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盘及料理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62942发布日期:2021-09-15 08:57阅读:88来源:国知局
刀盘及料理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家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料理杯的刀盘结构改进及具有该刀盘的料理杯。


背景技术:

2.科技发展,让各种有趣、实用的厨房小家电充满了我们的厨房,除了烤箱、微波炉,还出现了切菜料理机、和面机、破壁杯、面条机等。
3.切菜料理机通常包括主机和料理杯,料理杯包括杯盖和杯体,杯体内设置有刀盘,刀盘上设有切削刀,切削刀具有切削刃,主机内设有驱动装置,料理杯安装在主机上,驱动装置驱动刀盘转动进而带动刀盘上的切削刃周向转动,杯盖上设有位于杯盖一侧的投料筒,使用者将食材从投料筒投至杯体内并按压食材,每当刀盘带动切削刃转动至投料筒出料口处时即对由投料筒投至杯体内的食材进行旋转切削,切削时食材在用户按压作用下加工面贴近刀盘,以便切削刃进行旋转切削。不同的切削刃可切出不同形状的食材,比如沿刀盘径向布设的多个弧形凸起状切削刃可实现切丝功能,沿刀盘径向延伸的条形切削刃实现切片功能。
4.现有技术中,对于切丝的切菜料理机,由于切削刃为沿刀盘径向布设的多个弧形凸起状切削刃,则对食材旋转切削后会在食材的加工面形成间隔设置的一道道条形凸起和条形凹槽,凸起为未切削部分,凹槽为切削部分,使食材的加工面呈波浪形,则当刀盘转动一周再次对食材进行切削时,切削刃可能无法切削刀食材加工面的凹槽部分,即会存在切削刃无法充分切削食材的情况。且料理杯刀盘的上表面通常为光滑平面,而为便于顺利将食材比如黄瓜、土豆插设至杯体内,食材与投料筒内壁之间存在间隙,即食材在投料筒径向上存在活动间隙,则在切削时食材易与光滑的刀盘上表面之间产生相对滑动,使得食材晃动,则导致刀盘切削刃切丝粗细不均,形状不均,进而使得烹饪时食材成熟时间不统一,影响烹饪效果和口感,另一方面,食材晃动也会影响切丝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刀盘及料理杯,切削时可以对食材进行定位,以对食材充分切削,且尽可能使切丝粗细和形状统一,有利于提高切丝效率。
6.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刀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刀盘,包括盘体和切丝用的多个切削刀,所述盘体具有转动轴,多个所述切削刀向上凸出于所述盘体的上表面,且沿所述盘体的径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盘体上,各所述切削刀的一端上设有一切削刃,所述切削刀的下方形成有贯穿所述盘体厚度方向的落料孔,由所述切削刃切削的菜丝由所述落料孔落下以脱离所述盘体;所述盘体的上表面上还设有弧形定位凹槽,所述弧形定位凹槽与所述盘体同心,所述弧形定位凹槽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第一端位于所述切削刃的下方。
7.多个所述切削刀位于所述转动轴的同一侧,且多个所述切削刃位于所述盘体的同
一径向方向上。
8.多个所述切削刀位于所述转动轴的同一侧,且相邻两所述切削刃位于所述盘体的不同径向方向上,所有所述切削刃分布在所述盘体的两条径向方向上。
9.所述弧形定位凹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弧形定位凹槽同心设置且与多个所述切削刃一一对应,且各所述弧形定位凹槽的第一端位于其所对应的所述切削刃的下方。
10.各所述弧形定位凹槽的第一端位于其所对应的所述切削刃的正下方。
11.所述切削刀为弧形条状,其两端分别与所述弧形定位凹槽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相衔接。
12.所述弧形定位凹槽的横截面呈v形,所述切削刀的横截面对应呈v形;或者,所述弧形定位凹槽的横截面呈半圆形,所述切削刀的横截面对应呈半圆形。
13.所述弧形定位凹槽的第一端位于与所述落料孔连通,所述弧形定位凹槽的第二端与所述落料孔连通。
14.所述盘体上设有覆盖所述落料孔的一刀板,多个所述切削刀均设在所述刀板上。
15.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料理杯,包括杯体和位于杯体内的刀盘,所述刀盘为上述的刀盘。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由于多个切削刀向上凸出于盘体上表面,且沿盘体的径向间隔设置,当切削刀随刀盘转动并切削食材加工面后,会使食材的加工面凹凸不平,通过在刀盘盘体上设置与盘体同心设置的弧形定位凹槽,则当切削刀转动脱离食材后,食材会在自重和用户按压力下滑动至其加工面凸起部会嵌入弧形定位凹槽内,从而弧形定位凹槽对食材起到定位导向作用,尽可能避免食材在盘体上无规律滑动,而是相对盘体沿着弧形定位凹槽滑动,随着刀盘的转动,切削刀再次对食材加工面的凸起部分进行切削,如此往复,充分切削食材并提高切丝粗细匀称程度,相应地提高切丝效率。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料理杯的立体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料理杯的剖视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刀盘立体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刀盘省略切削板后的立体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切削刀的切削刃分布在盘体的两条径向方向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刀盘剖视示意图一;
23.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刀盘剖视示意图二。
24.附图说明:10、杯体;20、杯盖;30、刀盘;31、盘体;32、切削刀;33、转动轴;34、切削刃;35、落料孔;36、弧形定位凹槽;36a、第一端;36b、第二端;37、刀板;40、投料筒;41、进料口;42、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6.参照图1至图4,本实施例中一种料理杯,包括杯体10、杯盖20、刀盘30和投料筒40,刀盘30可转动地设在杯体10内,杯盖20上设有安装孔(视角原因,图中未示出),投料筒40安装在杯盖20上且通过安装孔伸至杯体10内,投料筒40位于刀盘30的上方且具有位于杯盖20上方的进料口41和位于刀盘30上方的出料口42;刀盘30包括盘体31和切丝用的多个切削刀32,盘体具有转动轴33,转动轴33与料理机主机内的驱动装置传动连接,由驱动装置通过转动轴33带动盘体31转动。多个切削刀32向上凸出于盘体31的上表面,且沿盘体31的径向间隔设置在盘体31上,各切削刀32的一端上设有一切削刃34,盘体31上形成有贯穿其厚度方向的落料孔35,由切削刃34切削下来的菜丝由落料孔35落入杯体10内以脱离盘体31。食材通过投料筒40投放至杯体10内刀盘30上方的空间中,食材在自重以及用户对其施加的向下压力下贴近盘体31的上表面,刀盘30带动其切削刀转动,当切削刃32转动至食材下方时对食材进行旋转切削,使食材的底端形成凹凸不平的波浪状加工面,凸起部为未切削部分,凹槽部为切削部分。
27.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盘体31的上表面上还设有弧形定位凹槽36,弧形定位凹槽36与盘体31同心,弧形定位凹槽36具有第一端36a和第二端36b,其第一端36a位于切削刃34的下方。通过设置弧形定位凹槽36,则当切削刀一次转动切削完毕脱离食材后,食材会在自重或用户按压力下滑动直至其加工面上凸起的切削痕嵌入弧形定位凹槽36内,从而弧形定位凹槽36对食材起到一定的定位导向作用,尽可能避免食材在盘体上无规律滑动,而是能相对盘体31沿着弧形定位凹槽36滑动,随着刀盘30的转动,切削刀32再次对食材进行切削,对嵌入弧形定位凹槽36内的食材加工面上的凸起部再次进行切削,如此往复,使食材得到充分切削,进一步切丝粗细匀称程度和切丝效率。
28.上述弧形定位凹槽36的第一端36a位于切削刃34的下方,即是指以盘体31的下表面为基准,在竖直方向上,切削刃34所在位置相比弧形定位凹槽36的第一端36a所在位置远离盘体31的下表面。具体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切削刃34位于弧形定位凹槽36的第一端36a的上方,且弧形定位凹槽36的第一端36a伸入切削刀30所覆盖的下方空间内,即弧形定位凹槽36和切削刀30在同一水平面(比如盘体31的下表面)上的正投影具有重叠部;二是切削刃34位于弧形定位凹槽36的第一端36a的上方,且弧形定位凹槽36与切削刀30是相邻设置的,即弧形定位凹槽36和切削刀30在同一水平面(比如盘体31的下表面)上的正投影不重叠或者弧形定位凹槽36的第一端36a的正投影与切削刃34的正投影恰好衔接,弧形定位凹槽36的第一端36a的正投影与切削刃34的正投影恰好衔接时,也即切削刃34位于弧形定位凹槽36的第一端36a的正上方。
29.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多个切削刀32位于转动轴33的同一侧,且多个切削刃34位于盘体31的同一径向方向上。即当切削刀32随盘体31转动(本实施例中为逆时针转动)至投料筒40内的食材下方(即切削位置)时,多个切削刃34对食材同时切削。当然,相邻两切削刃34也可以位于盘体31的不同径向方向上,参照图5,此时优选地,所有切削刃34分布在盘体31的两条径向方向上,即相邻两切削刃34不位于盘体31的同一半径方向上,则多个切削刃34不同时切削食材,以减小切削阻力,降低驱动装置功耗。
30.进一步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弧形定位凹槽36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弧形定位凹槽36同心设置且与多个切削刃34一一对应,且各弧形定位凹槽36的第一端36a位于其所对应的切削刃34的下方。多个弧形定位凹槽36能对多个切削刃34切削形成的食材加工面上的多道
凸起部分别定位,一方面提高定位效果,另一方面,当切削刃34旋转切削一次后,食材的加工面形成波浪状,食材在自身自重和用户按压力下径向滑动,加工面上的凸起部对应滑入各弧形定位凹槽36内,各弧形定位凹槽36对食材进行定位,当切削刃34再次旋转至切削位置时,此次其切削掉食材加工面上的凸起部,使食材加工面近乎平整,当切削刃34再次旋转至切削位置时,再次切削出凹凸不平的加工面,且凸起部再次对应滑入各弧形定位凹槽36内,如此往复进行切削,使对食材的切削充分、均匀,提高切丝粗细均匀程度和切丝效率。各弧形定位凹槽36的第一端36a位于其所对应的切削刃34的下方,则当切削刃34转动至切削位置时,食材加工面仍未脱离弧形定位凹槽36的导向,从而对食材充分导向。
31.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各弧形定位凹槽36的第一端36a位于其所对应的切削刃34的正下方。当然,各弧形定位凹槽36的第一端36a也可位于其所对应的切削刃34的斜下方,即沿盘体31的径向向内或向外稍偏离切削刃34的正下方。
32.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切削刀32为弧形条状,其两端分别与弧形定位凹槽36的第一端36a和第二端36b相衔接。以盘体31旋转一周为例进行说明,弧形定位凹槽36能够始终对食材进行定位,直至切削刀32转动至切削位置,由于切削刀32呈弧形条状,在其旋转切削过程中也能嵌入食材加工面上的凹陷部内,从而也对食材相对盘体31的滑动起到导向定位作用。
33.参照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弧形定位凹槽36的横截面呈v形,切削刀32的横截面对应呈v形,以切出截面形状近似矩形或菱形的菜丝,方便夹持;或者,参照图7所示,弧形定位凹槽36的横截面呈半圆形,切削刀32的横截面对应呈半圆形,以根据需要切割出截面形状近似圆形的菜丝。
34.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弧形定位凹槽36的第一端36a位于与落料孔35连通,弧形定位凹槽36的第二端36b与落料孔35连通。
35.为便于多个切削刀32的加工和在盘体31上的安装,本实施例中盘体31上设有覆盖落料孔35的一刀板37,多个切削刀32均设在刀板37上。刀板37为金属板,其可通过螺钉紧固在盘体31或卡装在盘体31上,以便于刀板37可拆,便于切削刀32的更换。
36.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