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适配凸缘的座椅高低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17742发布日期:2022-07-20 01:09阅读:87来源:国知局

1.本技术与座椅高低调整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具有适配凸缘的座椅高低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2.关于座椅高低调整装置,包括彼此同轴配置的一离合机构和一刹车机构,离合机构设置有一把手,刹车机构设置有一输出部件和一固定架。座椅具有一架体,架体开设有一开孔,开孔具有第一内周边。座椅高低调整装置固定于架体,固定架上的凸缘则对应开孔穿插,并使输出部件经由开孔而伸出。如此一来,当使用者扳动把手而连动输出部件转动时,将能经由一带动件带动座椅进行高低调整。
3.然而,在某种情况下,例如欲将a厂商的座椅高低调整装置,安装于b厂商的座椅上时,将会发生座椅高低调整装置的前述凸缘的外径,小于前述开孔的内径的情况,所以会在凸缘的外周边与开孔的内周边之间产生间隙,从而导致座椅高低调整装置会因此这间隙而相对于架体晃动。
4.为了防止晃动,现有的做法有二,一是增加固定架的厚度,二是额外增加一零件:垫圈。
5.关于增加固定架的厚度,虽能相应使凸缘也跟着变厚而填补上述间隙,但,为此a厂商却必须更换具有相应厚度的固定架而衍生麻烦与不便。
6.关于额外增加零件:垫圈,虽能通过垫圈而填补上述间隙,但,为此a厂商却必须额外增加零件而产生麻烦与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适配凸缘的座椅高低调整装置,能通过支撑部而让适配凸缘适配于输出部件的外缘与开孔的内周边之间。
8.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适配凸缘的座椅高低调整装置,用以固定于座椅,座椅开设有开孔,开孔具有内周边,该座椅高低调整装置包括:一离合机构;以及一刹车机构,与该离合机构彼此组合且包含有一固定架,该固定架凸出有对应穿插于所述开孔内的一适配凸缘,该适配凸缘具有一外周边,该外周边与所述开孔的所述内周边彼此间隔相邻,该适配凸缘一体形成有至少二个支撑部,各该支撑部支撑于该外周边与所述开孔的所述内周边之间。
9.可选地,所述外周边与所述内周边之间形成有彼此间隔相邻的一间隙,各所述支撑部在所述间隙内支撑于所述外周边与所述开孔的所述内周边之间。
10.可选地,所述刹车机构还包含有一输出部件,所述固定架对应所述适配凸缘开设有一穿孔,所述输出部件穿插于所述穿孔内,各所述支撑部对应所述输出部件围绕。
11.可选地,所述刹车机构还包含有一输出部件,所述固定架对应所述适配凸缘开设有一穿孔,所述输出部件穿插于所述穿孔内且具有一外缘,所述适配凸缘环套于所述输出部件的所述外缘上。
12.可选地,每一所述支撑部为从所述外周边朝所述开孔的所述内周边方向一体凸出的一凸部。
13.可选地,所述适配凸缘还具有一内周边,每一所述凸部均在所述适配凸缘的所述内周边形成有一对应凹部。
14.可选地,每一所述凸部均具有一抵接线,各所述凸部分别以所述抵接线抵接于所述开孔的所述内周边。
15.可选地,每一所述凸部均具有一抵接面,各所述凸部分别以所述抵接面抵接于所述开孔的所述内周边。
16.可选地,所述刹车机构还包含有一输出部件,所述适配凸缘支撑并适配于所述输出部件的外缘与所述开孔的所述内周边之间。
17.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功效:能在不更换固定架以及不额外增加零件的前题下,解决因为存在间隙而使座椅高低调整装置易于相对于座椅(架体)晃动问题。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安装于座椅时的立体示意图。
19.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安装于座椅前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20.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固定架的立体示意图。
21.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22.图5为本技术依据图2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23.图6为本技术依据图5于正视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4.图7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于正视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5.图中:
26.100:座椅高低调整装置;1:离合机构;11:外罩;3:刹车机构;31:环体;32:输出部件;321:外缘;33:固定架;331:穿孔;34a,34b:适配凸缘;341:外周边;342:第二内周边;35a,35b:凸部;351:抵接线;352:抵接面;36a,36b:对应凹部;900:座椅;9:架体;91:开孔;911:第一内周边;92:带动件;d:间隙;s801、s803、s805:步骤一至三。
具体实施方式
27.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和技术内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非用以限制本技术。
28.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适配凸缘的座椅高低调整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用以将座椅高低调整装置100固定于座椅900的架体9上,因此当使用者扳动把手(图中未示)而连动座椅高低调整装置100的输出部件32转动时,就能经由带动件92而带动座椅900(例如汽车座椅、按摩椅或轮椅等)进行高低调整。其中,架体9开设有开孔91,开孔91具有第一内周边911。如图1至图6所示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如图7所示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
29.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的具有适配凸缘的座椅高低调整装置(以下简称:座椅高低调整装置100)的第一实施例包括:一离合机构1以及一刹车机构3。其中,离合机构1包含一外罩11以及图中未示的一输入部件、数个第一作用组件和一驱动盘;刹车机构3则与离合机构1彼此同轴配置,其包含一环体31、一输出部件32、一固定架33以及图中未示的数个第
二作用组件。
30.在刹车机构3中,固定架33设置于架体9,并使固定架33的背面平贴于架体9的一侧面。固定架33的背面还凸出有环绕状的一适配凸缘34a,并使适配凸缘34a穿插于架体9的开孔91内,此时的适配凸缘34a位于输出部件32的外缘321(见图6)与开孔91的第一内周边911之间且环套于输出部件32的外缘321上。其中,适配凸缘34a具有彼此相对的一外周边341和一第二内周边342。
31.固定架33对应开孔91开设有一穿孔331,并使穿孔331与开孔91彼此连通,输出部件32经由穿孔331和开孔91而从架体9的所述侧面伸出。
32.在适配凸缘34a对应穿插于开孔91内时,只要适配凸缘34a的外周边341与开孔91的第一内周边911彼此间隔相邻,也就是:只要适配凸缘34a的外周边341与开孔91的第一内周边911之间存在有如图6所示的间隙d,则座椅高低调整装置100将会因为这间隙d的存在而易于相对于架体9晃动。
33.为了在不更换另一个固定架以及不额外增加零件的情况下,解决上段所述的晃动问题,本技术座椅高低调整装置100的第一实施例可在适配凸缘34a一体形成有用以支撑于外周边341与第一内周边911之间的至少二个支撑部(图中未标示组件符号)。支撑部可为任何从适配凸缘34a一体形成且用以支撑于外周边341与第一内周边911之间的结构,具体而言,支撑部可为如图3和图6所示从外周边341朝第一内周边911方向以例如冲压方式一体凸出的一凸部35a,各凸部35a均一体连接于外周边341,且各凸部35a的凸出终点均抵接于第一内周边911,换言之,也就是:使各凸部35a在间隙d内支撑于外周边341与第一内周边911之间,因此能阻止座椅高低调整装置100相对于架体9晃动。且,各凸部35a对应输出部件32围绕。
34.借此,既能确保本技术座椅高低调整装置100不会相对于架体9晃动,且不需更换另一个固定架而仍沿用原有的固定架33,同时也不需要额外增加零件。如此一来,即使存在间隙d,适配凸缘34a也能适配于输出部件32的前述外缘321(见图6)与开孔91的第一内周边911之间(亦即:适配凸缘34a是支撑并适配于输出部件32的前述外缘321与开孔91的第一内周边911之间;其中:适配凸缘34a的第二内周边342是抵接于输出部件32的外缘321,适配凸缘34a的各支撑部(凸部35a)则抵接于开孔91的第一内周边911)。
35.需说明的是,如图6所示,每一凸部35a的凸出终点均具有一抵接线351,各凸部35a分别以其抵接线351抵接于第一内周边911而达成在间隙d内支撑的效果。此外,具体而言,如图3至图6所示,每一凸部35a均在适配凸缘34a的第二内周边342形成有一对应凹部36a,也就是:在外周边341一体凸出的凸部35a,在第二内周边342将会相应形成对应凹入状的对应凹部36a。
36.如图7所示,为本技术座椅高低调整装置100的第二实施例,第二实施例大致与前述第一实施行相同,差异在于第二实施例的适配凸缘34b不同于第一实施例的适配凸缘34a,详述如后。
37.在第一实施例中,适配凸缘34a一体形成有小型的凸部35a;在第二实施例中,适配凸缘34b一体形成有大型的凸部35b。也就是:第二实施例的凸部35b大于第一实施例的凸部35a。
38.第二实施例的每一凸部35b的凸出终点均具有弧状的一抵接面352,各凸部35b分
别以其抵接面352抵接于第一内周边911而达成在间隙d内支撑的效果。
39.此外,具体而言,每一凸部35b均在适配凸缘34b的第二内周边342形成有一对应凹部36b,也就是:在外周边341一体凸出的凸部35b,在第二内周边342将会相应形成对应凹入状的对应凹部36b。
40.综上所述,本技术的具有适配凸缘的座椅高低调整装置,确可达到预期的使用目的。而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技术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