可以顺着玻璃外表面与门窗密封条之间的间隙进入排水孔,再通过过水通道流出,防止了防水胶失效时,雨水顺着玻璃渗入室内;且排水孔的设置使得玻璃安装时,第二密封部更容易向第二密封部与第一密封部的夹角处变形,从而不会对第一密封部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门窗密封条的立体示意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门窗密封条的剖面示意图;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门窗密封结构的示意图。
30.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31.10、门窗密封条,11、第一密封部,111、抵接面,112、挡壁,113、开口,114、卡槽,12、第二密封部,121、凸起,122、排水孔,123、形变槽;
32.20、门窗型材;21、安装槽,221、卡块,222、卡齿,223、过水通道,2231、进水口;
33.30、玻璃;
34.40、内密封条,41、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且不应被看作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6.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37.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对于方位词,如使用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所以也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38.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39.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如使用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图在于“包含但不限于”。
40.参见图1

2,图1

2示出了一种门窗密封条10,用于装设于门窗型材与玻璃配合处并对玻璃密封,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密封部11和第二密封部12,在图1

2中,第一密封部11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二密封部12沿水平方向延伸。在本实施例中,门窗密封条10由隔音隔热泡沫棉制成。
41.第一密封部11的一侧设有抵接面111,另一侧向远离第二密封部12的方向延伸设有挡壁112,如图2所示,抵接面111位于第一密封部11的右侧,挡壁112位于第一密封部11的左侧;挡壁112与第一密封部11远离第二密封部12的端面配合形成朝向抵接面111所在一侧的开口113,开口113为l形,即挡壁112沿平行于第一密封部11的方向延伸,使得工艺更为简单,且挡壁112与门窗型材配合也更为紧密;抵接面111用于抵接玻璃的外表面以对玻璃的外表面密封;开口113用于与玻璃的外表面配合形成凹槽以盛放防水胶。在具体实施中,抵接面111与第一密封部11远离第二密封部12的端面相衔接并高于第一密封部11远离第二密封部12的端面。
42.应理解,开口113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如弧形,梯形等,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再赘述。
43.第二密封部12沿其宽度方向设有若干凸起121,凸起121具有v形截面,凸起121的尖端用于抵接玻璃的端面。第二密封部12还在靠近第一密封部11处沿长度方向设有若干个排水孔122。第二密封部12背离凸起121的一侧设有形变槽123,形变槽123在本实施例中为倒梯形状。
44.实际应用中,第一密封部11用于对玻璃的外表面密封,具体而言,抵接面111可对玻璃的外表面抵接以对玻璃的外表面密封,由于设有挡壁112,挡壁112与第一密封部11远离第二密封部12的端面配合形成朝向抵接面111所在一侧的开口113,可事先在开口113内放置防水胶,防水胶在挡壁112和抵接面111的阻挡下,不易脱落,使得安装人员无需进入室外打防水胶,安装更为安全便捷,安装后,开口113可与玻璃的外表面配合形成凹槽,防水胶即位于凹槽内,不易脱落,且可对玻璃的外表面密封。
45.第二密封部12用于对玻璃的端面密封,具体而言,多个凸起121提高了第二密封部12的弹性,形变槽123则为第二密封部12的形变提供了空间,排水孔122的设置不仅便于积水的排出,还为第二密封部12的变形提供了空间;玻璃安装过程中,玻璃与凸起121接触并挤压凸起121,推动第二密封部12向形变槽123的方向变形,由于形变槽123为倒梯形,排水孔122设于第一密封部11和第二密封部12的夹角处,形变槽123被挤压后向外张开,使得第二密封部12更容易向第一密封部11和第二密封部12的夹角处变形,从而避免了对第一密封部11造成影响,从而便于事先打防水胶;玻璃安装后之后,第二密封部12缓慢恢复形变,使得多个凸起121与玻璃的端面紧密接触;多个凸起121还可充分隔断空气热断流,并防止了渗漏水顺着玻璃底部流向室内,凸起121的v形结构进一步使得凸起121与玻璃端面的配合更为紧密,并进一步提高了第二密封部12的弹性,且工艺更为简单。
46.由于第一密封部11和第二密封部12垂直连接,门窗密封条10可与玻璃紧密配合,同时门窗密封条10还可与门窗型材20紧密配合,从而有效防止了门窗外的雨水、灰尘、杂音或空气热辐射对流透过玻璃与门窗型材20的缝隙进入室内,结构简单实用;且可事先在开口113内放置防水胶,防水胶在挡壁112的阻挡下,不易脱落,使得安装人员无需进入室外打防水胶,安装更为安全便捷。
47.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一种门窗密封结构,包括,门窗型材20、玻璃30,门窗密封条10和内密封条40。
48.门窗型材20内周沿设有安装槽21,安装槽21靠近外侧的内侧壁上设有卡块221或卡槽,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槽21靠近室外的内侧壁上设有卡块221,安装槽21靠近室内的内侧壁上设有卡齿222;门窗型材20上还设有与外界连通的过水通道223,过水通道223的进水口2231开设于安装槽21的槽底,在本实施例中,过水通道223的进水口2231开设于底部安装槽21的槽底。
49.门窗密封条10如上所述,参见图1

2,其中,第一密封部11的外侧(远离玻璃的一侧)设有卡块或卡槽11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部11的外侧设有卡槽114,门窗密封条10的第二密封部12靠近第一密封部11处沿第一密封部11的长度方向设有若干个排水孔122。
50.内密封条40为齿形结构,属于现有技术,其一侧设有若干个锯齿,另一侧设有插槽41。
51.安装时,将安装槽21的卡块221插入第一密封部11的卡槽114内,即将门窗密封条10与门窗型材20卡接,门窗密封条10即装设于安装槽21内,接着在第一密封部11的开口113上打上防水胶,再将玻璃插入门窗密封条10内,使得玻璃30嵌入安装槽21,在安装玻璃30时,玻璃30会挤压门窗密封条10,尤其是会挤压第二密封部12使得第二密封部12变形,玻璃30安装过程中,玻璃30与凸起121接触并挤压凸起121,推动第二密封部12向形变槽123的方向变形,由于形变槽123为倒梯形,排水孔122设于第一密封部11和第二密封部12的夹角处,形变槽123被挤压后向外张开,使得第二密封部12更容易向第一密封部11和第二密封部12的夹角处变形,从而避免了对第一密封部11造成影响,从而便于事先打防水胶;玻璃30安装后之后,第二密封部12缓慢恢复形变,使得多个凸起121与玻璃的端面紧密接触;第一密封部11和门窗型材20的卡接也进一步使得第一密封部11不易变形,保证了防水胶的稳定性;最后将内密封条40的插槽41对准安装槽21的卡齿222插入,使内密封条40与门窗型材20卡接,内密封条40的锯齿即抵压玻璃30内表面,内密封条40对玻璃30的内表面密封,第一密封部11对玻璃30的外表面密封,第一密封部11和内密封条40内外挤压玻璃30,使得玻璃30与第一密封部11和内密封条40配合得均较为紧密。
52.由于第一密封部11上设有开口113,可事先在开口113上打防水胶,从而安装人员无需进入室外打防水胶,安装更为安全便捷,
53.安装好之后,第一密封部11的抵接面111对玻璃30的外表面抵接,开口113上的防水胶位于开口113和玻璃30外表面配合形成的凹槽内,即可对玻璃30外表面密封,且密封效果佳;第二密封部12对玻璃30的端面密封,内密封条40对玻璃30的内表面密封,使得玻璃30的密封效果佳,从而有效防止了门窗外的雨水、灰尘、杂音或空气热辐射对流透过玻璃30与门窗型材20的缝隙进入室内,结构简单实用;排水孔122位于第一密封部11与凸起121之间,排水孔122内的雨水不易绕过凸起121,即第一密封部11和凸起121之间形成积水区,排水孔
122与过水通道223连通形成排水通道,当防水胶失效时,玻璃30外表面上的雨水可以顺着玻璃30外表面与门窗密封条10之间的间隙进入排水孔122,再通过过水通道223流出,防止了防水胶失效时,雨水顺着玻璃30渗入室内。
54.应理解,在实际安装过程中,门窗密封条10沿着玻璃30周沿对玻璃30密封,从而使得门窗内外完全被玻璃30和门窗密封条10阻隔。
55.上述说明书和实施例的描述,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通过本实用新型或上述实施例的启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结合公知常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或现有技术,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推理或有限的试验可以得到的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其中一部分技术特征的修改、等同替换或其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