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滤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95103发布日期:2021-09-18 02:14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咖啡滤袋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饮品过滤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咖啡滤袋。


背景技术:

2.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职场压力日益巨大,工作间隙喝杯咖啡,可以提高精力,舒缓压力,成为一种有益的习惯。然而要品尝美味的咖啡,需要把咖啡豆磨制成咖啡粉,再通过咖啡机泡制并过滤后才可饮用。这种传统咖啡的磨制冲泡过程繁琐,所需时间很长,无法满足上班族的需要。为了冲泡和携带方便,设计出了速溶咖啡,由于速溶咖啡的制作需要经过多道工序,使得速溶咖啡中的有益物质及香味远不及现磨咖啡,且速溶咖啡冲泡后若不进行搅拌,咖啡的原味无法散发渗透,影响饮用效果。因而衍生了速食咖啡的冲泡包装,以便于使用者能随时冲泡饮用,目前市面上销售了许多直接冲泡饮用的多合一包及滤过式的冲泡包,供使用者选购。
3.此类冲泡包一般配制有挂耳式咖啡滤袋,其在冲泡袋的两侧设置有固定片,并在固定片延伸有活动挂耳,通过该活动挂耳挂设于容器杯口的端缘,以进行挂耳式咖啡包内的咖啡或茶叶的冲泡过滤。目前的挂耳式咖啡滤袋存在诸多问题,比如:(1)袋体的开口较小,咖啡不容易放入袋体中,不容易冲泡;(2)滤袋仅靠挂耳支撑,支撑力较差,容易断裂,导致冲泡失败,需要用较厚的挂耳来支撑过滤袋,这样浪费成本,且滤袋占用空间大;(3)袋体大多呈v型,该v型挂耳滤袋在装入咖啡粉时,由于滤袋底部为v型,使得底部的粉层厚度较大,容易造成粉粒堆积,同时其过滤面积较小,容易使咖啡过度萃取,对咖啡风味影响较大;(4)挂耳滤袋的锥形底部深入容器内部较深,需要较深的杯子做冲煮咖啡的容器,对盛放容器要求较高。
4.综上,目前的挂耳式咖啡滤袋普遍存在袋体的开口小、支撑结构不佳、过度萃取、适用性不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咖啡滤袋,其袋体的开口较大,可容纳大容量的咖啡粉,且便于冲泡,其支撑结构稳定,支撑力强,底部并非为v型,可避免粉粒堆积和过度萃取,且可适用于诸多容器,适用性较广。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咖啡滤袋,与一容器搭配使用以冲泡咖啡,包括:
7.一袋体,可选择性地呈现闭合状态或打开状态,由具有透水性和过滤性的片材制成,顶端设有开口,底端设有折痕,且所述袋体的底端设有面向所述开口方向的凸起;
8.一圆盘支架,折合于所述袋体的外部且与所述袋体同步呈现闭合状态或打开状态;
9.一连接部,至少包括设于所述袋体的相对两侧的两个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一端连接所述袋体,另一端连接所述圆盘支架,
10.所述连接臂被拉伸至一定位置以保持所述袋体和所述圆盘支架呈打开状态,且所述圆盘支架搭接于所述容器上并将所述袋体悬置于所述容器上方。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咖啡滤袋的袋体底端设有面向开口方向的凸起,底部的咖啡粉层厚度较低,可增大过滤面积,以避免萃取时过萃、重复萃取、粉粒堵塞等,而获得较佳的咖啡风味;通过连接臂连接圆盘支架和袋体,圆盘支架搭接于容器上,因而可将圆盘支架设置为较大尺寸以增加搭接面积,即使在进行咖啡冲泡时其仍然可以稳当的搭接于容器上,其支撑结构稳定,支撑力强;袋体打开时悬置于容器上方,其相当于立式支撑于容器上,相对于传统的挂耳式,袋体的底部不需要伸入到容器中部,对盛放容器要求较低,其适用性强;同时,袋体为立式支撑于容器上方,且袋体底端设折痕,顶端设开口,故开口可设置为较大尺寸,可容纳大容量的咖啡粉,以便于冲泡。
12.较佳的,所述袋体还包括设于所述折痕两端的第一密封边和第二密封边,所述第一密封边和所述第二密封边于远离所述折痕的另一端之间设置所述开口。
13.较佳的,所述袋体还包括两组依次相连的第一开口边、第二开口边和第三开口边,所述第一开口边连接所述第一密封边,所述第二开口边连接所述第二密封边,两组所述第一开口边、所述第二开口边和所述第三开口边围合形成所述开口,通过第一开口边、第二开口边和第三开口边围合形成的开口较大,可便于咖啡冲泡。
14.较佳的,所述第一密封边与圆盘支架之间,所述第二密封边与圆盘支架之间皆连接一可折叠件,所述可折叠件与所述袋体同步呈现闭合状态或打开状态,所述圆盘支架呈打开状态时,所述袋体借由所述可折叠件以支撑于所述圆盘支架。通过可折叠件的设置可使袋体稳当地立于容器上以便于咖啡冲泡。
15.较佳的,所述凸起呈圆锥形或者棱锥形,且高度不大于所述袋体高度的3/5,所述凸起的表面设有若干个凸块,凸块的设置可减缓咖啡液的流动速度,以避免凸起和袋体底部的相接处咖啡粉的积累。
16.较佳的,所述圆盘支架为圆环状,且于折合后形成两个相对的可操作槽口,使用者可通过拉扯可操作槽口而打开袋体和圆盘支架,其操作性强。
17.较佳的,所述连接臂包括连接所述袋体的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圆盘支架的第二连接部和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相接部,所述相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枢接。
18.较佳的,所述相接部设有一缺口,所述第二连接部可于所述袋体闭合时收容于所述缺口,此结构加工方便,可一体成型不需要第三部件进行加固。
19.较佳的,所述第一连接部粘附于所述袋体,所述第二连接部粘附或卡接于所述圆盘支架。
20.较佳的,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折合部且通过所述折合部挂接于所述圆盘支架上,通过挂接可提高操作灵活性,以便于调节袋体的位置。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咖啡滤袋与容器搭配使用时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22.图2为图1的俯视图。
23.图3为图1的一变化图。
24.图4为图1的另一变化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咖啡滤袋于闭合状态的一示意图。
26.图6为图5的一变化图。
27.图7为图5的另一变化图。
28.元件符号说明
29.100

咖啡滤袋;10

袋体;11

开口;111

第一开口边;113

第二开口边;115

第三开口边;13

折痕;15

凸起;151

凸块;17

第一密封边;19

第二密封边;30

圆盘支架;31

可操作槽口;50

连接臂;51

第一连接部;53

第二连接部;55

相接部;57

缺口;59

折合部;70

可折叠件;200

容器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3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咖啡滤袋进行详细的说明。
32.如图1~7所示的咖啡滤袋100,与一容器200搭配使用以冲泡咖啡,包括袋体10、圆盘支架30和连接部(图中未示出)。袋体10可选择性地呈现闭合状态或打开状态,由具有透水性和过滤性的片材制成,如棉质纤维的片材,具体如无纺布、滤纸等,其顶端设有开口11,底端设有折痕13,且袋体10的底端设有面向开口11方向的凸起15。圆盘支架30折合于袋体10的外部且与袋体10同步呈现闭合状态或打开状态。连接部至少包括设于袋体10的相对两侧的两个连接臂50,连接臂50的一端连接袋体10,另一端连接圆盘支架30,连接臂50被拉伸至一定位置以保持袋体10和圆盘支架呈打开状态,且圆盘支架30搭接于容器200上并将袋体10悬置于容器200上方。
33.进一步如图1~2、4~6所示,袋体10还包括设于折痕13两端的第一密封边17和第二密封边19,第一密封边17和第二密封边19于远离折痕13的另一端之间设置开口11。第一密封边17和第二密封边19之间还具有两组依次相连的第一开口边111、第二开口边113和第三开口边115,第一开口边111连接第一密封边17,第二开口边113连接第二密封边19,两组第一开口边111、第二开口边113和第三开口边115围合形成开口11,通过第一开口边111、第二开口边113和第三开口边115围合形成的开口较大,可便于咖啡冲泡。当然,袋体10也可以为其他结构,如图3~7所示,袋体10开口为圆形或类圆形,其开口尺寸更大。凸起15呈圆锥形(如图3所示)或者棱锥形(如图1~2和图4所示),且高度不大于袋体10高度的3/5,凸起15的表面设有若干个凸块151、凸块151的设置可减缓咖啡液的流动速度,以避免凸起15和袋体10底部的相接处咖啡粉层较厚。为了支撑袋体10,第一密封边17与圆盘支架30之间,第二密封边19与圆盘支架30之间皆连接可折叠件70,可折叠件70与袋体10同步呈现闭合状态或打开状态,于圆盘支架30呈打开状态时,袋体10借由可折叠件70以支撑于圆盘支架30,通过可折叠件70的设置可使袋体10稳当地立于容器200上以便于咖啡冲泡。可折叠件70可为市面上通用的零部件,仅需满足一端可固定于圆盘支架30上,另一端可固定于袋体10上,中部可活动以与袋体10进行同步闭合或打开即可。
34.继续如图1~7所示,连接臂50包括连接袋体10的第一连接部51、连接圆盘支架30的第二连接部53和连接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3的相接部55,相接部55和第二连接部53枢接。相接部55设有缺口57,第二连接部53可于袋体10闭合时收容于缺口57,第二连接部53和相接部55可为一体式结构,即可认为第二连接部53为从相接部55上裁切出的一部分,此结构加工方便,其一体成型不需要第三部件进行加固。更具体的,第一连接部51粘附于袋体10,第二连接部53粘附或卡接于圆盘支架30。其卡接方式可如图4和图6所示,第二连接部53具有折合部59且通过折合部59挂接于圆盘支架30上,通过挂接可提高操作灵活性,以便于调节袋体10的位置。
35.补充说明的是,如图1~7所示,圆盘支架30为圆环状,且于折合后形成两个相对的可操作槽口31,使用者可通过拉扯可操作槽口31而打开袋体10和圆盘支架30,其操作性强。
3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咖啡滤袋100的袋体10底端设有面向开口11方向的凸起15,底部的咖啡粉层厚度较低,可增大过滤面积,以避免萃取时过萃、重复萃取、粉粒堵塞等,而获得较佳的咖啡风味;通过连接臂50连接圆盘支架30和袋体10,圆盘支架30搭接于容器200上,因而可将圆盘支架30设置为较大尺寸以增加搭接面积,即使在进行咖啡冲泡时其仍然可以稳当的搭接于容器200上,其支撑结构稳定,支撑力强;袋体10打开时悬置于容器200上方,其相当于立式支撑于容器200上,相对于传统的挂耳式,袋体10的底部不需要伸入到容器200的中部,对盛放容器要求较低,其适用性强;同时,袋体10为立式支撑于容器200的上方,且袋体10底端设折痕13,顶端设开口11,故开口11可设置为较大尺寸,可容纳大容量的咖啡粉,以便于冲泡。
37.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也并不仅限于实施例中所列,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