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代木金柱与格子门装配式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70303发布日期:2022-02-12 11:01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铝代木金柱与格子门装配式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连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铝代木金柱与格子门装配式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建筑物的屋顶梁架以立柱支撑,立于最外一层屋檐下的柱子称檐柱,在檐柱以里,位于内侧的柱子称“金柱”。多用于带外廊的建筑。进深较大的房屋依位置不同又有外围金柱和里内金柱之分。金柱又是除檐柱、中柱和山柱以外的柱子的通称,依位置不同可分别为外金柱和内金柱。
3.格子门,也称为格扇,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在殿阁,民居房屋安装的带格眼供采光的木门。格子门分三个部分。中间一横条在宋代称为腰串、腰串之上留格眼,腰串下安装障水板。
4.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建筑物美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采用金柱与格子门组合形成的门扇,既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又具有优异的美观性。但是现有技术中格子门与金柱在进行连接时,存在连接工序繁琐,连接完成后拆卸维修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铝代木金柱与格子门装配式连接结构。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7.一种铝代木金柱与格子门装配式连接结构,包括:
8.金柱主体,所述金柱主体形成有至少一个连接槽口,所述连接槽口向内凹陷且沿所述金柱主体的高度方向延伸;
9.抱框主体,所述抱框主体插接于所述连接槽口的内部并与所述金柱主体固定相连;所述抱框主体的外端形成开口结构;
10.格框主体,所述格框主体插接于所述抱框主体的内部,所述格框主体通过其外侧面上的第一凸起与所述抱框主体的内侧面上的第一卡槽实现卡固相连;
11.其中,所述格框主体的外端形成开口结构,格子门位于最外侧的格眼插接于所述格框主体的内部,所述格眼通过其外侧面上的第二凸起与所述格框主体的内侧面上的第二卡槽实现卡固相连。
12.优选地:所述金柱主体包括采用铝合金型材制作而成的空心柱体。
13.优选地:所述空心主体的内部形成有十字加强筋。
14.优选地:所述抱框主体包括相对布置的两个抱框架体,两个所述抱框架体分别包括第一侧板以及交错布置的多个立板;各个立板上均开设有通孔,各个抱框架体分别通过穿过通孔的螺钉实现与所述金柱主体的固定相连。
15.优选地:所述连接槽口的底部形成有两个侧板容纳槽,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各自远离所述格眼的一端均一一对应的延伸至两个所述侧板容纳槽内。
16.优选地:所述格框主体包括两个第二侧板以及形成于两个所述第二侧板之间的限位板,所述格眼与所述限位板之间形成有填充胶层。
17.优选地:所述格眼连接有玻璃板,所述玻璃板的端面与所述限位板相抵接。
18.优选地:所述格眼与所述玻璃板之间形成有橡胶垫片。
19.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20.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一种铝代木金柱与格子门装配式连接结构,在一种实现方式下,该结构可以包括金柱主体,所述金柱主体形成有至少一个连接槽口,所述连接槽口向内凹陷且沿所述金柱主体的高度方向延伸;抱框主体,所述抱框主体插接于所述连接槽口的内部并与所述金柱主体固定相连;所述抱框主体的外端形成开口结构;格框主体,所述格框主体插接于所述抱框主体的内部,所述格框主体通过其外侧面上的第一凸起与所述抱框主体的内侧面上的第一卡槽实现卡固相连;其中,所述格框主体的外端形成开口结构,格子门位于最外侧的格眼插接于所述格框主体的内部,所述格眼通过其外侧面上的第二凸起与所述格框主体的内侧面上的第二卡槽实现卡固相连。本技术提供的铝代木金柱与格子门装配式连接结构,结构简单合理,安装及拆卸方便。拆卸时可直接拆除格框,将格框拆除后即可将格子门与金柱分离,拆卸抱框立板螺钉将抱框拆卸,拆除工作即可完成。值得大面积推广使用。
21.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铝代木金柱与格子门装配式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a-a面的剖视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b-b面的剖视图;
26.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c局部放大示意图;
27.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金柱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28.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金柱主体的平剖图;
29.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抱框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30.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抱框主体的平剖图;
31.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格框主体的平剖图;
32.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格眼的平剖图。
33.图中:金柱主体1、连接槽口11、侧板容纳槽111、十字加强筋12、抱框主体2、第一卡槽21、第一侧板22、立板23、通孔24、格框主体3、第一凸起31、第二卡槽32、第二侧板33、限位板34、格子门4、格眼41、第二凸起411、螺钉5、填充胶层6、玻璃板7、橡胶垫片8。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5.实施例
36.参见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铝代木金柱与格子门装配式连接结构,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所示,该结构可以包括:
37.金柱主体1,所述金柱主体1形成有至少一个连接槽口11,所述连接槽口11向内凹陷且沿所述金柱主体1的高度方向延伸;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使金柱主体可以同时连接两个或多个格子门,可以在金柱上开设多个连接槽口。例如,在连接两个格子门时,可以开设相对的两个连接槽口。
38.抱框主体2,所述抱框主体2插接于所述连接槽口11的内部并与所述金柱主体1固定相连;所述抱框主体2的外端形成开口结构;该抱框主体2可以采用铝合金型材制作。
39.格框主体3,所述格框主体3插接于所述抱框主体2的内部,所述格框主体3通过其外侧面上的第一凸起31与所述抱框主体2的内侧面上的第一卡槽21实现卡固相连;该格框主体可以采用铝合金型材制作。
40.其中,所述格框主体3的外端形成开口结构,格子门4位于最外侧的格眼41插接于所述格框主体3的内部,所述格眼41通过其外侧面上的第二凸起411与所述格框主体3的内侧面上的第二卡槽32实现卡固相连。
41.传统的金柱均采用木质材质,为了降低制作成本以及提高金柱的强度,本技术实施例可以提供所述金柱主体包括采用铝合金型材制作而成的空心柱体。为了进一步的提高金柱的整体强度,所述空心主体的内部形成有十字加强筋。
42.为了方便抱框主体的生产以及安装,所述抱框主体包括相对布置的两个抱框架体,两个所述抱框架体分别包括第一侧板22以及交错布置的多个立板23;各个立板23上均开设有通孔24,各个抱框架体分别通过穿过通孔24的螺钉5实现与所述金柱主体1的固定相连。为了提高抱框主体与金柱连接后的稳定性,所述连接槽口11的底部形成有两个侧板容纳槽111,两个所述第一侧板22各自远离所述格眼41的一端均一一对应的延伸至两个所述侧板容纳槽111内。
43.进一步的,所述格框主体3包括两个第二侧板33以及形成于两个所述第二侧板33之间的限位板34,所述格眼41与所述限位板34之间形成有填充胶层6。进一步的,所述格眼41连接有玻璃板7,所述玻璃板7的端面与所述限位板34相抵接。所述格眼41与所述玻璃板7之间形成有橡胶垫片8。格眼与限位板之间的填充胶层即可以保证获得良好的密封性,又可以防止格眼与立板限位部之间硬链接发生损坏。玻璃板与格眼之间的橡胶垫片可以对玻璃板进行保护,防止玻璃板的损坏。
4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结构为中式古建筑铝代木金柱/格子门装配式构件,该结构主要为金柱与格子门连接处增加装配式构件,以此增加格子门、抱框、金柱之间安装/拆卸功能。该种中式古建筑铝代木金柱/格子门装配式构件是由抱框、格框、格眼组成,其中
抱框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为两个抱框架体。抱框架体内侧每隔一段距离交叉设置立板,在立板上设置螺丝加固。抱框安装加固后,进行格框装插,通过第一凸起以及第一卡槽加固格框与抱框连接。安装玻璃及格眼于格框内侧,格眼边缘设置第二凸起,起到定位、加固作用。
45.总之,本技术提供的铝代木金柱与格子门装配式连接结构,结构简单合理,安装及拆卸方便。拆卸时可直接拆除格框,将格框拆除后即可将格子门与金柱分离,拆卸抱框立板螺钉将抱框拆卸,拆除工作即可完成。值得大面积推广使用。
4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4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