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10088发布日期:2021-08-03 12:50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书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书柜。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特别是那种高度较高的书柜,当使用者想在最上层拿取或者摆放书籍时,通常需要使用者垫脚或者拿取凳子、梯子等辅助工具才能使使用者的视线看到书柜上的书籍并将书籍摆放或者拿取,费时费力,造成书籍拿取及摆放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拿取摆放书籍且具有书籍定位功能的书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书柜,所述书柜包括柜门和柜体,所述柜体的内部在竖直方向上平行设置有多个隔板,还包括翻转机构、旋转机构、限位机构和侧槽;

所述翻转机构设置于隔板上;

所述旋转机构设置于隔板背离柜门的一侧的侧壁上,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旋转轴,所述旋转轴水平设置于柜体内,所述隔板背离柜门的一侧的侧壁连接旋转轴。

所述限位机构设置于柜体的内壁中,所述限位机构与翻转机构连接。

所述侧槽设置于柜体在水平方向上的相对两侧的内壁上,所述翻转机构在长度方向上的相对两端均设置于侧槽内。

其中,所述侧槽内均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顶块和弹簧;

所述侧槽还包括四个的凹槽,四个的所述凹槽均设置于柜体的内壁内,四个的所述凹槽分别设置于垂直于侧槽对称轴的相对两侧,四个的所述凹槽均与侧槽相连通;

四个的所述凹槽内均设置有顶块;

所述顶块包括连接部和仿形部,所述连接部设置于凹槽内,所述连接部背离侧槽的一侧的侧壁通过弹簧与凹槽的侧壁连接,所述仿形部设置于连接部朝向侧槽的一侧的侧壁上并突出于凹槽的槽口。

其中,所述翻转机构包括连杆、两个的连接块和多个的旋转块;

所述连杆平行设置于隔板的上方,所述连杆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均连接侧槽;

两个的所述连接块依次设置于连杆的长度方向上,两个的所述连接块的下表面连接隔板;

多个的所述旋转块依次设置于连杆的长度方向上并位于两个连接块之间,多个的所述旋转块与连杆为旋转连接。

其中,所述旋转块为“l”型。

其中,还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置于隔板的下方,所述限位块固定于柜体的内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使隔板设置为可以旋转以满足使用者的观察书籍和方便使用者拿取和摆放书籍,同时在隔板上设置“l”型旋转块以放置书籍,当书籍被拿取时,旋转块竖直方向旋转并在拿取的书籍的两侧书籍之间形成卡位,以定位拿取书籍的原始存放位置,方便使用者重新放置书籍。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例中的书柜的正视图;

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例中的书柜的剖视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例中的侧槽和限位机构的连接示意图。

标号说明:1、柜体;2、柜门;3、隔板;31、旋转轴;4、翻转机构;41、连接块;42、连杆;43、旋转块;5、限位块;6、侧槽;7、凹槽;8、限位机构;81、顶块;82、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翻转机构、旋转机构与限位机构相配合以方便使用者拿取和摆放书籍。

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书柜,所述书柜包括柜门2和柜体1,所述柜体1的内部在竖直方向上平行设置有多个隔板3,还包括翻转机构4、旋转机构和限位机构8;所述翻转机构4设置于隔板3上;所述旋转机构设置于隔板3背离柜门2的一侧的侧壁上,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旋转轴31,所述旋转轴31水平设置于柜体1内,所述隔板3背离柜门2的一侧的侧壁连接旋转轴31;所述限位机构8设置于柜体1的内壁中,所述限位机构8与翻转机构4连接;所述侧槽6设置于柜体1在水平方向上的相对两侧的内壁上,所述翻转机构4在长度方向上的相对两端均设置于侧槽6内。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当使用者想要拿取放置于隔板3上的翻转机构4上的书籍时,此时使用者向下对隔板3施力并使隔板3通过旋转轴31向下旋转至预设位置,此时使用者拿取书籍并使翻转机构4朝向柜体1开口方向旋转至翻转机构4的一侧作为卡位件旋转至拿取书籍的两侧书籍之间,以实现对拿取书籍的原始位置的定位;同时,在隔板3旋转过程中,翻转机构4长度方向上的相对两端与限位机构8连接以限制隔板3的继续旋转和固定隔板3至水平位置。具体的,当使用者拿取完书籍后,使用者向上推隔板3并使隔板3向上移动至水平位置,此时限位机构8与翻转机构4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连接以使隔板3固定,防止隔板3受其重力作用向下移动。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使隔板3设置为可以旋转以满足使用者的观察书籍和方便使用者拿取和摆放书籍,同时在隔板3上设置翻转机构以放置书籍,当书籍被拿取时,翻转机构在竖直方向旋转并在拿取的书籍的两侧书籍之间形成卡位,以定位拿取书籍的原始存放位置,方便使用者重新放置书籍。

进一步的,所述侧槽6内均设置有限位机构8,所述限位机构8包括顶块81和弹簧82;所述侧槽6还包括四个的凹槽7,四个的所述凹槽7均设置于柜体1的内壁内,四个的所述凹槽7分别设置于垂直于侧槽6对称轴的相对两侧,四个的所述凹槽7均与侧槽6相连通;四个的所述凹槽7内均设置有顶块81;所述顶块81包括连接部和仿形部,所述连接部设置于凹槽7内,所述连接部背离侧槽6的一侧的侧壁通过弹簧82与凹槽7的侧壁连接,所述仿形部设置于连接部朝向侧槽6的一侧的侧壁上并突出于凹槽7的槽口。

从上述描述可知,翻转机构4在同步于隔板3旋转过程中,翻转机构4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置于侧槽6内,并通过限位机构8以固定,具体的,当翻转机构4从水平方向向下移动时,此时翻转机构4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同步向下移动至翻转机构4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的下部与顶块81的仿形部相连接,并通过继续挤压使得仿形部带动连接部向凹槽7内部移动,进而使得翻转机构4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脱离顶块81的限制作用而向下移动;当翻转机构4从移动角度至水平方向移动过程中,此时翻转机构4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的上部挤压仿形部并使得仿形部受挤压带动连接部向凹槽7内部移动至顶块81解除对翻转机构4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的限制作用而使翻转机构4旋转至水平方向。同时顶块81受弹簧82作用使仿形部突出于槽口,使得仿形部的上端抵靠翻转机构4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的下端而使得翻转机构4保持水平。

优选的,所述仿形部的上端及下端的轮廓为弧面。

进一步的,所述翻转机构4包括连杆42、两个的连接块41和多个的旋转块43;所述连杆42平行设置于隔板3的上方,所述连杆42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均连接侧槽6;两个的所述连接块41依次设置于连杆42的长度方向上,两个的所述连接块41的下表面连接隔板3;多个的所述旋转块43依次设置于连杆42的长度方向上并位于两个连接块41之间,多个的所述旋转块43与连杆42为旋转连接。

更近一步的,所述旋转块43为“l”型。

优选的,所述旋转块43的尺寸设置为多种,具体尺寸与书籍厚度相对应。

从上述描述可知,翻转机构4的连杆42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置于侧槽6内,并通过连杆42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与限位机构8相连接;使用者使用前,通过书籍的具体厚度以及摆放顺序选取不同尺寸的旋转块43,并依次套合在连杆42的长度方向上,并通过连接块41以定位,并通过连接块41将翻转机构4与隔板3相连接,以保证翻转机构4与隔板3同步旋转;当使用者拿取书籍时,此时旋转块43在拿取过程中朝向柜体1开口处翻转,其长边垂直于隔板3或以一定角度设置于隔板3上,此时旋转块43的长边作为卡位件卡位于拿取书籍的两侧书籍之间,以定位拿取书籍的原始位置。

进一步的,还包括限位块5,所述限位块5设置于隔板3的下方,所述限位块5固定于柜体1的内壁上。

从上述可知,通过在隔板3下端设置限位块5以限制隔板3在最低点时继续向下移动,同时分担隔板3在最低点时对侧槽6、旋转轴31的压力。

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书柜,所述书柜包括柜门2和柜体1,所述柜体1的内部在竖直方向上平行设置有多个隔板3,还包括翻转机构4、旋转机构、限位机构8和侧槽6;

所述翻转机构4设置于隔板3上;

所述旋转机构设置于隔板3背离柜门2的一侧的侧壁上,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旋转轴31,所述旋转轴31水平设置于柜体1内,所述隔板3背离柜门2的一侧的侧壁连接旋转轴31;

所述限位机构8设置于柜体1的内壁中,所述限位机构8与翻转机构4连接;

所述侧槽6设置于柜体1在水平方向上的相对两侧的内壁上,所述翻转机构4在长度方向上的相对两端均设置于侧槽6内;

所述侧槽6内均设置有限位机构8,所述限位机构8包括顶块81和弹簧82;

所述侧槽6还包括四个的凹槽7,四个的所述凹槽7均设置于柜体1的内壁内,四个的所述凹槽7分别设置于垂直于侧槽6对称轴的相对两侧,四个的所述凹槽7均与侧槽6相连通;

四个的所述凹槽7内均设置有顶块81;

所述顶块81包括连接部和仿形部,所述连接部设置于凹槽7内,所述连接部背离侧槽6的一侧的侧壁通过弹簧82与凹槽7的侧壁连接,所述仿形部设置于连接部朝向侧槽6的一侧的侧壁上并突出于凹槽7的槽口;

所述翻转机构4包括连杆42、两个的连接块41和多个的旋转块43;

所述连杆42平行设置于隔板3的上方,所述连杆42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均连接侧槽6;

两个的所述连接块41依次设置于连杆42的长度方向上,两个的所述连接块41的下表面连接隔板3;

多个的所述旋转块43依次设置于连杆42的长度方向上并位于两个连接块41之间,多个的所述旋转块43与连杆42为旋转连接;

所述旋转块43为“l”型;

还包括限位块5,所述限位块5设置于隔板3的下方,所述限位块5固定于柜体1的内壁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