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交通用防护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99600发布日期:2021-10-27 17:31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轨道交通用防护栏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护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交通用防护栏。


背景技术:

2.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指在城市中使用车辆在固定导轨上运行并主要用于城市客运的交通系统,在中国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输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轨道交通很早就作为公共交通在城市中出现,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济发达国家城市的交通发展历史告诉我们,只有采用大客运量的城市轨道交通(地铁和轻轨)系统,才是从根本上改善城市公共交通状况的有效途径,而在城市轨道交通中进出站中经常会使用到防护栏,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防护栏存在,进出不方便,不便调整阻挡杆密度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一)实用新型目的
4.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轨道交通用防护栏,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能够有效的保护轨道交通轨道,同时通过门框与滑动框的组合能够在达到一定防护的同时便于出入,提高了工作人员进出效率,通过滚轮能够降低本装置搬运成本,第一固定装置能够将本装置与地面固定,防止滑动,提高了本装置的稳定性,通过门框与滑动门的组合能够有效的便于工作人员进出,第二固定装置能够使得滑动门常开或常关,提高了进出效率和安全性,限位装置能够防止滑动门过量滑行,通过连接头与固定栓的组合能够有效的将门框与滑动框快速连接在一起,磁吸装置能够减少错位,提高了连接效率的同时避免了晃动,调节间隔装置能够有效的改变阻挡杆之间的间隔,从而能够根据不同现场环境添加不同数量的阻挡杆,红外传感器能够防止生物从连接头缝隙处进入防护栏内部,提高了安保效果。
5.(二)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轨道交通用防护栏,包括底座、磁吸装置、滚轮、第一固定装置、门框、滑动门、第二固定装置、限位装置、扬声器、照明灯、连接公头、连接母头、锁链、固定栓、红外传感器、滑动框、阻挡杆、调节间隔装置和警示板;
7.底座侧面与磁吸装置连接;底座与滚轮转动连接;底座远离滚轮的一端与第一固定装置连接;底座远离滚轮的一端与门框连接;门框上设有动力滑轨;门框通过动力滑轨与滑动门滑动连接;滑动门底部与第二固定装置连接;第二固定装置与门框接触;滑动门上设有把手;滑动门顶部设有观察窗;门框侧面与限位装置连接;限位装置与滑动门接触;在门框前方地面上设有地面传感器;地面传感器与动力滑轨控制连接;地面传感器与扬声器控制连接;地面传感器与照明灯控制连接;照明灯与门框顶部连接;扬声器与门框顶部连接;门框侧面与连接公头连接;连接公头上设有定位孔;连接公头侧面与锁链连接;锁链远离连接公头的一端与固定栓连接;连接公头通过固定栓与连接母头连接;连接母头上设有定位
孔;连接母头与滑动框连接;滑动框内壁与阻挡杆滑动连接;阻挡杆与调节间隔装置连接;滑动框顶部通过连接柱与警示板连接;滑动框外壁侧面与红外传感器连接
8.优选的,滑动门上设有滑块,滑块与动力滑轨滑动连接。
9.优选的,限位装置包括连接支撑件和缓冲件,连接支撑件与门框连接,连接支撑件远离门框的一端与缓冲件连接,缓冲件与滑动门接触。
10.优选的,第一固定装置包括,转动支架、转动连接杆、固定杆和把手,底座与转动支架连接,转动支架与转动连接杆转动连接,转动连接杆与把手连接,转动连接杆与固定杆转动连接,底座上设有腰型孔,腰型孔与固定杆滑动连接,固定杆远离转动连接杆的一端设有地钉。
11.优选的,底座上设有转动连接件,转动连接件与滚轮转动连接。
12.优选的,第二固定装置包括滑动支架、滑动杆和吸盘,滑动支架与滑动门连接,滑动支架与滑动杆滑动连接,滑动杆与吸盘连接,吸盘与门框接触。
13.优选的,调节间隔装置包括转动旋钮、齿轮、齿条、支撑件、摩擦件和弹簧伸缩杆,转动旋钮与阻挡杆转动连接,转动旋钮与齿轮连接,齿轮与阻挡杆转动连接,齿轮与齿条啮合连接,齿条与阻挡杆滑动连接,齿条两端设有支撑件,阻挡杆侧面上设有弹簧伸缩杆,弹簧伸缩杆上设有摩擦件,摩擦件与转动旋钮接触。
14.优选的,警示板上设有防水层。
1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6.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能够有效的保护轨道交通轨道,同时通过门框与滑动框的组合能够在达到一定防护的同时便于出入,提高了工作人员进出效率,通过滚轮能够降低本装置搬运成本,第一固定装置能够将本装置与地面固定,防止滑动,提高了本装置的稳定性,通过门框与滑动门的组合能够有效的便于工作人员进出,第二固定装置能够使得滑动门常开或常关,提高了进出效率和安全性,限位装置能够防止滑动门过量滑行,通过连接头与固定栓的组合能够有效的将门框与滑动框快速连接在一起,磁吸装置能够减少错位,提高了连接效率的同时避免了晃动,调节间隔装置能够有效的改变阻挡杆之间的间隔,从而能够根据不同现场环境添加不同数量的阻挡杆,红外传感器能够防止生物从连接头缝隙处进入防护栏内部,提高了安保效果。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轨道交通用防护栏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轨道交通用防护栏中门框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轨道交通用防护栏中门框的侧视图。
20.附图标记:1、底座;2、磁吸装置;3、滚轮;4、第一固定装置;5、门框;6、滑动门;7、第二固定装置;8、观察窗;9、把手;10、动力滑轨;11、限位装置;12、地面传感器;13、扬声器;14、照明灯;15、连接公头;16、连接母头;17、锁链;18、固定栓;19、红外传感器;20、滑动框;21、阻挡杆;22、调节间隔装置;23、警示板。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22.如图1

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轨道交通用防护栏,包括底座1、磁吸装置2、滚轮3、第一固定装置4、门框5、滑动门6、第二固定装置7、限位装置11、扬声器13、照明灯14、连接公头15、连接母头16、锁链17、固定栓18、红外传感器19、滑动框20、阻挡杆21、调节间隔装置22和警示板23;
23.底座1侧面与磁吸装置2连接;底座1与滚轮3转动连接;底座1远离滚轮3的一端与第一固定装置4连接;底座1远离滚轮3的一端与门框5连接;门框5上设有动力滑轨10;门框5通过动力滑轨10与滑动门6滑动连接;滑动门6底部与第二固定装置7连接;第二固定装置7与门框5接触;滑动门6上设有把手9;滑动门6顶部设有观察窗8;门框5侧面与限位装置11连接;限位装置11与滑动门6接触;在门框5前方地面上设有地面传感器12;地面传感器12与动力滑轨10控制连接;地面传感器12与扬声器13控制连接;地面传感器12与照明灯控制连接;照明灯14与门框5顶部连接;扬声器13与门框5顶部连接;门框5侧面与连接公头15连接;连接公头15上设有定位孔;连接公头15侧面与锁链17连接;锁链17远离连接公头15的一端与固定栓18连接;连接公头15通过固定栓18与连接母头16连接;连接母头16上设有定位孔;连接母头16与滑动框20连接;滑动框20内壁与阻挡杆21滑动连接;阻挡杆21与调节间隔装置22连接;滑动框20顶部通过连接柱与警示板23连接;滑动框20外壁侧面与红外传感器19连接。
24.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滚轮3能够使得本装置便于移动,磁吸装置2能够使得本装置在多个组合时便于组合,减少错位,有效的避免了反向安装的错误,通过第一固定装置4能够有效的防止本装置侧滑,通过地面传感器12能够有效的控制扬声器13、照明灯14和动力滑轨10,有效的节约能源,扬声器13能够播报安全守则,提高工作人员安全意识,连接公头15、连接母头16和固定栓18能够有效的快速连接组装本装置,降低了安装拆卸成本,提高了防护栏安装速度,通过调节间隔装置22能够有效的改变阻挡杆21的密度,从而适应不同环境的防护程度,有效的节约材料的同时,起到了良好的防护效果。
25.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滑动门6上设有滑块,滑块与动力滑轨10滑动连接。
26.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限位装置11包括连接支撑件和缓冲件,连接支撑件与门框5连接,连接支撑件远离门框5的一端与缓冲件连接,缓冲件与滑动门6接触。
27.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固定装置4包括,转动支架、转动连接杆、固定杆和把手,底座1与转动支架连接,转动支架与转动连接杆转动连接,转动连接杆与把手连接,转动连接杆与固定杆转动连接,底座1上设有腰型孔,腰型孔与固定杆滑动连接,固定杆远离转动连接杆的一端设有地钉。
28.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底座1上设有转动连接件,转动连接件与滚轮3转动连接。
29.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固定装置7包括滑动支架、滑动杆和吸盘,滑动支架与滑动门6连接,滑动支架与滑动杆滑动连接,滑动杆与吸盘连接,吸盘与门框5接触。
30.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调节间隔装置22包括转动旋钮、齿轮、齿条、支撑件、摩擦件和弹簧伸缩杆,转动旋钮与阻挡杆21转动连接,转动旋钮与齿轮连接,齿轮与阻挡杆21转动连接,齿轮与齿条啮合连接,齿条与阻挡杆滑动连接,齿条两端设有支撑件,阻挡杆21侧
面上设有弹簧伸缩杆,弹簧伸缩杆上设有摩擦件,摩擦件与转动旋钮接触。
31.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警示板23上设有防水层。
32.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