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吸尘设备的装配组件和吸尘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92645发布日期:2021-12-15 06:36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吸尘设备的装配组件和吸尘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作面清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吸尘设备的装配组件和吸尘设备。


背景技术:

2.在现有的吸尘设备中,集尘杯的装配,主要是通过主机上的导向部件由主体的上方向下被装配在主机的集尘杯容腔中。
3.然而,由于集尘杯的后端面与主机的前端面之间采用对接的方式,导致二者之间的密封性较差,一部分气流会由二者之间的对接处溢出。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用于吸尘设备的装配组件和吸尘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集尘杯与主机对接处密封性较差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吸尘设备的装配组件包括接触件以及与接触件紧密套合的抵触件,吸尘设备的集尘杯和主机通过接触件和抵触件固定、且可拆卸连接。
7.进一步地,接触件设于集尘杯的后端面,抵触件设于主机的前端面,接触件和抵触件的形状均为环形。
8.进一步地,接触件套设于抵触件的外壁面;或者,抵触件套设于接触件的外壁面。
9.进一步地,上述接触件朝向抵触件的壁面设有接触弹性层(例如,环形接触弹性层);和/或,抵触件朝向接触件的壁面上设有抵触弹性层(例如,环形抵触弹性层)。
10.进一步地,上述接触弹性层的表面和/或抵触弹性层的表面为粗糙面,即接触弹性层的表面和/或抵触弹性层的表面设有防滑纹理。
11.进一步地,接触件朝向抵触件的壁面设有接触弹性筋;和/或,抵触件朝向接触件的壁面上设有抵触弹性筋。
12.进一步地,接触件和抵触件之间设置接触弹性层、抵触弹性层、接触弹性筋和抵触弹性筋,且接触件和抵触件装配后,接触弹性筋和抵触弹性筋交替设置,即接触弹性筋插入两个抵触弹性筋的间隙中,抵触弹性筋插入接触弹性筋的间隙中。
1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吸尘设备,包括集尘杯、主机以及上述装配组件,集尘杯与接触件连接,主机与抵触件连接。
14.进一步地,集尘杯包括杯体,取放杯体时,杯体能够沿集尘杯的轴向或吸尘设备主机的轴向移动。
15.进一步地,上述集尘杯还包括设于杯体内且与主机固定连接的过滤组件。
16.进一步地,上述集尘杯还包括除尘件,除尘件的一端与杯体靠近吸尘设备主机一端的内壁面连接,除尘件的另一端为悬空端,悬空端与过滤网罩相接触。
17.进一步地,上述除尘件的形状为环形,环形的外环端与杯体靠近吸尘设备主机一
端的内壁面连接,环形的内环端为悬空端。除尘件采用弹性材料通过二次注塑的方式形成在杯体的内壁面。
18.进一步地,除尘件处于装配状态,相对于除尘件的径向,除尘件的悬空端向远离主机方向倾斜除尘件处于自由状态,相对于除尘件的径向,除尘件的悬空端向靠近主机方向倾斜。
19.进一步地,沿杯体的轴向,上述杯体的多个径向截面的直径不完全相同。
20.进一步地,沿杯体的轴向,上述杯体包括多段直径逐渐增大的子杯体,也就是说,杯体为阶梯结构;或者,杯体的形状为圆台形或者锥形。
21.进一步地,上述集尘杯还包括设于杯体前端面的端盖、设于杯体内的流体管路以及开设于端盖上的流体入口,流体管路与流体入口连通,流体管路与杯体之间的区域形成集尘区域。
22.进一步地,上述主机包括杯体托板,集尘杯与主机装配后,杯体托板位于集尘杯的下方。
23.进一步地,杯体托板与集尘杯的接触面共形。
24.进一步地,当集尘杯为圆台形时,杯体托板的上端面为内凹的弧形面。
25.进一步地,上述杯体托板的上端面设有导轨,集尘杯上设有导块,导块插入导轨。
26.进一步地,上述导块为弹性导块,上述导轨包括导向段和装配段,导块与导向段为过盈配合,导块与装配段为间隙配合。
27.进一步地,主机还包括壳体、主体、手柄组件、供电组件和电机组件,壳体、主体、手柄组件和供电组件依次连接,电机组件设于壳体内且与供电组件连接,集尘杯与壳体通过接触件和抵触件固定、且可拆卸连接。
28.进一步地,集尘杯的轴向是指杯体的轴向、过滤网罩的轴向或流体管路的轴向,吸尘设备主机的轴向是指壳体的轴向、主体的轴向或电机组件的轴向,杯体的轴向、过滤网罩的轴向、流体管路的轴向、壳体的轴向、主体的轴向和电机组件的轴向可以相同或不同。
29.进一步地,上述杯体、过滤网罩、流体管路、壳体、主体和/或电机组件同轴设置,也就是说,杯体的轴线、过滤网罩的轴线、流体管路的轴线、壳体的轴线、主体的轴线和电机组件的轴线中至少一个的轴向方向重合。
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31.a)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吸尘设备的装配组件,吸尘设备的集尘杯和主机的连接接触件和抵触件来实现,由于接触件与抵触件之间为紧密套合,两者的连接处能够形成密封区域,能够减少气流由连接处溢出,从而能够提高集尘杯与主机连接处的密封性,进而提高吸尘设备的吸力和工作效率。
32.b)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吸尘设备的装配组件,由于接触弹性层和/或抵触弹性层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一方面,在接触件和抵触件的装配过程中,更加有利于形成紧密套合;另一方面,接触弹性层和/或抵触弹性层设置,能够进一步减少气流由连接处溢出的量,从而能够提高集尘杯与主机连接处的密封性。
33.c)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吸尘设备的装配组件,由于接触弹性筋和/或抵触弹性筋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一方面,在接触件和抵触件的装配过程中,更加有利于形成紧密套合;另一方面,接触弹性筋和/或抵触弹性筋设置,能够进一步减少气流由连接处溢出的量,
从而能够提高集尘杯与主机连接处的密封性。
34.d)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尘设备,杯体的取放不会与过滤网罩发生干涉,从而能够将过滤网罩与主机固定连接,无需将过滤网罩取下,仅将杯体取下进行清洁即可,从而能够有效简化集尘杯清理流程。同时,杯体清洁时,相比于杯体与过滤网罩同时取下,仅取下尘杯能够减少过滤网罩与吸尘设备主机重新配合的流程,方便杯体与吸尘设备主机的重新配合。
35.e)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尘设备,在取出杯体时,杯体沿吸尘设备主机的轴向移动,悬空端发生形变摆动,在过滤网罩表面移动,对过滤网罩的外壁面进行清理,使得吸附在过滤网罩的外壁面的灰尘、毛发等物质从过滤网罩脱落并直接进入杯体的集尘区域中,从而实现过滤网罩的清理。当安装尘杯时,除尘件也重新被套设在过滤网罩上。
36.f)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尘设备,除尘件具有装配状态和自由状态,这样,有利于清理集尘区域中的灰尘、毛发等污物,防止污物滞留在杯体内壁面与第二壁面之间的区域。
37.g)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尘设备,由于杯体的不同位置的直径不同,使用者可根据自身手掌的大小选择在杯体外壁面上的握持区域,具体来说,若使用者的手掌较小,其握持区域可选择直径较小的杯体外壁面对应的区域,若使用者的手掌较大,其握持区域可选择直径较大的杯体外壁面对应的区域。
38.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的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39.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4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装配组件中接触件与吸尘设备集尘杯的连接示意图;
4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装配组件中抵触件与吸尘设备主机的连接示意图;
4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吸尘设备中集尘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除尘件处于装配状态;
4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吸尘设备中集尘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其中,除尘件处于自由状态;
44.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除尘设备的拆分示意图;
45.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除尘设备的剖视图。
46.附图标记:
[0047]1‑
杯体;2

过滤网罩;3

杯体托板;4

接触件;5

抵触件;6

流体管路;7

主体;8

电机组件;9

除尘件;91

第一壁面;92

第二壁面;10

端盖;11

流体入口;12

壳体;13

手柄组件;14

供电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48]
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0049]
实施例一
[0050]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吸尘设备的装配组件,参见图1至图2,包括接触件4以及与接触件4紧密套合(即过盈配合)的抵触件5,吸尘设备的集尘杯和主机通过接触件4和抵触件5固定、且可拆卸连接。
[005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吸尘设备的装配组件,吸尘设备的集尘杯和主机的连接接触件4和抵触件5来实现,由于接触件4与抵触件5之间为紧密套合,两者的连接处能够形成密封区域,能够减少气流由连接处溢出,从而能够提高集尘杯与主机连接处的密封性,进而提高吸尘设备的吸力和工作效率。
[0052]
可以理解的是,接触件4设于集尘杯的后端面,抵触件5设于主机的前端面,接触件4和抵触件5的形状均为环形。其中,定义沿集尘杯至主机方向为从前至后的方向,集尘杯靠近主机的端面为后端面,主机靠近集尘杯的端面为前端面。
[0053]
对于接触件4和抵触件5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接触件4套设于抵触件5的外壁面;或者,抵触件5套设于接触件4的外壁面。从安装方便性和密闭性角度考虑,接触件4和抵触件5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选择第二种方式。
[0054]
为了进一步提高接触件4与抵触件5连接处的密封性,上述接触件4朝向抵触件5的壁面设有接触弹性层(例如,环形接触弹性层);和/或,抵触件5朝向接触件4的壁面上设有抵触弹性层(例如,环形抵触弹性层)。这样,由于接触弹性层和/或抵触弹性层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一方面,在接触件4和抵触件5的装配过程中,更加有利于形成紧密套合;另一方面,接触弹性层和/或抵触弹性层设置,能够进一步减少气流由连接处溢出的量,从而能够提高集尘杯与主机连接处的密封性。
[0055]
为了保证集尘杯与主机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上述接触弹性层的表面和/或抵触弹性层的表面为粗糙面,即接触弹性层的表面和/或抵触弹性层的表面设有防滑纹理。
[0056]
同样地,为了进一步提高接触件4与抵触件5连接处的密封性,还可以采用如下方式:接触件4朝向抵触件5的壁面设有接触弹性筋;和/或,抵触件5朝向接触件4的壁面上设有抵触弹性筋。这样,由于接触弹性筋和/或抵触弹性筋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一方面,在接触件4和抵触件5的装配过程中,更加有利于形成紧密套合;另一方面,接触弹性筋和/或抵触弹性筋设置,能够进一步减少气流由连接处溢出的量,从而能够提高集尘杯与主机连接处的密封性。
[0057]
需要说明的是,从结构简化和加工生产性角度考虑,接触弹性层、抵触弹性层、接触弹性筋和抵触弹性筋中,可以根据实际要求选择其中一个或两个即可;但是,从密封性的角度考虑,可以同时在接触件4和抵触件5之间设置接触弹性层、抵触弹性层、接触弹性筋和抵触弹性筋,且接触件4和抵触件5装配后,接触弹性筋和抵触弹性筋交替设置,即接触弹性筋插入两个抵触弹性筋的间隙中,抵触弹性筋插入接触弹性筋的间隙中,采用此种结构,不仅有利于形成紧密套合,提高集尘杯与主机连接处的密封性,还能够对集尘杯和主机进行轴向限位,从而能够避免集尘杯在工作过程中与主机分离的情况发生。
[0058]
实施例二
[0059]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尘设备,参见图3至图6,包括集尘杯、主机以及实施例一提供的装配组件,集尘杯与接触件4连接,主机与抵触件5连接。
[006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吸尘设备的有益效果与实施例一提供的装配组件的有益效果基本相同,在此不一一赘述。
[0061]
对于集尘杯的结构,具体来说,其包括杯体1,取放杯体1时,杯体1能够沿集尘杯的轴向或吸尘设备主机的轴向移动。这样,杯体1的取放不会与过滤网罩2发生干涉,从而能够将过滤网罩2与主机固定连接,无需将过滤网罩2取下,仅将杯体1取下进行清洁即可,从而能够有效简化集尘杯清理流程。同时,杯体1清洁时,相比于杯体1与过滤网罩2同时取下,仅取下尘杯能够减少过滤网罩2与吸尘设备主机重新配合的流程,方便杯体1与吸尘设备主机的重新配合。
[0062]
示例性地,上述集尘杯还包括设于杯体1内且与主机固定连接的过滤组件。
[0063]
值得注意的是,在过滤网罩2的工作过程中,由于灰尘与过滤网罩2的网孔摩擦产生静电,灰尘会吸附在过滤网罩2的外壁面,因此,上述集尘杯还包括除尘件9,除尘件9的一端与杯体1靠近吸尘设备主机一端的内壁面连接,除尘件9的另一端为悬空端,悬空端与过滤网罩2相接触,在取出杯体1时,杯体1沿吸尘设备主机的轴向移动,悬空端发生形变摆动,在过滤网罩2表面移动,对过滤网罩2的外壁面进行清理,使得吸附在过滤网罩2的外壁面的灰尘、毛发等物质从过滤网罩2脱落并直接进入杯体1的集尘区域中,从而实现过滤网罩2的清理。当安装尘杯时,除尘件9也重新被套设在过滤网罩2上。
[0064]
示例性地,上述除尘件9的形状为环形,环形的外环端与杯体1靠近吸尘设备主机一端的内壁面连接,环形的内环端为悬空端。除尘件9采用弹性材料通过二次注塑的方式形成在杯体1的内壁面。
[0065]
示例性地,当杯体1与主机装配后,除尘件9套设于过滤组件2上,此时,相对于除尘件9的径向,除尘件9的悬空端向远离主机方向倾斜。具体来说,定义除尘件9朝向主机的一面为第一壁面91,除尘件9远离主机的一面为第二壁面92,当杯体1与主机装配后,除尘件9处于装配状态,第一壁面91与杯体1内壁面的夹角大于90
°
,第二壁面92与杯体1内壁面的夹角小于90
°

[0066]
当杯体1需要清理时,杯体1与主机分离后,相对于除尘件9的径向,除尘件9的悬空端向靠近主机方向倾斜,也就是说,当杯体1与主机分离后,除尘件9处于自由状态,第一壁面91与杯体1内壁面的夹角小于90
°
,第二壁面92与杯体1内壁面的夹角大于90
°
。这样,有利于清理集尘区域中的灰尘、毛发等污物,防止污物滞留在杯体1内壁面与第二壁面92之间的区域。
[0067]
为了提高上述杯体1的适用性,沿杯体1的轴向,上述杯体1的多个径向截面的直径不完全相同。示例性地,沿杯体1的轴向,上述杯体1包括多段直径逐渐增大的子杯体,也就是说,杯体1为阶梯结构;或者,杯体1的形状为圆台形或者锥形。这样,由于杯体1的不同位置的直径不同,使用者可根据自身手掌的大小选择在杯体1外壁面上的握持区域,具体来说,若使用者的手掌较小,其握持区域可选择直径较小的杯体1外壁面对应的区域,若使用者的手掌较大,其握持区域可选择直径较大的杯体1外壁面对应的区域。
[0068]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现集尘杯的集尘功能,上述集尘杯还包括设于杯体1前端面的端盖10、设于杯体1内的流体管路6以及开设于端盖10上的流体入口11,流体管路6与流体
入口11连通,端盖10与流体入口11的位置相对应,流体管路6与杯体1之间的区域形成集尘区域。
[0069]
为了能够对集尘杯进行支撑,上述主机包括杯体托板3,当集尘杯与主机装配后,杯体托板3位于集尘杯的下方。
[0070]
为了增加杯体托板3对集尘杯的支撑性,杯体托板3与集尘杯的接触面共形,示例性地,当集尘杯为圆台形时,杯体托板3的上端面为内凹的弧形面,从而能够实现集尘杯的稳定支撑。由于取放集尘杯时,集尘杯沿主机的轴向移动,虽然使用者的手部湿滑时,手部与集尘杯之间的摩擦力减小,但是,可以先将集尘杯放置在杯体托板3上,在杯体托板3的导向下实现集尘杯与吸尘设备主机的配合,方便操作。
[0071]
为了能够方便集尘杯与吸尘设备主体的装配,防止集尘杯在工作过程中发生脱落的问题,上述杯体托板3的上端面设有导轨,集尘杯上设有导块,导块插入导轨,通过导块与导轨的配合,能够对集尘杯的装配进行更好地导向。
[0072]
为了能够提醒使用者集尘杯装配完成,上述导块为弹性导块,上述导轨包括导向段和装配段,导块与导向段为过盈配合,导块与装配段为间隙配合,也就是说,导向段的宽度小于装配段的宽度。这样,在集尘杯的装配过程中,操作者需要使用较大握持力才能够使得集尘杯移动,一旦集尘杯完成装配,导块进入装配段,操作者所使用的握持力明显减小,从而能够提醒使用者集尘杯装配完成。
[0073]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主机的结构,具体来说,其还包括壳体12、主体7、手柄组件13、供电组件14和电机组件8,壳体12、主体7、手柄组件13和供电组件14依次连接,电机组件8设于壳体12内且与供电组件14连接,集尘杯与壳体12通过接触件4和抵触件5固定、且可拆卸连接。
[0074]
需要说明的是,集尘杯的轴向是指杯体1的轴向、过滤网罩2的轴向或流体管路6的轴向,吸尘设备主机的轴向是指壳体12的轴向、主体7的轴向或电机组件8的轴向,杯体1的轴向、过滤网罩2的轴向、流体管路6的轴向、壳体12的轴向、主体7的轴向和电机组件8的轴向可以相同或不同。
[0075]
从受力平衡的角度考虑,为了提高使用者的使用舒适性,上述杯体1、过滤网罩2、流体管路6、壳体12、主体7和电机组件8同轴设置,也就是说,杯体1的轴线、过滤网罩2的轴线、流体管路6的轴线、壳体12的轴线、主体7的轴线和电机组件8的轴线重合。
[0076]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