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扁平化食品加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44653发布日期:2022-08-16 23:06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扁平化食品加工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扁平化食品加工机。


背景技术:

2.现有的食品加工机包括机座和安装于机座的搅拌杯。机座内设置有电机,搅拌杯内设置有粉碎刀。电机驱动粉碎刀转动以粉碎搅拌杯内的食材。
3.电机包括电机轴、包裹电机轴的转子、包裹转子的定子和位于定子上方的上支架和位于定子下方的下支架。电机轴的上端穿过上支架后驱动粉碎刀转动,电机轴的下端穿过下支架后连接有风扇。转子包括转子铁芯和转子绕组,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和定子绕组,电机的热量主要来源于转子绕组和定子绕组。在电机轴带动粉碎刀转动过程中,电机轴同步带动风扇转动,从而使得空气能够流经电机,实现对电机特别是转子绕组和定子绕组的散热。
4.定子绕组设置有两个,两个定子绕组对称分布在转子径向上的两侧。每个定子绕组由多个线圈在径向上叠加形成。每个线圈包括周向延伸段和轴向延伸段。其中,轴向延伸段的长短影响电机的转速,而周向延伸段则单纯产生热量,而不影响电机的转速。因此,为了提高电机的转速,需要增加每个线圈的轴向延伸段长度,从而使得现有的电机高度较大,最终导致食品加工机的重心较高,容易产生噪音,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扁平化食品加工机。该食品加工机能够降低电机的高度,从而使得食品加工机的重心降低,减少噪音的产生。
6.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扁平化食品加工机,包括机座和安装于机座的搅拌杯,所述机座内设置有电机和流经电机的风道,所述风道包括形成于电机内部的散热腔,所述电机包括电机轴、包裹电机轴的转子、包裹转子的定子和形成电机轴向端面的支架,所述支架位于定子上方和/或定子下方,所述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和至少三个环绕转子分布的定子绕组,所述支架和定子铁芯之间至少形成部分散热腔,位于所述支架和定子铁芯之间的散热腔沿径向延伸且引导空气沿着径向流经定子绕组。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假设现有电机的定子绕组每个线圈周向延伸段的长度为s,轴向延伸段长度为t,为了便于表述,将该线圈命名为第一线圈。另有两个线圈,其周向延伸段的长度均为s/2,轴向延伸段长度均为t,将其命名为第二线圈。此时,两个第二线圈周向延伸段的总长度与第一线圈相同,而每个第二线圈的轴向延伸段的占比却高于第一线圈,相当于第二线圈更容易提高电机的转速。因此,当将第二线圈的轴向延伸段长度改为t/2,则第二线圈与第一线圈的轴向延伸段占比相同,对于电机的转速相同,两个第二线圈和第一线圈的总长度也相同。但此时,第二线圈的轴向延伸段长度却为第一线圈的一半。此时,定子的高度得以降低,电机的高度也得以降低。因此,现有电机的定子绕组只有两个,而
本技术的定子绕组设置有至少三个。因此,在线圈总长度不变的情况下,则意味着电机高度的降低。
8.从产生热量的角度来讲,定子绕组的数量增加,导致单个定子绕组的轴向延伸段变短,因此单个定子绕组在轴向上产生的热量下降,但是单个定子绕组是由多个线圈在径向上叠加而成。在线圈总长度不变的情况下,单个定子绕组在径向上的宽度不变。因此,单个定子绕组在径向上产生的热量不变。在单个定子绕组轴向上产生的热量下降,径向上产生的热量不变的情况下,单个定子绕组径向产生的热量占比就增大。
9.支架位于定子上方和/或定子下方,因此支架和定子在高度方向上错位。因此,支架和定子铁芯之间形成的部分散热腔也是位于支架下方和/或上方,与支架在高度方向上错位。而与支架在高度上错位的散热腔也是沿径向延伸同时引导空气沿着径向流经定子绕组,与定子绕组径向上产生的热量充分接触,从而能够起到良好的携带作用,使得定子绕组在径向上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在定子绕组数量增加,电机高度降低,单个定子绕组径向产生的热量占比增大的情况下,只有与支架在高度上错位的散热腔沿径向延伸同时引导空气沿着径向流经定子绕组,才能保障电机整体的散热效果。
10.而现有电机的散热腔都是沿着轴向延伸,此时对于定子绕组轴向上产生的热量充分接触,从而能够起到良好的携带作用,提升对定子绕组轴向上的散热性能。但是,对于电机径向上产生的热量,接触不够充分,从而难以起到良好的携带作用,自然难以对定子绕组径向上的散热性能有所提升。而在定子绕组数量增加,电机高度降低,单个定子绕组径向产生的热量占比增大的情况下,现有电机的散热腔沿着轴向延伸,自然难以保障电机整体的散热效果。
11.在本技术中,电机整体的散热效果有所保证的情况下,电机高度能够降低,使得食品加工机的重心得以降低,减少噪音产生。
12.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架和定子铁芯之间的散热腔与定子绕组在高度上至少部分重合。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比于支架和定子铁芯之间的散热腔只是与定子绕组发生界面接触的情况,支架和定子铁芯之间的散热腔与定子绕组在高度上重合,使得定子绕组处于支架和定子铁芯之间的散热腔中,从而增加支架和定子铁芯之间的散热腔中的空气与定子绕组的接触,提升电机整体的散热效果。
14.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热腔包括用于空气进入散热腔的散热腔进口和用于空气离开散热腔的散热腔出口,所述散热腔进口和散热腔出口至少其中之一位于电机侧壁,位于电机侧壁的所述散热腔进口和/或散热腔出口与定子绕组在周向上至少部分重合。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散热腔进口位于电机的侧壁且与定子绕组在周向上部分重合时,空气从散热腔进口进入时必然要与定子绕组直接接触,从而增强对定子绕组的散热效果。同理,当散热腔进口位于电机的侧壁且与定子绕组在周向上部分重合时,空气从散热腔出口离开时必然要与定子绕组直接接触,从而增强对定子绕组的散热效果。
16.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热腔包括用于空气进入散热腔的散热腔进口和用于空气离开散热腔的散热腔出口,所述散热腔进口和散热腔出口至少其中之一形成于支架和定子铁芯之间。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支架和定子铁芯形成散热腔进口和/或散热腔出口,
从而无需增加额外的零部件,降低装配难度和电机重量。
18.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热腔进口和散热腔出口分别位于定子铁芯的上方和下方。
19.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热腔包括与散热腔进口连通的进口段、与散热腔出口连通的出口段和连通进口段与出口段的连通段,所述连通段沿着轴向流经定子绕组。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仅散热腔沿径向延伸以引导空气沿着径向流经定子绕组,实现空气与定子绕组径向上产生的热量进行充分接触,从而能够起到良好的携带作用,使得定子绕组在轴向上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而且连通段的设置使得散热腔也能够引导空气沿着轴向流经定子绕组,实现空气与定子绕组径向上产生的热量进行充分接触,从而能够起到良好的携带作用,使得定子绕组在轴向上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从而全面提升电机的散热腔效果。
21.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热腔进口和散热腔出口均位于定子铁芯的上方或者下方。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散热腔进口和散热腔出口分别位于定子铁芯的上方和下方,则散热腔中空气在流动过程中必然存在方向的转变。此时,空气在流动过程中的阻力较大。而散热腔进口和散热腔出口均位于定子铁芯的上方或者下方,则散热腔中空气在流动过程中方向的转变程度较小。此时,空气在流动过程中的阻力较小。
23.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热腔进口和电机轴连线与散热腔出口和电机轴连线之间的夹角为α,90
°
≤α≤180
°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比于α<90
°
,90
°
≤α≤180
°
使得散热腔中空气在流动过程中方向的转变程度较小,减少空气受到的阻力。
25.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机包括形成电机端面的支架,所述支架在径向上全部遮盖定子。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架全部遮盖定子,使得空气尽可能从支架的下方或者上方进入散热腔,从而增强对定子绕组的散热效果。
27.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壳设置有风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电机包括形成电机端面的支架,所述支架和定子铁芯之间形成空气进入散热腔的散热腔进口和离开散热腔的散热腔出口,所述进风口和散热腔进口的高度差为z1,所述进风口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到散热腔进口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之间的距离为x1,z1<x1;和/或所述出风口和散热腔出口的高度差为z2,所述出风口的水平方向上的投影到散热腔出口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之间的距离为x2,z2<x2。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空气从支架上方和/或下方进入或者离开散热腔,从而散热腔中空气沿着横向流动。而空气从进风口流动至散热腔进口构成风道的进风段,空气从散热腔出口流动至出风口构成风道的出风段。z1<x1,则进风段中空气沿着横向流动。z2<x2,则出风段中空气沿着横向流动。散热腔中空气沿着横向流动,而进风段和出风段中空气也是沿着横向流动,从而使得风道整体呈横向流动状态。相比于风道呈纵向流动状态,风道整体呈横向流动状态,能够降低机座高度,从而使得食品加工机的中心降低,减少噪音产生。
附图说明
29.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机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电机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转子铁芯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上端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定子铁芯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上支架前视方向的剖面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上支架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下支架前视方向的剖面图;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下支架仰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风扇前视方向的剖面图;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风扇俯视图;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设置有排水孔的电机轴前视方向的剖视图;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设置有排水孔的电机轴俯视图;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上端板设置凹槽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风扇设置凹槽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1、机座;2、搅拌杯;3、电机;4、机壳;5、电机轴;6、转子;7、定子;8、上支架;9、下支架;10、散热腔;11、散热腔进口;12、散热腔出口;13、主体;14、底座;15、顶壁;16、前侧壁;17、后侧壁;18、左侧壁;19、右侧壁;20、进风口;21、进风通道;22、出风口;23、出风通道;24、下连接头;25、扁位;26、转子铁芯;27、磁瓦;28、转子轴孔;29、弧形面;30、安装槽;31、隔磁槽;32、隔磁孔;33、去重孔;34、上端板;35、上轴孔;36、上环形沉台;37、下环形沉台;38、上台阶;39、下台阶;40、定位柱;41、定子铁芯;42、上绕组架;43、下绕组架;44、定子绕组;45、定子齿部;46、定子轭部;47、定子齿靴;48、主体部;49、定子齿槽;50、定位孔;51、定位槽;52、上盖板;53、上连接板;54、定位凸台;55、上轴承;56、上环形凸台;57、上安装孔;58、上避让孔;59、上水平部;60、上定位围筋;61、上沉台;62、出线孔;63、骨架;64、包胶层;65、下盖板;66、下连接板;67、支撑柱;68、下轴承;69、下环形凸台;70、下安装孔;71、下避让孔;72、下水平部;73、下定位围筋;74、下限位围筋;75、下沉台;76、进口段;77、出口段;78、连通段;79、风扇;80、下端板;81、环形板;82、容纳槽;83、基板;84、风叶;85、排水孔;86、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实施例1参照图1和2,一种扁平化食品加工机,包括机座1和安装于机座1的搅拌杯2。机座1包括电机3和机壳4。电机3包括电机轴5、包裹电机轴5的转子6、包裹转子6的定子7、位于定子7上方的上支架8和位于定子7下方的下支架9。上支架8形成电机3的上端面,而下支架9形成电机3的下端面。电机3内部形成用于空气流经用于给电机3散热的散热腔10。散热腔10包
括用于空气进入散热腔10的散热腔进口11和用于空气离开散热腔10的散热腔出口12。机壳4包括主体13和底座14。主体13包括顶壁15、前侧壁16、后侧壁17、左侧壁18和右侧壁19。主体13的顶壁15作为机壳4的上端,底座14作为机壳4的下端。底座14靠近左侧壁18和右侧壁19处向上凸出形成台阶并在台阶处设置有进风口20。进风口20位于底座14靠近前侧壁16的一端。主体13和底座14围成进风通道21,进风通道21的两端分别连通进风口20和散热腔进口11。而后侧壁17设置有出风口22,机壳4内设置有两端分别连通出风口22和散热腔出口12的出风通道23。进风口20、进风通道21、散热腔10、出风通道23和出风口22构成完整的风道。
33.参照图3,电机轴5的上端沿着轴向穿过上支架8的中心。电机轴5的上端面设置有螺钉孔,通过螺钉和螺钉孔配合固定连接有下连接头24。电机轴5穿过上支架8的部分外侧面设置有扁位25,从而实现下连接头24和电机轴5的周向限位。
34.参照图3和4,转子6包括转子铁芯26和磁瓦27。转子铁芯26的中心设置有用于电机轴5穿过的转子轴孔28,转子铁芯26的侧壁包括n段相同的弧形面29。相对的两个弧形面29关于转子铁芯26中心对称。转子轴孔28在每个弧形面29中心处的同心圆的曲率小于每个弧形面29的曲率。转子铁芯26设置有n个沿着电机轴5向贯穿转子铁芯26的安装槽30,磁瓦27安装于安装槽30中。安装槽30的形状随磁瓦27而定,可以是长方形或者弧形。每个安装槽30的两端分别靠近对应弧形面29的两端。因此,相邻两个安装槽30的端部也相互靠近,全部安装槽30近似形成围绕转子轴孔28的多边形或者圆形。每个安装槽30所对应的圆心角为β,nβ=360
°
。优选的,n=6,则β=60
°
。转子铁芯26设置有2n个沿着电机轴5向贯穿转子铁芯26的隔磁槽31。隔磁槽31分布于安装槽30的两端且与安装槽30连通。隔磁槽31的形状不限,可以是长方形、月牙形等。转子铁芯26设置有2n个沿着电机轴5向贯穿转子铁芯26的隔磁孔32。隔磁孔32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或者椭圆形。隔磁孔32位于安装槽30和转子铁芯26的边沿之间且靠近安装槽30的端部。转子铁芯26设置有n个去重孔33,每个去重孔33位于转子轴孔28和对应安装槽30之间。去重孔33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或者多边形。
35.参照图3和5,转子铁芯26的上方遮盖有上端板34。上端板34设置有用于电机轴5穿过的上轴孔35,上端板34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有围绕上轴孔35的上环形沉台36和下环形沉台37。上端板34的上表面在上环形沉台36径向上的外侧形成上台阶38,上端板34的下表面在下环形沉台37径向上的外侧形成下台阶39。在电机3动平衡校正时,可以通过减去上台阶38的重量实现自动校正。上端板34的下表面设置有定位柱40,定位柱40能够插入转子铁芯26的去重孔33中,从而实现转子铁芯26和定位柱40的周向防转。上端板34的材质可以为塑料、铝合金、锌合金、铜等。优选的,上端板34为密度大且成本低的锌合金。
36.参照图3和6,定子7包括定子铁芯41、位于定子铁芯41上方的上绕组架42、位于定子铁芯41下方的下绕组架43和至少三个环绕转子6分布的定子绕组44。定子铁芯41包括定子齿部45和包围定子齿部45的定子轭部46。定子齿部45包括定子齿靴47和一体连接定子齿靴47与定子齿部45的主体13部。定子轭部46和相邻两个定子齿部45之间围成定子齿槽49。定子轭部46设置有多个沿着轴向贯穿定子轭部46且用于螺钉穿过的定位孔50,定位孔50位于定子轭部46与主体13部连接处且定位孔50的圆心位于定子轭部46宽度平分线和主体13部宽度平分线交点上,从而避免因为定位孔50的设置导致通过定子齿部45和定子轭部46的磁通密度不均匀。定子轭部46的边沿设置有多个沿着轴向贯穿定子轭部46的定位槽51。上绕组架42和下绕组架43通过夹装方式固定在定子铁芯41上。定子绕组44绕在上绕组架42和
下绕组架43上。定子绕组44的上端面低于上绕组架42的上端面,定子绕组44的下端面高于下绕组架43的下端面。
37.参照图3、7和8,上支架8包括上盖板52和上连接板53。上连接板53位于上盖板52下方,上盖板52的边沿沿着周向均匀分布有多个定位凸台54。此时,相邻两个定位凸台54、上盖板52和上连接板53之间形成通孔。电机轴5的上端套接有上轴承55,上盖板52设置有朝向定子7延伸的上环形凸台56,上环形凸台56形成有用于安装上轴承55的上安装孔57。上盖板52设置有与上安装孔57连通且同轴的上避让孔58。电机轴5的上端向上依次穿过上轴承55和上避让孔58。定位凸台54的下端面设置有螺钉孔。上连接板53包括上水平部59、连接于上水平部59径向上的外端的上定位围筋60。上定位围筋60向下延伸,上定位围筋60和上水平部59围成上沉台61。其中一个定位凸台54设置有沿着径向贯穿定位凸台54的出线孔62。上支架8的材质可以为金属或者塑料,但是优选为金属包胶。上支架8的骨架63采用金属,包胶层64采用塑料或者硅胶。包胶层64形成上支架8的上表面。
38.参照图3、9和10,下支架9包括下盖板65和下连接板66。下连接板66位于下盖板65上方,下盖板65的边沿沿着周向均匀分布有多根支撑柱67,多根支撑柱67远离下盖板65的一端与下连接板66连接。相邻两根支撑柱67、下连接板66和下盖板65之间形成通孔。电机轴5的下端套接有下轴承68,下盖板65设置有朝向定子7延伸的下环形凸台69,下环形凸台69形成有用于安装下轴承68的下安装孔70。下盖板65设置有与下安装孔70连通且同轴的下避让孔71。电机轴5的下端穿过下轴承68后延伸至下避让孔71内。支撑柱67设置有螺钉孔,螺钉依次穿过支撑柱67的螺钉孔和定子轭部46的定位孔50后螺纹连接于定位柱40的螺钉孔,实现电机3的固定。下连接板66包括下水平部72、连接于下水平部72径向上的外端的下定位围筋73和连接于下水平部72径向上的内端的下限位围筋74。下定位围筋73向上延伸,下限位围筋74向下延伸。下定位围筋73和下水平部72围成下沉台75。定子轭部46的上表面抵接于上沉台61,定子轭部46的下表面抵接于下沉台75。上盖板52和下盖板65在径向上完全遮盖转子6和定子7。
39.定子轭部46和上盖板52之间形成散热腔进口11,定子轭部46和下盖板65之间形成散热腔出口12。此时,散热腔进口11位于定子铁芯41的上方,散热腔出口12位于定子铁芯41的下方。散热腔进口11和定子绕组44在高度上部分重合,同时在周向上也部分重合。
40.上盖板52和定子齿部45之间形成与散热腔进口11连通的进口段76,下盖板65和定子齿部45之间形成与散热腔出口12连通的出口段77。此时,进口段76与定子绕组44在高度上和周向上均部分重合。定子齿槽49形成连通进口段76和出口段77的连通段78。散热腔进口11、进口段76、连通段78、出口段77和散热腔出口12构成完整的散热腔10。其中,进口段76沿径向延伸,从而引导空气沿着径向流经定子绕组44。连通段78沿着轴向流经定子绕组44。
41.进风口20和散热腔进口11的高度差为z1,进风口20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到散热腔进口11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之间的距离为x1,z1<x1。出风口22和散热腔出口12的高度差为z2,出风口22的水平方向上的投影到散热腔出口12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之间的距离为x2,z2<x2。
42.假设现有电机3的定子绕组44每个线圈周向延伸段的长度为s,轴向延伸段长度为t,为了便于表述,将该线圈命名为第一线圈。另有两个线圈,其周向延伸段的长度均为s/2,轴向延伸段长度均为t,将其命名为第二线圈。此时,两个第二线圈周向延伸段的总长度与
第一线圈相同,而每个第二线圈的轴向延伸段的占比却高于第一线圈,相当于第二线圈更容易提高电机3的转速。因此,当将第二线圈的轴向延伸段长度改为t/2,则第二线圈与第一线圈的轴向延伸段占比相同,对于电机3的转速相同,两个第二线圈和第一线圈的总长度也相同。但此时,第二线圈的轴向延伸段长度却为第一线圈的一半。此时,定子7的高度得以降低,电机3的高度也得以降低。因此,现有电机3的定子绕组44只有两个,而本技术的定子绕组44设置有至少三个。因此,在线圈总长度不变的情况下,则意味着电机3高度的降低。
43.从产生热量的角度来讲,定子绕组44的数量增加,导致单个定子绕组44的轴向延伸段变短,因此单个定子绕组44在轴向上产生的热量下降,但是单个定子绕组44是由多个线圈在径向上叠加而成。在线圈总长度不变的情况下,单个定子绕组44在径向上的宽度不变。因此,单个定子绕组44在径向上产生的热量不变。在单个定子绕组44轴向上产生的热量下降,径向上产生的热量不变的情况下,单个定子绕组44径向产生的热量占比就增大。
44.支架位于定子7上方和/或定子7下方,因此支架和定子7在高度方向上错位。因此,支架和定子铁芯41之间形成的部分散热腔10也是位于支架下方和/或上方,与支架在高度方向上错位。而与支架在高度上错位的散热腔10也是沿径向延伸同时引导空气沿着径向流经定子绕组44,与定子绕组44径向上产生的热量充分接触,从而能够起到良好的携带作用,使得定子绕组44在径向上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在定子绕组44数量增加,电机3高度降低,单个定子绕组44径向产生的热量占比增大的情况下,只有与支架在高度上错位的散热腔10沿径向延伸同时引导空气沿着径向流经定子绕组44,才能保障电机3整体的散热效果。
45.而现有电机3的散热腔10都是沿着轴向延伸,此时对于定子绕组44轴向上产生的热量充分接触,从而能够起到良好的携带作用,提升对定子绕组44轴向上的散热性能。但是,对于电机3径向上产生的热量,接触不够充分,从而难以起到良好的携带作用,自然难以对定子绕组44径向上的散热性能有所提升。而在定子绕组44数量增加,电机3高度降低,单个定子绕组44径向产生的热量占比增大的情况下,现有电机3的散热腔10沿着轴向延伸,自然难以保障电机3整体的散热效果。
46.在本技术中,电机3整体的散热效果有所保证的情况下,电机3高度能够降低,使得食品加工机的重心得以降低,减少噪音产生。
47.相比于支架和定子铁芯41之间的散热腔10只是与定子绕组44发生界面接触的情况,支架和定子铁芯41之间的散热腔10与定子绕组44在高度上重合,使得定子绕组44处于支架和定子铁芯41之间的散热腔10中,从而增加支架和定子铁芯41之间的散热腔10中的空气与定子绕组44的接触,提升电机3整体的散热效果。
48.当散热腔进口11位于电机3的侧壁且与定子绕组44在周向上部分重合时,空气从散热腔进口11进入时必然要与定子绕组44直接接触,从而增强对定子绕组44的散热效果。同理,当散热腔进口11位于电机3的侧壁且与定子绕组44在周向上部分重合时,空气从散热腔出口12离开时必然要与定子绕组44直接接触,从而增强对定子绕组44的散热效果。
49.不仅散热腔10沿径向延伸以引导空气沿着径向流经定子绕组44,实现空气与定子绕组44径向上产生的热量进行充分接触,从而能够起到良好的携带作用,使得定子绕组44在轴向上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而且连通段78的设置使得散热腔10也能够引导空气沿着轴向流经定子绕组44,实现空气与定子绕组44径向上产生的热量进行充分接触,从而能够起到良好的携带作用,使得定子绕组44在轴向上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从而全面提升电机3的
散热腔10效果。
50.空气从支架上方和/或下方进入或者离开散热腔10,从而散热腔10中空气沿着横向流动。而空气从进风口20流动至散热腔进口11构成风道的进风段,空气从散热腔出口12流动至出风口22构成风道的出风段。z1<x1,则进风段中空气沿着横向流动。z2<x2,则出风段中空气沿着横向流动。散热腔10中空气沿着横向流动,而进风段和出风段中空气也是沿着横向流动,从而使得风道整体呈横向流动状态。相比于风道呈纵向流动状态,风道整体呈横向流动状态,能够降低机座1高度,从而使得食品加工机的中心降低,减少噪音产生。
51.参照图3、11和12,电机轴5套接有位于定子铁芯41和下盖板65的高度范围内的风扇79,风扇79包括下端板80和环形板81,环形板81连接于下端板80的边沿。下端板80和环形板81之间形成容纳下环形凸台69的容纳槽82。此时,下环形凸台69和容纳槽82在高度方向上重叠且下环形凸台69和容纳槽82在高度方向上重叠处的高度为h1,容纳槽82的高度为h2,h1/h2=0.5-0.8:1。优选的,h1/h2=0.7:1。下环形凸台69的径向宽度为r1,容纳槽82的径向宽度为r2,r1/r2=0.5-0.8:1。优选的,r1/r2=0.8:1。下端板80的外径为r3,转子铁芯26的外径为r4,r3≤r4。下端板80位于容纳槽82外的一侧与磁瓦27抵接以定位磁瓦27。环形板81远离下端板80的一端连接有基板83,基板83上表面设置有风叶84。基板83的外径为r,定子7的内径为r1,定子7的外径为r2,r1<r<r2。基板83的下端和下盖板65的高度差为h1,风叶84的上端和下盖板65的高度差为h2,定子绕组44的下端和下盖板65的高度差为h3,h1<h2<h3。
52.在现有电机3中,风扇79位于环形凸台下方且与环形凸台在高度上错位,因此,风扇79和环形凸台的总高度即为风扇79自身高度、风扇79和环形凸台之间高度差和环形凸台自身高度之和。而在本技术中,环形凸台卡入容纳槽82中,从而风扇79和环形凸台在高度方向上部分重叠,从而风扇79和环形凸台的总高度小于风扇79自身高度和环形凸台自身高度,自然也就比现有电机3的风扇79和环形凸台的总高度要小。因此,电机3的高度得以降低,使得食品加工机的重心降低,减少噪音的产生。
53.h1/h2过大,则意味着环形凸台和容纳槽82在高度方向上重叠处的高度过大,此时下端板80的下表面和环形凸台的上端面距离过近,导致风扇79在高速转动过程中容易与环形凸台发生干涉,影响风扇79正常运转。h1/h2过小,则意味着环形凸台和容纳槽82在高度方向上重叠处的高度过小,从而导致环形凸台和容纳槽82的总高度较大,不利于降低电机3高度,导致食品加工机的重心较高,噪音增加。h1/h2=0.5-0.8:1,既能够避免风扇79在高速转动过程中容易与环形凸台发生干涉,又能够尽可能降低电机3高度,使得食品加工机的重心降低,噪音减少。
54.r1/r2过大,则意味着环形凸台和容纳槽82在径向方向上重叠处的宽度过大,此时环形板81和环形凸台的径向距离过近,导致风扇79在高速转动过程中容易与环形凸台发生干涉,影响风扇79正常运转。r1/r2过小,则意味着容纳槽82在径向宽度过大,但是风扇79位于支架和定子7之间,从而风扇79的径向宽度也受到限制,因此,容纳槽82不能够过大。因此,在风扇79的径向宽度受到支架和定子7限制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小r1/r2,从而能够避免风扇79在高速转动过程中容易与环形凸台发生干涉。
55.可以理解的是,参照图13和14,电机轴5的上端面不再设置螺钉孔,而是设置沿着轴向贯穿电机轴5的排水孔85,排水孔85可以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非圆形,也可以为
圆形。但是,当排水孔85为非圆形时,搅拌杯2的粉碎刀刀轴可以直接插入排水孔85,实现粉碎刀刀轴与电机轴5的周向限位,从而电机轴5能够带动粉碎刀转动。当然,也可以部分设置螺钉孔,部分设置与螺钉孔连通的排水孔85。
56.可以理解的是,参照图15,上台阶38沿着周向设置有用于容纳平衡泥的凹槽86。通过往上台阶38的凹槽86内增加平衡泥从而实现电机3动平衡的校正。
57.可以理解的是,参照图16,基板83下表面沿着周向设置有用于容纳平衡泥的凹槽86。通过往基板83的凹槽86内增加平衡泥从而实现电机3动平衡的校正。
58.可以理解的是,环形板81远离端板的一端不再连接有基板83,相应的,风叶84沿着环形板81位于容纳槽82外的一侧的周向均匀分布。下支架9端面设置有多个作为散热腔出口12的散热孔。
59.实施例2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风扇79位置不同且散热腔10结构不同。
60.参照图17,在实施例2中,风扇79不再设置于定子铁芯41和下盖板65的高度范围内。而是位于电机3一侧。此时,靠近风扇79的定子轭部46和上盖板52之间形成散热腔出口12,靠近风扇79的定子轭部46和下盖板65之间也形成散热腔出口12。而远离风扇79的定子轭部46和上盖板52之间形成散热腔进口11,远离风扇79的的定子轭部46和下盖板65之间形成散热腔出口12。此时,散热腔进口11和散热腔出口12均位于定子铁芯41的上方,也位于定子铁芯41的下方。
61.此时,散热腔进口11和电机轴5连线与散热腔出口12和电机轴5连线之间的夹角为α,90
°
≤α≤180
°
。当只保留最靠近风扇79的通孔和最远离风扇79的通孔时,α=180
°
。当只保留最靠近风扇79的通孔和与最靠近风扇79的通孔呈90
°
圆心角的通孔时,α=90
°

62.本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