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污垢排出系统的器皿洗涤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40471发布日期:2022-05-21 06:41阅读:73来源:国知局
具有污垢排出系统的器皿洗涤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洗涤餐具或器具的商用器皿洗涤机,该器皿洗涤机被配置为箱式器皿洗涤机或传送式器皿洗涤机。
2.因此,本发明涉及一种器皿洗涤机,该器皿洗涤机包括被配置为再循环回路的至少一个洗涤区。被配置为再循环回路的洗涤区包括:喷嘴系统,该喷嘴系统具有至少一个洗涤喷嘴,该至少一个洗涤喷嘴用于将洗涤液体喷射到要洗涤的洗涤器皿上;洗涤槽,该洗涤槽用于捕获所喷射的洗涤液体的至少一部分;以及洗涤泵,该洗涤泵用于将该洗涤槽中所收集的洗涤液体供给到该至少一个洗涤喷嘴。另外,该器皿洗涤机包括污垢捕获系统,该污垢捕获系统与该至少一个洗涤区相关联,并且该污垢捕获系统具有至少一个槽盖过滤器,该至少一个槽盖过滤器用于将污垢颗粒从由于重力而流回到该洗涤槽中的所喷射的洗涤液体中分离出。


背景技术:

3.箱式器皿洗涤机是可手动装载和卸载的器皿洗涤机。箱式器皿洗涤机(或称为“批量洗碗机”)可以是用于洗涤餐具的搁架型推过式器皿洗涤机(也称为罩式器皿洗涤机)或前端装载机(“前端装载式器皿洗涤机”)。前端装载机可以是台下式机器、台上式机器或具有前端装载的独立式器皿洗涤机(“独立式前端装载机”)。
4.被配置为箱式器皿洗涤机的器皿洗涤机通常包括用于对洗涤器皿进行洗涤的处理腔室。通常,处理腔室下方布置有洗涤槽,液体可以由于重力而从处理腔室流回该洗涤槽中。洗涤槽中装有洗涤液体(该洗涤液体通常是水),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向该洗涤液体供应清洗剂。
5.被配置为箱式器皿洗涤机的器皿洗涤机还包括洗涤系统,该洗涤系统具有洗涤泵、具有连接至洗涤泵的管线系统、以及具有喷嘴系统(该喷嘴系统具有至少一个洗涤喷嘴)。洗涤槽中装有的洗涤液体可以通过洗涤泵经由管线系统递送到至少一个洗涤喷嘴,并且在处理腔室中通过所述至少一个洗涤喷嘴喷射到要洗涤的洗涤器皿上。然后,所喷射的洗涤液体由于重力而流回到洗涤槽中。
6.具体地,传送式器皿洗涤机是长龙式器皿洗涤机或搁架传送式器皿洗涤机。传送式器皿洗涤机通常用于商业领域中。与箱式器皿洗涤机(其中,要洗涤的洗涤器皿在洗涤期间在机器中保持位置固定)相比,在传送式器皿洗涤机中,洗涤器皿会被传送通过传送式器皿洗涤机的不同处理区。
7.传送式器皿洗涤机通常包括至少一个预洗涤区和至少一个主洗涤区,如沿洗涤器皿的传送方向看,该至少一个主洗涤区布置在(多个)预洗涤区的下游。如沿传送方向看,在(多个)主洗涤区的下游通常布置有至少一个后洗涤区或预漂洗区和连接在(多个)后洗涤区的下游的至少一个最终漂洗区。如沿传送方向看,直接接纳在传送带上的洗涤器皿或由搁架固持的洗涤器皿通常沿传送方向行进通过入口通道、随后的(多个)预洗涤区、(多个)主洗涤区、(多个)后洗涤区、(多个)最终漂洗区、和晾干区进入到出口区段中。
8.传送式器皿洗涤机的所述洗涤区各自具有与其相关联的洗涤系统,该洗涤系统包括洗涤泵和连接至该洗涤泵的管线系统(洗涤管线系统),洗涤液体通过该管线系统供给到喷嘴系统或供给到喷嘴系统的至少一个洗涤喷嘴。供给到喷嘴系统的至少一个洗涤喷嘴的洗涤液体在传送式器皿洗涤机的相应洗涤区中喷射到洗涤器皿上,该洗涤器皿正在由传送式器皿洗涤机的传送装置传送通过相应洗涤区。每个洗涤区具有与其相关联的槽,通过洗涤喷嘴喷射的液体接纳在该槽中,和/或在该槽中提供有用于相应处理区的喷嘴系统的液体。
9.在从现有技术通常已知的传送式器皿洗涤机中,呈清水形式的最终漂洗液体(该最终漂洗液体可以是纯净的或与其它添加剂(比如漂洗助剂)混合)通过最终漂洗区的喷射喷嘴喷射到洗涤器皿上。所喷射的最终漂洗液体的至少一部分通过级联系统沿与洗涤器皿的传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从一个区到另一个区地传送。
10.所喷射的最终漂洗液体被捕获在后洗涤区的槽(后洗涤槽)中,所捕获的液体通过属于后洗涤区的洗涤系统的洗涤泵从该槽递送到后洗涤区的喷射喷嘴(后洗涤喷嘴)。洗涤液体在后洗涤区中从洗涤器皿上被漂洗掉。此处出现的液体流入至少一个主洗涤区的洗涤槽中,如沿洗涤器皿的传送方向看,该至少一个主洗涤区连接在后洗涤区的上游。此处,液体通常提供有清洗剂,并且借助于属于主洗涤区的洗涤系统的泵系统(洗涤泵)、通过主洗涤区的喷嘴(洗涤喷嘴)喷射到洗涤器皿上。随后,如果未设置另外的主洗涤区,则洗涤液体从主洗涤区的洗涤槽流入预洗涤区的预洗涤槽中。预洗涤槽中的液体通过属于预洗涤区的洗涤系统的泵系统(预洗涤泵)、通过预洗涤区的预洗涤喷嘴喷射到洗涤器皿上,以便将粗杂质从洗涤器皿上去除。
11.器皿洗涤机通常配备有向最终漂洗区的管线系统供给要喷射的最终漂洗液体的洗涤泵。这特别确保了最终漂洗液体在最终漂洗区中的体积流量几乎恒定。然而,还可以想到的是,利用现场的管线压力(例如,清水供应装置的压力)将最终漂洗液体传导到最终漂洗区的管线系统。在此最后提到的情况下,可以在最终漂洗区的管线系统与喷射喷嘴之间设置可致动阀,以便能够实现最终漂洗液体向喷射喷嘴的供应的间歇性中断或完全中断。
12.不论器皿洗涤机是被配置为箱式器皿洗涤机还是被配置为传送式器皿洗涤机,用于洗涤餐具的商用器皿洗涤机因此通常包括至少一个洗涤区,该至少一个洗涤区被配置为再循环回路,并且该至少一个洗涤区包括:喷嘴系统,该喷嘴系统具有至少一个洗涤喷嘴,该至少一个洗涤喷嘴用于将洗涤液体喷射到要洗涤的洗涤器皿上;洗涤槽,该洗涤槽用于捕获所喷射的洗涤液体的至少一部分;以及洗涤泵,该洗涤泵用于将该洗涤槽中所收集的液体供给到该至少一个洗涤喷嘴。
13.由于被配置成再循环回路的洗涤区用于对洗涤器皿进行洗涤,因此已经喷射在该洗涤区中的洗涤液体的至少一部分在回路中被引导,并且因此存在以下这种风险:由于洗涤液体的永久循环,从洗涤器皿去除的污垢颗粒受到重复的粉碎,并且因此可能不再容易地通过过滤器装置等从洗涤液体中分离出。相应地,对于被配置为再循环回路的洗涤区而言,洗涤区中的洗涤液体受到污垢污染的风险会随着洗涤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其结果是,洗涤器皿再污染的风险更大,并且洗涤效果整体恶化。
14.此问题特别在被配置为传送式器皿洗涤机的器皿洗涤机的预洗涤区或主洗涤区的情况下会发生。由于在传送式器皿洗涤机中,所使用的洗涤用液体以级联形式、沿与要洗
涤的洗涤器皿的传送方向相反的方向流动,因此至少一个预洗涤区中的洗涤液体中的污垢浓度与其余的处理区中的洗涤液体的污垢浓度相比是最大的,这是由于预洗涤区是最多污垢出现的地方。
15.另一方面,不可避免的是,在被配置为传送式器皿洗涤机的器皿洗涤机的操作期间,预洗涤区中的污染较重的洗涤液体的一部分通过洗涤器皿的传送而被“夹带”到连接在预洗涤区的下游的至少一个主洗涤区中。这使得主洗涤区中的洗涤液体受到污垢的污染加重,并且因此主洗涤区中的洗涤效果也可能恶化。
16.为了将引入器皿洗涤机中的污垢颗粒从用于对洗涤器皿进行洗涤的洗涤液体中分离出,通常已知的是使用呈污垢过滤篮(引入器皿洗涤机中的污垢颗粒被收集在该污垢过滤篮中)形式的过滤器装置。在被配置为箱式器皿洗涤机的器皿洗涤机的情况下,这种污垢过滤篮通常布置在处理腔室的贮槽中、在洗涤槽上方。
17.另一方面,关于被配置为传送式器皿洗涤机的器皿洗涤机,已知的是,至少预洗涤槽(该预洗涤槽与预洗涤区相关联)和优选地还有主洗涤槽(该主洗涤槽与至少一个主洗涤区相关联)配备有平面过滤器和污垢过滤篮。
18.在器皿洗涤机(被配置为箱式器皿洗涤机或被配置为传送式器皿洗涤机)的操作期间,借助于循环洗涤水从洗涤器皿上洗掉的污垢颗粒然后由于重力而落到平面过滤器上。在该平面过滤器处,污垢颗粒从流回到对应的洗涤槽中的洗涤液体中分离出。然后,分离出的污垢颗粒通常在污垢过滤篮中被筛洗。
19.本发明基于以下问题:在现有技术迄今已知的解决方案(其中,使用平面过滤器或污垢过滤篮将污垢颗粒从循环洗涤液体中分离出)中存在风险,该风险是积聚在平面过滤器上或积聚在污垢过滤篮中的污垢颗粒因洗涤液体的永久循环而被粉碎到一定程度,从而随着洗涤时间的增加被粉碎到污垢颗粒的颗粒大小不再被平面过滤器或污垢过滤篮的筛孔大小所覆盖,因此尽管提供了平面过滤器或污垢过滤篮,但污垢颗粒随着洗涤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地积聚在洗涤液体中的情形再也无法被防止。
20.在此背景下,文件de 10 2009 048 810 a1已经公开了,器皿洗涤机的至少一个洗涤区分配有污垢捕获系统,该污垢捕获系统包括槽盖过滤器,该槽盖过滤器用于将污垢颗粒从由于重力而流回到洗涤区(被配置为再循环回路)的洗涤槽中的所喷射的洗涤液体中分离出。从此现有技术已知的污垢捕获系统包括污垢收集区域,借助于槽盖过滤器从洗涤液体中分离出的污垢颗粒被收集在该污垢收集区域中。污垢收集区域流体连接至污垢排出管道系统,使得借助于污垢排出泵,污垢捕获系统的污垢收集区域中所收集的污垢颗粒能够在需要时被去除。
21.然而,从文件de 10 2009 048 810 a1已知的污垢捕获系统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缺点,特别是涉及在器皿洗涤机的操作期间实际实现的污垢排出能力。已经发现,为了排空污垢收集区域,污垢排出泵必须在相对较长的时间段内连续操作。在此时间段期间,洗涤液体在洗涤区中的再循环也应当中断。然而,这会导致连续的漂洗或洗涤操作受到常规污垢排出系统的影响。特别地,从de 10 2009 048 810 a1已知的污垢排出系统导致程序周期的延长,这通常不能被器皿洗涤机操作者所接受,或者导致器皿洗涤机每单位时间所洗涤的洗涤器皿数量减少。


技术实现要素:

22.因此,以从de 10 2009 048 810 a1已知的(至少原则上已知的)污垢捕获系统为出发点,本发明基于以下目的:进一步研发所述污垢捕获系统,使得(以有效、但易于实现的方式)一方面,可以降低洗涤器皿再污染的风险,并且可以整体改善洗涤效果,另一方面,洗涤器皿的操作、特别是洗涤能力不会受到不利影响。
23.根据本发明,所述目的得以实现,因为,在引言介绍中提到的类型的器皿洗涤机中,设置了与该器皿洗涤机的至少一个洗涤系统相关联的污垢捕获系统,其中,该污垢捕获系统具有与其相关联的槽盖过滤器,该槽盖过滤器被配置成将污垢颗粒从由于重力而流回到洗涤槽中的所喷射的洗涤液体中分离出。与从文件de 10 2010 063 711 a1已知的污垢捕获系统的情况一样,根据本发明的污垢捕获系统包括污垢收集区域,该污垢收集区域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洗涤槽中且向上敞开,并且用于收集借助于槽盖过滤器从洗涤液体中分离出的污垢颗粒。
24.另外,在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中,与污垢收集区域流体连接的污垢排出系统设有污垢排出管道系统,借助于该污垢排出管道系统,污垢收集区域能够在需要时被排空。
25.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的特征特别在于,污垢捕获系统的污垢收集区域具有与其相关联的压力均衡系统,以能够在污垢收集区域被排空时借助于所述压力均衡系统均衡在污垢收集区域中局部形成的负压。
26.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可获得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污垢收集区域具有与其相关联的压力均衡系统,该压力均衡系统用于在污垢收集区域被排空时均衡在污垢收集区域中局部形成的负压,用于排空污垢收集区域的过程、特别是出于此目的所需的时间长度与如从文件de 10 2010 063 711 a1已知的具有污垢收集区域的污垢捕获系统相比缩短了。此处已经认识到,借助于压力均衡系统,不仅可以减小或均衡在污垢收集区域中局部形成的负压,而且除此之外还在污垢收集区域被排空时在污垢收集区域中形成涡流,载满污垢颗粒的洗涤液体通过该涡流而在污垢收集区域中旋转,并且以此方式,显著加快了污垢收集区域的排空。
27.因此,在洗涤器皿的连续操作期间,能够实现污垢的定期排出,而不必出于此目的而延长器皿洗涤机的运行时间。因此,不仅洗涤器皿再污染的风险降低(因为洗涤液体的质量由于污垢的定期排出而得以优化),而且器皿洗涤机的能力不会受到不利影响。
28.实现压力均衡系统有多种可能性。特别地,有利的是,压力均衡系统至少部分被配置在污垢收集区域的侧壁中。在此情况下,压力均衡系统可以包括例如柔性壁区域,该柔性壁区域在污垢收集区域的排空过程期间变形以进入污垢收集区域中,以便以此方式均衡在污垢收集区域被排空时在污垢收集区域中局部形成的负压。
29.然而,有利地,压力均衡系统包括对洗涤液体可渗透且优选地对污垢颗粒不可渗透的壁区域,比如过滤器,特别是精筛过滤器。可替代地,还可以想到狭缝状开口或点状开口。优选地,可渗透壁区域或过滤器和/或狭缝状或点状开口在污垢收集区域的侧壁中沿周缘形成,其方式为使得在污垢收集区域被排空时促进载满污垢颗粒的洗涤液体在污垢收集区域中形成涡流。
30.根据本发明的器皿洗涤机的实施例,污垢排出系统包括污垢排出泵,该污垢排出泵的吸入侧流体连接或可流体连接至污垢收集区域。作为污垢排出泵的替代方案,还可以
想到的是,在污垢排出管道系统中设置可致动阀,使得污垢收集区域能够在需要时(具体地,在该阀打开时)由于重力而被排空。然而,由于使用污垢排出泵使得为排空污垢收集区域所提供的时间可以显著减少,因此提供这种污垢排出泵是优选的。
31.另一方面,如果使用污垢排出泵,必须确保实际上通过污垢排出泵去除的基本上仅是载满污垢颗粒且收集在污垢收集区域中的洗涤液体。出于此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了压力均衡系统被配置在污垢收集区域在连接件与污垢收集区域的相对的上端区域之间的侧壁中,借助于该连接件,污垢收集区域流体连接或可流体连接至污垢排出管道系统。特别地,在此情况下,压力均衡系统应尽可能设置在污垢收集区域的中心区域或上部区域中。特别有效的是,压力均衡系统被配置在污垢收集区域的侧壁的某个区域中,该区域高于在污垢收集区域的从连接件到污垢收集区域的上端区域测得的长度的30%的水平。
32.污垢收集区域的容量应当为至少0.5l且最多3.0l。优选地,污垢收集区域的容量在介于1.0l与2.0l之间的范围内。这涉及折衷方案,其中,既要考虑排空污垢收集区域所需的时间,又要考虑要对污垢收集区域进行排空过程的频率。
33.此外,根据本发明特别提出了污垢排出管道系统以及污垢排出泵的吸入侧入口和压力侧出口的有效直径与器皿洗涤机中所使用的洗涤泵的有效直径相比更大,具体地有效直径为至少5cm。这对排空污垢收集区域所需的时间也有积极影响。
34.压力均衡系统的设置使得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排空污垢收集区域。特别地,这允许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使用泵容量为至少每分钟100l、并且优选地泵容量为至少每分钟110l的污垢排出泵。
35.特别地,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提供了一种用于将污垢颗粒从洗涤液体中排出的有效方法,使得与常规解决方案相比,能够实现洗涤液体更长的使用寿命。以此方式,可以使洗涤液体在必须更换之前用于更多次洗涤循环。这特别节省清水、清洗剂和加热能量。
36.优选地,污垢排出泵被设计成连续地或在给定的时间和/或事件将污垢收集区域中所收集的污垢颗粒从洗涤区中去除。
37.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允许借助于污垢捕获系统收集在器皿洗涤机的至少一个洗涤区中的污垢颗粒也可自动从器皿洗涤机中去除。自动进行的这种污垢排出减轻了操作器皿洗涤机的人员的压力。此外,可以以有效方式防止由于污垢收集区域的过度填充而影响或堵塞洗涤液体在洗涤区中的再循环。
附图说明
38.下文将参考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的示例性实施例。
39.在附图中:
40.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以传送式器皿洗涤机的形式进行配置的器皿洗涤机;
41.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以传送式器皿洗涤机的形式进行配置的器皿洗涤机;
42.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以传送式器皿洗涤机的形式进行配置的器皿洗涤机;以及
43.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被配置为传送式器皿洗涤机或被配置为箱式器皿洗涤机、具
有污垢捕获系统的实施例的器皿洗涤机的洗涤区的洗涤槽。
具体实施方式
44.图1以示意性纵向截面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教导配置的传送式器皿洗涤机50的示例。根据图1中的图示的传送式器皿洗涤机50包括预洗涤区51和主洗涤区52,该主洗涤区(如沿洗涤器皿(图1未展示)的传送方向t看)布置在预洗涤区51的下游。如沿传送方向t看,在图1所展示的传送式器皿洗涤机50中,在主洗涤区52下游布置有后洗涤或预漂洗区53和最终漂洗区54,该最终漂洗区连接在后洗涤或预漂洗区53的下游。洗涤器皿(直接接纳在传送带58上或由搁架固持)沿传送方向t行进通过入口通道55、随后的预洗涤区51、主洗涤区52、后洗涤区53、最终漂洗区54、和晾干区56进入到出口区段57中。
45.传送式器皿洗涤机50的所述处理区51、52、53、54各自具有与其相关联的喷射喷嘴13-1、13-2、13-3、13-4,液体通过这些喷射喷嘴喷射到正在由传送带58传送通过相应处理区51、52、53、54的洗涤器皿上。至少预洗涤区51、主洗涤区52和后洗涤或预漂洗区53各自具有与其相关联的槽(洗涤槽14-1、14-2、14-3),所喷射的洗涤液体接纳在该槽中,和/或在该槽中提供有用于相应区51、52、53的喷射喷嘴13-1、13-2、13-3的洗涤液体。
46.图1所展示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传送式器皿洗涤机50的预洗涤区51、主洗涤区52和后洗涤区53各自包括洗涤系统10-1、10-2、10,3。每个洗涤系统10-1、10-2、10-3包括:洗涤泵11-1、11-2、11-3、管线系统12-1、12-2、12-3(该管线系统连接至洗涤泵11-1、11-2、11-3)、以及喷射喷嘴13-1、13-2、13-3(这些喷射喷嘴连接至管线系统12-1、12-2、12-3)。
47.此外,设有控制装置100(附图中示意性展示的),该控制装置(尤其)用于在洗涤过程期间以适当的方式致动洗涤系统10-1、10-2、10-3的相应洗涤泵11-1、11-2、11-3,以便至少间歇性地通过相关联的管线系统12-1、12-2、12-3将洗涤液体供给到与相应洗涤系统10-1、10-2、10-3相关联的喷嘴系统的喷射喷嘴13-1、13-2、13-3。
48.在图1所展示的传送式器皿洗涤机50中,呈清水形式的最终漂洗液体(该最终漂洗液体可以与另外的化学添加剂(比如漂洗助剂)混合)通过最终漂洗区54的布置在传送带58上方和下方的喷射喷嘴13-4喷射到洗涤器皿(图1未展示)上。如图1所展示的,最终漂洗区54中还可以设有侧向布置的喷射喷嘴13-5。
49.最终漂洗区54中所喷射的最终漂洗液体的一部分通过级联系统沿与洗涤器皿的传送方向t相反的方向从一个区到另一个区进行传送。剩余部分的最终漂洗液体通过阀59和旁通管线60直接传导到预洗涤区51的预洗涤槽14-1中。
50.最终漂洗区54中所喷射的最终漂洗液体被捕获在后洗涤或预漂洗区53的槽(后洗涤或预漂洗槽14-3)中,所捕获的液体通过属于后洗涤或预漂洗区53的洗涤系统10-3的洗涤泵11-3从该槽递送到后洗涤或预漂洗区53的喷射喷嘴13-3(后洗涤或预漂洗喷嘴)。洗涤液体在后洗涤或预漂洗区53中从洗涤器皿上漂洗掉。
51.此处出现的液体流入主洗涤区52的洗涤槽14-2中,通常提供有化学清洗剂,并且借助于属于主洗涤区52的洗涤系统10-2的洗涤泵11-2、通过属于主洗涤区52的洗涤系统10-2的喷射喷嘴13-2(洗涤喷嘴)喷射到洗涤器皿上。
52.随后,洗涤液体从主洗涤区52的洗涤槽14-2流入预洗涤区51的预洗涤槽14-1中。
在预洗涤区51中,预洗涤槽14-1中所收集的洗涤液体借助于属于预洗涤区51的洗涤系统10-1的洗涤泵11-1、通过属于预洗涤区51的洗涤系统10-1的喷射喷嘴13-1(预洗涤喷嘴)喷射到洗涤器皿上,以便将粗杂质从洗涤器皿上去除。
53.在图1所展示的传送式器皿洗涤机50中,主洗涤区52包括布置在主洗涤槽14-2上方的槽盖过滤器20-2。在传送式器皿洗涤机50的操作期间,洗涤液体通过洗涤系统10-2的喷射喷嘴13-2(洗涤喷嘴)喷射到洗涤器皿上。所喷射的洗涤液体由于重力而流回到主洗涤区52的洗涤槽14-2中,其中,在主洗涤区52中从洗涤器皿上漂洗掉的污垢颗粒由槽盖过滤器20-2截留,条件是这些污垢颗粒大于槽盖过滤器20-2的筛孔大小。优选地,槽盖过滤器20-2的筛孔大小为大约1mm至4mm。
54.在图1示意性展示的传送式器皿洗涤机50中,出于对槽盖过滤器20-2进行清洁的目的,漂洗操作必须中断,以便允许对槽盖过滤器20-2进行手动清洁。
55.主洗涤区52中所喷射的洗涤液体的一部分通过溢流系统61进入到预洗涤区51的洗涤槽(预洗涤槽14-1)中。与主洗涤区52一样,预洗涤区51也配备有槽盖过滤器20-1,该槽盖过滤器被配置为平面过滤器。所述槽盖过滤器20-1布置在预洗涤区51的洗涤槽(预洗涤槽14-1)上方,以便将污垢颗粒从已经喷射在预洗涤区51中且由于重力而流回到预洗涤槽14-1中的洗涤液体中分离出。优选地,槽盖过滤器20-1的筛孔大小在介于大约1mm与4mm之间的范围内。
56.由于(如前言介绍中所解释的)洗涤液体中的污垢浓度在预洗涤区51中最大(由于该预洗涤区是最多污垢出现的地方),因此图1所展示的传送式器皿洗涤机50配备有污垢捕获系统70,该污垢捕获系统与预洗涤区51相关联,并且该污垢捕获系统包括布置在预洗涤区51中并且特别是地布置在预洗涤槽14-1内的污垢收集区域71-1。下文将参考图4中的图示更详细地描述图1所展示的传送式器皿洗涤机50中所使用的污垢捕获系统70的构造和功能。
57.在图1所展示的传送式器皿洗涤机50的那个实施例中,污垢收集区域71用于收集借助于槽盖过滤器20-1从洗涤液体中分离出的污垢颗粒。具体地,以及如下文参考图4中的图示更详细地描述的,污垢收集区域71-1被配置为腔室,该布置在预洗涤槽14-1中、朝向顶部敞开并且在其侧部包括压力均衡系统。通过上部开口,借助于槽盖过滤器20-1分离出来的污垢颗粒可以进入到腔室状的污垢收集区域71-1中。污垢收集区域71在侧部包括压力均衡系统这一事实意味着能够实现污垢收集区域71的特别快速的排空。
58.具体地,以及如下文参考图4中的图示更详细地描述的,优选的是,槽盖过滤器20-1布置在污垢收集区域71-1上方并且包括呈朝向供给开口22引导的斜坡的形式的引流坡,其中,向上敞开配置的污垢收集区域71-1布置在供给开口22下方,其方式为使得借助于槽盖过滤器20-1分离出来的污垢颗粒可以通过供给开口22进入到污垢收集区域71-1中。
59.此处,特别可以想到的是,槽盖过滤器20-1至少部分性地以漏斗形方式进行配置,其中,供给开口22被配置在槽盖过滤器20-1的漏斗形区域21内部,并且优选地被配置在槽盖过滤器20-1的漏斗形区域21的顶点处(在这方面也特别是参考图4中的图示)。
60.图1所展示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污垢捕获系统70还包括污垢排出管道系统,该污垢排出管道系统连接至污垢收集区域71-1,该污垢排出管道系统包括竖直管道72-1和污水管线73-1,并且该污垢排出管道系统用于从预洗涤区51中排出污垢收集区域71-1中所收集
2的下部区域处设有包括污水管线73-2和竖直管道72-2的污垢排出管道系统。污垢收集区域71-2中所收集的材料(洗涤液体和分离出的污垢颗粒)通过污垢排出泵74-2进入形成在主洗涤区52的外部的污垢捕获容器80中或进入形成在传送式器皿洗涤机50的外部的废物处理系统82中。
71.下文将参考图4中的图示更详细地描述污垢捕获系统70的构造和功能。
72.污垢捕获系统70布置在传送式器皿洗涤机50或被配置为箱式器皿洗涤机的器皿洗涤机的洗涤槽14内。污垢捕获系统70包括槽盖过滤器20,该槽盖过滤器优选地布置在洗涤槽14中、高于洗涤槽14中所接纳的洗涤液体的液位。槽盖过滤器20用于将污垢颗粒从已经喷射且由于重力而流回到洗涤槽中的洗涤液体中分离出。出于此原因,槽盖过滤器20被提供有适合的筛孔大小。
73.被配置为向上敞开的腔室的污垢收集区域71也属于污垢捕获系统70。通过槽盖过滤器20分离出来的污垢颗粒通过被配置为腔室的污垢收集区域71的开口供给到污垢收集区域71。出于此目的,优选的是,槽盖过滤器20包括呈朝向供给开口22引导的斜坡的形式的引流坡,其中,向上敞开配置的污垢收集区域71布置在供给开口22下方。
74.如图4所示,在污垢收集区域71的侧壁的上部区域中特别是设有压力均衡系统90(该压力均衡系统在图中示意性地示出)。在图4示意性地示出的污垢捕获系统70的所述实施例中,压力均衡系统90由污垢收集区域71的侧壁中的壁区域形成,该壁区域对洗涤液体是可渗透的。特别地,可以想到的是,将精细过滤器用作压力均衡系统。
75.可替代地或附加地,还可以想到特别是用于促进载满污垢颗粒的洗涤液体在污垢收集区域71中形成涡流的其他开口(具体地,狭缝状开口或点状开口)。
76.此外,可以在图4中看到的是,压力均衡系统90被配置在污垢收集区域71的侧壁的、在污垢收集区域71的从连接件75到污垢收集区域71的上端区域76测得的长度的30%的高度上方的区域中。由于这种布置,因此以有效方式防止了以下这种情况:在污垢排出泵的操作期间,未被污染的洗涤液体通过压力均衡系统90(例如,被配置为精细过滤器)被吸入。
77.如图4所展示的,例如可以想到的是,槽盖过滤器20至少部分地以漏斗形方式进行配置,其中,供给开口22被配置在槽盖过滤器20的漏斗形区域21内部,并且优选地被配置在槽盖过滤器20的漏斗形区域21的锥形区域中。
78.此外,优选的是,污垢收集区域71在上端处以漏斗形方式进行配置(参考图4中的漏斗形区域75),以便能够被插入槽盖过滤器20的供给开口22中或被接纳在该供给开口内部。
79.在器皿洗涤机(图4未示出)的操作期间,在洗涤区中喷射洗涤液体,其中,所喷射的洗涤液体的一部分通过槽盖过滤器20流回到洗涤槽14中。所喷射的洗涤液体的剩余部分由于重力而通过设置在槽盖过滤器20中的供给开口22直接流入污垢收集区域71中。在洗涤过程期间从洗涤器皿上漂洗掉的污垢颗粒受到槽盖过滤器20阻止而无法进入洗涤槽14中所收集的洗涤液体中,如果这些污垢颗粒大于槽盖过滤器20的筛孔大小的话。事实上,通过槽盖过滤器20分离出来的污垢颗粒通过引流坡移动到供给开口22并且由此进入污垢收集区域71中。
80.为了使得污垢收集区域71可以优选地自动排空,污垢捕获系统70优选地还包括污垢排出管道系统。在图4所展示的污垢排出系统的所述实施例中,所述污垢排出管道系统包
括连接至污垢收集区域71的下部区域的竖直管道72。竖直管道72连接至污垢排出泵74在吸入侧的入口。污垢排出泵74在压力侧的出口通到污水管线73中,其结果是,当污垢排出泵74被激活时,污垢收集区域71的内容物可以从洗涤区中去除。
81.污垢排出泵74优选地被设计成连续地或在给定的时间和/或事件将污垢收集区域71中所收集的污垢颗粒与同样收集在污垢收集区域71中的洗涤液体一起去除。此处特别可以想到的是,污垢排出泵74通过已经提到的控制单元100、根据污垢收集区域71中所收集的污垢颗粒的量而被致动。
82.然而,当然可以想到的是,污垢根据例如污垢收集区域71中的高度、洗涤槽14中的高度或其他因素而被泵出污垢收集区域71。
83.如果在传送式器皿洗涤机50中使用污垢捕获系统70(参考例如图1至图3),进一步可以想到的是,污垢排出泵74例如根据洗涤器皿被传送通过传送式器皿洗涤机50的处理区的传送速度而被激活,或例如根据最终漂洗区54中每单位时间所喷射的最终漂洗液体的量而被激活。
84.本发明不限于结合附图所描述的实施例。
85.在此方面,例如可以想到的是,污垢捕获系统70的槽盖过滤器20、20-1、20-2不包括基本上居中布置的供给开口22,借助于槽盖过滤器20、20-1、20-2分离出来的污垢颗粒通过该供给开口进入污垢收集区域71、71-1、71-2中。事实上,所述供给开口22还可以被配置为设置在槽盖过滤器20、20-1、20-2的边缘区域处的间隙。
86.此外,原则上可以想到的是,供给开口22借助于粗过滤器而被覆盖,其中,所述粗过滤器的筛孔大小应当优选地大于槽盖过滤器20、20-1、20-2的筛孔大小。提供这种粗过滤器可以以有效方式防止例如刀叉或其他器具(而不是污水颗粒)无意中进入污垢收集区域71、71-1、71-2中。
87.尽管已经结合传送式器皿洗涤机50给出了对图1至图3中的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的描述,但当然还可以想到的是,被配置为箱式器皿洗涤机的器皿洗涤机配备有污垢捕获系统70。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