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具清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97868发布日期:2022-01-22 10:44阅读:42来源:国知局
餐具清洗机的制作方法
餐具清洗机
1.本案是分案申请,其母案为申请日为2018年4月13日、优先权日期为2017年4月13日、发明名称为“餐具清洗机”、申请号为201810331071.8的申请。
技术领域
2.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餐具清洗机。


背景技术:

3.例如,以往已知在餐具清洗机中通过使由喷射喷嘴喷射的水中产生细微气泡来提高清洗能力的技术。然而,在以往结构中,用于产生细微气泡的结构容易变得复杂。
4.在先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1731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7.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8.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餐具清洗机,其结构简单并且能够提高清洗能力。
9.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10.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具备:箱体,构成外廓;清洗槽,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用于收容餐具;供水口部,设置在所述清洗槽的内部,向所述清洗槽内供给从自来水管的阀栓供给的自来水;以及细微气泡产生器,设置在从所述阀栓至所述供水口部的供水路径上,通过局部地缩小所述供水路径来使经过所述供水路径的水包含细微气泡从而生成细微气泡水,而不从所述供水路径的外部获得气体的供给。
附图说明
11.图1是概略性地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12.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中的细微气泡产生器的安装结构的剖面图。
13.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中的清洗喷嘴的周围的结构的一例的剖面图。
14.图4是以图表的形式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中的通过细微气泡产生器产生的细微气泡水中含有的细微气泡的每个粒子径的个数分布的图。
15.图5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细微气泡产生器的一例,是示出从下游侧观察的细微气泡产生器的立体图。
16.图6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细微气泡产生器的一例,是示出从下游侧观察的细微气泡产生器的分解立体图。
17.图7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细微气泡产生器的一例,是示出从上游侧观察的细微
气泡产生器的分解立体图。
18.图8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细微气泡产生器的一例的剖面图。
19.图9是放大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沿着图8的x9-x9线剖切的细微气泡产生器的剖面图。
20.图10是相对于图9区别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间隙区域、狭缝区域以及分割区域的放大图。
21.图11是概念性地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细微气泡与界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图(其一)。
22.图12是概念性地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细微气泡与界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图(其二)。
23.图13是概念性地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细微气泡与界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图(其三)。
24.图14是概念性地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细微气泡与界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图(其四)。
25.图15是概念性地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细微气泡与界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图(其五)。
26.图16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中的细微气泡产生器的安装结构的剖面图。
27.图17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中的细微气泡产生器的安装结构的剖面图。
28.图18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中的细微气泡产生器的安装结构的剖面图。
29.图19是概略性地示出第五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30.图20是示出第五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中的细微气泡产生器的安装结构的剖面图。
31.图21是概略性地示出第六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32.图22是示出第六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中的细微气泡产生器的安装结构的剖面图。
33.图23是概略性地示出第七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34.图24是概略性地示出第八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35.图25是示出第八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中的细微气泡产生器的安装结构的剖面图。
36.图26是示出第九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中的细微气泡产生器的安装结构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参照附图,对多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对各实施方式中实质上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38.(第一实施方式)
39.首先,参照图1至图15,对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40.如图1所示,餐具清洗机10具备箱体11、清洗槽12、门13以及餐具筐14。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相对于箱体11将门13侧也就是使用者侧作为餐具清洗机10的近前侧或者前侧,将与门13相反侧也就是与使用者相反侧作为餐具清洗机10的内侧或者后侧。另外,餐具清洗机10可以为所谓的内置型或者固定型。
41.箱体11构成餐具清洗机10的外廓,例如由不锈钢等金属板等整体形成为前方开口的矩形箱状。清洗槽12设置在箱体11内,例如由不锈钢的金属板等整体形成为前方开口的矩形箱状。门13设置在箱体11的前表面,例如通过以门13的下端部为支点转动来开闭箱体11的前表面的开口。餐具筐14为用于收容作为清洗对象的餐具类1的筐,构成为在门13开放的状态下能够从清洗槽12的内部取出或者从外部放入。此外,不仅限于上述结构,例如清洗槽12、门13以及餐具筐14也可以一体地构成为能够从箱体11的内部取出或者从外部放入。
42.餐具清洗机10具备外部供水管21、内部供水管22、供水阀23以及供水口部24。外部供水管21用于从作为餐具清洗机10的外部水源的自来水管的阀栓2将自来水引入到餐具清洗机10内。外部供水管21连接着设置于箱体11的外部供水管连接部111与阀栓2。外部供水管21例如既可以为不具有可挠性也就是具有刚性的金属管或树脂制成的管,也可以为具有可挠性的管、例如树脂制成的软管或形成为蛇纹状的金属管等。
43.内部供水管22用于向清洗槽12内供给引入到箱体11内的自来水。内部供水管22直接地或者间接地连接供水口部24与外部供水管连接部111。内部供水管22例如既可以为不具有可挠性也就是具有刚性的金属管或树脂制成的管,也可以为具有可挠性的管、例如树脂制成的软管或形成为蛇纹状的金属管等。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内部供水管22由不具有可挠性也就是具有刚性的金属管构成。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内部供水管22固定在箱体11的内侧壁面或者清洗槽12的外侧壁面。
44.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从阀栓2至供水口部24的路径称为供水路径a、b。另外,将供水路径a、b中从阀栓2至外部供水管连接部111也就是箱体11的供水路径、即设置在箱体11的外部的供水路径称为外部供水路径a。而且,将供水路径a、b中从外部供水管连接部111至供水口部24的供水路径、也就是设置在箱体11的内部的供水路径称为内部供水路径b。
45.供水阀23由液体用的电磁阀构成,用于控制相对于清洗槽12内的供水执行以及供水停止。供水阀23位于箱体11的内部并且位于清洗槽12的外部,设置在内部供水路径b的中途。即,供水阀23设置在内部供水管22的上游侧的端部或者下游侧的端部,或者设置在内部供水管22的中途。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供水阀23设置在内部供水管22的上游侧的端部。
46.供水口部24用于向清洗槽12内供给从作为餐具清洗机10的外部水源的自来水管的阀栓2供给的水。供水口部24位于清洗槽12的内部,设置在内部供水路径b的末端部分。也就是说,供水口部24连接于内部供水管22的末端部分。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供水口部24设置在清洗槽12的壁面的上部。而且,如图2所示,供水口部24在内部具有流路241,该流路241的顶端部沿着清洗槽12的壁面朝向下方开放。
47.另外,如图1所示,餐具清洗机10具备支承轴31、清洗喷嘴32、加热器33、排水口部34、切换阀35以及泵36。支承轴31例如为金属制成或者树脂制成的圆柱形的管,如图3所示,在内部具有流路311以及轴承部312。轴承部312设置在支承轴31的顶端部,在这种情况下为设置在上端部。轴承部312的内径比流路311的内径大。支承轴31被设置成从清洗槽12的底
部朝向上方延伸。此外,支承轴31不仅限于设置在清洗槽12的底部,也可以设置在清洗槽12的左右或者内侧的壁面上、或者顶面上。
48.如图3所示,清洗喷嘴32可拆装地设置在支承轴31的顶端部,在这种情况下为设置在上端部,构成为能够相对于支承轴31旋转。清洗喷嘴32具有流路321、多个喷嘴顶端部322以及旋转轴部323。旋转轴部323可旋转地插入到支承轴31的轴承部312内。由此,清洗喷嘴32的流路321的上游侧连接到支承轴31的流路311。另外,清洗喷嘴32的流路321的下游侧分支成多个,该分支的顶端分别连接到喷嘴顶端部322。
49.在该结构中,在从支承轴31向清洗喷嘴32供给清洗液时,从各喷嘴顶端部322喷射该清洗液。此时,清洗喷嘴32在从各喷嘴顶端部322喷射的清洗液的流势也就是水压的作用下,以旋转轴部323为支点旋转。
50.如图1所示,加热器33设置在清洗槽12的底部附近,将贮留在清洗槽12内的清洗液加热成温水。排水口部34设置在清洗槽12的底部,连通清洗槽12的内部与外部。排水口部34用于向清洗槽12外排出贮留在清洗槽12内的清洗液。
51.切换阀35由液体用的电磁阀构成,在这种情况下为由三向阀构成,位于排水口部34的下游侧,设置在排水口部34与切换阀35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从排水口部34经过泵36、切换阀35、支承轴31、清洗喷嘴32以及清洗槽12内后再到达排水口部34的路径称为循环路径c。即,循环路径c是使贮留在清洗槽12内的清洗液循环的路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从排水口部34经过泵36以及切换阀35到达箱体11外的路径称为排水路径d。即,排水路径d是向餐具清洗机10的机外排出贮留在清洗槽12内的清洗液的路径。
52.切换阀35构成为可择一地切换循环路径c与排水路径d。在由切换阀35封闭排水路径d并且开通循环路径c的状态下驱动泵36时,通过泵36的作用,经过循环路径c从清洗喷嘴32的各喷嘴顶端部322喷射贮留在餐具清洗机10内的清洗液。而且,从各喷嘴顶端部322喷射的清洗液喷到载置于餐具筐14的餐具类1上,从而进行餐具类1的清洗。在这种情况下,泵36作为用于使清洗槽12内的清洗液经过循环路径c循环的循环泵发挥其作用。
53.另一方面,在切换泵35封闭循环路径c并且开通排水路径d的状态下驱动泵36时,通过泵36的作用,经过排水路径d向箱体11外也就是餐具清洗机10的机外排出贮留在餐具清洗机10内的清洗液。在这种情况下,泵36作为用于将清洗槽12内的清洗液经过排水路径d排出的排水泵发挥其作用。
54.另外,如图1以及图2所示,餐具清洗机10具备细微气泡产生器40。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细微气泡产生器40设置在从阀栓2至供水口部24的供水路径a、b的中途。
55.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供水路径a、b上或者中途是指从供水路径a的上游侧的端部至供水路径b的下游侧的端部的区间。因此,供水路径a、b的中途的概念也包括供水路径a的上游侧的端部以及供水路径b的下游侧的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细微气泡产生器40设置在内部供水路径b的下游侧的端部附近。具体而言,细微气泡产生器40设置在内部供水管22的下游侧端部与供水口部24之间。
56.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细微气泡产生器40内置于供水口部24中。即,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供水口部24具有安装部25。安装部25是用于在供水路径a、b上安装细微气泡产生器40的部件。而且,细微气泡产生器40内置于与供水口部24一体地形成的安装部25中。
57.在这种情况下,如图2所示,在清洗槽12的壁面121形成有安装孔122。安装孔122的内径设定得比安装部25的外径稍大。而且,安装部25从清洗槽12的内部侧朝向外部侧穿入安装孔122。另外,供水口部24具有凸缘部242。凸缘部242的外径比安装孔122的内径大。在这种情况下,在安装部25穿入安装孔122的状态下,凸缘部242卡止在安装孔122的周围。因此,即使是在安装部25穿入安装孔122的状态下,供水口部24也不会穿过安装孔122向清洗槽12的外侧脱落。
58.在凸缘部242与壁面121之间例如设置有o形环等的密封部件26。由此,供水口部24以及安装部25水密地安装于壁面121。供水口部24以及安装部25通过螺钉15等可拆装地安装于清洗槽12的壁面121。在这种情况下,供水口部24以及安装部25构成为,能够通过从清洗槽12的内部侧进行的操作来拆装。
59.如图2所示,安装部25具有第一收纳部251、第二收纳部252、连通部253以及承受部254。承受部254、第一收纳部251、第二收纳部252以及连通部253形成为朝向供水口部24的流路241侧以圆形状贯穿安装部25,在这种情况下为朝向水平方向以圆形状贯穿安装部25,并连通到供水口部24的流路241。
60.承受部254、第一收纳部251以及第二收纳部252例如形成为圆筒形状。在这种情况下,内径按照承受部254、第一收纳部251以及第二收纳部252的顺序变小。而且,连通部253形成为以直径比第二收纳部252的内径小的圆形贯穿第二收纳部252的圆筒形状的底部分。
61.如图2所示,内部供水管22的下游侧的端部与安装部25的承受部254可拆装地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内部供水管22的顶端部隔着密封部件27卡止在承受部254与第一收纳部251的边界部分处的承受部254的周围,也就是卡止在承受部254的底部。密封部件27例如为由橡胶等的弹性部件构成的o形环。即,密封部件27设置在内部供水管22的顶端部的外周面部分。由此,内部供水管22与安装部25通过密封部件27彼此以水密状态连接。
62.细微气泡产生器40在水等的液体朝向图2的实线箭头方向经过细微气泡产生器40的内部时,通过迅速地对该液体的压力进行减压,来使溶存在该液体中的气体例如空气析出,从而产生细微气泡。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细微气泡产生器40设置在供水路径a、b的中途,通过局部地缩小该供水路径a、b,能够使经过供给路径a、b的水包含细微气泡从而生成细微气泡水,而不从供水路径a、b的外部获得气体的供给。
63.在这种情况下,细微气泡产生器40除了通常的水压也就是自来水管的压力之外,不需要用于产生细微气泡的专用的泵等的驱动源。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细微气泡水是指与经过细微气泡产生器40之前相比,经过细微气泡产生器40从而包含更多纳米级细微气泡的水。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细微气泡水是指与通常的自来水相比包含更多纳米级细微气泡的水。
64.本实施方式的细微气泡产生器40能够产生包含纳米级细微气泡、例如粒子径也就是直径小于等于500nm的气泡、更加优选直径小于等于250nm的气泡、进一步优选直径小于等于100nm的气泡的细微气泡。此外,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细微气泡产生器40产生的细微气泡的直径无需均小于等于100nm。即,在这种情况下,在观察通过细微气泡产生器40的作用产生的细微气泡中直径小于等于500nm的细微气泡的每个直径的个数的分布时,该分布的多个峰值中的至少一个小于等于100nm即可。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在细微气泡的每个直径的个数的分布中,最大的峰值直径小于等于500nm,优选小于等于250nm,进一步优选小于等
于100nm。
65.本技术发明人抽样提取通过细微气泡产生器40生成的细微气泡水,使用纳米粒子解析装置(nanosight lm10、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造)通过纳米粒子追踪法(也称为离子轨迹追踪法)对该抽样提取的细微气泡水进行解析,由此计测了每1ml的细微气泡的个数。其结果表示在图4中。
66.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细微气泡产生器40产生的细微气泡中,该细微气泡的每个粒子径的个数分布的峰值p1~p5均出现在粒子径小于等于500nm处,具体而言出现在小于等于250nm处。在这种情况下,最大峰值p1出现在粒子径小于等于100nm处,具体而言出现在粒子径为80nm附近。另外,第二个峰值p2出现在粒子径为140nm附近,第三个峰值p3出现在粒子径为110nm附近。而且,第四个峰值p4出现在粒子径为50nm左右附近,第五个峰值p5出现在粒子径为220nm附近。
67.在图2中,经过了内部供水管22的自来水从图2的右侧朝向左侧在细微气泡产生器40内流动。在这种情况下,当观察图2所示的细微气泡产生器40时,图2的纸面右侧为细微气泡产生器40的上游侧,图2的纸面左侧为细微气泡产生器40的下游侧。
68.如图5以及图6所示,细微气泡产生器40整体形成为具有凸缘的圆筒形状,直径以及全长在数mm至数十mm左右,具体而言是直径约为15mm、长度约为10mm的小型结构。如图2所示,细微气泡产生器40收纳在第一收纳部251以及第二收纳部252的内侧。细微气泡产生器40例如为树脂制成,如图2以及图5至图9所示,具备流路部件50、60与碰撞部70。如图8等所示,流路部件50、60分别具有液体能够经过的流路41、42。流路41、42彼此连接,构成连续的一个流路。
69.在将流路41、42视为连续的一个流路的情况下,碰撞部70设置在连续的流路41、42内。碰撞部70局部地缩小流路41、42的截面积,从而使经过流路41、42的液体中产生细微气泡。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细微气泡产生器40构成为将分割成2个而单独构成的流路部件50、60组合起来。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流路部件50、60中的上游侧的流路部件50称为上游侧流路部件50,将下游侧的流路部件60称为下游侧流路部件60。而且,将两个流路41、42中的上游侧的流路41称为上游侧流路41,将下游侧的流路42称为下游侧流路42。
70.如图6至图8所示,上游侧流路部件50具有凸缘部51、中间部52以及插入部53。凸缘部51构成了上游侧流路部件50中的上游侧部分。如图2所示,凸缘部51的外径尺寸比第一收纳部251的内径尺寸稍小,并且比第二收纳部252的内径尺寸大。在将细微气泡产生器40组装到安装部25内的情况下,凸缘部51隔着密封部件28卡止在第一收纳部251与第二收纳部252之间的边界部分处的第二收纳部252的周围、也就是卡止在第一收纳部251的底部。密封部件28例如为由橡胶等弹性部件构成的o形环,设置在第一收纳部251的底部与凸缘部51之间。即,密封部件28设置在中间部52的外周面部分。
71.如图6至图8所示,中间部52为连接凸缘部51与插入部53之间的部分。中间部52的外径尺寸比凸缘部51的外径尺寸小,并且如图2所示比第二收纳部252的内径尺寸稍小。插入部53构成了上游侧流路部件50中的下游侧部分。插入部53的外径尺寸比中间部52的外径尺寸小。
72.如图8所示,上游侧流路部件50在内部具有上游侧流路41。上游侧流路41构成为包括节流部411与直筒部412。节流部411形成为从上游侧流路41的入口部分朝向下游侧也就
是碰撞部70侧内径缩小的形状。即,节流部411形成为,上游侧流路41的截面积也就是液体能够经过的面积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连续地逐渐减小的、所谓的圆锥形的锥管状。直筒部412设置在节流部411的下游侧。直筒部412形成为内径不变化、即流路的截面积也就是液体能够经过的面积不变化的圆筒形,即所谓的直筒管状。
73.碰撞部70与上游侧流路部件50一体地形成。在这种情况下,碰撞部70设置在上游侧流路部件50的下游侧端部。如图9以及图10所示,碰撞部70由多个突出部71构成,在这种情况下为由四个突出部71构成。各突出部71以朝向流路41的截面的周方向彼此隔开相等间隔的状态配置。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流路41的截面是指,相对于在流路41等的内部流动的液体的流动方向沿直角方向剖切的剖面、即沿着图8的x9-x9线的剖面。另外,流路41的周方向是指,相对于流路41等的截面的中心的圆周方向。
74.各突出部71形成为从上游侧流路部件50的内周面朝向流路41的径方向的中心突出的棒状或者板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突出部71形成为朝向流路41的径方向的中心,顶端部为尖的锥状、基底部分为半圆柱形的棒状。各突出部71以锥状的顶端部彼此隔开规定间隔的状态对着配置。如图10所示,碰撞部70通过四个突出部71在流路41内形成了分割区域413、间隙区域414以及狭缝区域415。即,各突出部71将上游侧流路41中的直筒部412内区分成分割区域413、间隙区域414以及狭缝区域415。
75.由在上游侧流路41的周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突出部71形成了分割区域413以及狭缝区域415。在这种情况下,在上游侧流路41内形成有四个分割区域413。分割区域413有助于细微气泡的产生,但是作为对由于间隙区域414与狭缝区域415的阻力而减少的水的流量进行补偿的通水路的作用更大。在这种情况下,各分割区域413的面积分别相等。
76.间隙区域414,是被将各突出部71中的在上游侧流路41的周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突出部71的顶端部连接起来的线包围的区域。间隙区域414包括上游侧流路41的截面的中心。分割区域413以及狭缝区域415的个数等于突出部71的个数。在本实施方式中,碰撞部70具有四个分割区域413以及四个狭缝区域415。
77.狭缝区域415,是在上游侧流路41的周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突出部71之间形成的矩形状的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狭缝区域415的面积分别相等。各狭缝区域415通过间隙区域414彼此连通。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全部的分割区域413、间隙区域414以及狭缝区域415彼此连通,整体形成为十字形状。
78.上游侧流路41的下游侧的端部通过形成于碰撞部70的分割区域413、间隙区域414以及狭缝区域415连通到上游侧流路41的外部。而且,碰撞部70的下游侧的端面、也就是上游侧流路部件50的下游侧的端面54如图6等所示的那样整体构成为平坦状。
79.如图6至图8所示,下游侧流路部件60整体形成为圆筒形状,如图8等所示,在内部具有下游侧流路42。在这种情况下,图2所示的连通部253的内径尺寸设定为大于等于下游侧流路42的内径尺寸。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连通部253的内径尺寸与下游侧流路42的内径尺寸大致相等。另外,如图8所示,下游侧流路部件60的外径尺寸与中间部52的外径尺寸大致相等。而且,如图7以及图9所示,下游侧流路部件60在内部具有被插入部61以及变形部62。
80.如图8所示,被插入部61在下游侧流路部件60内设置在下游侧流路42的上游侧。被插入部61形成为圆筒形状。如图8等所示,被插入部61的内径尺寸比上游侧流路部件50的插
入部53的外径尺寸稍大。因此,上游侧流路部件50的插入部53能够插入到下游侧流路部件60的被插入部61内。
81.如图7以及图9所示,变形部62被设置成,从被插入部61的内侧面朝向下游侧流路部件60的径方向的中心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变形部62构成为沿着下游侧流路42的流动方向、也就是下游侧流路部件6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细长棒状,即所谓的肋形状。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下游侧流路部件60具有四个变形部62。如图9所示,各变形部62沿着被插入部61的内周面的周方向等间隔地配置。
82.如图8所示,在上游侧流路部件50的插入部53插入到下游侧流路部件60的被插入部61内时,变形部62受到被插入部61的外周面的压迫而变形。因此,插入部53的周围被变形部62按压。由此,上游侧流路部件50与下游侧流路部件60在插入部53与被插入部61彼此压迫的状态下连接。
83.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被插入部61形成为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内径尺寸连续地逐渐减少的、所谓的圆锥型的锥管状。即,被插入部61中的上游端部的内径尺寸比被插入部61中的下游端部的内径尺寸大,并且比插入部53的外径尺寸大。而且,各变形部62沿着锥管状的被插入部61的内侧面倾斜配置,以使各变形部62之间的距离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变窄。
84.在这种情况下,被插入部61的入口侧、也就是上游端部的内径尺寸比插入部53的外径尺寸大,因此便于将插入部53插入到被插入部61内。而且,在将插入部53按压到被插入部61内时,插入部53的外侧面沿着倾斜的变形部62移动,因此便于使插入部53的中心与被插入部61的中心一致。即,在这种情况下,便于使上游侧流路41的径方向的中心与下游侧流路42的径方向的中心一致。其结果是,便于进行将插入部53插入到被插入部61时的作业。此外,也可以取代变形部62,在插入部53的外周部设置与变形部62相同的结构。由此,也能够获得与变形部62相同的作用效果。
85.如图2以及图8所示,细微气泡产生器40在上游侧流路部件50的插入部53插入到下游侧流路部件60的被插入部61中而使上游侧流路部件50与下游侧流路部件60彼此连接并组装起来的状态下,被组装到安装部25内。细微气泡产生器40中的下游侧流路部件60收纳在第二收纳部252内。
86.如图2所示,通过内部供水管22的顶端部分向第一收纳部251以及第二收纳部252的底部侧按压细微气泡产生器40。由此,细微气泡产生器40与安装部25彼此以水密状态连接。在这种情况下,下游侧流路部件60的外径比连通部253的内径大。因此,细微气泡产生器40不会从第一收纳部251以及第二收纳部252侧穿过连通部253向供水口部24的流路241侧脱落。
87.在该结构中,当供水阀23动作并向细微气泡产生器40的上游端部施加自来水压力时,自来水从上游侧流路41流向下游侧流路42。自来水是溶解有以空气为主的气体的气体溶解液体。细微气泡产生器40使经过流路41、42内的水中产生大量的直径小于等于500nm的细微气泡,更加优选为直径小于等于250nm的细微气泡,进一步优选为直径小于等于100nm的细微气泡。细微气泡产生器40的细微气泡产生原理如下。
88.经过细微气泡产生器40内的水首先在经过上游侧流路41的节流部411时被节流,从而流速逐渐增加。然后,在高速流动的水碰撞并经过碰撞部70时,该水的压力迅速地下
降。根据该迅速的压力下降所产生的气蚀效果,在水中产生气泡。
89.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当在上游侧流路41的直筒部412内流动的水碰撞到碰撞部70时,该水沿着突出部71的周围流动,从而分别流向分割区域413、间隙区域414以及狭缝区域415。间隙区域414以及狭缝区域415的截面积比分割区域413更小,因此经过间隙区域414以及狭缝区域415的水的流速进一步变快。
90.因此,对经过间隙区域414以及狭缝区域415的水施加的环境压力接近真空状态,其结果是,溶存于水中的空气变为沸腾状态,作为细微气泡析出。由此,在经过了碰撞部70的水中产生的气泡大部分被细微化成直径小于等于500nm、更加优选为直径小于等于250nm、进一步优选为直径小于等于100nm,并且该细微气泡的量增大。这样,通过使水经过细微气泡产生器40,能够产生大量的细微气泡,而不从外部获得气体的供给。
91.接下来,主要参照图2,对细微气泡产生器40的安装以及拆卸作业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业人员能够通过从清洗槽12的外部侧以及内部侧的任一侧进行操作来拆装细微气泡产生器40。首先,对通过从清洗槽12的外部侧进行的操作来安装细微气泡产生器40的情况进行说明。在此,以供水口部24以及安装部25已经安装在清洗槽12的壁面121上、并且不从壁面121上拆下为前提。
92.在这种情况下,作业人员首先通过从清洗槽12的外侧进行的操作,相对于从安装孔122向清洗槽12的外侧突出的安装部25,将细微气泡产生器40插入到收纳部251、252内。接下来,作业人员将内部供水管22的顶端部插入到安装部25的承受部254内。由此,作业人员能够通过从清洗槽12的外部侧进行的操作来将细微气泡产生器40安装在内部供水路径b上。
93.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使密封部件27的外径比承受部254的内径稍大,从而通过密封部件27的弹力,使内部供水管22的顶端部被压入到安装部25的承受部254。另外,也可以在安装部25的承受部254的内周面与内部供水管22的顶端部的外周面上形成彼此嵌合的螺纹,并将内部供水管22的顶端部拧入固定在安装部25的承受部254。
94.在这种情况下,作业人员能够通过向从安装孔122突出的安装部25插入细微气泡产生器40以及内部供水管22的顶端部来进行组装,因此便于进行作业。因此,通过从清洗槽12的外部侧进行操作来安装的方式,在清洗槽12未收纳在箱体11内的状态下、也就是在制造餐具清洗机10时的组装作业中更加有效。
95.此外,作业人员也能够例如如下所述那样通过从清洗槽12的外部侧进行的操作来拆卸细微气泡产生器40。即,例如作业人员在要从安装部25拆下细微气泡产生器40时,首先从承受部254拆下内部供水管22的顶端部。之后,例如从承受部254侧插入棒状的部件等钩住碰撞部70,并向承受部254侧抽出细微气泡产生器40。
96.接下来,对通过从清洗槽12的内部侧进行的操作来安装细微气泡产生器40的情况进行说明。在此,以内部供水管22已经安装在箱体11与清洗槽12之间的空间的规定位置、并且不从该规定位置拆下为前提。在这种情况下,作业人员在供水口部24以及安装部25离开清洗槽12的壁面121的状态下,将细微气泡产生器40插入到安装部25的收纳部251、252内。
97.接下来,作业人员在细微气泡产生器40收纳在安装部25内的状态下,将安装部25从清洗槽12的内部侧朝向外部侧插入到安装孔122中,并将内部供水管22的顶端部插入到安装部25的承受部254内。然后,作业人员通过螺钉15等将供水口部24以及安装部25固定在
壁面121上。由此,作业人员能够通过从清洗槽12的内部侧进行的操作来将细微气泡产生器40安装在内部供水路径b上。而且,作业人员能够通过进行与上述相反的步骤来从内部供水路径b上拆下细微气泡产生器40。
98.在这种情况下,作业人员无需从箱体11内取出清洗槽12就能够拆装细微气泡产生器40。因此,通过从清洗槽12的内部侧进行的操作来拆装的方式,在难以从箱体11中取出清洗槽12的状态下、例如餐具清洗机10的用户自行更换细微气泡产生器40的情况下等更加有效。
99.接下来,参照图1,对餐具清洗机10的运行内容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餐具清洗机10在开始运行后,首先在通过切换阀35封闭排水路径d的状态下,开放供水阀23从而开通供水路径a、b,由此向清洗槽12内注水。此外,此时虽然循环路径c为开通的状态,但是泵36既可以动作也可以不动作。而且,从供水阀23流入到内部供水路径b中的自来水在经过细微气泡产生器40时,变成含有直径小于等于500nm、更加优选直径小于等于250nm、进一步优选直径小于等于100nm的细微气泡的水,也就是变成含有大量的直径为纳米级的细微气泡的细微气泡水,并被注入到清洗槽12内。
100.在此,在运行开始以前,由用户向清洗槽12内投入了清洗剂。因此,供给到清洗槽12内的细微气泡水在清洗槽12内与清洗剂混合,从而生成含有清洗剂与直径为纳米级的细微气泡的清洗液。
101.当贮留在清洗槽12内的细微气泡水也就是清洗液达到规定量时,餐具清洗机10关闭供水阀23停止向清洗槽12内供水,之后启动泵36使贮留在清洗槽12内的细微气泡水循环。由此,从清洗喷嘴32的喷嘴顶端部322喷射的清洗液反复喷向餐具类1,从而对餐具类1进行清洗。
102.在此,细微气泡通常按照其气泡的粒子径如下分类。例如,粒子径为数μm到50μm左右、也就是微米级的气泡被称为微米气泡或者微小气泡。与此相对地,粒子径为数百nm至数十nm以下、也就是纳米级的气泡被称为纳米气泡或者超微小气泡。
103.当气泡的粒子径变为数百nm至数十nm以下时,由于比光的波长小,因此无法目视确认,液体变为透明。而且,与微米级以上的气泡相比,纳米级的细微气泡具有总界面面积大、浮起速度慢、内部压力大等特性。例如,粒子径为微米级的气泡由于其浮力而在液体中迅速地上升,在液体表面破裂并消失,因此在液体中的滞留时间比较短。另一方面,粒子径为纳米级的细微气泡由于浮力较小,因而在液体中的滞留时间较长。
104.即使在不使用含有界面活性剂等的清洗剂进行清洗的情况下,与自来水相比,含有粒子径为纳米级的细微气泡的细微气泡水也能够一定程度地提高清洗性能。然而,与使用不含细微气泡的通常的清洗液进行清洗的情况相比,通过如图11所示那样将粒子径为纳米级的细微气泡91混合到溶解有界面活性剂92的清洗液中,能够进一步高效地提高清洗性能。
105.其原理如下。即,如图11所示,通常界面活性剂92在达到某个浓度以上时,界面活性剂92的疏水基彼此聚集并胶束化,形成界面活性剂92的凝集体93。该凝集体93的粒子径为数十nm。另一方面,例如粒子径小于等于500nm的细微气泡91由于其表面带负电从而变为疏水性,因此会吸引界面活性剂92的疏水基。
106.因此,当将含有胶束化的界面活性剂92的凝集体93的清洗剂混合到含有粒子径小
于等于500nm的细微气泡91的细微气泡水中时,凝集体93的能量稳定状态被细微气泡91的表面的疏水性作用打破,如图12所示,凝集体93破裂,界面活性剂92的各分子分散。然后,分散的界面活性剂92的各分子通过界面活性剂92的疏水基与细微气泡91的具有疏水性的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吸着在细微气泡91的表面。由此,清洗液中含有的界面活性剂92被吸着在细微气泡91上形成复合体94。
107.而且,如图13所示,界面活性剂92与细微气泡91的复合体94由于细微气泡91的浮力等在清洗液中大范围地扩散。因此,界面活性剂92的各分子例如接触到附着在餐具类1表面上的脏污成分95等的概率大幅提高。而且,如图14所示,当界面活性剂92与细微气泡91的复合体94靠近脏污成分95时,界面活性剂92与细微气泡91之间的能量稳定性被脏污成分95的表面的疏水作用打破,导致细微气泡91发生变形与破裂。因此,界面活性剂92的各分子分离并吸着在脏污成分95上,并且脏污成分95受到细微气泡91破裂带来的碰撞等而变得容易从餐具类1的表面浮起并脱落。
108.此时,界面活性剂92进入到由于细微气泡91破裂的冲击而产生的、脏污成分95与餐具类1的表面之间的间隙中,促进脏污成分95的乳化。而且,界面活性剂92通过吸收并乳化脏污成分95来从餐具类1的表面剥离脏污成分95,由此发挥清洗能力。这样,细微气泡91激发了界面活性剂92的清洗能力。
109.此外,餐具清洗机10中使用的清洗剂除了包含界面活性剂之外也可以包含小苏打或柠檬酸等。另外,清洗剂中所包含的界面活性剂可以为天然成分和人工生成的合成界面活性剂中的任意一种。而且,清洗剂也可以是固体、液体、粉末体中的任意一种形状。
110.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餐具清洗机10具备细微气泡产生器40。细微气泡产生器40设置在从阀栓2至供水口部24的供水路径a、b上。细微气泡产生器40通过局部地缩小供水路径a、b来使经过供水路径a、b的水包含细微气泡从而生成细微气泡水,而不从供水路径a、b的外部获得气体的供给。
111.由此,通过将细微气泡产生器40设置在内部供水路径b的中途,能够向清洗槽12内供给含有大量细微气泡的细微气泡水。而且,餐具清洗机10通过使用混合细微气泡水与清洗剂而生成的清洗液来对餐具类1进行清洗,因此与混合通常的自来水与清洗剂而生成的清洗液相比,能够提高清洗性能。
112.而且,细微气泡产生器40无需从供水路径a、b的外部获得气体的供给。因此,餐具清洗机10无需设置用于获得外部的气体的吸入阀与驱动机构等,能够简化用于生成细微气泡水的构造。其结果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10,结构简单并且能够实现清洗能力的提高。进一步,由于细微气泡的产生不需要自来水的压力以外的动力,因此节能。
113.另外,由于餐具清洗机10未设置用于获得外部气体的吸入阀与驱动结构等,因此无需进行这些吸入阀与驱动机构等的调整,进一步也无需进行细微气泡产生器40的调整。其结果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餐具清洗机10,能够便于进行组装作业,并且便于进行组装后的调整与维护。
114.在此,对细微气泡产生器40中的设置在上游侧流路部件50的碰撞部70施加较高的水压。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在使用了含有大量锈等的水的情况下,碰撞部70有可能由于长期的使用而损耗或变形等。因此,在细微气泡产生器40中,至少具有碰撞部70的上游侧流路部件50为根据使用环境有可能需要更换的部件。
115.与此相对地,根据本实施方式,构成细微气泡产生器40的上游侧流路部件50以及下游侧流路部件60由与供水口部24与安装部25不同的部件构成。而且,用于将细微气泡产生器40安装在供水路径a、b上的安装部25能够容易地从供水路径a、b上拆卸,并且能够容易地安装到供水路径a、b上。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容易地更换细微气泡产生器40,其结果是,提高了细微气泡产生器40的维护性。
116.另外,细微气泡产生器40内置于供水口部24中。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细微气泡产生器40内置于与供水口部24一体地形成的安装部25中。由此,作业人员能够在安装以及拆卸供水口部24的一系列作业中进行细微气泡产生器40的安装以及拆卸作业。因此,在安装以及拆卸细微气泡产生器40的作业中,无需进行大量的工作,能够简单地进行作业。其结果是,提高了包括细微气泡产生器40的安装与拆卸的组装与维护作业的作业效率。
117.另外,细微气泡产生器40内置于供水口部24中,因此不需要用于安装细微气泡产生器40的专用的较大空间。因此,能够抑制因设置细微气泡产生器40导致的餐具清洗机10的大型化。
118.细微气泡产生器40构成为能够通过从清洗槽12的外侧进行的操作来在供水路径a、b上进行拆装,在这种情况下为在内部供水路径b上进行拆装。由此,作业人员便于进行在清洗槽12未收纳于箱体11内的状态下的组装作业、也就是制造餐具清洗机10时的组装作业。其结果是,能够提高餐具清洗机10的生产效率。
119.细微气泡产生器40构成为能够通过从清洗槽12的内侧进行的操作来在供水路径a、b上进行拆装,在这种情况下为在内部供水路径b上进行拆装。由此,便于进行难以从箱体11中取出清洗槽12的状态下的作业、例如在各家庭中更换细微气泡产生器40的维护作业。其结果是,能够提高餐具清洗机10的维护性。
120.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细微气泡产生器40主要设置在清洗槽12的外部侧。即,根据本实施方式,细微气泡产生器40的体积中的至少一半以上设置在清洗槽12的外部。由此,能够更大地确保清洗槽12内的空间。因此,即使设置了细微气泡产生器40,也能够极力抑制挤占清洗槽12内的餐具类1的配置空间。
121.(第二实施方式)
122.接下来,参照图16,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23.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细微气泡产生器40的具体结构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细微气泡产生器40不具有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下游侧流路部件60。在这种情况下,下游侧流路部件60为一体地内置于安装部25中的形态。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细微气泡产生器40的一部分与安装部25一体地形成。
124.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安装部25取代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连通部253而具有直筒部421以及扩大部422。直筒部421以及扩大部422构成下游侧流路42。直筒部421以及扩大部422形成为从第二收纳部252侧朝向供水口部24的流路241侧贯穿安装部25,并连通到流路241。由该直筒部421以及扩大部422构成了下游侧流路42。
125.直筒部421设置在第二收纳部252的下游侧。直筒部421形成为内径不变化、即流路的截面积也就是液体能够经过的面积不变化的圆筒形,即所谓的直筒管状。扩大部422形成为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也就是随着远离碰撞部70内径扩大的形状。即,扩大部422形成为下游侧流路42的截面积也就是液体能够经过的面积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连续地逐渐扩大
的、所谓的圆锥形的锥管状。
126.在该结构中,经过了碰撞部70的自来水通过扩大部422被扩散。此时,由于下游侧流路42的截面积扩大,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比压力更加迅速地降低。由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比,经过细微气泡产生器40前后的压力差变得更大,因此产生的细微气泡更加细微化并且细微气泡的产生量也增加。
127.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内部供水管22由具有可挠性的例如树脂制成的软管构成。而且,餐具清洗机10具有连接部件29。连接部件29是用于连接内部供水管22与安装部25的部件。连接部件29在内部具有流路291并且在外部具有凸缘部292。流路291形成为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剖面逐渐缩小的锥形圆管状。在这种情况下,与上游侧流路部件50的节流部411相比,流路291的内径平缓地缩小。
128.连接部件29的下游侧的端部插入到承受部254内。另外,细微气泡产生器40的上游侧流路部件50收纳在连接部件29的收纳部251、252内。连接部件29的上游侧的端部插入到内部供水管22的内侧。而且,通过使螺钉16穿过凸缘部292拧入到安装部25的端面,从而将连接部件29固定在安装部25上。由此,细微气泡产生器40被设置在供水路径a、b上,在这种情况下为设置在内部供水路径b上。此外,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细微气泡产生器40的安装以及拆卸也能够从清洗槽12的外侧以及内侧的任意一侧进行。
129.根据本实施方式,也能够获得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130.另外,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作为内部供水管22能够使用具有可挠性的软管,因此便于在安装以及拆卸时处理内部供水管22。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提高安装以及拆卸细微气泡产生器40时的操作性。
131.(第三实施方式)
132.接下来,参照图17,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33.在本实施方式中,细微气泡产生器40取代上游侧流路部件50而具有上游侧流路部件501。本实施方式的上游侧流路部件501为一体地形成了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上游侧流路部件50与连接部件29的形态。
134.由此,也能够获得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135.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上游侧流路部件50为一体地形成了上游侧流路部件50与连接部件29的形态。因此,与如上述第二实施方式那样将上游侧流路部件50和连接部件29设置为单独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作为独立部件的连接部件29和用于连接部件29的密封部件27,其结果是,能够在整体上削减部件个数。进一步,由于无需相对于连接部件29分别安装上游侧流路部件50和连接部件29,因此能够节省安装细微气泡产生器40所需的工作,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136.(第四实施方式)
137.接下来,参照图18,对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38.在该第四实施方式中,供水口部24不具有凸缘部242。另外,安装部25的外径设定得比在壁面121形成的安装孔122的内径大。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部25构成为无法穿过安装孔122。而且,内部供水管22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为具有刚性的金属管,具有凸缘部221。凸缘部221的外径设定得比安装孔122的内径大。在这种情况下,内部供水管22的顶端部从清洗槽12的外部侧穿过壁面121的安装孔122。而且,通过使螺钉17穿过凸缘部221拧入
到清洗槽12的壁面121,从而将内部供水管22固定在清洗槽12的壁面121上。
139.接下来,对细微气泡产生器40的安装以及拆卸步骤进行说明。在此,以内部供水管22已经安装在清洗槽12的壁面121上、并且不从壁面121上拆下为前提。作业人员在将细微气泡产生器40插入到安装部25的收纳部251、252的状态下、在这种情况下为将上游侧流路部件50插入到安装部25的收纳部251、252的状态下,从清洗槽12的内部侧进行操作,从而将内部供水管22的顶端部插入到承受部254内。
140.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通过螺钉等将安装部25固定在壁面121上。另外,也可以构成为使密封部件27的外径比承受部254的内径稍大,从而通过密封部件27的弹力,使内部供水管22的顶端部被压入到安装部25的承受部254。另外,也可以在安装部25的承受部254的内周面与内部供水管22的顶端部的外周面上形成彼此嵌合的螺纹,并将内部供水管22的顶端部拧入固定在安装部25的承受部254。
141.根据该结构,能够获得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142.另外,内部供水管22的顶端部从安装孔122向清洗槽12的内部突出,因此便于进行安装部25的安装作业,也就是便于进行细微气泡产生器40的安装以及拆卸作业。由此,实现生产性的进一步提高。
143.进一步,根据本实施方式,细微气泡产生器40设置在清洗槽12内。由此,能够通过在箱体11与清洗槽12之间设置细微气泡产生器40来防止箱体11与清洗槽12之间的空间变大。由此,能够极力缩小箱体11与清洗槽12之间的空间。其结果是,即使在具备细微气泡产生器40的结构中,作为餐具清洗机10整体也能够实现紧凑化。
144.(第五实施方式)
145.接下来,参照图19以及图20,对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46.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9所示,细微气泡产生器40设置在内部供水管22的中途部分。在这种情况下,餐具清洗机10取代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安装部25而具备安装部件80。安装部件80具备与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安装部25等同的功能。内部供水管22以安装部件80为基准被分割成上游侧与下游侧两个部分。
147.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被分割成两个部分的内部供水管22中,将上游侧的内部供水管22称为上游侧内部供水管222,将下游侧的内部供水管22称为下游侧内部供水管223。如图20所示,内置有细微气泡产生器40的安装部件80设置在上游侧内部供水管222的顶端部与下游侧内部供水管223的基端部之间。
148.如图20所示,安装部件80具有第一收纳部81、第二收纳部82、直筒部83、扩大部84、上游侧承受部85以及下游侧承受部86。第一收纳部81具有与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安装部25的第一收纳部251相同的功能。第二收纳部82具有相当于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安装部25的第二收纳部252的功能。
149.直筒部83具有相当于上述第二至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安装部25的直筒部421的功能。扩大部84具有相当于上述第二至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安装部25的扩大部422的功能。而且,承受部85、86具有相当于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安装部25的承受部254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上游侧承受部85在安装部25中设置在上游侧,下游侧承受部86在安装部25中设置在下游侧。
150.而且,在下游侧内部供水管223的基端部插入到下游侧承受部86、并且构成细微气
泡产生器40的上游侧流路部件50收纳在安装部件80的收纳部81、82内的状态下,上游侧内部供水管222的顶端部插入到上游侧承受部85。
151.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使密封部件28的外径比各承受部85、86的内径大,从而通过密封部件28的弹力使内部供水管222、223的端部被压入到承受部85、86。另外,也可以在承受部85、86的内周面与内部供水管222、223的端部的外周面上形成彼此嵌合的螺纹,并将内部供水管222、223的端部拧入固定在各承受部85、86。
152.由此,能够获得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153.(第六实施方式)
154.接下来,参照图21以及图22,对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55.在本实施方式中,细微气泡产生器40设置在内部供水管22的基端部也就是供水阀23的喷出侧部分。在这种情况下,餐具清洗机10与上述第五实施方式同样地具备安装部件80。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内部供水管22与上述第六实施方式不同,未被分割成两个部分。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安装部件80的上游侧承受部85中插入有供水阀23的喷出部231。
156.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使设置在上游侧承受部85内的密封部件28的外径比上游侧承受部85的内径稍大,从而通过密封部件28的弹力使供水阀23的喷出部231被压入到上游侧承受部85。另外,也可以在上游侧承受部85的内周面与喷出部231的外周面上形成彼此嵌合的螺纹,并将喷出部231拧入固定在上游侧承受部85。
157.由此,能够获得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158.另外,无需如第五实施方式那样将内部供水管22分割成两个部分。因此,与第五实施方式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少部件个数,其结果是,能够极力简化组装作业所需的工作。
159.(第七实施方式)
160.接下来,参照图23,对第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61.在本实施方式中,细微气泡产生器40设置在外部供水路径a的中途。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内置有细微气泡产生器40的安装部件80设置在外部供水管21的中途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外部供水管21以安装部件80为基准被分割成上游侧与下游侧两个部分。
16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被分割成两个部分的外部供水管21中,将上游侧的外部供水管21称为上游侧外部供水管211,将下游侧的外部供水管21称为下游侧外部供水管212。而且,内置有细微气泡产生器40的安装部件80与图20所示的第五实施方式同样地,设置在上游侧外部供水管211的顶端部与下游侧外部供水管212的基端部之间。
163.根据该结构,也能够实现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164.另外,内置有细微气泡产生器40的安装部件80设置在箱体11的外部。因此,作业人员无需在进行细微气泡产生器40的安装以及拆卸作业时一边观察清洗槽12的内部一边进行作业、或者分解箱体11与清洗槽12。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容易地进行细微气泡产生器40的安装以及拆卸作业,其结果是,例如能够容易地进行细微气泡产生器40的更换作业等。
165.(第八实施方式)
166.接下来,参照图24以及图25,对第八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67.在本实施方式中,细微气泡产生器40设置在循环路径c上。在这种情况下,构成细微气泡产生器40的上游侧流路部件50设置在支承轴31内。
168.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清洗喷嘴32除了流路321、喷嘴顶端部322以及旋转轴部323以外,还具有收纳部324、直筒部325以及扩大部326。收纳部324具有相当于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安装部25的第二收纳部252或者安装部件80的第二收纳部82的功能。直筒部325具有相当于除了第一实施方式以外的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安装部25的直筒部421或者安装部件80的直筒部83的功能。而且,扩大部326具有相当于除了第一实施方式以外的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安装部25的扩大部422或者安装部件80的扩大部84的功能。
169.根据该结构,当在运行时通过泵36的作用使清洗槽12内的清洗液循环时,该清洗液会经过设置在循环路径c上的细微气泡产生器40。因此,在循环路径c内循环的清洗液中会产生大量的细微气泡。由此,餐具清洗机10也能够通过含有大量的细微气泡的清洗液来清洗餐具类1,与使用不含细微气泡的通常的清洗液进行清洗的情况相比,能够高效地提高清洗性能。
170.另外,清洗槽12内的清洗液在循环路径c中反复循环,因此多次经过细微气泡产生器40。在这种情况下,因经过细微气泡产生器40而产生的细微气泡的存续期间、也就是直到消失为止的时间,比清洗液的循环期间长得多。因此,通过使清洗液多次经过细微气泡产生器40,来使清洗液中积存细微气泡。即,与清洗液仅经过细微气泡产生器40一次的情况相比,通过使清洗液多次经过细微气泡产生器40来提高清洗液中所含有的细微气泡的浓度。由此,餐具清洗机10能够通过含有更大量的细微气泡的清洗液来清洗餐具类1,能够进一步高效地提高清洗性能。
171.(第九实施方式)
172.接下来,参照图26,对第九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73.在本实施方式中,清洗喷嘴32将细微气泡产生器40内置在各喷嘴顶端部322中。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清洗喷嘴32具有多个细微气泡产生器40。而且,各细微气泡产生器40一体地形成在各喷嘴顶端部322。
174.由此,也能够获得与上述第八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175.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清洗喷嘴32具有多个细微气泡产生器40。也就是说,在循环路径c上并列设置有多个细微气泡产生器40。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清洗液中所含有的细微气泡的浓度,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高效地提高清洗性能。
176.此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细微气泡产生器40为用于生成细微气泡水的装置的一例,其具体的结构不仅限于上述结构,能够进行适当变更。
177.例如在除了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以外的各实施方式中,细微气泡产生器40也可以构成为含有分割成2个的上游侧流路部件50与下游侧流路部件60。
178.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细微气泡产生器40也可以一体地形成有上游侧流路部件50与下游侧流路部件60。
179.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碰撞部70不仅限于与上游侧流路部件50或者下游侧流路部件60一体形成。例如也可以从上游侧流路部件50或者下游侧流路部件60的外侧朝向内侧拧入多个螺钉等,使该螺钉的顶端突出到流路41、42内,从而发挥与碰撞部70的突出部71等同的功能。
180.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区别表达具有相同功能作用的结构,采用了“第一”、“第二”的语句,其并不代表任何优先顺序。
181.而且,上述各实施方式能够根据需要适当组合构成。
182.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提出的,并非旨在限定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新颖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实施,在不偏离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或其变形包含在发明的保护范围或宗旨中,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和其等同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