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炭保健毛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51669发布日期:2022-01-19 15:41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竹炭保健毛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竹炭保健毛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竹炭保健毛毯。


背景技术:

2.毛毯是一种常用的床上用品,具有保暖功能,与被子相比较薄,毛毯分纯毛毯、混纺毛毯、化纤毯三类,毛毯的外观形象多样,有丰满卷缩的绒面型,绒毛挺立又富有丝绒感,毛毯的图案配色种类繁多,有几何图案、花卉、风景、动物等。
3.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cn201420517266.9中公开了一种竹炭保健毛毯,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分布的第一耐磨层、第一透气层、第二透气层、竹炭层以及第二耐磨层,第一耐磨层和第二耐磨层为聚酯纤维层,第一透气层为棉纤维层,第二透气层为亚麻纤维层,竹炭层平均分布有多个区域,每个区域均由包覆竹炭粒的无纺布构成,每个区域之间的无纺布通过分隔线相连接,现有的竹炭保健毛毯不能观察其内部竹炭的状态,经过长时间使用后,其内部的竹炭可能会受潮发霉。
4.因此,提出一种竹炭保健毛毯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竹炭保健毛毯,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竹炭保健毛毯,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内腔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顶部的四周设置有薄膜视窗,所述薄膜视窗的正面设置有圆槽,所述圆槽的背面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右侧的正中设置有密封块,所述密封块的左侧设置有孔槽,所述孔槽左侧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顶部的右侧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右侧设置有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顶部设置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的内腔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顶部的正中固定连接有弹簧。
8.优选的,所述薄膜视窗有四个,每个所述薄膜视窗的底部对称固定连接在装置本体顶部的四周。
9.优选的,所述圆槽开设在固定件的正中,所述圆槽的内腔与装置本体的内腔相通,所述固定件的背面固定连接在装置本体正面的正中。
10.优选的,所述孔槽开设在固定件右侧的正中,所述孔槽和密封块的尺寸相适配,所述密封块的左侧插接在孔槽的内腔中,所述第二凹槽开设在密封块顶部的左侧。
11.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开设在固定件顶部的左侧,所述连接块的底部贴合在固定件的顶部,所述第一连接柱的顶部固定连接在连接块底部的正中,所述第一连接柱和第一凹槽的尺寸相适配,所述第一连接柱的插接在第一凹槽的内腔中。
12.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柱为空腔结构,所述第三凹槽开设在第一连接柱底部的正
中,所述第二连接柱和第三凹槽的尺寸相适配,所述第二连接柱的顶部插接在第三凹槽的内腔中,所述限位块底部的正中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柱的顶部,所述限位块比第三凹槽大,所述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柱内腔顶部的正中,所述卡块和第二凹槽的尺寸相适配。
13.有益效果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1、该竹炭保健毛毯,通过设置的圆槽,可将竹炭从此处放置到放置槽的内腔中,通过设置的薄膜视窗,可直接看到竹炭的状态,从而对竹炭进行检查。
16.2、该竹炭保健毛毯,通过设置的密封块,可在不需要使用圆槽时,将圆槽密封,使得装置本体内腔的竹炭不会掉落出来,通过向左移动设置的连接块,可带动第一连接柱向第一凹槽内腔的左侧移动,通过第一连接柱的移动,可带动第二连接柱的移动,第二连接柱的移动可带动卡块进行移动,通过设置的第三凹槽,在卡块在密封块的表面移动时,会将卡块的顶部向上顶,使其缩入至第一连接柱的内腔,在卡块的底部移动至第二凹槽时,通过设置的弹簧,会将限位块向第二凹槽内腔的底部顶去,使得限位块带动第二连接柱和卡块向底部顶去,此时卡块的底部可紧紧地贴合在第二凹槽内腔的底部,从而将密封块固定在固定件的内腔中,当要进行竹炭的补充时,向右滑动连接块,带动卡块离开第二凹槽即可。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放大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密封块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装置本体;2、放置槽;3、薄膜视窗;4、圆槽;5、固定件;6、密封块;7、孔槽;8、第一凹槽;9、连接块;10、第二凹槽;11、第一连接柱;12、第二连接柱;13、卡块;14、第三凹槽;15、限位块;16、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3.如图1-4所示,一种竹炭保健毛毯,包括装置本体1,装置本体1的内腔开设有放置槽2,放置槽2顶部的四周设置有薄膜视窗3,薄膜视窗3有四个,每个薄膜视窗3的底部对称固定连接在装置本体1顶部的四周,通过设置的圆槽4,可将竹炭从此处放置到放置槽2的内腔中,通过设置的薄膜视窗3,可直接看到竹炭的状态,从而对竹炭进行检查,薄膜视窗3的正面设置有圆槽4,圆槽4的背面设置有固定件5,圆槽4开设在固定件5的正中,圆槽4的内腔与装置本体1的内腔相通,固定件5的背面固定连接在装置本体1正面的正中,固定件5右侧的正中设置有密封块6,密封块6的左侧设置有孔槽7,孔槽7左侧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凹槽8,第一凹槽8顶部的右侧设置有连接块9,连接块9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凹槽10,孔槽7开设在固定件5右侧的正中,孔槽7和密封块6的尺寸相适配,密封块6的左侧插接在孔槽7的内腔中,第二凹槽10开设在密封块6顶部的左侧,第二凹槽10的右侧设置有第一连接柱11,第一凹槽
8开设在固定件5顶部的左侧,连接块9的底部贴合在固定件5的顶部,第一连接柱11的顶部固定连接在连接块9底部的正中,第一连接柱11和第一凹槽8的尺寸相适配,第一连接柱11的插接在第一凹槽8的内腔中,第一连接柱11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柱12,第二连接柱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卡块13,卡块13的顶部设置有第三凹槽14,第三凹槽14的内腔设置有限位块15,限位块15顶部的正中固定连接有弹簧16,第一连接柱11为空腔结构,第三凹槽14开设在第一连接柱11底部的正中,第二连接柱12和第三凹槽14的尺寸相适配,第二连接柱12的顶部插接在第三凹槽14的内腔中,限位块15底部的正中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柱12的顶部,限位块15比第三凹槽14大,弹簧16的顶部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柱11内腔顶部的正中,卡块13和第二凹槽10的尺寸相适配,通过设置的密封块6,可在不需要使用圆槽4时,将圆槽4密封,使得装置本体1内腔的竹炭不会掉落出来,通过向左移动设置的连接块9,可带动第一连接柱11向第一凹槽8内腔的左侧移动,通过第一连接柱11的移动,可带动第二连接柱12的移动,第二连接柱12的移动可带动卡块13进行移动,通过设置的第三凹槽14,在卡块13在密封块6的表面移动时,会将卡块13的顶部向上顶,使其缩入至第一连接柱11的内腔,在卡块13的底部移动至第二凹槽10时,通过设置的弹簧16,会将限位块15向第二凹槽10内腔的底部顶去,使得限位块15带动第二连接柱12和卡块13向底部顶去,此时卡块13的底部可紧紧地贴合在第二凹槽10内腔的底部,从而将密封块6固定在固定件5的内腔中,当要进行竹炭的补充时,向右滑动连接块9,带动卡块13离开第二凹槽10即可。
24.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竹炭保健毛毯,使用时可透过薄膜视窗3对放置在放置槽2内腔中的竹炭进行观察,若竹炭出现发霉受潮现象,滑动连接块9,带动第一连接柱11向第一凹槽8内腔的右侧移动,第一连接柱11带动第二连接柱12向右移动,第二连接柱12带动卡块13向右移动,由于卡块13的右侧设置为斜口状,使得卡块13在移动时,受到第二凹槽10内壁的挤压,从而带动第二连接柱12缩入至卡块13的内腔,此时卡块13脱离第二凹槽10,向右拉动密封块6,使得密封块6向第一凹槽8内腔的右侧移动,此时可将密封块6从圆槽4的表面拉开,现在可将竹炭从圆槽4的内腔倒入至装置本体1的内腔,关闭时将密封块6的左侧向第一凹槽8内腔的左侧移动,密封块6的移动到底时,向左滑动连接块9,带动第一连接柱11向左移动,第一连接柱11带动第二连接柱12向左移动,第二连接柱12带动卡块13向左移动,当移动到第二凹槽10的顶部时,弹簧16将卡块13向第二凹槽10内腔的底部顶去,此时密封块6可形成固定且将圆槽4遮挡住。
2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