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人脸识别小区门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83842发布日期:2022-04-22 12:57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人脸识别小区门禁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门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人脸识别小区门禁系统。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城市建设也在不断的增加,城市中的生活小区也在增加,每个小区中均会安装门禁设备,避免闲杂人员进入小区,通常门禁多为使用卡片识别,现在也逐渐出现了一些人脸识别的门禁设备。
3.基于上述,现有的门禁设备高度单一,不能够根据使用者手动调节设备的高度,检测设备不能够适用于儿童或残疾人,造成门禁检测设备不能够适用于特殊人员的问题。
4.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多功能人脸识别小区门禁系统,以期达到更加实用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人脸识别小区门禁系统,以解决现有的门禁设备高度单一,不能够根据使用者手动调节设备的高度,检测设备不能够适用于儿童或残疾人,造成门禁检测设备不能够适用于特殊人员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多功能人脸识别小区门禁系统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7.一种多功能人脸识别小区门禁系统,包括框架装置;
8.所述框架装置的底部位置设置有承载结构,承载结构的前后端位置连接安装有助力组件;
9.安装装置,所述安装装置设置在框架装置的上端位置处,安装装置上安装有检测结构,框架装置靠近安装装置的后端位置内嵌入有传动装置,传动装置同时与检测结构相互接触;所述检测结构包括有:检测头,所述检测头共设置有两组,两组检测头分别设置在检测设备的上下端位置,每组检测头上安装有感应器装置,检测设备末端设置按键块。
10.进一步的,所述框架装置包括有:
11.安装架,安装架共设置有两组,安装架为竖向板结构,两组安装架之间设置有主门,两组安装架的底部共同固定在一组底板上,安装架的上端位置设置为开槽结构,底板上设置有开孔;
12.警示条,警示条设置在安装架的前端面上,安装架的顶部设置有环形结构的警示条。
13.进一步的,所述承载结构包括有:
14.承载板,承载板为矩形板结构,承载板水平铺设在框架装置的底板上;
15.底支板,底支板固定在框架装置处底板的底部,底支板上设置有承载块,承载块呈阵列方式排布在底支板上,承载块与框架装置底板的开孔相互对应,承载块顶部与承载板
相互接触。
16.进一步的,所述助力组件包括有:
17.辅助板,辅助板为矩形结构,辅助板连接在承载板的外端位置,辅助板设置为倾斜铺设在地面上,辅助板的末端设置为斜角结构,辅助板的末端的底部设置有底滑块,底滑块设置为双排的结构。
18.进一步的,所述安装装置包括有:
19.安装轴,安装轴为竖向轴结构,安装轴固定在安装架的开槽内,开槽位置的上下端向内端位置设置有限位板。
20.进一步的,所述检测结构包括有:
21.检测设备,检测设备为矩形块结构,检测设备的内端设置有孔槽,检测设备通过孔槽滑动安装在安装轴上,检测设备的孔槽外壁上设置有传动齿,检测设备末端位置的外壁上设置有竖条。
22.进一步的,所述传动装置包括有:
23.防护板,防护板卡合在安装架的外壁上,防护板内设置有内腔,内腔与安装架的开槽相互接通;
24.传动轮,传动轮共设置有四组,每组传动轮均转动安装在内腔内,每组传动轮均与检测设备的传动齿相互啮合,每组传动轮同时通过蜗轮蜗杆链接,蜗杆设置在传动杆上与电机连接。
25.进一步的,所述检测结构上的按键块设置为两组,分别为下降与提升按键,触发下降按键后,会将信号传输到主控系统中,主控系统在将信号传输到传动装置的动力电机上,实现了传动装置控制检测结构的下降,相同的按下提升安装检测结构则会升起,而在检测结构的检测头检测人脸识别正确后,会将信号传输到主控系统上,在由主控系统发出信号到主门的电机位置,实现对主门的控制开启效果,当主控系统到达指定时间后,主控系统会发出信号到电机上,此处信号会经过承载结构的承载块,只有在承载结构位置的人员离开后,承载块内部结构闭合,让主控系统关门的信号传输到主门的电机处,实现主门的闭合效果。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7.本实用新型中,将框架装置上设置承载结构,承载结构上带有承载块,只有承载结构上的人员离开后,承载块才会闭合,将信号传输到主门的电机位置,达到让主门闭合,避免了行走困难的人员被主门撞到的问题,而检测结构设置为升降方式的滑动安装,将安装检测结构的位置处设置传动装置,传动装置与检测结构相互啮合,实现了传动装置带动检测结构升降的效果,让不同高度或残疾人等距能够进行门禁识别。
28.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承载板铺设在框架装置的底板上,具有让所进入的人员能够直接与承载板相互接触,达到触发承载结构的效果,将底支板上设置阵列排布的承载块,让承载块能够受力会更加的均匀,减少了触发不灵敏的问题,承载块设备的控制装置相互连接,使得承载块通过承载板受到触发后,会将信号传送到控制装置上,避免此时主门的关闭,能够适用于行走较慢的特殊人员。
29.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检测设备滑动安装在安装轴上,实现了检测设备在安装轴上轴向与周向的两种运动状态,所设置在检测设备孔槽位置外壁的传动齿,有助于让传动
齿与传动装置相互的接触,达到对检测设备的传动效果,而检测设备末端外壁上的竖向条,使得在手动对检测设备角度调节时更加的便捷,通过将承载板的外端位置连接安装辅助板,有助于方便特殊人员的行走效果,通过将辅助板末端设置为斜角结构,让辅助板的末端能够更好的与地面接触,有利于持有轮椅等特殊人员的进入。
30.本实用新型中,将防护板内侧位置的内腔与开槽相互接通,实现了让传动装置更好的与检测结构相互接触的效果,通过将四组传动轮设置为与传动齿相互啮合,实现了传动轮对检测设备的稳定啮合传动效果,通过将四组传动轮均通过蜗轮蜗杆连接,在将传动杆与电机连接,实现了四组传动轮的同步转动效果,同时让传动轮与传动杆具有自锁的效果。
附图说明
3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检测设备结构示意图。
3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承载结构安装状态结构示意图。
34.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设备底部结构示意图。
35.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传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36.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37.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38.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39.1、框架装置;101、安装架;102、警示条;103、主门;2、承载结构;201、承载板;202、底支板;203、承载块;3、助力组件;301、辅助板;302、底滑块;4、安装装置;401、安装轴;402、限位板;5、检测结构;501、检测设备;502、检测头;503、传动齿;504、按键块;6、传动装置;601、防护板;602、传动轮;603、传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40.实施例:
41.如附图1至附图7所示:
4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人脸识别小区门禁系统,包括框架装置1;
43.框架装置1的底部位置设置有承载结构2,承载结构2的前后端位置连接安装有助力组件3;
44.安装装置4,安装装置4设置在框架装置1的上端位置处,安装装置4上安装有检测结构5,框架装置1靠近安装装置4的后端位置内嵌入有传动装置6,传动装置6同时与检测结构5相互接触;检测结构5包括有:检测头502,检测头502共设置有两组,两组检测头502分别设置在检测设备501的上下端位置,每组检测头502上安装有感应器装置,将顶部位置的检测头502设置感应器,让设备在经过适宜高度的人员时,两组检测头502的感应器均触发的情况下,会首先让上端检测头502启动进行检测,高度不足的儿童等特殊人员,则只会触发底部感应器,让底部检测头502启动进行检测,检测设备501末端设置按键块504,将检测设备501末端的上下端位置同时设置有按键块504,按键块504主要起到触发信号,让传动装置6控制检测结构5进行升降运动的目的。
45.其中,框架装置1包括有:
46.安装架101,安装架101共设置有两组,安装架101为竖向板结构,两组安装架101之间设置有主门103,通过设置为竖向结构的安装架101,实现了让安装架101之间能够安装主门103,两组安装架101的底部共同固定在一组底板上,安装架101的上端位置设置为开槽结构,底板上设置有开孔,通过将两组安装架101均固定在底板上,实现了固定两组安装架101之间间距与整体的效果;
47.警示条102,警示条102设置在安装架101的前端面上,安装架101的顶部设置有环形结构的警示条102,警示条102设置在门禁结构的边沿,从而设置在安装架101上的警示条102,起到在夜间警示与提醒的效果。
48.其中,承载结构2包括有:
49.承载板201,承载板201为矩形板结构,承载板201水平铺设在框架装置1的底板上,通过将承载板201铺设在框架装置1的底板上,具有让所进入的人员能够直接与承载板201相互接触,达到触发承载结构2的效果;
50.底支板202,底支板202固定在框架装置1处底板的底部,底支板202上设置有承载块203,承载块203呈阵列方式排布在底支板202上,将底支板202上设置阵列排布的承载块203,让承载块203受力更加的均匀,减少了触发不灵敏的问题,承载块203与框架装置1底板的开孔相互对应,承载块203顶部与承载板201相互接触,承载块203设备的控制装置相互连接,使得承载块203通过承载板201受到触发后,会将信号传送到控制装置上,避免此时主门103的关闭,能够适用于行走较慢的特殊人员。
51.其中,助力组件3包括有:
52.辅助板301,辅助板301为矩形结构,辅助板301连接在承载板201的外端位置,辅助板301设置为倾斜铺设在地面上,通过将承载板201的外端位置连接安装辅助板301,有助于方便特殊人员的行走效果,辅助板301的末端设置为斜角结构,通过将辅助板301末端设置为斜角结构,让辅助板301的末端能够更好的与地面接触,有利于持有轮椅等特殊人员的进入,辅助板301的末端的底部设置有底滑块302,底滑块302设置为双排的结构,设置在辅助板301末端底部的底滑块302,增加了辅助板301整体跟随承载板201浮动后的缓冲效果。
53.其中,安装装置4包括有:
54.安装轴401,安装轴401为竖向轴结构,安装轴401固定在安装架101的开槽内,开槽位置的上下端向内端位置设置有限位板402,通过将安装轴401设置在安装架101的开槽内,方便了检测结构5的安装,而开槽内壁位置处的限位板402,让检测结构5安装后,起到对检测结构5的固定效果。
55.其中,检测结构5包括有:
56.检测设备501,检测设备501为矩形块结构,检测设备501的内端设置有孔槽,检测设备501通过孔槽滑动安装在安装轴401上,通过将检测设备501滑动安装在安装轴401上,实现了检测设备501在安装轴401上轴向与周向的两种运动状态,检测设备501的孔槽外壁上设置有传动齿503,检测设备501末端位置的外壁上设置有竖条,所设置在检测设备501孔槽位置外壁的传动齿503,有助于让传动齿503与传动装置6相互的接触,达到对检测设备501的传动效果,而检测设备501末端外壁上的竖向条,使得在手动对检测设备501角度调节时更加的便捷。
57.其中,传动装置6包括有:
58.防护板601,防护板601卡合在安装架101的外壁上,防护板601内设置有内腔,内腔与安装架101的开槽相互接通,将防护板601内侧位置的内腔与开槽相互接通,实现了让传动装置6更好的与检测结构5相互接触的效果;
59.传动轮602,传动轮602共设置有四组,每组传动轮602均转动安装在内腔内,每组传动轮602均与检测设备501的传动齿503相互啮合,通过将四组传动轮602设置为与传动齿503相互啮合,实现了传动轮602对检测设备501的稳定啮合传动效果,每组传动轮602同时通过蜗轮蜗杆链接,蜗杆设置在传动杆603上与电机连接,通过将四组传动轮602均通过蜗轮蜗杆连接,在将传动杆603与电机连接,实现了四组传动轮602的同步转动效果,同时让传动轮602与传动杆603具有自锁的效果。
60.其中,检测结构5上的按键块504设置为两组,分别为下降与提升按键,触发下降按键后,会将信号传输到主控系统中,主控系统在将信号传输到传动装置6的动力电机上,实现了传动装置6控制检测结构5的下降,相同的按下提升安装检测结构5则会升起,而在检测结构5的检测头502检测人脸识别正确后,会将信号传输到主控系统上,在由主控系统发出信号到主门103的电机位置,实现对主门103的控制开启效果,当主控系统到达指定时间后,主控系统会发出信号到电机上,此处信号会经过承载结构2的承载块203,只有在承载结构2位置的人员离开后,承载块203内部结构闭合,让主控系统关门的信号传输到主门103的电机处,实现主门103的闭合效果。
61.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62.本实用新型中,承载板201为矩形板结构,承载板201水平铺设在框架装置1的底板上,具有让所进入的人员能够直接与承载板201相互接触,达到触发承载结构2的效果,底支板202固定在框架装置1处底板的底部,将底支板202上设置阵列排布的承载块203,让承载块203能够受力会更加的均匀,减少了触发不灵敏的问题,承载块203与框架装置1底板的开孔相互对应,承载块203设备的控制装置相互连接,使得承载块203通过承载板201受到触发后,会将信号传送到控制装置上,避免此时主门103的关闭,能够适用于行走较慢的特殊人员,通过将承载板201的外端位置连接安装辅助板301,有助于方便特殊人员的行走效果,通过将辅助板301末端设置为斜角结构,让辅助板301的末端能够更好的与地面接触,有利于持有轮椅等特殊人员的进入,设置在辅助板301末端底部的底滑块302,增加了辅助板301整体跟随承载板201浮动后的缓冲效果,将安装轴401设置在安装架101的开槽内,方便了检测结构5的安装,而开槽内壁位置处的限位板402,让检测结构5安装后,起到对检测结构5的固定效果,将检测设备501滑动安装在安装轴401上,实现了检测设备501在安装轴401上轴向与周向的两种运动状态,所设置在检测设备501孔槽位置外壁的传动齿503,有助于让传动齿503与传动装置6相互的接触,达到对检测设备501的传动效果,而检测设备501末端外壁上的竖向条,使得在手动对检测设备501角度调节时更加的便捷,将四组传动轮602设置为与传动齿503相互啮合,实现了传动轮602对检测设备501的稳定啮合传动效果,通过将四组传动轮602均通过蜗轮蜗杆连接,在将传动杆603与电机连接,实现了四组传动轮602的同步转动效果,同时让传动轮602与传动杆603具有自锁的效果,保持装置的运行稳定。
6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
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