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90302发布日期:2021-07-23 21:01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洗鞋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鞋子洗涤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洗鞋设备。



背景技术:

以往,人们通常使用刷子通过手工刷洗的方式来清洗鞋子,但该种方式费时费力。洗鞋设备的出现,解放了人们的双手,方便人们快速清洗鞋子。现有的洗鞋设备包括箱体、洗涤桶、波轮和毛刷组件,洗涤桶设置在箱体内,波轮设置在洗涤桶的底部,毛刷组件设置在波轮上,波轮转动时带动毛刷组件转动以通过毛刷组件上的刷毛对鞋子进行清洗。随着洗涤次数的增加,毛刷组件上的刷毛在与鞋子发生摩擦的过程中容易受损,因此,毛刷组件通常通过螺钉固定在波轮上,以便更换毛刷组件,但是,在更换过程中,需要将螺钉拧下,取下毛刷组件,再将新的毛刷组件通过螺钉安装至波轮上,该种固定方式不便于更换毛刷组件。

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洗鞋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洗鞋设备中毛刷组件通过螺钉设置在波轮上,不便于更换毛刷组件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洗鞋设备,该洗鞋设备包括箱体、洗涤桶、波轮和毛刷组件,所述洗涤桶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波轮设置在所述洗涤桶的底部,所述波轮上设置有开口结构,所述毛刷组件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和刷毛,所述第一本体上设置有容纳结构,所述第二本体设置在所述容纳结构中,所述刷毛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和/或所述第二本体上,所述第一本体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在所述毛刷组件与所述波轮组装完成的情形下,所述第二本体位于安装位置以使所述第一限位部向远离所述第二本体的一侧移动并因此允许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开口结构靠近所述洗涤桶的一侧限位配合以防所述毛刷组件与所述波轮脱离,且所述第二本体能够选择性地脱离所述第一本体并因此允许所述第一限位部向远离所述开口结构一侧移动以便所述第一限位部脱离所述开口结构。

通过这样的设置,在毛刷组件与波轮组装完成的情形下,使第二本体脱离第一本体便能够便于第一限位部脱离开口结构以便毛刷组件从波轮上拆下;另外,在毛刷组件与波轮组装的过程中,将第二本体脱离第一本体便能够使第一限位部向远离开口结构一侧移动,便于在组装过程中使第一限位部从开口结构中通过;这样的结构设置,在毛刷组件从波轮上拆下或安装至波轮的过程中,均无需拆装螺钉,便于毛刷组件的拆卸、更换,并且,在将毛刷组件拆卸后,可以将该洗鞋设备用于洗涤衣物,使得洗鞋设备功能多样化。

在上述洗鞋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容纳结构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本体上设置有第三限位部,在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组装完成的情形下,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三限位部限位配合以使得所述第二本体位于所述安装位置。

通过这样的设置,即通过设置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使得第二本体能够保持在安装位置,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在上述洗鞋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本体为圆柱体,所述第三限位部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二本体上套设有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一端与所述第一本体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本体抵接,且所述弹性构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间隙中。

通过这样的设置,即设置弹性构件能够保证在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组装完成的情形下第二限位部与第三限位部限位配合,避免第二限位部与第三限位部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取消限位配合;此外弹性构件套设在第二本体上,且弹性构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三限位部与第二本体之间的间隙中,使得弹性构件在发生形变的过程中更加稳定,不易发生非正常变形,从而使得弹性构件不易损坏,延长弹性构件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洗鞋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限位部为形成在所述容纳结构内侧壁的凹槽,从所述第二本体的圆柱面上向靠近所述容纳结构内侧壁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一凸起,所述第三限位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三限位部沿所第二本体周向设置,所述第三限位部包括连接部和第二凸起,所述连接部从所述第一凸起底部向下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凸起设置在所述连接部底部外侧,在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组装完成的情形下,所述第二凸起卡入所述凹槽内。

通过这样的设置,即第三限位部的数量为多个,能够进一步避免在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组装完成的情形下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脱离,从而保证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可靠地组装到一起。

在上述洗鞋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凸起包括由上至下依次相连的第一倾斜部、第二倾斜部和第三倾斜部,所述第一倾斜部的远离所述第二本体的侧面沿向下的方向逐渐远离所述第二本体设置,所述第二倾斜部的远离所述第二本体的侧面沿向下的方向逐渐远离所述第二本体设置,所述第三倾斜部的远离所述第二本体的侧面沿向下的方向逐渐靠近所述第二本体设置,所述第一倾斜部的倾斜角度大于所述第二倾斜部的倾斜角度。

通过这样的设置,既便于在组装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的过程中,使第二凸起进入凹槽内,又便于在使第二本体从第一本体的容纳结构中脱离的过程中第二凸起从凹槽中脱出取消限位配合。

在上述洗鞋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本体包括相连的刷毛安装基体和连接结构,所述刷毛安装基体沿竖直方向形成有贯通口,所述连接结构从所述刷毛安装基体底部向下延伸形成,所述刷毛安装基体用于形成所述贯通口的部分与所述连接结构共同构成所述容纳结构,所述第一限位部设置在所述连接结构底部外侧,所述连接结构穿设在所述开口结构中,当所述第二本体位于所述安装位置时,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连接结构抵接以使所述连接结构紧密地抵靠在所述开口结构的内侧壁上从而使所述第一限位部向远离所述第二本体的一侧移动并因此允许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开口结构靠近所述洗涤桶的一侧限位配合。

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第二本体位于安装位置时,通过与连接结构抵接便能够使连接结构紧密地抵靠在开口结构的内侧壁上从而使第一限位部向远离第二本体的一侧移动并因此允许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开口结构靠近所述洗涤桶的一侧限位配合,无需进一步设置其他结构来使得第一限位部远离第二本体的一侧移动,结构简单。

在上述洗鞋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本体为圆柱体,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连接结构均为多个且一一对应,多个所述第一限位部沿所述第二本体周向设置,多个所述连接结构沿所述第二本体周向设置,多个所述连接结构远离所述开口结构的侧面为弧状面,每个所述弧状面均位于同一圆柱面上。

通过这样的设置,即第一限位部的数量为多个,能够进一步避免在毛刷组件与波轮组装完成的情形下第一本体与波轮脱离,从而保证毛刷组件可靠地安装至波轮上;另外,第二本体为圆柱体,多个连接结构远离开口结构的侧面为弧状面,每个弧状面均位于同一圆柱面上,这样的设置,使得当第二本体位于安装位置时,第二本体能够很好地与连接结构抵接,从而使第一限位部向远离第二本体的一侧移动并因此允许第一限位部与开口结构靠近洗涤桶的一侧限位配合。

在上述洗鞋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由上至下依次相连的第一倾斜结构、第二倾斜结构和第三倾斜结构,所述第一倾斜结构的远离所述第二本体的侧面沿向下的方向逐渐远离所述第二本体设置,所述第二倾斜结构的远离所述第二本体的侧面沿向下的方向逐渐远离所述第二本体设置,所述第三倾斜结构的远离所述第二本体的侧面沿向下的方向逐渐靠近所述第二本体设置,所述第一倾斜结构的倾斜角度大于所述第二倾斜结构的倾斜角度。

通过这样的设置,既便于在组装毛刷组件与波轮的过程中,使第一限位部与开口结构取消限位配合以便毛刷组件从波轮上拆下,又便于在组装过程中使第一限位部从开口结构中通过。

在上述洗鞋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本体的顶部形成有凹陷部,从所述第二本体顶部的圆柱面上向靠近所述凹陷部的方向延伸形成与所述凹陷部相对的第三凸起。

通过这样的设置,在将第二本体从第一本体中拆下时,便于用户或维修人员将手指伸入凹陷部内握住第三凸起,从而使第二本体从第一本体的容纳结构中脱离。

在上述洗鞋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开口结构的内部空间贯穿所述波轮设置,所述第一限位部能够与所述波轮底部限位配合。

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便对波轮进行加工,在波轮上形成开口结构的内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洗鞋设备一种实施例中毛刷组件和波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图1中毛刷组件的第二本体位于安装位置的情形下a-a处的剖切示意图;

图3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2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1中毛刷组件和波轮的爆炸示意图;

图6是图5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洗鞋设备一种实施例中毛刷组件和波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8是图7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发明洗鞋设备又一种实施例中毛刷组件和波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毛刷组件的第二本体位于安装位置的情形下f-f处的剖切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g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1、波轮;11、开口结构;2、毛刷组件;21、第一本体;211、容纳结构;212、第一限位部;2121、第一倾斜结构;2122、第二倾斜结构;2123、第三倾斜结构;213、第二限位部;214、刷毛安装基体;215、连接结构;216、凹陷部;22、第二本体;221、第三限位部;2211、连接部;2212、第二凸起;22121、第一倾斜部;22122、第二倾斜部;22123、第三倾斜部;222、第一凸起;223、第三凸起;224、第四凸起;23、弹性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基于背景技术指出的现有洗鞋设备中毛刷组件通过螺钉设置在波轮上,不便于更换毛刷组件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洗鞋设备,旨在便于毛刷组件的拆装、更换。

具体地,本发明的洗鞋设备包括箱体、洗涤桶、波轮和毛刷组件,洗涤桶设置在箱体内,波轮设置在洗涤桶的底部,如图1和2所示,波轮1上设置有开口结构11,毛刷组件2包括第一本体21、第二本体22和刷毛(图中未示出),第一本体21上设置有容纳结构211,第二本体22设置在容纳结构211中,刷毛设置在第一本体21和/或第二本体22上,第一本体21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212,毛刷组件2与波轮1组装完成的情形下,第二本体22位于安装位置以使第一限位部212向远离第二本体22的一侧移动并因此允许第一限位部212与开口结构11靠近洗涤桶的一侧限位配合以防毛刷组件2与波轮1脱离,且第二本体22能够选择性地脱离第一本体21并因此允许第一限位部212向远离开口结构11一侧移动以便第一限位部212脱离开口结构11。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本体22能够选择性地脱离第一本体21,也就是说,当毛刷组件2与波轮1组装完成下,第二本体22位于第一本体21的容纳结构211中,当需要将毛刷组件2从波轮上取下时,才使第二本体22脱离第一本体21,并且,第二本体22脱离第一本体21可以是第二本体22的一部分从第一本体的容纳结构221中伸出,也可以是第二本体22全部从第一本体的容纳结构221中伸出(即第二本体22与第一本体21完全脱离),只要在第二本体22脱离第一本体21的该种脱离程度下能够允许第一限位部212向远离开口结构11一侧移动即可。

其中,第一限位部212可以为凸起,此时,第一限位部212可以直接与开口结构11靠近洗涤桶的一侧抵接或者与形成在开口结构11靠近洗涤桶的一侧的凹槽结构抵接以实现限位配合从而防止毛刷组件2与波轮1脱离,第一限位部212还可以采用卡爪、卡扣等,此时,开口结构11靠近洗涤桶的一侧设置有卡勾、卡口,以便第一限位部212与开口结构11靠近洗涤桶的一侧限位配合以防毛刷组件2与波轮1脱离,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第一限位部212,只要第一限位部212能够与开口结构11靠近洗涤桶的一侧限位配合以防毛刷组件2与波轮1脱离即可。在图2所示的情形中,第二本体22为圆柱体,第一本体21的容纳结构211围成圆柱状空间,至少一部分圆柱状空间的直径略小于圆柱体的直径,当第二本体22位于安装位置时,第二本体22至少一部分位于直径比其略小的圆柱状空间中并与容纳结构211抵接,将第一本体21的容纳结构211向四周撑开,从而使第一限位部212向远离第二本体22的一侧移动并因此允许第一限位部212与开口结构11靠近洗涤桶的一侧限位配合以防毛刷组件2与波轮1脱离,向上拔出将第二本体22从第一本体21的容纳结构211中拔出后,第一限位部212便向远离开口结构11一侧移动以便第一限位部212脱离开口结构11;在另一种可能的情形中,第二本体22的形状大小小于容纳结构211所围成的空间的形状大小,第二本体22的一部分采用磁性材料制成,第一本体21的容纳结构211的至少一部分采用与前述磁性材料磁性相同的磁性材料,当第二本体22位于安装位置时,第一本体21和第二本体22上各自具有磁性材料的部分靠近,使得第一本体21和第二本体22分别受到使其与对方远离的力,使得第一本体21的容纳结构211远离第二本体22,从而使第一限位部212向远离第二本体22的一侧移动并因此允许第一限位部212与开口结构11靠近洗涤桶的一侧限位配合以防毛刷组件2与波轮1脱离,使第二本体22从第一本体21的容纳结构211中脱离后,第一本体21采用磁性材料制成的部分不再受到磁力作用,第一限位部212便向远离开口结构11一侧移动以复位以便第一限位部212脱离开口结构1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第一本体21与第二本体22的具体结构,只要在毛刷组件2与波轮1组装完成的情形下,第二本体22位于安装位置时能够使第一限位部212向远离第二本体22的一侧移动并因此允许第一限位部212与开口结构11靠近洗涤桶的一侧限位配合以防毛刷组件2与波轮1脱离,且第二本体22能够选择性地脱离第一本体21并因此允许第一限位部212向远离开口结构11一侧移动以便第一限位部212脱离开口结构11即可。

优选地,如图2所示,开口结构11的内部空间贯穿波轮1设置,第一限位部212能够与波轮1底部限位配合,波轮1底部实际上也就是开口结构11靠近洗涤桶的一侧。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便对波轮1进行加工,在波轮1上形成开口结构11的内部空间。

优选地,如图3所示,第一限位部212包括由上至下依次相连的第一倾斜结构2121、第二倾斜结构2122和第三倾斜结构2123,第一倾斜结构2121的远离第二本体22的侧面沿向下的方向逐渐远离第二本体22设置,第二倾斜结构2122的远离第二本体22的侧面沿向下的方向逐渐远离第二本体22设置,第三倾斜结构2123的远离第二本体22的侧面沿向下的方向逐渐靠近第二本体22设置,第一倾斜结构2121的倾斜角度大于第二倾斜结构2122的倾斜角度。其中,第一倾斜结构2121的倾斜角度指的是第一倾斜结构2121的远离第二本体22的侧面与向下方向所夹的锐角角度,第二倾斜结构2122的倾斜角度指的是第二倾斜结构2122的远离第二本体22的侧面与向下方向所夹的锐角角度。通过这样的设置,既便于在组装毛刷组件2与波轮1的过程中,使第一限位部212与开口结构11取消限位配合以便毛刷组件2从波轮1上拆下,又便于在组装过程中使第一限位部212从开口结构11中通过。

优选地,如图2所示,第一本体21包括相连的刷毛安装基体214和连接结构215,刷毛安装基体214沿竖直方向形成有贯通口,连接结构215从刷毛安装基体214底部向下延伸形成,刷毛安装基体214用于形成贯通口的部分与连接结构215共同构成容纳结构211,第一限位部212设置在连接结构215底部外侧,连接结构215穿设在开口结构11中,当第二本体22位于安装位置时,第二本体22与连接结构215抵接以使连接结构215紧密地抵靠在开口结构11的内侧壁上从而使第一限位部212向远离第二本体22的一侧移动并因此允许第一限位部212与开口结构11靠近洗涤桶的一侧限位配合。在图2所示的情形中,刷毛安装基体214包括相连的半球状结构和圆柱状结构,贯通口的轴线与半球状结构和圆柱状结构的轴线均重合,连接结构215从柱状结构的底部围绕贯通口向下延伸形成,刷毛(图中未示出)布满圆柱状结构的外侧面和球状结构的外表面。当然,刷毛安装基体214也可以设置为三棱柱结构、长方体结构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刷毛安装基体214的具体结构,这种对于刷毛安装基体214的调整和改变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均应限定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第一本体21的具体结构不仅限于以上,例如,替代性地,第一本体21仅包括穿设在开口结构11中的连接结构215,而不具有刷毛安装基体214,此时,刷毛全部设置在第二本体22上。

优选地,如图1和2所示,第二本体22为圆柱体,第一限位部212与连接结构215均为多个且一一对应,多个第一限位部212沿第二本体22周向设置,多个连接结构215沿第二本体22周向设置,多个连接结构215远离开口结构11的侧面为弧状面,每个弧状面均位于同一圆柱面上。通过这样的设置,即第一限位部212的数量为多个,能够进一步避免在毛刷组件2与波轮1组装完成的情形下第一本体21与波轮1脱离,从而保证毛刷组件2可靠地安装至波轮1上;另外,第二本体22为圆柱体,多个连接结构215远离开口结构11的侧面为弧状面,每个弧状面均位于同一圆柱面上,这样的设置,使得当第二本体22位于安装位置时,第二本体22能够很好地与连接结构215抵接,从而使第一限位部212向远离第二本体22的一侧移动并因此允许第一限位部212与开口结构11靠近洗涤桶的一侧限位配合。

优选地,如图1、2、9和10所示,容纳结构21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限位部213,第二本体22上设置有第三限位部221,在第一本体21与第二本体22组装完成的情形下,第二限位部213与第三限位部221限位配合以使得第二本体22位于安装位置。第二限位部213和第三限位部221可以分别采用磁性相异的磁铁,第二限位部213还可以采用卡爪、卡扣,相应地,第三限位部221还可以采用卡勾、卡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第二限位部213、第三限位部221的具体结构,只要通过第二限位部213和第三限位部221能够限位配合即可。

在上述优选情形的第一种可能的情形中,如图9和10所示,第一本体21与第二本体22仅通过第二限位部213与第三限位部221限位配合以使得第二本体22位于安装位置。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1所示,第二限位部213为形成在容纳结构211内侧壁的凹槽,从第二本体22的圆柱面上向靠近容纳结构211内侧壁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一凸起222,第三限位部22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三限位部221沿所第二本体22周向设置,第三限位部221包括连接部2211和第二凸起2212,连接部2211从第一凸起222底部向下延伸形成,第二凸起2212设置在连接部2211底部外侧,在第一本体21与第二本体22组装完成的情形下,第二凸起2212与凹槽的下侧抵接,多个连接部2211靠近第二本体22的侧面为弧形面,每个弧形面均位于同一圆柱面上。当然,连接部2211靠近第二本体22的侧面不限于是弧形面,也可以为平直面等。其中,凹槽可以是多个相互间隔的凹槽,或者可以是围绕容纳结构211内侧壁一周的环状凹槽,类似地,第一凸起222也可以是多个相互间隔的凸起,或者可以是围绕容纳结构211内侧壁一周的环状凸起。

在上述优选情形的第二种可能的情形中,如图2所示,第二本体22为圆柱体,第三限位部221与第二本体22之间具有间隙,第二本体22上套设有弹性构件23,弹性构件23一端与第一本体21抵接,另一端与第二本体22抵接,且弹性构件23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间隙中。其中,弹性构件23可以采用弹簧、橡胶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弹性构件23的具体结构,这种对于弹性构件23具体结构的改变和调整,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均应限定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通过这样的设置,即通过设置弹性构件23,弹性构件23的弹性力保证第二限位部213与第三限位部221的限位配合,避免第二限位部213与第三限位部221容易相互脱离。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合理地选择弹性构件23的具体型号、规格从而合理地设置当第二本体22与第一本体21组装完成的情形下弹性构件23的弹性力大小,以便弹性构件23能够保证第二限位部213与第三限位部221紧密配合。用户可以用力直接将第二本体22从第一本体21的容纳结构211中向上拔出,弹性构件23的设置,使得在向上拔出第二本体22的过程中能够相对省力。进一步优选地,如图4至6所示,第二限位部213为形成在容纳结构211内侧壁的凹槽,从第二本体22的圆柱面上向靠近容纳结构211内侧壁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一凸起222,第三限位部22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三限位部221沿所第二本体22周向设置,第三限位部221包括连接部2211和第二凸起2212,连接部2211从第一凸起222底部向下延伸形成,第二凸起2212设置在连接部2211底部外侧,在第一本体21与第二本体22组装完成的情形下,第二凸起2212与凹槽的下侧抵接,多个连接部2211靠近第二本体22的侧面为弧形面,每个弧形面均位于同一圆柱面上,间隙形成于连接部2211与第二本体22之间。当然,连接部2211靠近第二本体22的侧面不限于是弧形面,也可以为平直面等。其中,凹槽可以是多个相互间隔的凹槽,或者可以是围绕容纳结构211内侧壁一周的环状凹槽,类似地,第一凸起222也可以是多个相互间隔的凸起,或者可以是围绕容纳结构211内侧壁一周的环状凸起。

在上述第二种可能的情形中,进一步优选地,如图4所示,第二凸起2212包括由上至下依次相连的第一倾斜部22121、第二倾斜部22122和第三倾斜部22123,第一倾斜部22121的远离第二本体22的侧面沿向下的方向逐渐远离第二本体22设置,第二倾斜部22122的远离第二本体22的侧面沿向下的方向逐渐远离第二本体22设置,第三倾斜部22123的远离第二本体22的侧面沿向下的方向逐渐靠近第二本体22设置,第一倾斜部22121的倾斜角度大于第二倾斜部22122的倾斜角度。其中,第一倾斜部22121的倾斜角度指的是第一倾斜部22121的远离第二本体22的侧面与向下方向所夹的锐角角度,第二倾斜部22122的倾斜角度指的是第二倾斜部22122的远离第二本体22的侧面与向下方向所夹的锐角角度。通过这样的设置,既便于在组装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的过程中,使第二凸起进入凹槽内,又便于在使第二本体从第一本体的容纳结构中脱离的过程中,使第二凸起从凹槽中脱出取消限位配合。当然,在上述第一种可能的情形中,也可以采用本段中所述的优选方案。

优选地,如图7和8所示,第一本体21的顶部形成有凹陷部216从第二本体22顶部的圆柱面上向靠近凹陷部216的方向延伸形成与凹陷部216相对的第三凸起223。在将第二本体22从第一本体21中拆下时,便于用户或维修人员将手指伸入凹陷部216内握住第三凸起223,从而使第二本体22从第一本体21的容纳结构211中脱离。其中,第三凸起223可以为多个相互间隔的凸起,在一种更为优选的情形中,继续参照图7和8,第三凸起223为围绕第二本体22顶部的圆柱面一周的环状凸起,且环状凸起上设置有多个第四凸起224。当用户握住第三凸起223时,手会与第四凸起224接触,第四凸起224能够起到增大摩擦力的作用,避免第二本体22从手中滑落。当然,也可以在第二本体22的顶部的顶面上设置握持部分,在将第二本体22从第一本体21中拆下时,用户或维修人员可以直接握住该握持部分以使第二本体22从第一本体21的容纳结构211中脱离。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