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温元件固定结构和电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00748发布日期:2021-10-27 17:39阅读:79来源:国知局
测温元件固定结构和电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测温元件固定结构及电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2.生活电器中的测温元件存在多种安装固定方式,但是现有的测温元件的固定方式普遍存在着测温元件的固定结构不牢固、以及在装配后测温元件无法准确测温的问题,从而导致生活电器在工作过程中温度无法准确测量。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测温元件固定结构,旨在实现将测温结构密封固定于容器,使得测温结构的温度检测及控制更加准确和可靠。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测温元件固定结构,该测温元件固定结构包括:
5.支撑壁面,所述支撑壁面上开设有安装孔;
6.安装座,穿设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处并与所述支撑壁面密封固定,所述安装座内设置有安装腔;
7.密封套,设于所述安装腔内;以及
8.测温结构,安装于所述密封套内;
9.其中,所述密封套的外壁面与所述安装腔的腔壁密封接触,所述测温结构的外壁面与所述密封套的内壁面密封接触。
10.可选地,所述测温元件固定结构还包括容器,支撑壁面形成于所述容器上。
11.可选地,所述安装座包括安装座主体,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安装座主体两端的导向部和固定部,所述安装座主体穿设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处,所述导向部位于所述支撑壁面的一侧,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支撑壁面的另一侧,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支撑壁面密封固定。
12.可选地,定义所述安装孔孔径尺寸为a,所述安装座主体直径为b,所述导向部直径为c,其中,a>b>c。
13.可选地,0<a

b≤0.3mm,0.4mm≤b

c≤0.8mm。
14.可选地,所述导向部在远离所述安装座主体的延伸方向上外径变小。
15.可选地,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支撑壁面的内壁之间还夹持有密封圈。
16.可选地,所述固定部的周缘朝向所述支撑壁面的内壁弯折形成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抵持于所述支撑壁面的内壁,并与所述支撑壁面的内壁形成容置腔,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
17.可选地,所述密封套与所述测温结构过盈配合,且所述密封套被所述安装腔的腔壁和所述测温结构所夹紧,以使所述密封套的外壁面与所述安装腔的腔壁密封接触,所述测温结构的外壁面与所述密封套的内壁面密封接触。
18.可选地,所述安装腔包括主腔段和限位腔段,所述密封套包括密封套主体,以及连
接于所述密封套主体一端的密封部,所述密封套主体的外壁与所述主腔段的腔壁密封接触;所述密封部的外壁与所述限位腔段的腔壁密封接触。
19.可选地,所述限位腔段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在所述主腔段朝向所述支撑壁面内侧的方向上直径变小,且所述密封部伸入所述限位腔段的部分被所述限位部的腔壁和所述测温结构的外壁所夹紧限位。
20.可选地,所述密封套上设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抵持所述安装座。
21.可选地,所述测温结构包括测温元件和导热壳,所述导热壳套设于所述测温元件外部,并安装于所述密封套内。
22.可选地,所述测温结构穿过所述密封套并穿出所述安装座。
23.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烹饪器具,该电烹饪器具包括器具主体和如上所述的测温元件固定结构,所述器具主体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测温结构电连接。
24.可选地,所述器具主体还包括容纳盒,所述容纳盒与所述支撑壁面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安装于所述容纳盒。
25.可选地,所述器具主体还包括器具外壳,所述器具外壳与所述容纳盒配合形成容纳腔,所述控制单元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
26.可选地,所述器具外壳与所述容纳盒为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或二者为一体结构。
27.可选地,所述器具外壳内设有容器腔,所述测温元件固定结构中的支撑壁面安装于所述容器腔。
28.可选地,所述器具外壳上开设对应所述安装孔的容置孔,所述测温结构远离所述支撑壁面的一端穿过所述容置孔,所述测温结构穿出所述容置孔的部分还固定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器具外壳固定连接。
29.可选地,所述器具外壳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安装板卡入所述卡槽内。
30.可选地,所述密封套穿过所述安装腔并位于所述支撑壁面外的部分伸入所述容置孔内,且所述密封套远离所述支撑壁面的一端被所述安装板压制。
31.可选地,所述测温结构与所述控制单元通过导线电连接,所述导线与所述控制单元的连接处还包覆有防水密封胶;和/或
32.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容纳盒之间设置有包覆所述控制单元的防水密封胶。
33.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先将密封套安装于安装腔内,安装座固定安装于支撑壁面上,再通过将测温结构由外往内插入密封套;测温结构在插入过程中挤压密封套,由于受压过程中形成的预紧力,使得测温结构在完成安装后不易松脱,紧贴于密封套的内壁,并且在测温结构固定牢固的同时,也使得测温结构的温度检测及控制更加准确和可靠。
附图说明
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35.图1为本实用新型测温元件固定结构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6.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37.图3为图2中的结构去除测温元件和密封套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8.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烹饪器具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9.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40.图6为图4中电烹饪器具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41.图7为图4中电烹饪器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2.附图标号说明:
43.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支撑壁面502导热壳101安装孔60器具主体20安装座601器具外壳201安装座主体602容器腔202导向部603容置孔203固定部604通孔204连接部605容纳盒205容置腔606容纳腔206密封圈607控制单元30安装腔608卡槽301主腔段609防水密封胶302限位腔段70导线303限位部80安装板40密封套801第一板体401密封套主体802第二板体402卡接部803连接孔403密封部804固定孔50测温结构805螺丝501测温元件
ꢀꢀ
44.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4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7.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
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48.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测温元件固定结构。
49.请结合参照图1至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测温元件固定结构包括支撑壁面10、安装座20、密封套40、测温结构50。支撑壁面10上开设有安装孔101,安装座20穿设安装于安装孔101处并与支撑壁面10密封固定,安装座20内设置有安装腔30,密封套40设于安装腔30内,测温结构50安装于密封套40内;其中,密封套40的外壁面与安装腔30的腔壁密封接触,测温结构50的外壁面与密封套40的内壁面密封接触。
50.在一些实施例中,测温元件固定结构还包括容器,支撑壁面10形成于容器上。容器可以为电煮锅的内锅,其用于装载例如流体或者固体的物料。也即,在一些应用场景中,本技术可以是在电烹饪器具熬煮食材的过程中对内锅中的食材进行温度检测,以此实现对电烹饪器具熬煮过程中的温度进行智能控制,在其他应用场景中,本技术测温元件固定结构也可以是用于其他电器的温度检测,例如对于制冷设备中的空调在运行过程中的温度检测、或者制热设备中的烘干机运行过程中的温度检测等,则支撑壁面10存在的位置除了上述列举的内锅以外,还可以是例如空调、洗碗机、烘干机、煎烤机中的壳体壁面上。
51.本技术测温结构50包括测温元件501和导热壳502,测温元件501为温度传感器,其通过与物料进行接触以热传递的方式来检测物料的温度,当然也可为适用本技术固定结构的其他形式的测温元件;导热壳502可以为金属材质,例如铝合金或者其他导热性能好的材料,导热壳502可以呈罩体结构,其一端开口,以将测温元件501进行包裹。通过上述设置,由于金属材料的导热系数较高,在使用过程中外部检测环境的热量可以通过导热壳502迅速传递至测温元件501,使得测温元件501对温度的检测更加准确和可靠。
52.本技术安装座20为金属材质,如铝合金,或者其他延展性好的金属材料。密封套40的材料可选用硅橡胶,也可选用其他具有弹性并耐高温的材料。安装座20穿设安装于安装孔101处并与支撑壁面10密封固定,使得安装座20固定安装于支撑壁面10上,进一步地,通过密封套40具有弹性的特点,将密封套40安装于测温结构50和安装座20之间,一方面使得测温结构50能更加直接检测到支撑壁面10内的温度,另一方面密封套40分别挤压测温结构50和安装座20,使得测温结构50无缝隙固定牢固于支撑壁面10,进而使得测温结构50对温度的检测更加准确和可靠。
53.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先将密封套40安装于安装腔30内,安装座20固定安装于支撑壁面10上,再通过将测温结构50由外往内插入密封套40,测温结构50在插入过程中挤压密封套40,由于弹性压力形成的预紧力,使得测温结构50在完成安装后不易松脱,紧贴于密封套40的内壁,并且在测温结构50固定牢固的同时,也使得测温结构50的温度检测及控制更加准确和可靠。
54.请参照图3,在一实施例中,安装座20包括安装座主体201,以及分别连接于安装座主体201两端的导向部202和固定部203,安装座主体201穿设安装于安装孔101处,导向部202位于支撑壁面10的一侧,固定部203位于支撑壁面10的另一侧,固定部203与支撑壁面10
密封固定,其中,固定部203与支撑壁面10的内壁之间还夹持有密封圈206。进一步地,固定部203的周缘朝向支撑壁面10的内壁弯折形成连接部204,连接部204抵持于支撑壁面10的内壁,并与支撑壁面10的内壁形成容置腔205,密封圈206设置在容置腔205内。
55.具体地,定义安装孔101孔径尺寸为a,安装座主体201直径为b,导向部202直径为c,其中,a>b>c。由于以上定义的尺寸中a>b>c,使得安装座20的横截面形状具有多个阶梯构造,保证安装座20能够顺利插入安装孔101,进一步地,为了使得插入过程更为顺畅,装配过程更容易,本技术将上述参数设置为:0<a

b≤0.3mm。也即,当安装孔101的孔径与安装座主体201的直径的差值在0.3mm以内时,在安装座主体201插入安装孔101后,安装座20活动范围不会过大,使得后面的装配过程需要的辅助定位工作较为繁杂,这样可以提升装配的方便性。进一步地,本技术还优选0.4mm≤b

c≤0.8mm,也即,本技术安装座主体201直径和导向部202直径的差值在不小于0.4mm的情况下,导向部202的直径变小趋势能够满足插入过程中的导向需求,而当安装座主体201直径和导向部202直径的差值在不大于0.8mm的情况下,导向部202的壁厚不会过小,导致其结构强度不足,综上,通过以上参数设置,使得安装座20满足装配过程中的定位导向以及其自身结构强度的需求。
56.在以上尺寸比例设置的基础上,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例,本技术还将导向部202在远离安装座主体201的延伸方向上外径变小设置。
57.本技术通过导向部202外径的变小,使得导向部202在装配过程中更容易起到对位的作用,进而安装座20能更准确安装并插入安装孔101。
58.本技术连接部204抵持于支撑壁面10的内壁,在不破坏支撑壁面10自身结构的情况下,通过铆接或焊接等方式将连接部204与支撑壁面10进行密封固定。为了提高密封性,本技术在连接部204和支撑壁面10密封形成的容置腔205内安装密封圈206,容置腔205的构造对密封圈206的结构起到了良好的限位、保护效果,如此进一步提升了安装座20和支撑壁面10密封固定效果,并且使得密封圈206不易受到侵蚀,使用寿命更长。
59.请参照图2,在一实施例中,密封套40与测温结构50过盈配合,且密封套40被安装腔30的腔壁和测温结构50所夹紧,以使密封套40的外壁面与安装腔30的腔壁密封接触,测温结构50的外壁面与密封套40的内壁面密封接触。进一步地,安装腔30包括主腔段301和限位腔段302,密封套40包括密封套主体401,以及连接于密封套主体401一端的密封部403,密封套主体401的外壁与主腔段301的腔壁密封接触;密封部403的外壁与限位腔段302的腔壁密封接触。限位腔段302包括限位部303,限位部303在主腔段301朝向支撑壁面10内侧的方向上直径变小,且密封部403伸入限位腔段302的部分被限位部303的腔壁和测温结构50的外壁所夹紧限位。
60.本技术中密封套40与测温结构50的过盈配合,使得密封套主体401的外壁与主腔段301的腔壁相互挤压,进一步地使测温结构50和密封套40密封固定于安装座20中,形成第一道密封。限位腔段302包括限位部303,其中,限位部303在主腔段301朝向支撑壁面10内侧的方向上直径变小设置,当然,限位部303也可以直接突变形成台阶构造,使得密封部403在测温结构50插入时受到测温结构50的外壁和限位部303的腔壁的挤压,进一步地使测温结构50密封固定于密封套40中,形成第二道密封,同时对密封套40进行限位作用,两道密封使得测温结构50在温度检测过程中不受外部因素干扰而影响检测结果。
61.请再次参照图2,在一实施例中,密封套40上设有卡接部402,卡接部402抵持安装
座20。
62.本技术为了测温结构50能密封固定于安装座20,卡接部402设于密封套主体401的外壁,卡接部402的外径要大于安装腔30的内径,使得卡接部402一侧顶持于导向部202远离支撑壁面10的一端,也即通过卡接部402与密封套主体401形成台阶构造,保证密封套40在插入安装腔30的过程中,密封部403能准确插入限位腔段302中,并限制密封套40往支撑壁面10内插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其他形式,例如密封套主体401伸出安装腔30的部分与位于安装腔30内的部分构成台阶结构以实现相同的限位作用。
63.在一实施例中,测温结构50穿过密封套40并穿出安装座20。
64.本技术测测温结构50穿过密封套40并穿出安装座20,在图2示出的支撑壁面10形成在容器的示例中,本技术测温结构50穿出安装座20的部分凸伸于支撑壁面10内侧(也即容器的内侧),测温结构50部分凸伸于支撑壁面10内,使得测温结构50能够更好的接触到支撑壁面10的物料,从而更加直接检测到支撑壁面10内的温度,以使测温结构50的温度检测更加准确和可靠。
65.请结合参照图4至图7,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烹饪器具,该电烹饪器具包括器具主体60和测温元件固定结构,该测温元件固定结构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电烹饪器具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器具主体60包括控制单元607,控制单元607与测温结构50电连接。进一步地,测温结构50与控制单元607通过导线70电连接,导线70与控制单元607的连接处还包覆有防水密封胶。
66.本技术电烹饪器具可以是市面上的电压力锅、电水壶等产品。控制单元607包括绝缘连接头,测温结构50与绝缘连接头通过导线70电连接。导线70与控制单元607的连接处还包覆有防水密封胶,通过灌胶工艺把连接处密封起来,以防止短路,从而使测温结构50的温度检测更加准确和可靠。
67.请参照图4,在一实施例中,器具主体60还包括容纳盒605,容纳盒605与支撑壁面10固定连接,控制单元607安装于容纳盒605,进一步地,本技术还可以是在控制单元607与容纳盒605之间设置有包覆控制单元607的防水密封胶,这样可以进一步地将控制单元607上的电子元件进行防水隔离,如此使用过程中更不易出现短路情况,使用更安全。
68.在一实施例中,器具主体60还包括器具外壳601,支撑壁面10安装于所述器具外壳601,容纳盒605连接于器具外壳601。在以支撑壁面10形成于容器上的情况下,器具外壳601内设有容器腔602,测温元件固定结构中的支撑壁面10安装于容器腔602,也即容器腔602对支撑壁面10(或容器)进行承载,使得电烹饪器具整体搬运移动更为方便。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壁面10形成于容器上的情况下,也可以是容器外露设置,容纳盒605直接连接在容器外侧。
69.接下来以器具外壳601形成有容器腔602以对支撑壁面10(或容器)进行承载的方案进行进一步地说明。其中,容纳盒605安装到器具外壳601后,器具外壳601与容纳盒605配合形成容纳腔606,控制单元607安装于容纳腔606内。也即通过容纳腔606的设置,可以有效保护控制单元607,使得电烹饪器具使用过程中更安全,核心部件不易被损坏。当然,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例,器具外壳601与容纳盒605为可拆卸的固定连接,这样使得电烹饪器具的整体拆装更为方便,维护便利,在一些实施例中,容纳盒605与器具
外壳601可通过螺丝或者榫卯进行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当然,器具外壳601和容纳盒605二者也可以为一体结构,这样设置,结构强度更高。
70.进一步地,器具外壳601上开设对应安装孔101的容置孔603,测温结构50远离支撑壁面10的一端穿过容置孔603,测温结构50穿出容置孔603的部分还固定有安装板80,安装板80与器具外壳601固定连接。具体地,密封套40穿过安装腔30并位于支撑壁面10外的部分伸入容置孔603内,且密封套40远离支撑壁面10的一端被安装板80压制。
71.本技术测温结构50一端通过安装座20与支撑壁面10固定支撑,测温结构50置于器具外壳601内的另一端通过安装板80固定支撑,使得测温结构50的固定安装更加牢固,提高测温结构50温度检测的可靠性。本技术安装板8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板体801和第二板体802,第一板体801与器具外壳601固定连接,第二板体802压制于密封套40远离支撑壁面10的一端。请参照图5,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板体801设有连接孔803,器具外壳601设有通孔604,连接孔803与通孔604通过螺丝805螺纹连接,使得第一板体801锁紧于器具外壳601,请参照图6,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是在器具外壳601上还形成有卡槽608,第一板体801卡入到卡槽608中,本实施例,在测温结构50安装过程中,在测温结构50插入到安装孔101之后,可以通过将测温结构50进行旋转,使得第一板体801卡入到卡槽608即可完成固定,这样无需螺丝锁定,安装更为快捷。当然安装板80与器具外壳604的固定也可为粘接或者焊接固定,来实现上述效果。本技术第二板体802设有固定孔804,测温结构50穿过固定孔804,第二板体802压紧密封套40远离支撑壁面10的一端,使得测温结构50被第二板体802支撑固定,并且密封套40被第二板体802向支撑壁面10方向压紧,结合上面的内容,本技术的密封套40与测温结构50是过盈配合,并且密封套40的密封部403的外径变化与限位腔段302在主腔段301朝向支撑壁面10内侧的方向上的直径变小变化一致,因此,此处通过第二板体802压紧密封套40,可以使得密封套40与安装座20的装配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因为振动原因而导致脱离,从而进一步使得测温结构50更加密封固定于支撑壁面10上。
7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