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汽煎烤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76058发布日期:2022-08-09 21:43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蒸汽煎烤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蒸汽煎烤机。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热衷于自己动手制作美食,煎烤机作为一种能够烤制多种食材的厨房电器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市面上的煎烤机一般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其中,上壳体内设有上烤盘,下壳体内设有下烤盘,当上壳体盖合在下壳体上时,上烤盘与下烤盘之间形成烤制食材的烹饪空间,由于煎烤机工作过程中会产生持续高温,烹饪空间内食材中的水分会因此流失,使得食物变得干瘪,影响口感和色泽。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申请号为201821775129.x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烤盘组件以及煎烤机,在烤盘上设置蒸汽口,通过蒸汽导管将蒸汽杯与蒸汽口相连通,蒸汽杯内的水在加热体的作用下形成蒸汽并通过蒸汽导管从蒸汽口处流出。此种设置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4.第一,蒸汽杯中的水在加热体的作用下形成蒸汽进入蒸汽导管,蒸汽导管采用具有柔韧性的管体,且蒸汽导管存在折弯部且行程较长,蒸汽进入蒸汽导管后需要经过至少一次的转向才能够从蒸汽口喷出,折弯部会阻碍蒸汽通道的走向,造成蒸汽喷出不流畅;另外,蒸汽导管管壁温度较低,进入蒸汽导管中的蒸汽容易遇冷降温形成冷凝水从蒸汽口处滴落至烹饪空间内,造成食物表面过于潮湿;同时,蒸汽导管的温度较低容易造成蒸汽中的水分子运行速度减缓,导致蒸汽从蒸汽口喷出不连贯且喷射的射程较短,只能对食物进行局部加湿而无法做到对整个烹饪空间进行加湿的作用,造成食物加湿不均,影响口感;
5.第二,蒸汽杯与蒸汽口通过蒸汽导管相连,蒸汽导管为柔韧性好的管体,蒸汽导管的两端需要分别与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插套连接,同时,蒸汽杯或蒸汽口与蒸汽导管接头处的密封为打胶密封或夹紧密封,此种管体的连接与密封的方式在长期高温作用下容易造成连接失效导致蒸汽无法顺利从蒸汽口排出影响对食物的加湿效果,密封失效后蒸汽泄漏也会对壳体内的其他元器件造成损伤导致机器寿命降低;
6.第三,若蒸汽口仅为一个,蒸汽出口固定,且蒸汽量较少,蒸汽扩散不均匀无法遍布整个烹饪空间,若蒸汽口为多个,由于蒸汽杯与蒸汽口通过蒸汽导管连接,此时需要多条蒸汽导管,导致煎烤机内部结构复杂且成本增加。
7.因此,如何合理地设置蒸汽发生组件使其在加湿过程中不产生冷凝水从而确保食材在烤制过程中能够受到均匀且连续的加湿作用,同时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蒸汽煎烤机,将蒸汽通道围绕储水槽并与储水槽同心设置,同时发热件设置在蒸汽通道外侧,使得蒸汽通道内的温度高于储水槽内的温度,保证蒸汽喷出的高速性和连贯性,使得食物能够拥有良好的加湿效果。
9.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蒸汽煎烤机,包括:
10.壳体组件;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
11.烤盘组件,所述烤盘组件包括上烤盘和下烤盘,所述上烤盘设置在所述上壳体内,所述下烤盘设置在所述下壳体内,所述上烤盘与所述下烤盘间形成用于煎烤食物的烹饪腔,所述烤盘组件与所述壳体组件之间形成容纳腔;
12.发热件,所述发热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发热件产生的热量传递至烤盘组件从而对烹饪腔内的食物进行加热;
13.其中,所述蒸汽煎烤机还包括:
14.蒸汽发生组件,所述蒸汽发生组件包括储水槽和与所述储水槽连通的蒸汽通道,所述蒸汽通道环绕所述储水槽并与所述储水槽同心设置,所述发热件位于所述蒸汽通道外,所述蒸汽通道设有与所述烹饪腔连通的出气口,所述储水槽中的水在所述发热件的加热下形成蒸汽进入所述蒸汽通道并通过所述出气口进入所述烹饪腔内。
15.进一步的,所述出气口有多个,所述储水槽设置在多个所述出气口所围成的区域内。
16.进一步的,所述容纳腔包括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由所述上烤盘和所述上壳体围成,所述蒸汽发生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上烤盘上。
17.进一步的,所述蒸汽通道包括内壁和外壁,所述内壁围成所述储水槽,所述内壁的高度为h1,所述外壁的高度为h2,h1≤h2。
18.进一步的,所述内壁上设有进气口,所述储水槽中的水在所述发热件的作用下形成蒸汽通过所述进气口进入所述蒸汽通道内。
19.进一步的,所述蒸汽发生组件还包括蒸汽挡板,所述内壁的顶部与所述外壁的顶部通过所述蒸汽挡板相连。
20.进一步的,所述蒸汽发生组件安装在所述烹饪腔内并凸出于所述上烤盘的煎烤面设置。
21.进一步的,所述蒸汽发生组件上端开口形成与外界连通的连通口,所述连通口上方设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与所述蒸汽发生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密封盖覆盖所述连通口。
22.进一步的,所述容纳腔包括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由所述下烤盘和所述下壳体围成,所述蒸汽发生组件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下烤盘上。
23.进一步的,所述上烤盘或所述下烤盘的煎烤面由盘体边缘向所述出气孔处倾斜设置。
2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5.1、蒸汽发生组件包括储水槽和与储水槽连通的蒸汽通道,蒸汽通道环绕储水槽设置,发热件位于蒸汽通道外,发热件能够对储水槽及蒸汽通道进行加热,蒸汽通道包括内壁和外壁,内壁和外壁均拥有良好的导热性,在发热件的作用下,内壁和外壁的温度均高于蒸汽的温度。蒸汽通道的内壁围成储水槽,储水槽内的水在发热件的作用下沸腾形成蒸汽流向所述蒸汽通道,此时蒸汽通道内的温度高于蒸汽的温度,内、外壁对进入蒸汽通道内的蒸汽有二次加热的作用,此时蒸汽不会遇冷降温形成冷凝水,同时,由于蒸汽通道的温度高于储水槽的温度且蒸汽在蒸汽通道中所经路径较短,保证了蒸汽中的水分子的运行速度加快,使得蒸汽能够更加连贯且持续地从出气口喷出,且射程更远。
26.2、蒸汽通道上设有与烹饪腔连通的多个出气口,储水槽设置在多个出气口围成的区域内,出气口成环形设置,使得蒸汽均匀且多角度的向烹饪腔四周喷射,保证食物加湿的均匀性。当蒸汽由上至下喷射对食物加湿时,储水槽中的水蒸发形成蒸汽,蒸汽上涌,由于蒸汽发生组件上端设有密封盖,蒸汽在密封盖的阻挡作用下向四周扩散进入蒸汽通道,此时多个出气口均匀设置在蒸汽通道底部,蒸汽进入蒸汽通道后无需转向即可向下喷出,出气连贯且均匀;当蒸汽由下至上喷射对食物加湿时,蒸汽上涌直接进入蒸汽通道并顺利从蒸汽通道向上喷出,水分子运行速度快,且喷射距离远。
27.3、上壳体和上烤盘围成第一容纳腔,蒸汽发生组件设置在第一容纳腔内,不会占用烹饪腔的容积,烹饪腔内可烤制多种食材,蒸汽发生组件的设置不会影响烹饪腔内可放置食材的种类和数量。此时出气口设置在上烤盘上,蒸汽通道包括内壁和外壁,内壁围成储水槽,内壁和外壁共同构成蒸汽通道。内壁的高度为h1,外壁的高度为h2,h1≤h2,内壁高度不大于外壁高度,一方面是为了在内壁上设置进气口,使得储水槽中的水在发热件的作用下形成蒸汽后方便通过进气口进入蒸汽通道内,另一方面,密封盖与外壁相连,使得蒸汽通道形成密闭空间,外壁对蒸汽起到阻挡作用,防止蒸汽泄漏对壳体内其他元器件造成损伤,保证机器的使用寿命。
28.4、内壁上设有进气口,储水槽中的水在发热件的作用下形成蒸汽通过进气口进入蒸汽通道内,进气口的设置存在两种方式,进气口可设置在内壁顶部,此时h1《h2,密封盖与外壁相连,蒸汽上涌后在密封盖的遮挡下向四周流动并顺利通过进气口进入蒸汽通道并沿着蒸汽通道流向出气口;进气口还可以设置在内壁的中间位置,此时h1=h2,密封盖与内壁、外壁均连接在一起,蒸汽上涌后在密封盖的遮挡下沿着内壁反向流动,通过内壁上的进气口进入蒸汽通道内并沿着蒸汽通道流向出气口。蒸汽在蒸汽通道中流动的路径较短,且无需转向,内壁与外壁均为导热性良好的金属材质,内、外壁受热后温度均高于蒸汽温度,蒸汽不会遇冷降温,避免了冷凝水的产生滴落至食物表面导致食物过于潮湿,同时保证了足够的蒸汽喷射量。
29.5、蒸汽发生组件还包括蒸汽挡板,内壁的顶部与外壁的顶部通过蒸汽挡板相连,此时内壁、外壁和蒸汽挡板为一体设置,蒸汽挡板的存在使得蒸汽通道顶部为封闭区域,密封盖只需与储水槽相连即可,此种连接方式相较于密封盖与外壁连接从而覆盖蒸汽通道上方的开口,密封性更好,蒸汽不会从密封盖和蒸汽通道外壁之间的连接缝隙流出,避免出现上壳体内其他元器件受潮短路导致机器无法使用的情况。
30.6、蒸汽发生组件安装在烹饪腔内并凸出于上烤盘的煎烤面设置时,能够充分利用烹饪腔的内部空间,新增了蒸汽功能的同时不会增加整机厚度。蒸汽发生组件与上烤盘一体设置,减少配件的同时也保证了良好的密封性,同时,出气口设置在蒸汽通道底部,出气口与食物表面距离更近,使得蒸汽从出气口喷出后能够迅速到达食物表面并为之吸收。
31.7、蒸汽发生组件上端开口形成与外界连通的连通口,连通口上方设有密封盖,密封盖与蒸汽发生组件可拆卸连接,密封盖覆盖连通口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当储水槽与蒸汽通道上方均开口时,密封盖同时覆盖储水槽和蒸汽通道,另一种是当内壁顶部与外壁顶部通过蒸汽挡板一体连接时,密封盖仅需覆盖储水槽。密封盖的存在一方面防止蒸汽泄漏,为蒸汽流动方向提供指引,另一方面,方便用户拆卸密封盖进行实时补水。
32.8、容纳腔包括第二容纳腔,第二容纳腔由下烤盘和下壳体围成,蒸汽发生组件位
于第二容纳腔内,出气口设置在下烤盘上,此时,储水槽中的水受热后形成蒸汽,蒸汽上涌直接进入蒸汽通道并顺利从蒸汽通道向上喷出,蒸汽在蒸汽通道中无需转向,可以顺利地从出气口喷出。
33.9、上烤盘或下烤盘的煎烤面由盘体边缘向出气口处倾斜设置,此种设置方式一方面对蒸汽存在导向作用,使得蒸汽能够顺着煎烤面流动,向着烤盘四周扩散从而对食物表面均匀加湿,另一方面,食物油脂可以顺着煎烤面的倾斜方向流入密封盖内,不会造成煎烤面上的油脂堆积,清洗时只需拆卸密封盖即可,增强用户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34.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煎烤机的整机结构示意图。
3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煎烤机的整机结构剖视图。
3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煎烤机蒸汽发生组件设置于上烤盘非煎烤面的结构剖视图。
37.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煎烤机蒸汽发生组件设置于上烤盘非煎烤面的另一种结构剖视图。
38.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煎烤机蒸汽发生组件上设有蒸汽挡板的结构剖视图。
39.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所述煎烤机蒸汽发生组件设置于上烤盘煎烤面的结构剖视图。
40.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所述煎烤机蒸汽发生组件设置于上烤盘煎烤面的另一种结构剖视图。
41.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所述煎烤机蒸汽发生组件仅包括储水槽的结构剖视图。
42.图中所标各部件名称如下:
43.1、上壳体;2、下壳体;3、上烤盘;31、第一凸筋;32、第二凸筋;4、下烤盘;5、发热件;6、储水槽;61、进气口;62、注水口;7、蒸汽通道;71、内壁;72、外壁;73、第一围壁;74、第二围壁;75、第二开口;8、出气口;9、蒸汽挡板;10、密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44.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45.实施例一:
46.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蒸汽煎烤机,包括壳体组件、烤盘组件和发热件5。壳体组件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烤盘组件包括上烤盘3和下烤盘4,上烤盘3设置在上壳体1内,下烤盘4设置在下壳体2内,上烤盘3与下烤盘4间形成用于煎烤食物的烹饪腔,烤盘组件与壳体组件之间形成容纳腔;发热件5设置在容纳腔内,发热件5产生的热量传递至烤盘组件从而对烹饪腔内的食物进行加热。上烤盘3和下烤盘4均包括煎烤面和非煎烤面,放置食材的一面为煎烤面,发热件5与烤盘组件的非煎烤面对应设置。
47.蒸汽煎烤机还包括蒸汽发生组件,蒸汽发生组件包括储水槽6和与储水槽6连通的蒸汽通道7,蒸汽通道7环绕储水槽6设置,发热件5位于蒸汽通道7外,蒸汽通道7设有与烹饪
腔连通的出气口8,储水槽6中的水在发热件5的加热下形成蒸汽进入蒸汽通道7并通过出气口8进入烹饪腔内。蒸汽发生组件上端开口形成与外界连通的连通口,连通口上方设有密封盖10,密封盖10与蒸汽发生组件可拆卸连接,密封盖10覆盖连通口。
48.蒸汽发生组件包括储水槽6和与储水槽6连通的蒸汽通道7,蒸汽通道7环绕储水槽6设置,发热件5位于蒸汽通道7外,发热件5能够对储水槽6及蒸汽通道7进行加热,蒸汽通道7包括内壁71和外壁72,内壁71围成储水槽6,内壁71和外壁72均拥有良好的导热性,在发热件5的作用下,内壁71和外壁72的温度均高于蒸汽的温度。蒸汽通道7的内壁71围成储水槽6,储水槽6内的水在发热件5的作用下沸腾形成蒸汽流向蒸汽通道7,此时蒸汽通道7内的温度高于蒸汽的温度,内、外壁对进入蒸汽通道7内的蒸汽有二次加热的作用,此时蒸汽不会遇冷降温形成冷凝水,同时,由于蒸汽通道7的温度高于储水槽6的温度且蒸汽在蒸汽通道7中所经路径较短,保证了蒸汽中的水分子的运行速度加快,使得蒸汽能够更加连贯且持续地从出气口8喷出,且射程更远。
49.本实施例中,容纳腔包括第一容纳腔,第一容纳腔由上烤盘3和上壳体1围成,蒸汽发生组件位于第一容纳腔内,不会占用烹饪腔的容积,烹饪腔内可烤制多种食材,蒸汽发生组件的设置不会影响烹饪腔内可放置食材的种类和数量。蒸汽发生组件安装在第一容纳腔内并凸出于上烤盘3的非煎烤面设置,蒸汽发生组件与上烤盘3一体设置,保证了蒸汽发生组件的密封效果,使得储水槽6中的水形成蒸汽后可顺着蒸汽通道7流向位于上烤盘3上的出气口8,避免蒸汽通道7与上烤盘3之间存在间隙造成蒸汽外泄导致容纳腔内的其他元器件受潮短路。同时,由于蒸汽发生组件与上烤盘3一体设置,储水槽6和蒸汽通道7均由导热性良好的金属材质制成,在发热件5的作用下,蒸汽通道7内的温度高于蒸汽的温度,蒸汽进入蒸汽通道7后不会遇冷降温形成冷凝水,保证了蒸汽连续且足量的喷出,同时避免冷凝水顺着出气口8滴入烹饪空间内,造成食物表面局部过于潮湿,影响口感。
50.蒸汽发生组件设置在上烤盘3的中心位置,蒸汽通道7环绕储水槽6并与储水槽6同心设置,蒸汽通道7底部设有与烹饪腔连通的出气口8,出气口8设置在上烤盘3上,出气口8有多个,储水槽6设置在多个出气口8所围成的区域内,出气口8成环形设置,使得蒸汽从出气口8喷向烹饪腔时从中心向四周进行多角度喷射,覆盖了整个烹饪腔,保证食物能够均匀加湿。
51.蒸汽通道7包括内壁71和外壁72,内壁71围成储水槽6,内壁71的高度为h1,外壁72的高度为h2,h1≤h2,内壁71高度不大于外壁72高度,一方面是为了在内壁71上设置进气口61,使得储水槽6中的水在发热件5的作用下形成蒸汽后方便通过进气口61进入蒸汽通道7内,另一方面,密封盖10与外壁72相连,此时密封盖10同时覆盖储水槽6和蒸汽通道7,使得蒸汽通道7形成密闭空间,外壁72对蒸汽起到阻挡作用,防止蒸汽泄漏对壳体内其他元器件造成损伤,保证机器的使用寿命。
52.如图2-3所示,内壁71上设有进气口61,储水槽6中的水在发热件5的作用下形成蒸汽通过进气口61进入蒸汽通道7内。本实施例中,进气口61设置在内壁71顶部,内壁71顶部低于外壁72的部分形成缺口,缺口构成进气口61,此时h1《h2,密封盖10与外壁72相连,蒸汽上涌后在密封盖10的遮挡下向四周流动并顺利通过进气口61进入蒸汽通道7并沿着蒸汽通道7流向出气口8。
53.可以理解的,进气口61可以设置在内壁71顶部,也可以设置在内壁71的中部。如图
4所示,当进气口61设置在内部的中部时,此时h1=h2,密封盖10与内壁71、外壁72均连接在一起,蒸汽上涌后在密封盖10的遮挡下沿着内壁71反向流动,通过内壁71上的进气口61进入蒸汽通道7内并沿着蒸汽通道7流向出气口8。
54.蒸汽在蒸汽通道7中流动的路径较短,且无需转向,内壁71与外壁72均为导热性良好的金属材质,内、外壁72受热后温度均高于蒸汽温度,蒸汽不会遇冷降温,避免了冷凝水的产生滴落至食物表面导致食物过于潮湿,同时保证了足够的蒸汽喷射量。
55.储水槽6上设有进气口61,储水槽6与蒸汽通道7通过进气口61相连通,储水槽6内设有水位标识,进气口61的高度高于水位标识。进气口61与水位标识的高度差不小于10mm,保证当储水槽6中的水沸腾时不会从进气口61溢出,避免水溢出后从出气口8流进烹饪腔内。水位标识提到提示作用,指引用户倒入适量的水,提升用户体验。
56.本实施例中,上烤盘3的非煎烤面向上延伸形成第一凸筋31和第二凸筋32,第一凸筋31围成储水槽6,第一凸筋31与第二凸筋32共同围成蒸汽通道7,此时,第一凸筋31构成蒸汽通道7的内壁71,第二凸筋32构成蒸汽通道7的外壁72,进气口61设置在第一凸筋31上。第一凸筋31与第二凸筋32的存在使得蒸汽发生组件与上烤盘3形成一体,保证了良好的密封性,防止蒸汽外泄。同时,第一凸筋31与第二凸筋32受热后温度升高,对进入蒸汽通道7内的蒸汽二次加热,防止冷凝水的产生也使得水分子运行速度加快,保证蒸汽快速喷出。
57.储水槽6上方开口形成与外界连通的注水口62,注水口62上方设有密封盖10,密封盖10的存在使得用户可在煎烤机使用过程中随时观察剩余水量从而进行适时补水,保证加湿功能的持续性。
58.蒸汽通道7上方开口形成第二开口75,密封盖10遮挡注水口62和第二开口75,此时密封盖10的存在对蒸汽流向起到引导作用,储水槽6中的水受热形成蒸汽后,蒸汽上涌,由于密封盖10的存在,蒸汽会顺着密封盖10向四周扩散进入蒸汽通道7内。
59.上烤盘3的煎烤面由上烤盘3盘体边缘向出气口8处倾斜设置,此种设置方式一方面对蒸汽存在导向作用,使得蒸汽能够顺着煎烤面流动,向着烤盘四周扩散从而对食物表面均匀加湿,另一方面,当用户需要将煎烤机翻开180
°
,分别使用上下烤盘4单独进行煎烤时,若在烤盘上烤制肉类等含油脂较多的食物时,油脂可顺着上烤盘3煎烤面流向出气口8,油脂顺着蒸汽通道7流入密封盖10,由于蒸汽通道7不存在折弯,油脂不会堆积在蒸汽通道7内,此时密封盖10可当做接油盒使用,方便用户拆洗,增强用户使用体验。
60.上烤盘3的煎烤面上设有用于引导蒸汽流向的导向筋,导向筋由出气口8向上烤盘3的边缘延伸,导向筋的存在使得蒸汽从出气口8喷射进入烹饪腔内后,蒸汽可顺着导向筋流动,从烹饪腔中间蔓延至四周,蒸汽能够充斥整个烹饪腔,使得食物能够均匀加湿。
61.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施例的上述结构的变化也可以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
62.实施例二:
63.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蒸汽煎烤机,包括壳体组件、烤盘组件和发热件5。壳体组件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烤盘组件包括上烤盘3和下烤盘4,上烤盘3设置在上壳体1内,下烤盘4设置在下壳体2内,上烤盘3与下烤盘4间形成用于煎烤食物的烹饪腔,烤盘组件与壳体组件之间形成容纳腔;发热件5设置在容纳腔内,发热件5产生的热量传递至烤盘组件从而对烹饪腔内的食物进行加热。上烤盘3和下烤盘4均包括煎烤面和非煎烤面,放
置食材的一面为煎烤面,发热件5与烤盘组件的非煎烤面对应设置。
64.蒸汽煎烤机还包括蒸汽发生组件,蒸汽发生组件包括储水槽6和与储水槽6连通的蒸汽通道7,蒸汽通道7环绕储水槽6设置,发热件5位于蒸汽通道7外,蒸汽通道7设有与烹饪腔连通的出气口8,储水槽6中的水在发热件5的加热下形成蒸汽进入蒸汽通道7并通过出气口8进入烹饪腔内。蒸汽发生组件上端开口形成与外界连通的连通口,连通口上方设有密封盖10,密封盖10与蒸汽发生组件可拆卸连接,密封盖10覆盖连通口。
65.蒸汽通道7包括内壁71和外壁72,内壁71围成储水槽6,蒸汽发生组件还包括蒸汽挡板9,内壁71的顶部与外壁72的顶部通过蒸汽挡板9相连。此时,内壁71、外壁72以及蒸汽挡板9为一体设置,蒸汽挡板9的存在使得蒸汽通道7顶部为封闭区域,密封盖10只需与储水槽6相连即可,此种连接方式相较于密封盖10与外壁72连接从而覆盖蒸汽通道7上方的开口,密封性更好,蒸汽不会从密封盖10和蒸汽通道7外壁72之间的连接缝隙流出,避免出现上壳体1内其他元器件受潮短路导致机器无法使用的情况。
66.本实施例中,容纳腔包括第一容纳腔,第一容纳腔由上烤盘3和上壳体1围成,蒸汽发生组件位于第一容纳腔内并凸出于上烤盘3的非煎烤面设置,蒸汽发生组件与上烤盘3一体设置,上烤盘3的非煎烤面向上延伸形成第一凸筋31和第二凸筋32,第一凸筋31围成储水槽6,第一凸筋31与第二凸筋32共同围成蒸汽通道7,此时,第一凸筋31构成蒸汽通道7的内壁71,第二凸筋32构成蒸汽通道7的外壁72。蒸汽发生组件还包括蒸汽挡板9,第一凸筋31的顶部与第二凸筋32的顶部通过蒸汽挡板9相连。储水槽6上方开口形成与外界连通的注水口62,注水口62上方设有密封盖10,此时密封盖10与储水槽6可拆卸连接并仅遮挡注水口62,蒸汽挡板9的存在使得蒸汽通道7顶部为封闭区域,第一凸筋31顶部与第二凸筋32顶部没有缝隙,防止蒸汽外泄,加强密封效果。
67.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施例的上述结构的变化也可以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
68.实施例三:
69.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蒸汽煎烤机,包括壳体组件、烤盘组件及发热件5。壳体组件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烤盘组件包括上烤盘3和下烤盘4,上烤盘3设置在上壳体1内,下烤盘4设置在下壳体2内,上烤盘3与下烤盘4间形成用于煎烤食物的烹饪腔,烤盘组件与壳体组件之间形成容纳腔;发热件5设置在容纳腔内,发热件5产生的热量传递至烤盘组件从而对烹饪腔内的食物进行加热。上烤盘3和下烤盘4均包括煎烤面和非煎烤面,放置食材的一面为煎烤面,发热件5与烤盘组件的非煎烤面对应设置。
70.煎烤机还包括蒸汽发生组件,蒸汽发生组件安装在烹饪腔内并凸出于上烤盘3的煎烤面设置,蒸汽发生组件上设有出气口8,出气口8位于烹饪腔内,蒸汽发生组件包括与外界连通的储水槽6,储水槽6中的水在发热件5的加热下形成蒸汽通过出气口8进入烹饪腔内。
71.蒸汽发生组件安装在烹饪腔内并凸出于上烤盘3的煎烤面设置时,能够充分利用烹饪腔的内部空间,新增了蒸汽功能的同时不会增加整机厚度。同时,储水槽6与外界连通,储水槽6上端开口形成注水口62,用户在机器使用过程中可实时观察储水槽6的剩余水量并适时补水,提升了用户体验。另外,由于蒸汽发生组件安装在烹饪腔内且与上烤盘3一体设置,出气口8同时也置于烹饪腔内,蒸汽只会在烹饪腔内流动而不会朝容纳腔内泄漏,确保
了容纳腔内电器元件的使用安全,保证良好密封性的同时也减少了配件降低了成本。同时,出气口8与食物表面距离更近,使得蒸汽从出气口8喷出后能够迅速到达食物表面并为之吸收。
72.蒸汽发生组件还包括蒸汽通道7,出气口8设置在蒸汽通道7上。蒸汽通道7的形态不唯一,出气口8的位置会随蒸汽通道7的形态而变化。本实施例中,蒸汽通道7为环形通道,出气口8设置在蒸汽通道7的底部。
73.可以理解的,出汽口可以设置在蒸汽通道7底部,也可以设置在蒸汽通道7的外侧壁上。
74.蒸汽通道7包括内壁71和外壁72,内壁71围成储水槽6,内壁71和外壁72共同构成蒸汽通道7,蒸汽通道7环绕储水槽6设置,出气口8设置在外壁72上。储水槽6中的水蒸发形成蒸汽,蒸汽上涌,由于蒸汽发生组件上端设有密封盖10,蒸汽在密封盖10的阻挡作用下向环绕在储水槽6外的蒸汽通道7处扩散,蒸汽顺着蒸汽通道7向出气口8方向流动,蒸汽进入蒸汽通道7后无需转向即可向下喷出,出气连贯且均匀。另外,由于内壁71和外壁72均拥有良好的导热性,在发热件5的作用下,内壁71和外壁72的温度均高于蒸汽的温度,内、外壁72对进入蒸汽通道7内的蒸汽有二次加热的作用,蒸汽不会遇冷降温形成冷凝水,同时,由于蒸汽通道7的温度高于储水槽6的温度且蒸汽在蒸汽通道7中所经路径较短,保证了蒸汽中的水分子的运行速度加快,使得蒸汽能够更加连贯且持续地从出气口8喷出,且射程更远。
75.储水槽6上设有进气口61,储水槽6内的水在发热件5的作用下形成蒸汽通过进气口61进入蒸汽通道7内,进气口61的宽度为d,d≥3mm,保证蒸汽可以顺畅的进入蒸汽通道7,若d小于3mm,蒸汽容易堵塞在储水槽6内部,无法顺利通过进气口61进入蒸汽通道7,造成蒸汽通道7内的蒸汽量不足而无法出气的情况。另外,储水槽6上设有水位标识,进气口61的高度高于水位标识,使得当储水槽6中的水沸腾时不会从进气口61溢出,避免水溢出后从出气口8滴落至食物表面。水位标识起到提示作用,指引用户倒入适量的水,提升用户体验。
76.蒸汽发生组件上方开口形成连通口,连通口上方可拆卸连接密封盖10,密封盖10覆盖连通口,连通口包括由储水槽6上方开口形成的注水口62和由蒸汽通道7上方开口形成的第二开口75。
77.储水槽6的容积为l,l≥30ml,使得煎烤机能够一次性提供足够的水量,无需用户频繁加水也能保持在一段时间内对食物进行持续加湿。若l小于30ml,储水槽6内的水蒸发过快,不能持续释放蒸汽,若煎烤时间较长用户则需要不停向储水槽6内加水,使用体验差。
78.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施例的上述结构的变化也可以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
79.实施例四:
80.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蒸汽煎烤机,包括壳体组件、烤盘组件及发热件5。壳体组件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烤盘组件包括上烤盘3和下烤盘4,上烤盘3设置在上壳体1内,下烤盘4设置在下壳体2内,上烤盘3与下烤盘4间形成用于煎烤食物的烹饪腔,烤盘组件与壳体组件之间形成容纳腔;发热件5设置在容纳腔内,发热件5产生的热量传递至烤盘组件从而对烹饪腔内的食物进行加热。上烤盘3和下烤盘4均包括煎烤面和非煎烤面,放置食材的一面为煎烤面,发热件5与烤盘组件的非煎烤面对应设置。
81.煎烤机还包括蒸汽发生组件,蒸汽发生组件安装在烹饪腔内并凸出于上烤盘3的
煎烤面设置,蒸汽发生组件上设有出气口8,出气口8位于烹饪腔内,蒸汽发生组件包括与外界连通的储水槽6,储水槽6中的水在发热件5的加热下形成蒸汽通过出气口8进入烹饪腔内。
82.本实施例中,蒸汽发生组件还包括蒸汽通道7,出气口8设置在蒸汽通道7上。蒸汽通道7包括第一围壁73和第二围壁74,第二围壁74围成储水槽6,蒸汽通道7位于储水槽6上方,出气口8设置在第一围壁73上,储水槽6中的水受热后形成蒸汽,由于蒸汽发生组件上端密封盖10的存在,上涌后的蒸汽在密封盖10的阻挡作用下向四周扩散直接进入位于储水槽6上方的蒸汽通道7内,蒸汽通道7区域狭小,进入蒸汽通道7的蒸汽会迅速从出气口8喷出。出气口8设置在第一围壁73上,一方面,第一围壁73的高度高于第二围壁74,出气口8与食物表面的距离不会过近,避免食物表面局部过于潮湿;另一方面,出气口8距离上烤盘3较近,部分蒸汽从出气口8喷出后能够顺着上烤盘3上的导向筋从烤盘中部向四周蔓延,使得蒸汽充斥整个烹饪腔,保证食物表面均匀加湿。
83.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施例的上述结构的变化也可以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
84.实施例五:
85.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蒸汽煎烤机,包括壳体组件、烤盘组件及发热件5。壳体组件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烤盘组件包括上烤盘3和下烤盘4,上烤盘3设置在上壳体1内,下烤盘4设置在下壳体2内,上烤盘3与下烤盘4间形成用于煎烤食物的烹饪腔,烤盘组件与壳体组件之间形成容纳腔;发热件5设置在容纳腔内,发热件5产生的热量传递至烤盘组件从而对烹饪腔内的食物进行加热。上烤盘3和下烤盘4均包括煎烤面和非煎烤面,放置食材的一面为煎烤面,发热件5与烤盘组件的非煎烤面对应设置。
86.煎烤机还包括蒸汽发生组件,蒸汽发生组件安装在烹饪腔内并凸出于上烤盘3的煎烤面设置,蒸汽发生组件上设有出气口8,出气口8位于烹饪腔内,蒸汽发生组件包括与外界连通的储水槽6,储水槽6中的水在发热件5的加热下形成蒸汽通过出气口8进入烹饪腔内。
87.本实施例中,蒸汽发生组件仅包括储水槽6,此时,出气口8直接设置在储水槽6上,储水槽6中的水在发热件5的作用下形成蒸汽,蒸汽上涌后直接从出气口8喷出,出气方式更加简单。储水槽6上设有水位标识,出气口8的高度高于水位标识,使得当储水槽6中的水沸腾时不会从出气口8溢出。
88.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施例的上述结构的变化也可以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
89.实施例六:
9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蒸汽煎烤机,包括壳体组件、烤盘组件和发热件5。壳体组件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烤盘组件包括上烤盘3和下烤盘4,上烤盘3设置在上壳体1内,下烤盘4设置在下壳体2内,上烤盘3与下烤盘4间形成用于煎烤食物的烹饪腔,烤盘组件与壳体组件之间形成容纳腔;发热件5设置在容纳腔内,发热件5产生的热量传递至烤盘组件从而对烹饪腔内的食物进行加热。上烤盘3和下烤盘4均包括煎烤面和非煎烤面,放置食材的一面为煎烤面,发热件5与烤盘组件的非煎烤面对应设置。
91.蒸汽煎烤机还包括蒸汽发生组件,蒸汽发生组件包括储水槽6和与储水槽6连通的
蒸汽通道7,蒸汽通道7环绕储水槽6设置,发热件5位于蒸汽通道7外,蒸汽通道7设有与烹饪腔连通的出气口8,储水槽6中的水在发热件5的加热下形成蒸汽进入蒸汽通道7并通过出气口8进入烹饪腔内。蒸汽发生组件上端开口形成与外界连通的连通口,连通口上方设有密封盖10,密封盖10与蒸汽发生组件可拆卸连接,密封盖10覆盖连通口。
92.本实施例中,容纳腔包括第二容纳腔,第二容纳腔由下烤盘4和下壳体2围成,蒸汽发生组件位于第二容纳腔内,出气口8设置在下烤盘4上。此时,储水槽6中的水受热后形成蒸汽,蒸汽上涌直接进入蒸汽通道7并顺利从蒸汽通道7向上喷出,蒸汽在蒸汽通道7中无需转向,可以顺利地从出气口8喷出。
93.下烤盘4的煎烤面由下烤盘4盘体边缘向出气孔处倾斜设置,此种设置方式一方面对蒸汽存在导向作用,使得蒸汽能够顺着煎烤面流动,向着烤盘四周扩散从而对食物表面均匀加湿,另一方面,食物油脂可以顺着煎烤面的倾斜方向流入密封盖10内,不会造成煎烤面上的油脂堆积,清洗时只需拆卸密封盖10即可,增强用户使用体验。
94.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施例的上述结构的变化也可以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
95.以上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涵盖,这里不再一一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