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体工学枕枕芯及使用该枕芯的枕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46389发布日期:2022-07-05 23:07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体工学枕枕芯及使用该枕芯的枕头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床上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枕头,更具体是涉及一种人体工学枕枕芯及使用该枕芯的枕头。


背景技术:

2.目前,在高压的工作生活环境下,人们开始关注睡眠质量,同时,手机电脑的频繁使用使得颈椎病问题已成普遍现象,因此,人们对枕头的设计从简单的材质、色彩设计渐渐转向枕头结构的优化,合适的枕头可以使人躺倒时,颈椎得到充分的支撑,头部和颈部肌肉受到的压力分布均匀,以提供较好的睡眠质量。
3.常见的枕头包括枕套和设置在枕套内且具有填充空腔的枕芯,在枕套的一面设有封口拉链,枕芯内填充中药材、荞麦壳、棉、多孔真空棉等等材料,枕头功能单一,支撑效果弱。
4.经过不断的研究优化,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按人体工学设计的枕头,如高低枕、回型枕、蝶形枕,公开号为cn112674573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颈椎功能性枕头,其包括枕头本体,结构特点是所述的枕头本体包括第一曲面和第二曲面,第一曲面上设置有外凸的后脑压迫凸起;第二曲面向下凹陷并向远离第一曲面的一侧延伸,且其高度逐渐降低;第二曲面的两侧为侧面第二曲面,侧面第二曲面横截面的外轮廓由连续的弧线段组成并向远离第一曲面的一侧倾斜,从而使侧面第二曲面的表面形成向远离第一曲面的一侧倾斜的第三曲面,但是该枕头的第一曲面不够贴合头部曲线,使用感不佳。
5.公开号为cn112515437a的专利提供了一种个性化定制颈椎矫形枕及其制作方法,所述的个性化定制颈椎矫形枕包括枕芯和套在枕芯外部的枕套,所述枕芯的仰卧部位凹陷形成多弧度曲面,所述多弧度曲面至少由与后颈贴合处设有交错的颈椎牵引曲线和睡姿稳固曲线、及睡姿稳固曲线两侧的肩颈贴合曲线构成,所述颈椎牵引曲线、睡姿稳固曲线及肩颈贴合曲线的曲线参数通过测量多个生理数据导入建模软件后建模测定。该发明按照个体差异定制颈椎矫形枕,用于颈椎病治疗,但是不适合作为普通日用品来大规模生产。
6.现有技术中的枕头存在着对用户的颈椎和头部的支撑效果不佳、枕头易滑动的问题,因此,如何设计枕头的结构,使枕头符合人体工学并适用于大多数人群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公开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枕头不够符合人体工学、不够实用的问题,提供一种贴合人体曲线、睡姿能自然过渡的人体工学枕枕芯及使用该枕芯的枕头,使用该枕芯的枕头可以有效支撑颈椎,提高睡眠质量。
8.本公开的构思是在于通过设置枕芯外表面的形状使枕芯更符合人体工学与力学,解决部分现有枕头结构简单,不能有效支撑颈椎的问题,使枕头贴合人体曲线、更充分的支撑颈椎。
9.本公开的构思之一在于,结合头部、颈部、肩部的基本形状,设置相互配合的不同曲面,使枕头能够针对不同部位提供不同的支撑功能。
10.本公开的另一构思在于,枕芯上仰睡时支撑头部的区域设置有第一曲面,第一曲面用于仰睡时支撑头部,第一曲面能够持续的支撑头部,使头部受到的压迫力均匀分布,提高睡眠质量。
11.本公开的另一构思在于,枕芯上侧睡时支撑头部的区域设置有第二曲面,第二曲面适用于侧睡时支撑头部,以满足不同睡姿。
12.本公开的另一构思在于,枕芯上仰睡及侧睡时支撑颈部的区域设置有第三曲面,第三曲面能够持续的支撑颈部,以使颈部处于自然舒展的状态。
13.进一步的,第三曲面贴合肩颈部的曲线,能填充肩颈部间的空间,固定肩颈部相对于枕头的位置,以使颈部保持生理仰角,有效放松颈椎,同时避免调整睡姿时枕头发生滑动,提高使用体验。
14.本公开的另一构思在于,枕芯底部是一个平整的面,因此枕头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易产生滑动,使用者不必因枕头移动而频繁调整睡姿、提高了用户体验的满意度。
15.依本公开的构思,本公开进一步提供一种人体工学枕枕芯,枕芯上设置有:第一曲面,用于仰睡时持续支持头部;第二曲面,用于侧睡时支撑头部;第三曲面,用于持续支撑颈部。
16.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枕芯底部是一个平整的面,能够增大枕体与床褥之间的摩擦力、避免睡姿调整时枕头发生滑动位移,导致使用者需要多次调整才能重新贴合枕头,以提高用户使用感。
17.进一步的,将枕芯底部放置在水平面上且以枕芯设置第三曲面的一侧为前时,枕芯的上表面基本是斜面且枕芯后侧的高度基本高于枕芯前侧的高度,第一曲面和第二曲面是基于该斜面设置的。
18.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曲面位于枕芯中段,第一曲面呈基本的椭圆抛物面的形状,该曲面用于仰睡时贴合头部、支撑头部。
19.具体的,第一曲面贴合后颅窝的形状,第一曲面从四周向着第一中心点的方向凹陷深度加深,该第一中心点在垂直方向上的投影与枕芯底面的第二中心点重合,第一曲面上的点基本关于第一对称平面对称,第一中心点和第二中心点位于第一对称平面内,枕芯底部水平放置,且以枕芯设置第三曲面的一侧为前时,第一对称平面是一竖直平面,该平面能够将第一曲面分为对称的两部分。记第一曲面上与第一对称平面相交的曲线为第一曲线;记第一曲面上,与第一对称平面经过第一中心点的垂面相交的曲线为第二曲线,第一曲线与第二曲线长度不同,且第一曲线长度大于第二曲线。
20.第一曲面呈上述凹陷的曲面形状,能使第一曲面更好的包覆头部,均匀分摊头部受到的压力,使使用者更舒适。
21.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曲面贴合侧睡时人体的头部,第二曲面与第一曲面相连接且分布在第一曲面的两侧,翻身时头部能自然的从第一曲面进入第二曲面,第二曲面凹陷深度小于第一曲面,第二曲面支撑头部,能提高用户侧睡时的舒适度。
22.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曲面以往一侧侧躺时支撑颈部的地方为第三曲面支撑部1,以仰躺时支撑颈部的地方为第三曲面支撑部2,以往另一侧侧躺时支撑颈部的地
方为第三曲面支撑部3,第三曲面支撑部1与第三曲面支撑部3形状相同,并且第三曲面支撑部1与第三曲面支撑部3关于第三曲面支撑部2对称。
23.第三曲面支撑部1呈基本的圆柱面,第三曲面支撑部1一侧与第二曲面相连,另一侧与枕芯底面相连;第三曲面支撑部1一侧与第二曲面相连,另一侧与枕芯底面相连;第三曲面支撑部3一侧与第一曲面相连,另一侧与枕芯底面相连;
24.第三曲面支撑部2贴合肩部与颈部的曲线,第三曲面支撑部2上的点基本关于第一对称平面对称,第三曲面支撑部2由不同曲度的弧线组成,将第三曲面沿图1b-b所示方向剖切,得到图4,如图4所示,第三曲面支撑部2在该剖面方向上呈基本的
“╮”
形状,自然的抬高颈部,能够使颈部保持生理仰角;将第三曲面沿图2c-c所示方向剖切,得到图5,如图5所示,第三曲面支撑部2在该剖面方向上呈基本的“⌒”形状,更贴合颈部和肩部的曲度,能够持续支撑颈肩,减缓颈椎疲劳,提高用户舒适度。
25.从仰躺状态翻身时,颈部从第三曲面支撑部2移至第三曲面支撑部1或第三曲面支撑部3,头部从第一曲面移至第二曲面,人体能够自然的切换睡姿,且睡姿切换后头部和颈部处于侧睡时的适宜高度。
26.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枕芯不对头部或颈部提供支撑功能的区域都设置为平整的曲面,以增加枕头的美感,并能防止误伤人体。
27.进一步的,本公开可以提供一种人体工学枕,其包括本公开所述的人体工学枕枕芯和枕套,其中枕套包裹在枕芯上。
28.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公开所提供的人体工学枕枕芯及使用该枕芯的枕头,通过设置第三曲面自然的抬高颈椎,通过设置第一曲面和第二曲面持续支持头部,各个曲面相互配合,使该人体工学枕贴合人体曲线、有效支撑颈椎,使用时人体更舒适、睡姿能自然过渡。
附图说明
29.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公开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公开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30.图1:本公开提供的一种人体工学枕的结构示意图;
31.图2:图1所示的人体工学枕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32.图3:图1所示的人体工学枕沿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33.图4:图1所示的人体工学枕沿b-b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34.图5:图1所示的人体工学枕沿c-c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35.其中,1、第一曲面;2、第二曲面;3、第三曲面;4、底面。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作详细的说明。
37.为了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公开,并不
用于限定本公开。
38.本公开可提供一种人体工学枕枕芯,具体描述如下:
39.如图1、2所示,该人体工学枕枕芯上设置有第一曲面1、第二曲面2、第三曲面3和底面4,其中第一曲面1用于仰睡时支撑头部,第二曲面2用于侧睡时支撑头部,第三曲面3用于支撑颈部。
40.枕芯的上表面基本是斜面且枕芯后侧的高度基本高于枕芯前侧的高度,第一曲面1和第二曲面2是基于该斜面设置的。
41.具体的,第二曲面2有两个分部,分别在第一曲面1的左右两侧,第三曲面3设置在枕芯前端,第三曲面3中段与第一曲面1相连,两侧与第二曲面2相连。
42.其中,第一曲面1的结构如图3、4所示,第一曲面贴合后颅窝的形状呈基本的椭圆抛物面的形状,具体的,第一曲面1左右对称但前后不对称,第一曲面1从四周向着一中心点的方向凹陷深度加深。
43.第一曲面1呈凹陷的类似头部形状的曲面结构能使第一曲面1更好的包覆头部,使受到头部压力时第一曲面1内相邻的两点产生的形变程度基本相同,从而使第一曲面对头部的支撑作用力均匀分布,而不会压迫到个别区域,有助于放松脑部,减少脑部不适带来的难眠、翻身。
44.第三曲面3的左右两侧用于侧躺时支撑颈部,中段用于仰躺时支撑颈部,第三曲面3左右对称,第三曲面3的左右两侧呈基本的圆柱面,第三曲面3中段的结构如图4、5所示,其在b-b剖面方向上呈基本的
“╮”
形状,以自然的抬高颈部,使颈部保持生理仰角;在c-c所示剖面方向上呈基本的“⌒”形状,更贴合颈部和肩部的曲度,能够持续支撑颈肩,减缓颈椎疲劳,提高用户舒适度。
45.从仰躺状态翻身时,颈部从第三曲面3中段移至第三曲面3两侧,头部从第一曲面1移至第二曲面2,人体能够自然的切换睡姿,且睡姿切换后头部和颈部处于侧睡时的适宜高度。
46.如图1所示,第二曲面2的凹陷并不明显,其凹陷程度明显小于第一曲面1,侧睡时贴合人体的颅骨及脸颊。
47.此外,枕芯底面5是一个平整的面,枕芯的左右侧面、后侧面及所有角都是有弧度的曲面。
48.本公开可提供一种人体工学枕,具体描述如下:
49.该枕由枕芯和枕套组成,枕套包裹在枕芯上,其中枕套为纯棉的拉链型枕套,吸湿透气,枕芯为聚氨酯,支撑效果好。
50.该枕结合人体工学、力学、美学,枕头不仅实用美观,而且无论仰睡、侧睡,使用者颈部都能保持有正常生理曲线,有效修复白天由于工作所带来的颈椎劳损。
51.以上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公开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公开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公开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公开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公开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