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枕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82359发布日期:2021-10-30 11:45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枕头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枕头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枕头。


背景技术:

2.枕头,是一种睡眠工具。一般认为,枕头是人们为睡眠舒适而采用的填充物。从现代医学研究上认识,人体的脊柱,从正面看是一条直线,但侧面看是具有四个生理弯曲的曲线。为保护颈部的正常生理弯曲,维持人们睡眠时正常的生理活动,睡觉时须采用枕头。枕头一般由枕芯和枕套两部分构成。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如下缺陷:枕头经长时间使用后高度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枕头使用时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提高枕头使用时的舒适度,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枕头。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枕头,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枕头,包括枕套、枕芯以及气囊,所述枕套套设在枕芯外侧,所述气囊位于枕头一侧,且气囊与枕套或枕芯连接,所述气囊上连通有用于调节气囊内气体量的调节装置。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调节装置,使得气囊内气体增加或减少,从而使得气囊的高度发生改变,并使的气囊带动枕头的高度发生改变,从而使得使用者在枕头使用发生塌陷后调节枕头高度,从而实现提高枕头舒适度的目的;另外枕头高度可调节使得枕头可适用于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8.可选的,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充气件、连通管和泄压阀,所述连通管一端与气囊连通,另一端与充气件连接,所述连通管与泄压阀连通。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充气件,使得充气件将空气经连通管充入气囊内,从而使得气囊内空气量增加,气囊体积增大,以实现枕头高度的升高,泄压阀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将气囊内气体放出,以便于减小气囊的体积,实现枕头高度的降低。
10.可选的,所述气囊与枕套靠近枕芯的一侧固定或可拆卸连接,所述连通管穿过枕套与气囊连通。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囊与枕套的可拆卸连接,便于工作人员将气囊拆下,以便于工作人员对枕套进行清洗或对气囊进行更换。
12.可选的,所述气囊与枕芯固定或可拆卸连接,所述连通管穿过枕套与气囊连通。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囊与枕芯的可拆卸连接,便于工作人员将气囊拆下,以便于工作人员对气囊进行更换。
14.可选的,所述枕芯上设置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一端与枕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枕芯可拆卸连接,所述气囊放置在固定片与枕芯之间。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片的设置实现了气囊与枕芯的可拆卸连接。
16.可选的,所述固定片与枕芯的连接位置均远离气囊设置。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片与枕芯的连接位置远离气囊设置,提高了人们使用枕头时的舒适度。
18.可选的,所述枕套上设置有第一支撑装置,第一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气囊和连接管,第一气囊与枕套连接,连接管一端穿过枕套与第一气囊连通,另一端与连通管连通,且连接管与连通管连通的位置位于泄压阀靠近气囊的一侧,连接管和连通管上均设置有调节对应的管内气体流量的第一阀门。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支撑装置的设置,便于使用者将气囊内的空气排出后,向第一气囊内充气,从而使得枕套张紧,以使枕套不易产生褶皱,以提高使用者使用枕头时的舒适度。
20.可选的,所述枕芯上设置有第二支撑装置,所述第二支撑装置包括第二气囊和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连通管连通,且连接管与连通管的连接位置位于泄压阀远离充气件的一侧,所述连通管和连接管上均设置有阀门,所述连通管上的阀门位于连接管、连通管的连接位置和连通管、气囊的连接位置之间。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支撑装置的设置,便于使用者将气囊内空气排出后,向第二气囊内充气,从而使得固定片的张紧,使得固定片不易产生褶皱,以提高使用者使用枕头时的舒适度。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通过气囊和调节装置的设置便于使用者根据自身需要调节气囊内空气量,以实现枕头高度的调节,从而实现提高枕头舒适度的目的;
24.2.第一支撑装置的设置,使得枕套上不易出现褶皱,从而提高了使用者使用枕头时的舒适度;
25.3.第二支撑装置的设置,使得枕套和固定片上均不易出现褶皱,从而提高了使用者使用枕头时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局部剖视图;
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三的局部剖视图;
30.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1.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四的局部剖示意图。
32.附图标记说明:100、枕套;200、枕芯;210、固定片;300、气囊;400、调节装置;410、充气件;420、连通管;430、泄压阀;500、第一支撑装置;510、连接管;511、第一阀门;520、第一气囊;610、衔接管;611、第二阀门;620、第二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

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枕头。
35.实施例一,参照图1,枕头包括枕套100和枕芯200,枕套100套设在枕芯200外侧。
36.参照图2,枕头还包括用于调节枕头高度的气囊300,气囊300位于枕头靠近使用者肩部的一侧,气囊300可与枕套100靠近枕芯200的内侧壁胶接固定。而为了便于使用者将气囊300拆下,气囊300与枕套100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气囊300和枕套100通过魔术贴可拆卸连接,且魔术贴的毛面与气囊300侧壁胶接,魔术贴的钩面与枕套100靠近枕芯200的内侧壁缝接。在其他实施例中,气囊300与枕套100还可以通过子母扣等进行可拆卸连接。
37.气囊300上连通有用于调节气囊300内气体量的调节装置400。调节装置400包括充气件410、连通管420和泄压阀430,充气件410为加压球。连通管420一端穿过枕套100与气囊300连通,另一端与充气件410连通,泄压阀430与连通管420连通。
38.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枕头的实施原理为:按动充气件410,使得气体经连通管420进入气囊300内,从而使得枕头高度升高;当需要将枕头高度调低时,调节泄压阀430,使得气囊300内的空气被排出,从而实现枕头高度的降低,以实现提高枕头舒适度的目的。
39.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参照图3,为了便于使用者调节气囊300内的气体量,因此枕套100的尺寸较枕芯200大,当气囊300内空气较少时,枕套100易产生褶皱,从而影响使用者使用枕头时的舒适度,因此枕套100上设置有第一支撑装置500。第一支撑装置500包括第一气囊520和连接管510。第一气囊520与枕套100可采用胶接固定的方式,而为了便于工作人员将第一气囊520拆下,第一气囊520与枕套100靠近枕芯200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气囊520通过魔术贴与枕套100可拆卸连接,且魔术贴的毛面与第一气囊520胶接,魔术贴的钩面与枕套100靠近枕芯200的一侧缝接。连接管510一端穿过枕套100与第一气囊520连通,另一端与连通管420连通,且连接管510与连通管420连通的位置位于泄压阀430靠近气囊300的一侧,连接管510和连通管420上均设置有调节对应的管内气体流量的第一阀门511,且连通管420上的第一阀门511位于连接管510与连通管420靠近气囊300的一侧。
40.为了进一步提高枕头使用时的舒适度,第一气囊520位于枕头远离使用者肩部的一侧。
41.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枕头的实施原理为:将连通管420上的第一阀门511打开,将连接管510上的第一阀门511闭合,按动充气件410,使得气体经连通管420进入气囊300内,从而使得枕头高度升高;当需要将枕头高度调低时,调节泄压阀430,使得气囊300内的空气被排出,从而实现枕头高度的降低,以实现提高枕头舒适度的目的。将连通管420上的第一阀门511闭合,将连接管510上的第一阀门511打开,按动充气件410,使得气体经连通管420、连接管510进入第一气囊520,对枕套100进行支撑,从而使得枕套100被张紧不易出现褶皱。
42.实施例三,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参照图4,气囊300与枕芯200连接,且气囊300与枕芯200之间的连接可采用固定连接,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为胶接。而为了便于使用者将气囊300拆下更换,气囊300与枕芯200之间采用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气囊300与枕芯200的可拆卸连接采用如下方式:枕芯200远离气囊300的一侧设置有固定片210,固定片210一端与枕芯200缝接,另一端绕过枕芯200后与枕芯200远离气囊300的一侧通过魔术贴可拆卸连接,魔术贴的钩面与固定片210缝接,魔术贴的毛面与枕芯200缝接。
43.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枕头的实施原理为:将气囊300放入固定片210与枕芯200之间,然后将固定片210与枕芯200连接。按动充气件410,使得气体经连通管420进入气囊300内,从而使得枕头高度升高;当需要将枕头高度调低时,调节泄压阀430,使得气囊300内的空气被排出,从而实现枕头高度的降低,以实现提高枕头舒适度的目的。
44.实施例四,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参照图5和图6,为了便于使用者调节气囊300内气体的容量,因此枕套100的尺寸较枕芯200大,当气囊300内空气较少时,枕套100与固定片210均易产生褶皱,从而影响使用者使用枕头时的舒适度,因此枕芯200上设置有第二支撑装置。第二支撑装置包括第二气囊620和衔接管610。第二气囊620位于枕芯200远离气囊300的一侧,且第二气囊620与枕芯200连接,且第二气囊620与枕芯200之间的连接可采用固定连接,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为胶接。而为了便于使用者将第二气囊620拆下更换,第二气囊620与枕芯200之间采用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二气囊620放置在固定片210与枕芯200之间,且第二气囊620位于枕头远离使用者肩部的一侧。衔接管610一端与第二气囊620连通,另一端连通管420连通,且衔接管610与连通管420的连接位置位于泄压阀430远离充气件410的一侧。连通管420和衔接管610上均设置有第二阀门611,连通管420上的第二阀门611位于衔接管610、连通管420的连接位置和连通管420、气囊300的连接位置之间。
45.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枕头的实施原理为:将连通管420上的第二阀门611打开,将衔接管610上的第二阀门611闭合,按动充气件410,使得气体经连通管420进入气囊300内,从而使得枕头高度升高;当需要将枕头高度调低时,调节泄压阀430,使得气囊300内的空气被排出,从而实现枕头高度的降低,以实现提高枕头舒适度的目的。将连通管420上的第二阀门611闭合,将衔接管610上的第二阀门611打开,按动充气件410,使得气体经连通管420、衔接管610进入第二气囊620,从而使得枕套100被张紧不易出现褶皱。
46.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