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收合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36608发布日期:2022-04-07 04:07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收合柜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家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收合柜,使其能减小收合体积,便于装配、运输。


背景技术:

2.现有衣柜或储物柜的构件之间都是固定连接的,整个柜子占有较大的固定空间,放在与人在一起的场所或住房里,与人争活动空间;而且,在柜子的收藏、移动和运输时很不方便。为了方便柜子的收藏、移动和运输,市面上出现了多种结构设计的折叠柜,由于其结构设计的局限,折叠结构较为复杂,体积还是有些庞大,增加了运输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收合柜,通过合理收合结构的设计,使其方便装配、运输,并节约包装成本、运输成本。
4.本实用新型为完成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收合柜,收合柜具有前面板、后面板、顶板、底板以及两块侧板;所述的前面板、后面板中至少有一个面板的截面形状为u型;每个所述侧板的一侧分别与前面板或后面板转动式连接;所述的后面板或前面板通过铰接杆与侧板转动式连接;所述的铰接杆为对应每个侧板设置的两个,且两个所述的铰接杆上下设置。
6.所述铰接杆铰接在后面板或前面板两侧的端部。
7.所述铰接杆与后面板或前面板铰接的铰接点和后面板或前面板的端部具有一定距离,所述铰接杆在收合柜打开时与侧板、后面板之间形成三角支撑,或所述铰接杆在收合柜打开时与侧板、前面板之间形成三角支撑。
8.所述的铰接杆为l型板,所述l型板的其中一个直角板与后面板或前面板铰接,且铰接点与后面板或前面板的端部具有一定距离,所述l型板的另一个直角板与所述的侧板铰接。
9.所述顶板、底板之间还设置有层板;所述的顶板、底板、层板均为与所述的主体分离的结构。
10.所述前面板或后面板的截面形状为u型;所述的顶板、底板均与所述的前面板或后面板铰接连接形成收合结构;所述顶板、底板之间还设置有层板;所述的层板与所述的前面板或后面板铰接连接形成收合结构。
11.所述前面板、后面板的截面形状均为u型;所述顶板、底板之间还设置有层板;所述的顶板、底板和层板分别与所述的前面板或后面板铰接连接形成收合结构。
1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收合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得在需要折叠收合时,在铰接杆的作用下,使侧板、前面板与后面板同时收合,在采用顶板、底板、层板与主体式结构转动时连接时,可以使得顶板、底板、层板也与主体式结构折叠收合,具有收合方便、快捷,并具有包装成本低,运输成本低的特点。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图1的折叠状态图。
15.图3为图1折叠后的示意俯视图。
16.图4为图1中前面板的立体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结构的俯视图。
18.图5-1为图5的折叠状态图。
19.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示意图。
20.图7为图6的折叠状态图。
21.图8为图6折叠后的结构俯视图。
22.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示意图。
23.图10为图9的折叠状态图。
24.图11为图9折叠后的示意图。
25.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种示意图(去掉前面板板面)。
26.图13、图14为图12的折叠状态图。
27.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六种示意图(去掉前面板板面)
28.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七种示意图(去掉前面板板面)。
29.图17为图16的折叠状态图。
30.图中:1、前面板,2、后面板,3、侧板,4、铰接杆,5、空腔,6、层板,7、顶板,8、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31.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说明:
32.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收合柜,收合柜具有前面板1、后面板2、顶板7、底板8以及两块侧板3;所述的前面板1、后面板2中至少有一个面板的截面形状为u型;该实施例中,结合图4,所述前面板1的截面形状为u形,每块所述侧板3的一侧分别与前面板转动式连接,使所述的侧板可相对于前面板转动折叠、收合;所述的后面板2通过铰接杆4与侧板3转动式连接;所述侧板3的上端面低于后面板2、前面板1的上端面;所述侧板3的下端面高于后面板2、前面板1的下端面;所述的铰接杆4为对应每块侧板3设置的两个,且两个所述的铰接杆4上下设置;上部所述铰接杆4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后面板2内侧且位于后面板一侧的端部,铰接杆4的另一端铰接在侧板3的上端面,下部所述铰接杆4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后面板2的内侧且位于后面板一侧的端部,铰接杆4的另一端铰接在侧板3的下端面;所述的收合柜还具有设置在顶板、底板之间的层板(图中未显示);所述的顶板、底板、层板均为与所述的主体分离的结构,所述的主体由所述的前面板、后面板以及侧板连接而成;所述的顶板、底板、层板未安装时,与所述的主体为分离结构;在使用时通过安装与所述的主体构成一体结构。
33.如图2、图3所示,收合柜收合时,侧板3相对于所述的前面板1转动,收合在前面板1的空腔5内,侧板3转动的同时通过铰接杆4的作用使得所述的后面板2向前相对于前面板1收合,顶板、底板、层板可放置在后面板2与前面板1之间,为了方便使用者安装,还可将一些小型的安装工具一并放置在后面板2与前面板1之间的空间内。
34.实施例2:图5、图5-1给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的主体结构
同实施例1,收合柜的主体具有前面板1、后面板2、顶板7、底板8以及两块侧板3;该实施例中,所述后面板2的截面形状为u形;每块所述侧板3的一侧分别与后面板2转动式连接,使所述的侧板3可相对于后面板2转动,相对前面板折叠、收合;所述的前面板1通过铰接杆4与侧板3转动式连接。
35.实施例3:图6、7、8给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的主体结构同实施例1,为了进一步提高收合柜的强度及稳定性,该实施例中,所述铰接杆4和后面板2铰接的铰接点与后面板一侧的端部具有一定距离,使得所述铰接杆4在收合柜打开时与侧板3、后面板2之间形成三角支撑。
36.实施例4:图9、10、11给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的主体结构同实施例1,该实施例中,所述的铰接杆4为l型板,所述l型板的其中一个直角板与后面板2铰接,且铰接点与后面板2一侧的端部具有一定距离,所述l型板的另一个直角板与所述的侧板3铰接。
37.实施例5:图12、13、图14给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的主体结构同实施例1,该实施例中:所述的后面板2截面形状为u型;所述顶板7、底板8之间还设置有层板6;该实施例中,所述的层板6为上下设置的三层;所述的顶板7、底板8、层板6均与所述的后面板2铰接连接形成收合结构,收合时,首先将顶板7、底板8、层板6收合在后面板2上,然后侧板3相对于所述的后面板2转动,收合在后面板2的空腔内,侧板3转动的同时通过铰接杆4的作用使得所述的前面板1向后相对于后面板2收合。
38.结合图15,为了考虑收纳空间以及收纳时层板6、顶板7、底板8之间的干涉问题,所述的层板6、顶板7、底板8均可采用由两块板铰接而成的结构。
39.实施例6:图16、17给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七种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中,所述的前面板1、后面板2的截面形状均为u型;每块所述侧板3的一侧分别与前面板1铰接,使所述的侧板3可相对于前面板1转动;所述的后面板2通过铰接杆4与侧板3转动式连接;所述的收合柜还具有顶板7、底板8和层板6;所述的顶板7、底板8均与所述的后面板2铰接连接形成收合结构,层板6与所述的前面板1铰接形成收合结构,收合时,首先将顶板7、底板8收合在后面板2上,将层板6收合在前面板1上,然后侧板3相对于所述的前面板1转动,收合在前面板1的空腔内,侧板3转动的同时通过铰接杆4的作用使得所述的后面板2向前相对于前面板1收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